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兮·古今》——茶语美人图(二十一)

既是“从来佳茗似佳人”,不妨一同来赏析“茶语美人图”,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也非常欢迎各位可以随时与我们沟通交流,

共同学习,一同进步。

欢迎各位点击左上方“不倦草堂”加关注

《兮·古今》——茶语美人图(二十一)

苏蕙,字若兰,魏晋三大才女之一,回文诗之集大成者,传世之作仅一幅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绣制织锦《璇玑图》。据《晋书·列女传》记载,苏蕙是始平(今陕西杨凌大寨镇)人,善属文。

苏蕙是东晋陈留武功县令苏道质第三个女儿,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 苏若兰自幼容颜秀丽,天资聪颖,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以创作的回文诗《璇玑图》闻名。十六岁时嫁于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刺史窦滔。

“自古岭北不植茶,唯有泾阳出砖茶”泾阳茯砖茶属黑茶类,历史悠久,它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数百年来与粮、奶、肉一起,成为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必需品。

泾阳茯砖茶因茶品中生长繁殖有“金花”冠突散囊菌,极大地改变并提高了茶品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这是茯砖茶的品质比其他茶品独特的原因所在。

古时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正是看到这一点,利用茶来安边治边。从宋时起就有以茶治边的政策,朝廷设有“茶马司”以茶易马,与边民进行“茶马交易”,统治边民,从中获利。泾阳茯砖茶正是历史上历朝各代用于“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品。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

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加工、制作岁月中,茶商在不经意情况下偶尔发现加工之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其为“金花”)。因“金花”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的品质,从而形成了茯茶独有的风格。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从而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

据史料载,茯茶(散茶)在泾出现是在北宋神宗熙宁年(1068-1077)左右;茯砖茶形成定型是在明洪武元年(1368)前后,距今643年。

泾阳是历史上唯一的茯砖茶加工基地,茯砖茶能在泾阳筑制延续近千年,自然有其历史的必然。

泾阳当地水质的酸碱度和矿物质适宜“金花”生长发育的条件需求,且泾阳地处关中平原腹地,位于冶峪河和泾河两河下游之间,北有嵯峨、北仲两座山系,南有终南山,地势低洼,形成了一种既具有关中气候特点又具有湿地气候特征的独特自然环境。这一独有气候条件,恰好适宜“金花”生长、发育、繁殖。

除上述两种自然原因,还有便是技术因素,也是人为因素。包括制作工艺,炒茶的火候及水分含量,发花的温度,筑制砖体的松紧度等。古时没有温度计和干湿仪,全凭匠工的经验和感知来把握。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曾想把泾阳茯砖茶制作技术引进到泾阳之外去,均未成功。也说明历史上的“三不离”(离了泾阳水不能制,离了泾阳气候不能制,离了泾阳人的技术不能制)是有道理的,泾阳是茯砖茶最佳筑制生产地位也是不可动摇和替代的。

泾阳茯砖茶的保健功效很多,长期饮用可助消化、降血糖血脂、促进代谢等,可闷煮可冲泡,古来更是被西北少数民族人们誉为“黑色黄金”。

秦女才思巧若兰,

岭北泾阳出茯砖。

自古茗茶赛黄金,

闺秀织锦回文传。

                ———素白拙作

                     己亥 杏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千年“泾阳砖” 把盏溢清香
黑茶中的新星--泾阳茯砖茶
父亲的老茯茶
泾阳——好山好水出好茶
安化黑茶——茯砖茶
茯砖茶六百年养生名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