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目标定的好,就能实现?

2021年,你今年的目标都实现了吗?中我们聊到,年初设定的目标,年底常常没有实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目标设定的不合理。但目标设定的好,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顺利实现呢?显然不是,你很容想到,目标实现需要行动。

所以,行动力强的人,设定目标后,就直接开干,这样的确比只定目标不执行好,但我们常常半途而废,我自己就有这种情况,回看年初设定的目标,有好几项都没有完成。

而我自己的目标设定也符合常见的SMART原则,为什么还是没完成呢?

《动机心理学》给了我一些启发,其中介绍了一个卢比孔模型(Rubicon Model),这个模型将我们目标设定到实现分成四个步骤:

决策前阶段:选择和设定目标;

行动前阶段:规划目标实现的过程和路径;

行动阶段:按照计划,采取行动。

行动后阶段:复盘和评估,确认实现情况和价值。

所以,如果要更好实现目标,不仅要设定好的目标,还需要进行行动规划,然后才是行动,而如果直接跳过第二步,也比较容易导致目标不能按达成,我自己就是这种情况。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至少它让我想起了我们比较熟悉的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再行动),而在这个循环中,没有提到目标,我理解目标是已经设定好,或者已经由别人制定了,它更加强调的是目标如何实现,所以,我们会发现它的第一步是计划,而这个计划其实就是我们进行目标达成规划的一个重要抓手。

计划|变化这么快,还需要计划?我分享了如何做计划1个原理、2个原则和3种能力,更加偏技术性,而《动机心理学》从心理学的角度,给我们提供了另外的一个抓手——执行意向。

1 心理模拟

在分享执行意向之前,先介绍一个我们人类特有而重要的能力——心理模拟(mental simulations)。什么是心理模拟?说的高端点,就是“想象不存在或未发生的事情”,说的庸俗点,就是“YY”。这个如果结合到我们目标实现上,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结果模拟:想象最终的结果,比如想象自己拥有了一部高端的电动汽车,它是什么颜色,加速动力如何等;

过程模拟:想象实现预期结果的全部过程,比如想象自己是如何积累到足够的财富,然后购买到前面提到的高端电动汽车;

如果你看过一些成功学的书,经典如《秘密》和《思考致富》,对第一种应该不陌生,书中告诉你要如何想象想要的结果,越具体生动越好,这样你就可以把它们“吸引”过来,这个方式听上去有效,但心理学试验验证,如果纯粹想象结果,不仅无效,甚至有害。

心理学家,找到了一群要参加期中考试的学生,随机将他们分为三组:

第1组被指示使用结果模拟,也就是想象自己拿到老师发回的问卷,上面写了一个大大的A,感到非常高兴;

第2组被指示使用过程模拟,也就是想象自己在图书馆中阅读和复习课程笔记,并且在考试前一天晚上不去参加派对,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3组不做任何指示,是对照组。

结果显示,模拟结果的那一组成绩是最差的,而模拟过程的那一组成绩最好。

为什么会这样?书中给出了两个解释:一方面,因为我们想象了具体的过程,所以在目标执行的过程当中焦虑程度更低;另一方面,当有干扰出现时,因为提前有预想,所以能更好处理。

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头脑有时无法区分想象已完成还是真实已完成,当我们只想象结果时,大脑原有的实现目标的张力就消失了,从而降低了行动的动机,进而降低了投入,从而影响结果,在上面的试验也显示,想象过程的那一组投入的时间在三组中也是最多的。

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是“双模拟”,也就是在如果只有梦想,现实注定骨感中提到的WOOP思维。

2 执行意图

2.1 如果……就……

为什么前面介绍心理模拟?因为它是另外一个重要工具的基础,这个工具就是“执行意向”,或者叫“执行意图”。

听上去很高级,其实很简单,翻译过来就是“如果……,就……”,比如:

“如果到了周六晚上,我就让自己看一部电影”

“如果到了书桌前,我就放下手机专心看书”

“如果到了周末,我就发布一篇文章”

……

这种语句,就像给自己的行动编程了意向,通过这样的编程,我们就更能为目标采取行动,因为有时不是我们不想行动,而是我们忘了行动,执行意图其实就是通过心理模拟技术,在给未来的自己预装了一段程序。

这个方法让我受益最深的就是每天运动,即使我们现在搬到了新的办公地点,不像以前可以直接跑步回家,但是我仍然在每天跑步,因为只要一下班,我就会换上运动鞋,坐上班车,等班车挺靠好,我一下车就可以直接开始跑步。

这里用到的就是执行意图:

“如果下班回家,我就换上运动鞋,……,如果下了班车,我就跑步。”

而执行意图在目标达成规划的应用可以分成两步

第1步,确定某个促进目标实现的行为反应;

第2步,将其与某个情境暗示联系起来,以启动该反应。

2.2 硬币的反面

执行意图,听上去很不错,它能有效提高我们的执行力,但硬币都有两面,执行意图如果使用过度,也会有代价。最典型的有两种:

①忽视其它方案

以我为例,虽然我保持了每天跑步的习惯,但容易让自己忽视其它的运动方式,比如前两天有个同事提到下班后打了一次球,下次可以约我,我才意识到,我可能错过了一些其它的运动方式,而这些方式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增进同事感情。

②错误计划识别晚

有时候,制定了一个计划,但随着时间的变化,计划可能不适应情况,或者计划本身就错了,但是如果执行意图太强,对计划的错误性识别就会变差。书中举了一个穿越迷宫的例子,迷宫地上有些错误的绿色指示箭头,分了两组人穿越,告诉第1组人“要尽快的走出迷宫”,告诉第2组人“地上有捷径,如果遇到绿色箭头,就转弯”,但实际上这是个错误的指示,结果显示第一组结果更好,第2组花了更长的时间才意识到计划的错误。

3 改善目标规划的要素

为了降低执行意图的负面影响,我们有什么调整的方向吗?《动机心理学》中提到了改善目标规划的两个要素:灵活性和问责制。

3.1 灵活性

我们在做目标规划的时候,一个常见的方式就是进行目标的分解,你觉得是分解到月或者周这个颗粒度比较好,还是到“天”这个颗粒度更好?

通常我们认为,越精确,越细致越好,而且不要有浪费,但实际上,排到天,先不论是否真能做到,以我自己的体验来看,最后很可能会因为缺乏弹性而放弃。

我曾参加过一个天天打卡的群,按照我的自律程度,我觉得应该没问题,但实际操作一段时间后,我放弃了,因为有几次的确因为忙,忘记了,但是群里要求每天必须打卡,中断了就清零了,所以,最后干脆放弃了。

这就是缺乏灵活性导致的,因为环境总是在波动,特别是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 所以保持一定的弹性,反而更容易达成预期目标,比如不要求自己每天都必须运动,但可以要求每周运动5次就行。

我个人现在使用的是年度计划加上周计划,因为周计划相对天计划更有弹性,而相对月计划,反馈更快,能及时调整。

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时间上的弹性,也可以体现在我们解决方案的灵活性上,以我的工作(汽车噪声振动控制,NVH)为例,在开发车型前期,我们会设定一个整车级目标,比如匀速行驶噪声不超过52dB,而这个噪声是由多个要素导致的,所以我们会对其进行分解,到每个零部件,在开发阶段,我们会要求每个零部件都必须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我整车的目标,这种控制方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但现实常常是,有些零部件就是做不到,无论是因为技术、还是成本或者供应商的配合,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一种处理方式是,不接受,无论多高的代价,每个零件都必须做到,否则我们就不认;另一种方式是,综合来看,如果一个部件的确很难做到,或则代价很高,是不是可以进行平衡,只要能保证最终目标达成即可。

显然,第二种方式更加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因为它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选择的实现路径就更丰富,当然要求也是很高的。

3.2 问责制

除了灵活性,另一个改善目标计划的要素是问责制,很好理解,就是有人要对目标负责,如果是你自己的目标,这个人就是你。但人都有惰性,为了提高问责性,你可以把目标告诉你的朋友,或者会督促你的人。或者把目标和实现计划都写下来,这种方式是一种提高问责的有效手,比如现在流行的OKR,其中一个重要的细节,就是每个人都要公布自己的目标和关键结果,因为这样不仅能共享信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相互监督,即使是一种软性的,逼近大部分人都不想食言。

总结

为了提高目标的实现概率,我们不仅需要设定好的目标,也需要在目标执行前进行规划,而其中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执行意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为什么很多人往往难以行动?
一个人,城府深到可怕的10大表现,遇到小心着点
你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你的目标愿望能不能实现!
用“执行意图”推进计划
为什么深绿系统不好用?
为什么要设定目标的6大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