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艰难沟通,如何应对?
当你听到“搞关系”这三个字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没有太多的正面感受,总觉得有点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和不务正业,当然,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我不擅长。

如果把”搞关系"换成”经营关系”或”管理关系",是不是觉得好了些?

虽然好了点,但还是觉得目的性太强,比如在公司,我们经营好和上级的关系,通常是为了争取到更多资源和升职加薪,经营好和同级及下级的关系, 是为了更好的把工作做好;经营好和政府的关系,是为了得到更好的政策。

不过,有些关系的经营,功利性没那么强,貌似也积极正面一些,比如经营好家庭关系,同学关系和朋友关系等。

这两种有什么区别吗?陈海贤老师的解释很有启发,就是“关系本身就是目的”,也就是说我们不只是把关系达成工具和资源,而是把良好关系本身当成目的,而这也是我们人类一种重要的需求,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和群体建立关系,需要社交。

而且,我认同一种观点:我们的世界,相当大部分是由人构成的,人是活的, 所以,我们的世界也是活的,我们和周围人的关系状态,直接影响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所以,在同一个公司,两个工作类似的人,很有可能,一个人每天上班如上坟,另一个人则是跳着踢踏舞去上班。

从心底里,我是佩服能够搞好关系的人,特别是能够长期经营好关系的人。

那如何能够经营好关系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也不擅长,我观察到身边关系好的人,有几种典型的情形:要么是自身价值很高,或者有资源,别人愿意主动结交;要么是人品好,愿意主动帮助他人或为组织做贡献;要么就是很擅长沟通,我们这一期高研院同学中,就有这样的同学。

所以,总结下来,就是要让自己有价值,并且变得擅长沟通。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资源和专长,能提供的价值形式也不同,但沟通却是一个通用能力,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和适应性。

而本周,我就参加了得到高研院的一次高手分享课,介绍的就是“如何用无限沟通管理人际关系——应对艰难沟通的挑战”,这堂课的分享高手是童曜,给很多企业做过管理培训,擅长企业管理中棘手问题诊断和解决,据他讲,这是他第一次在得到的分享,所以准备的很充分,我感受到了他的专业性,同时课程本身对我也很有启发,也分享给你。
我会从3个方面和你分享,分别是:
1 什么是艰难沟通?
2 应对艰难沟通的3个工具是什么?
3 理性和感性,谁说了算?

1 什么是艰难的沟通?

当提到艰难沟通,你脑子里面浮现的是什么?和老板讲升职加薪?还是和合伙人谈分行李?处理婆媳矛盾?

童老师在课程中总结3类常见的艰难沟通:利益剥夺、合伙拆伙和逆势说服。

所谓利益剥夺,通俗的讲,就是“动别人的奶酪”,比如跟别人提加薪/降薪,劝退别人离职,这都会带来对方的痛苦,因为人们有损失厌恶;

合伙拆伙,比如男女朋友谈分手,合伙团体分家,比如之前荣耀从华为分割出去;

逆势说服,就是你处在不利的地位,要去说服别人,比如让强势大客户采购你们的产品。

这些场景虽然可不相同,但童老师将抓住了这类沟通的两个共性:责任和时间。
为什么是这两个普通的词?

首先,但凡能够给我们带来无法回避的沟通痛苦的人,都是我们无法删除的人,而我们要承担寻找解决方案的责任;

其次,但凡是艰难沟通,常常不仅要考虑当下这一时刻,而是要面对未来所有的时间。

责任还比较好理解,因为回避不掉,为什么时间很重要?

这里分享我同学的一个故事,她是一个很厉害的HR,有一次他碰到了一个员工离职,这本来很正常,但是这个员工希望能补偿此前7年积累的,150天未休年假的费用,这原本是一个管理漏洞带来的(未定期销年假),但是现在她必须妥善处理,她的沟通难点不在于这一个人的补偿费用,而在于这个处理方式对后续那么多相似的处理,也就是说,今天这个沟通决定会影响到后续很长时间。

所以,有些沟通的艰难不在于当下这一刻的选择,而在于这个选择的长期影响,而且有些不是一次沟通就能搞定的。

2 应对艰难沟通的3个工具是什么?

那么,面对不同的艰难沟通场景,有么有一套通用的方法,或框架帮助去解决呢?当然,这是这场课程的核心,这套方法包括3个工具:目标重建、视域管理和击穿心理阈值,我们分别介绍。

2.1 目标重建

课程中,童老师分享了《在云端》中的一个经典桥段,主演乔治.克鲁尼扮演一个裁员谈判家,有一次他和一个在公司里面工作了几十年的老员工鲍勃沟通裁员,当听到被裁的时候,鲍勃很愤怒,不仅因为这样会严重印象家庭生活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失去对他的崇拜。
乔治.克鲁尼没有安慰他,反而给他“当头棒喝”,他让鲍勃意识到,自己曾经为了2万多美元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厨师),而这刚好是重启梦想,并且赢得孩子崇拜的机会,这时,鲍勃的怒色缓和了,接受了这个事实。

先不管克鲁尼是不是带有忽悠的成分,但是他的确减缓了鲍勃的痛苦,而减缓的方式是给他重建了目标。

2.2 视域管理

视域管理,听上去很高大上,换个说法可能更容易一点,就是“扩大取景框”,就类似我们在拍照时,把更多的景色放进来。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

我们在沟通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看到我们对面这个沟通的具体的这一个人,而应该把视野放大一点看到了,其实我们在和整个世界沟通。

什么意思?年华为和荣耀分家时,任正非的讲话是个典型的案例:

如果在听课程前,读到这段话,我只会觉得任正非将的话挺好的,但是为什么好,讲不出来,但是经过童老师的解读,才发现,这段沟通的巧妙在于,任正非不只是在对荣耀讲话,更是对更大的相关方对话。课程中,老师用一个“影响力-利益”框架进行了很好的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表面上看,任正非是在和荣耀的人沟通,实际上这封信还在跟华为的股东和大客户,华为现在的员工,以及未来有可能加入华为的人进行沟通,甚至是中外媒体沟通。

2.3 击穿心理阈值

重建目标给我们打开了新的沟通方向,降低痛苦,视域管理提醒我们关注到更广的领域和相关人,但我们最终还是需要临门一脚,希望能说服对方,而这就需要击穿对方的心理阈值。

什么是心理阈值?我们假象一个心理实验:

想象你面前有一个非常干净的杯子,你把自己的口水吐到这个杯子中,如果现在让你再把你的口水喝回去,你愿意吗?如果给你1块钱呢?100块?1万?100万?1个亿?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在某个价位,选择了“喝”,而这个值就是你的心理阈值,不断加码的过程,就是击破心理阈值的过程。

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在实际的沟通中,人们一开始接触到新的信息输入,特别是不熟悉的人给出的,通常是比较抵触的,比如你在大街上,别人让你填写调查问卷,你很可能会因为抵触而拒绝,但如果他在前面加一个问题——“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人吗?”,当你回答“是”之后,再让你填写,你就很难拒绝了,因为你不想被自己打脸,你的心里阈值被突破了。

但是这种方式不能常用,而且时候,很容易让别人觉得是被套路了,如果从长期关系经营的角度来看,如何让别人愿意被说服呢?这就需要启动人们的“理性思考”,要让他感到这个选择是他自己做出的,对他最有利的。

以上就是童老师分享的,在艰难沟通时,我们可以使用的三个工具,如果课程到这里就结束的话,坦诚讲,我会觉得还行。但是,他接下来的解释,让我觉得比较惊喜,而这涉及到关于我们人类的一个底层问题:我们是受感性驱动,还是理性的驱动?而他的解释,松动了我已有的观念。

3 理性和感性,谁说了算?

著名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讲过:“理性只能是激情的奴隶”,这句话很有道理,而且也被我们的经验所证实。而《象与骑象人》也传递类似的观点:大象相当于我们的情感,而骑象人则是我们的理智,大象的力量远大于骑象人,理智很难控制情感。

从这角度来,经营关系,我们应该重点调用我们的情绪,而不是理性。
但课程老师引用丹尼尔卡尼曼的话:

理性思考,其实是我们的初始设置,只不过这个开关经常被默认为关闭状态,需要被唤醒。

而这个应用到艰难沟通,特备是经营长期关系,则需要调用我们的理性脑,通过激活理性思考,做出实质而长期的改变。
这是这个课程中对我冲击最大的一点,虽然我不完全认同,但是让我重新审视了理性和感性的关系,我也发现其实在做出改变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结合,我的做法是:通过理性,让感性体验到好处,从而更易做出理性上对我们有利的事情。

举2个我自己的体会:

比如,我的理性告诉我跑步对身体健康有好处,但只是通过理性的说服很难坚持,这个时候,最好的方式不是苦口婆心的去劝自己去运动,而是尝试体验运动之后给我们带来的快感,强化这种感觉,慢慢的,就让感性成为我们持续做这个事情的动力。

第2例子就是写作,它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很多人发现很难持续,我也是,怎么办?通过虚荣心来激励自己,我会将文章发出去,获得正反馈,让我体验到这种虚荣心被满足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不断持续写下去,特备是当我吹牛说我每周都在写时,别人的那种佩服的语气。

课程的最后,童老师又进行了一个升华——自我边界突破。我将其引申为:

最艰难的沟通,其实是和自己的沟通,而沟通成功的表现,就是我们在不断突破自己。

因为我们想改变,但是又被自己的心里阈值所限制,不愿去改变,特别是突破自己固有的方式时。

童老师举了罗胖的一个例子,罗胖以前和他父亲提及自己的小成就时,他父亲总是说“不要骄傲”,他常常有点小失落,后来陈海贤告诉他两句话:

我快50岁了,我已经学会了不骄傲,放心吧,我不会骄傲
我跟您说这些,是希望您能为我感到骄傲。
这两句话,大家听上去,都觉得很不错的沟通表达,我不知道罗胖是否说了,但是扪心自问,我目前还是开不了这个口,因为这意味着我要突破自己的心理阈值,你呢?

而这恰恰是我们需要和自己进行艰难沟通的时候,我最近有个小小成功的经历,我参加了得到高研院的一次“私董会”,得到高研院第一次"私董会":触达灵魂的拷问

触及我的灵魂,促使我突破了一下自己,具体讲,就是主动约同事每周1小时进行一对一交流,可能你觉得很普通,但我此前一直明白它的重要性,但就是一直无法突破自己小小的阈值,而我真的这么做了,其实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困难,而且还收获了小惊喜。

总结 

我们常常经营是为了达成其它目的,但有时经营好关系本身就是目的;

在经营关系中,我们有时需要面临艰难沟通,面对这些场景,我们可以有三个工具:重建目标,扩大取景框以及击穿心理阈值,而在在这个工具背后,更底层的是我们对于我们感性和理性的认识;

最艰难的沟通对象不是他人,而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的边界和心理阈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舒服的关系最合适
​【关系】走出理性与感性的误区,才会有相处的品质
《季羡林谈人生》: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这3个关系
与太不会说话的理性(T)人和太会说话的感性F人的不同沟通之道
教师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
人的爱和性到底是什么关系?(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