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生活在只需获得只言片语就敢形成观点的时代

最近微博刷得多了一些,还是当时渐离时那种感觉:观念太撕裂了。

为什么观念会如此撕裂?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后,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是造成观念撕裂的一个非常大的原因。原因有多大?我想耸人听闻地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只需获得只言片语就敢形成观点的时代。

当年微博刚开始流行(已经超过十年了),我写了篇日志叫《140字的博大》,说“这微博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名人的影响力是很大的”,感慨“这140个字的空间,原来是如此的博大。它完全可以是一个人思想火花闪现出的精华。”

现在想来,如果发微博,是厚积而薄发的结果,那确实是精华。但对于受众(读者)来说,只接受这些“薄发”的信息,是根本建立不起属于自己的观点体系的。

所谓“情况不明决心大,资料不多观点多。”从微博到朋友圈,仿佛都是这样的。

就像我在阅读时发现了让我有感触的漂亮语句,我会截出来发个朋友圈,配上几字说明或是感悟。但往往是,读我截语感悟的人可能不明所以,根本就读不懂或者就曲解了我的本意。这自然有理解的问题,更大的是我自己的问题。我能截语出来,是建立在整篇完整信息的基础上的,而读我朋友圈的,仅能从截语感悟出发去理解,背后掩藏了多少支撑信息啊。

再比如,眼前这场战争(就不说具体了,老是审核不通过),一些人支持这,一些人反对那,这支持和反对的背后,是哪些信息支撑着这些观点,而这些信息又从哪些地方获取,获取的这些信息是靠情感靠权威还是靠推理靠逻辑博得你的信任的,还有获取的信息多还是少,特别是多年来形成的价值观使然,等等这些,都是忒特么复杂的。所以有时真是辩无可辩。

我们用的互联网产品,它是有算法的。简单的,就是你常浏览什么,它就在往后给你主推什么。如果你获取信息都是通过网络的话,网络会帮你形成你的信息获取渠道。就像我在某东买过一次啤酒,给孩子买过几次乐高。以后每次打开APP,首页上总是有啤酒,有乐高。

这就形成了“信息茧房”。百度百科上对这个词的解释是这样的:

信息茧房是指人们关注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更加顺畅和有效。

信息茧房自然会让我们的观点有失偏颇,用一句乡土的自贡话说就是:拿起半截就开跑

当然,互联网的影响是让人们走入信息茧房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因为“挑食”。

每个人都是有主观偏好的。你看这互联网导致的信息爆炸,任谁也信息获取不过来,必然得有选择的获取,这无可厚非。但要形成一个观点,挑食就必会造成偏颇。比如要是有一个天天看爽文看肥皂剧的人说老六的《读库》不好,那我得有多无力!这观念不撕裂才怪!

我们从网络上极容易获取只言片语的观点,我们也习惯性“拿来主义”的拿来就用。信息的不对等,导致你说你话,我说我话,就是没有共同语言。

观念撕裂可有弥合之法?我先思考一下,下次再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狗日的“算法”
观察|大数据时代的知识挑战
互联网,不是表达自由的天堂
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等于自取其辱
关于信息茧房:一个人不应该被“流量”所衡量
深度思考,拒绝洗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