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律师在庭上说被告人系初犯、偶犯,真的是讲给家属听的套话吗:文字加语音(更新版)

今天跟大家聊的话题是:《律师在庭上经常说被告人系初犯、偶犯,这真的是讲给家属听的客套话吗?》

我们经常在庭上听到,辩护人在发表辩护意见的时候说“被告人系初犯、偶犯”,听着千篇一律。有的人听过之后不以为然,认为律师没话找话,这话是讲给家属听的,实际上法院也未必采纳,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但是,事实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

从刑事政策来讲,初犯、偶犯本身是犯罪人主观恶性不大的一种表现。在相关的法律规定中,也对初犯、偶犯处以较轻的刑罚。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系初次犯罪、偶然犯罪的可以适用缓刑。其实初犯、偶犯是我们国家刑事政策所规定的能够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定理由。初犯就是指一个人初次犯罪、第一次犯罪,偶犯就是指偶然犯罪。初犯和偶犯在法律规定中也有明确的体现。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对于初次犯罪、偶然犯罪的被告人认为其刑事责任较轻,主观恶性不大,法院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缓刑,检察院可以采取不起诉等从轻处罚的措施。这样的规定并不只是体现在个案中,而是法律为适应初次犯罪、偶然犯罪才有的。这也就是说,如果被告人不是初犯或者偶犯,律师肯定不能说这些。所以从国家的刑事政策和法律规范出发,初犯、偶犯是律师必须要讲的,这也是辩护的理由。辩护是做什么的呢?辩护人根据刑诉法的规定,提出一些无罪、罪轻的意见,这便是辩护人的法定职责。如果有初犯、偶犯情形但不讲的话,就是律师没有履行辩护职责的体现,是失职行为。

除了以上所说的明显的理由外,我再引申一下。初犯、偶犯最初是德国著名的李斯特教授提出的问题。李斯特教授出生于1851年,逝世于1919年。大家也看到他生活的时间正好是一战之前。在此期间,德国的古典学派提出“责任非难”,李斯特将意大利的“实证主义”进行了变革,认为犯罪人可以分为偶发性犯罪和状态犯,也就是偶犯与惯犯。他认为对于偶犯进行适当的恐吓就足够了,适用刑罚的话就适用刑罚执行犹豫制度,也即我们讲的缓刑。也可以扩大罚金适用的范围,单处罚金等。初次犯罪,行为人本人没有多大的主观恶性,所以对其适用较轻的刑罚。对于惯犯,又可以分为两种,可能改造的犯人和不可改造的犯人。对可能改造的犯人也适用相对较轻的刑罚,放在社区中慢慢进行改造。不能改造的犯人必须进行监禁,剥夺自由刑。

根据李斯特的思想我们找到了初犯、偶犯的源头。其实很多律师在庭上虽然说这些话,但是并没有意识到初犯、偶犯也是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所以“初犯、偶犯”并不是律师在庭上没话找话,也不是给家属听的客套话,而是律师必须行使的辩护职责,也是法院重点考虑的裁量情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未成年人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将同学打成重伤后积极赔偿应适用缓刑(最高法院公布的具有指导作用的案例中确定的...
未满16周岁犯罪要怎么量刑
嘿,律师你可能错误使用“初犯”“偶犯”这词
给你看些法庭上的奇葩事
逃税罪辩护词怎么写
吴老丝:那些年我合作过的律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