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不只是上脑,还要上心、上手和上身
"Mind and hand”(脑和手),这是我见到的最朴素的校训,你猜它来自于哪个学校?


相信你很容易查到,它来源于著名的MIT(麻省理工),从这个校训中,能看到它的务实。而这句话对我最直接的启发是,我们在学习中,不仅要动脑,也要动手。

不过,我最近阅读了一本关于学习的书,它进一步强调了,我们学习不仅要上脑、上手,最好还能上心、上身,甚至要超越个体,关注到他人和更大的系统。

这本书就是《三重专注力》,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以为是介绍如何提高专注力的书,但是后来发现不是,而是从情商和系统的角度,介绍如何提高学习力,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世界。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很有名,一位是被称为“情商之父”的丹尼尔.戈尔曼,他的代表作是《情商》;另一位是被称为“学习型组织”之父的彼得.圣吉,他的代表作是《第五项修炼》。

坦诚地讲,第一遍读完后,我是有小小失望的,感觉是两位“大师”将各自的领域知识摘取一部分,攒到一起而成,比如,书的前半部分是介绍情商和学习的关系,而后半部分是介绍系统思考和学习的关系,而最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篇幅不够,还附了3篇附录,而且,我觉得附录1的内容比正文更加有启发。
1 提到学习,你想到了什么?

提到学习,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我相信,大部分人头脑中浮现的画面和我相似,就是一群学生坐在教室里,一个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顶多再有些有些提问和互动,而且这种现象不只是在中国。

在书中,彼得.圣吉分享了他的理解:工业化时代学校的建立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去训练工厂里的工人,工厂需要的不是学习者,而是高服从性的工人,这些工人在监工的监督下,保证流水线的正常运转。

而这种模式反过来映射到学校,就形成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监督和被监督,教导和接受的关系,而好学生的标准就是,听老师的话,按照标准的方法给出正确答案,这种教育模式现在可能有所改观,但是回想我自己的求学历程,的确是这样。
这种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是适合工业化发展的,因为它高效、标准和确定,但是我们的环境变化了,进入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不确定提高,机器解决简单重复性的能力在不断增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更加需要的是具备创造性,同时又擅于合作的人。

而这也给类似于戈尔曼和圣吉这样的人提供了契机:还有没更好的学习或教育方式?

2 上脑、上心、上手、上身

提到学习,我们首先容易想到的是掌握新知识和技能,而前者主要和大脑有关,后者主要是和双手有关,我将其简称为“上脑”和“上手”,对应到MIT的校训,就是“脑和手”。

但是,我相信你肯定有过类似经历,就是情绪状态很好的时候,学习效果要更好,就像我最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过年期间认知升级,一直到了凌晨3~4还感觉比较兴奋。我自己有时看到引发共鸣的观点,也会不由自主地拍大腿,或者“虎躯一震”。
所以,学习就不只是上脑和上手,而是进一步“上心”(情绪)和“上身”(感知)。而提到“上心”(情绪),就是戈尔曼的擅长了,在书中,戈尔曼提到了“社交与情绪学习能力”的概念,其中涉及到如下几个关键的技能:
自我觉察:了解你的感觉、状态及原因的能力;
自我管理:处理感觉和状态的能力;
同理心:了解并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以及不同立场的能力;
社交能力:整合自我觉察、自我管理和同理心,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
决策能力:善用多种情绪智能,做出明智人生选择的决策能力。

这些能力本身就需要学习,而一旦学会,也会对我们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这里重点分享前两个。

2.1 自我觉察

当你看到这里时,请停下来,感受一下自己内在状态,你有什么感觉?情绪如何,平静、烦躁还是兴奋?你头脑中有什么样的观念?产生它们的原因是什么?

当我在写这段文字时,我感到腿部很温暖,因为有取暖器;内心平静,略有一点点失落,因为假期快要结束了。

为什么自我觉察会对学习有用?我理解,一方面是因为通过自我觉察,可以帮助我们调节情绪和身体状态;另一方面,这种觉察更够训练一种学习中的重要能力——控制注意力。

2.2 控制注意力

你以前有没有听过,别人对你说,“做事要专心”,“请保持注意力”,“注意看这里”……,读书期间,我经常听到,有时也会在内心提醒自己。

不过,你肯定也碰到过,有时自己想专心,但不小心注意力就被带走了,比如我有时计划认真看书,但不小心就拿起手机刷起来,等我觉察时,时间已过去了半小时。
那我们如何控制注意力呢?有个简单的训练方法,就是关注呼吸。你可以找个无人打扰的时间和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正常呼吸,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关注气体的进入和呼出鼻腔,保持注意力在呼吸上,持续几分钟,通常你的思绪会飘走,没有关系,再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
注意力离开呼吸-被拉回到呼吸上-再离开呼吸……,这个持续的过程,就是在训练我们控制注意力的过程,就像我们举铁或做俯卧撑,训练我们的胸肌一样,这个过程就是最简单的“冥想”。
而这个过程,也可以在日常的生活间隙中做,比如你接开水的间隙,进行1~2次呼吸,而且你可以将这种注意力控制拓展到生活的其它方面,比如控制注意力,关注到食物的味道,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等。

3 超越个体
3.1 同理心与社交

前面提到的注意力,更多是从你自己的内在出发,同时,学习的过程和效果,也会受到他人和环境的影响。

他人对你学习效果的影响,一个朴素的例子就是,你喜欢某个老师,他教的课程,你通常也会学的很好。

我想起了我的初二时物理老师,他是一个很清瘦的人,喜欢打乒乓球,上课很有特色,喜欢用自己通俗的语言帮我们理解枯燥的定理,我当时很喜欢他以及这种风格,所以那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也很好,很可惜,后来他离开我所在的学校,而我的物理成绩也在初三时变的平庸,虽然我还是很用功去学习。

而在《三重专注力》中提到了另外的一个应用“同理心”,提高教学效果的例子,在一个“关怀教室”的项目中,老师给同学们示范充满关心和关爱的行为,同时也鼓励学生培养同样的态度,对待彼此,通过这种方式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暖和高支持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因为学生感觉到了被支持、被关心以及连接,从而提升了安全感,从而更乐意去冒一些小风险,去创新,会更富于创意,会充满激情活力。

书中的一段话让我深有感触:

当我们沮丧时,则容易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把周围的人拒之门外,也忽略周遭更大的系统。有能力管理自己内在世界的人,也更有能力对他人怀有真挚的关心和源自心底的理解,这会让我们保持在最佳状态。

不知道你是否有同感,当自己处在积极状态时,更加愿意突破和创新,甚至更容易早起(于我而言)。

3.2 总-分-总

超越个体的方法,除了人际,还有系统。关于系统和系统思考,在我的专栏中提到了很多,在《第五项修炼》中也有详细的介绍。这里想强调的是我们以前都知道的一个道理:分析和综合。

我在上小学六年级时,当时的语文老师就教导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最典型的就是“总-分-总”。系统思考在介绍其价值时,常常会用还原论”作为对立面,也就是“还原论”常常通过将事物分解到最底层的要素来理解事物,而忽略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而系统思考更加重视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但事实是这两种思维方式都很重要,最好能将其结合起来,就像前面提到的“总-分-总”的方式。

就以我们学习钢琴为例,首先,我们可以先听老师完整弹奏一遍,感受整个曲子(总);然后,再将其拆解为各个小节,分段练习,并对关键的音符和处理手法强化练习;最后,再整体弹奏,这就是典型的两种方式结合的案例。

而且,这种分析-综合的能力,是一种螺旋上升的,比如6岁的小孩可能就会基本的分析和综合能力,而40多岁的人,只不过能掌握和理解的要素更多,能把握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系统。

总结

如何学习更有效?不仅要上脑和上手,也需要上心和上身。同时,如果能超越自我,从人际和系统的角度提升,效果更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走心再走脑
丹尼爾高曼:從靜坐呼吸開始 鍛鍊你的專注力|健康關係|2014
最好的教育,先养心,再练手,最后是脑
《产品思维》产品世界观第三讲:产品连接客观世界、过去与将来
从生活中教孩子懂事
不想孩子上学吃大亏,这种性格要帮助改正,越早越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