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事前分析,降低风险
这周末,公司请外部的质量专家(鲜万世)给我们做了一次FMEA的培训,收获颇丰,在此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一方面为了加深印象,也希望对你有启发。

虽然课程是关于质量管理方法的培训(FMEA主要用于质量管理),但是它背后的几个思路很有启发:
首先,逻辑性,整个FMEA过程是以功能为核心,通过层层推导来建立失效模式的分析和预防;

其次,预防性,FMEA的分析主要发生在失效发生之前,是通过“事前反思”的方式,识别和管控风险;

最后,集成性。本次我影响最深的是FMEA中提到的“1树2网”,它指的是“结构树”,“功能网”和“失效模式网”,在《系统架构》中,我们分享了系统架构的核心是“形式-功能”,而在FMEA中的“结构树”,“功能网”分别对应的就是“形式” 和“功能”,“失效模式网”其实对应的就是分析“系统架构”可能失效的方面,从而通过设计改善,来提高功能的可靠性。
本文结合听课的内容,从如3个方面介绍:
什么是FMEA?
为什么需要FMEA?
如何通过7步法进行FMEA的分析?

1 什么是FMEA?
FMEA的全称是Fail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按照【1】提到的定义,它指的是:

通过系统的方法的方法和步骤,对可能造成产品或流程失效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进而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降低失效的风险。

FMEA最开始起源于1944年,洛克希德公司的Kelly Johnson在P80战斗机的开发上,使用FMEA分析后,缩短了开发周期节约153天;随后,美国国防部在1949年制定了MIL-P-1629来系统介绍失效模式和原因分析;1977年福特公司将FMEA作为其对零件设计和生产制造的评审项目一部分;1993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和美国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等组织编制和出版了《FMEA参考手册》;1996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对FMEA进行了改进,也发布了《Quality Managment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公司提出了自己的版本,比如Toyota的DRBFM(Design review based on failure mode)。而现在最新的FMEA是将AIAG和VDA的版本进行结合,形成的红蓝书。

而从使用的过程来看,FMEA主要分为针对产品设计的DFMEA(Design FMEA),和针对过程的PFMEA(Process FMEA),本文重点分享的是DFMEA。
2 为什么进行FMEA?
进行FMEA分析,我理解最核心的目的是降低产品产生问题的概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随之而来的是提高开发的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和周期,下图很形象的说明采用良好的FMEA控制后,问题的出现和变化趋势。
3 FMEA分析的7步骤
既然FMEA这么有效,应该如何做呢?这次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基本了解了FMEA的分析框架,最核心的分为7个步骤,这里逐一进行介绍,其中重点介绍结构分析、功能分析和失效分析。 

3.1策划准备
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定义5个T:inTent(意图),Team(团队),Timing(时间),Task(任务),Tools(工具),其实可以将其和我么常常用的5W2H关联起来:
inTent-Why:我们为什么要做?目的是什么?
Team-Who:谁来做?培训中特别强调,在这个团队中至少要有两类人,协调员和技术专家,其中协调员就是类似于《天龙八部》中的王语嫣,要对FMEA的方法论非常熟悉,而技术专家是对具体领域的技术要很懂,因为FMEA本质是技术活动,而不是头脑风暴。
Timing-When:什么时间开始和结束,对于DFMEA而言,应该开始于立项之初,而结束于生产磨具开始之前,因为开模后就改动成本就很高了,而且DFMEA的主要价值也主要体现在预防性上的。
Task-What:就是要定义好进行FMEA的分析对象和边界。后面我们会知道,分析的对象和边界不同,我们进行原因的归属和影响的识别也是不同的,而且对于复杂产品,通常有成千上万个部件,如果都进行FMEA分析,资源和精力肯定不够,必须进行取舍。
Tools-How:就是我们进行FMEA分析的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比如我们后面提到的结构树,边界图就是典型的工具,而且现在还有成熟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这个事情。
3.2 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核心就是将我们的对象进行层级拆解,了解它的构成部分,关键还要识别不同部件之间的连接形式,这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结构树图,一种是边界框图。
3.2.1 树状图
所谓结构树图,就是以树状结构,按照系统-子系统-组件-零件-特性的方式进行拆解。以汽车的底盘分析为例,就需要将这各系统分解为车轮、悬架和制动,车轮还可以拆解为轮毂和轮胎,轮胎可以进步分解为轮胎胶料配方和轮胎的尺寸(特性),在这个拆解中,通常按照上面提到的5级(或者更少),不易太多,一方面是层级过多不易分析和思考,另一方面我们更多关心的是我们自己进行设计的部分,就以轮胎为例,作为OEM(主机厂)而言,其实它不需要太关心轮胎的配方,只需要知道自己需要的特性,然后让供应商进行调试满足就行,这种分解方式可以参考系统架构3 :如何用简洁图形描述系统架构?中提到的结构关系。
3.2.2 边界框图
结构树图的优点是层次清晰,但是缺点是对构成部分之间的接口关系表达不是很清楚。而这个时候,边界框图就可以很清晰的表达,在这次培训中,一个收获就是对连接关系有了更进一步完善,在FMEA中提到了5种连接关系:
物理接触:比如支架、螺栓、卡子和各种类型的连接器;
物质传递:比如空调系统中冷媒的流动;
能量传递:比如传热,摩擦和运动传递,例如齿轮的啮合转动;
信息交换:例如计算机中的输入和输出,汽车中的通信矩阵等;
人机交互:开关控制、提醒和警告等。
当我们通过连接图画好了各个部分的连接关系,再同构虚框划定边界后,接口就在连接被边界截断处形成,而50%的失效问题都来自于接口的失效,比如螺栓链接失效,信息传递中在接口处中断等。
3.3功能

什么是功能?在系统架构6 功能| 你能通过什么动作改变什么?,我们进行了定义,在FMEA中对其定义比较类似:
功能=动词+名词
比如“产生+热量”,“提高+速度”,“降低+温度”等。
3.3.1 功能分类、要求及约束
同时,在FMEA中将功能分为2类:基本功能、辅助功能。
基本功能,定义的就是一个系统最初设计师的功能,比如空调系统是用来制冷或者制热的;
辅助功能是为了让基本功能更好运行的功能,如可维修功能,例如空调系统的冷媒要好加注;
功能的设计常常是需要满足一定的需求,而是否满足了需求,就需要进行量化,这就形成了对功能的要求。这种要求一方面可以用来判断功能设计是否满足预期,更重要的是用于后面进行更好的失效分析,比如有一类失效叫“功能衰减”,如果不能进行量化要求,就很难判定功能是否衰减以及衰减的程度。
而这种功能的要求常常来自于四个方面:法规要求、行业标准和规范、客户要求、企业内部要求。
除了对功能有要求外,功能的设计实现还需要进行约束,比如设计空调系统的时候,压缩机的重要和空间布置限制。
3.3.2 参数图(P图)
在进行功能分析和设计时,有一个结构化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影响系统的参数,这就是参数图。在这里,我们把系统看成是将输入转化为我们想要的输出的装置,但是在转化的效果受到两类因子的影响:噪声因子和控制因子。

噪声因子:工程师很难控制和选择的,典型的如外部的使用环境(如气候,路面等),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等;
控制因子:为了更好实现功能,工程师可以选择和控制的要素。
而为了使系统更加稳健,就是要调整设计因子,让系统对噪声因子的变化变得不那么敏感。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在汽车行驶中舒适性,用户行驶在什么路面是很难选择和控制的噪声因子,而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悬架和车身的响应,让车辆对不同路面的激励没有那么敏感,就能更好的满足用户对低噪声的要求。
3.3.3 功能网
类似于前面的树状结构,功能网其实更具体说应该是功能树,就是将功能的关系按照树状结构组织起来,这不过这种功能网不是单纯存在的,它可以和结构树结合起来,就是将每个功能和结构对应起来,这样的好处我们下面在介绍失效分析的时候会具体说明。
3.4失效

现在进入关键环节,前面的结构和功能的分析,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系统性进行失效分析,关键是定位失效类别、失效链、失效效果失效原因分析。
3.4.1 失效类别
在3.3.1中,我们说明了对功能进行量化的价值在于可以更好定义失效形式。所以,根据功能的表现,我们可以推导出如下的失效形式:
功能丧失:无法操作,突然失效,如电灯钨丝断了,无法照明;
部分功能:只有部分功能,比如空调只能制冷,不能制热;
功能退化:如性能随着时间损失和衰退,比如橡胶的老化带来密封性能的衰减;
过度功能:如操作超出可接受的阈值;
间歇性功能:如操作随其启动-停止-启动;
非预期功能:如错误的时间操作、意外方向;
延迟功能:如非预期时间间隔后操作,比如洗澡时,冷热水调节时的延迟。
3.4.2 失效链
所谓失效链就是在FMEA中分析的不同的层面:失效后果(FE)-失效模式(FM)-失效原因(FC)。但是这三者不是觉得,取决于我们分析的层次,如果我们分析聚焦的是零件失效(FM),那么的失效后果可能是带来系统的问题,而导致零件失效的原因可能是特性(材料和尺寸)。

失效后果推导最后一层,常常是和用户的感知相关,比如车辆无法启动,噪声、漏雨等。导致失效的原因,常常可以从零部件的设计要素、噪音干扰要素,DFM(Design for manufacturability)可制造性、软件问题等四个层次方面展开。
3.5 风险分析
3.5.1 SOD
进行失效模式分析的时候,设定了三个评估标准:
①严重度(S):表示失效后的严重程度,通常涉及生命安全的,常常严重程度高,比如失效后噪声大和失效后安全问题,后者更严重;
②发生度(O)  :表示发生的概率;
在培训中关于发生度的评估,有个总结让我印象深刻,如果按照1~10打分,分数越高,越容易发生的话,在产品开发中,如果:
使用成熟的技术,发生度1~2分;
使用和别人相同设计,发生度为3~4;
使用和别人相似设计,发生度为5~6;
使用新设计,发生度为7~8;
创新设计,发生度9~10。
③探测度(D):表示探测失效模式的探测的探测度;
3.5.2 预防和探测
我们在进行风险的设计控制时,通常有两种方式:预防和探测。所谓预防,就是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设计的方法避免失效,最常见的就是通过模型的方式预测可能的风险,进行优化设计;另一种探测,主要是通过实验的手段,验证出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
3.6 优化
就是针对识别出来的失效模式和风险,采取措施降低失效的后果和发生的概率,通常的顺序如下:
①变更设计消除或减少失效后果;
②变更设计,降低失效原因及发生的频次;
③增加探测失效原因或失效模式的手段;
④在进行设计变更后,在进行评估所有的受到影响的设计要素;
3.7 结果文件化
最后将FMEA的结果进行文件化,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汇报,更重要的是持续改进。
4 总结
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可以对系统功能的潜在失效风险进行提前识别,降低功能失效风险,提高开发质量。它以功能为核心,通过层层推导的方式,建立了结构清晰,逻辑完整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
【1】 https://asq.org/quality-resources/quality-glossary/f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FMEA设计失效模式和后果分析(详解)
应用FMEA提高电动汽车齿轮箱的可靠性水平—天行健咨询
FMEA:五大核心质量工具之FMEA
黄老师与您共读新版FMEA手册06-DFMEA结构分析
原创 | 第五版FMEA除了六步法,还多了一个FMEA-MSR是个什么鬼?
新版FMEA第五版2019版FMEA:设计DFMEA全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