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血管病变管壁MRI应用原则(10):颅内动脉斑块管壁MRI评估—观察性指标

本文内容目录

(一)斑块形态特征

(二)斑块组织成分信号特点

(三)斑块于管壁位置分布定位

(四)斑块强化

(五)颅内各血管床典型斑块示例

(六)同一斑块整体的多病理类型表现

)斑块形态特征

典型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会导致局部管壁偏心增厚,其定义是:动脉断面上管壁最厚处的厚度大于最薄处厚度的2倍。

血管炎和动脉收缩会导致管壁向心性管壁增厚,其定义是:动脉断面上管壁最薄处的厚度大于最厚处厚度的50%1)。

Intracranial arterial wall imaging using high-resolution 3-tesla contrast-enhanced MRI. Neurology. 2009 Feb 17;72(7):627-34.

1 偏心和向心性管壁增厚示意图

(二)斑块组织成分信号特点

纤维帽:T2WI上临近管腔低信号的条带状高信号,T1WI上常呈等信号(2)。

脂质核:T2WI上位于纤维帽之下的低信号区域,T1WI呈等低信号(2)。

T2WI序列上,于管壁偏心增厚处检测到纤维帽和脂质核信号,是诊断粥样硬化斑块最有力的证据指标。

脂肪:T1WIT2WI均呈高信号,压脂序列上高信号区域呈低信号(3);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笔者也仅于个别案例检测到斑块内脂肪信号

出血:新近斑块内出血,T1WI上呈高信号,信号值高于临近脑灰质或肌肉组织信号值的150%4)。

斑块内检测到出血信号,则提示是不稳定斑块。

Principles and Exper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7 Feb;38(2):218-229.

2 颅内斑块组织管壁高分辨MRI表现

TOF-MRA示: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局部严重狭窄(图A,长白箭)。狭窄部位断面管壁高分辨MRI: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信号呈异质性(图B-C,短白箭);临近管腔条带状长T2(图B)和等T1(图C)信号代表纤维帽,而位于纤维帽之下的短T2和长T1信号代表脂质核;增强T1WI可见纤维帽显著强化(图D)。

3 斑块内脂肪组织管壁高分辨MRI表现

TOF-MRA示: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图A,白箭)。狭窄部位断面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信号呈异质性(图B[T2WI]C[T1WI],空白箭);增厚管壁内可见长T2(图B)和短T1信号(图C),压脂PDWI此高信号消失(图D),提示脂肪组织。

4 斑块内出血管壁高分辨MRI表现

TOF-MRA示:基底动脉近段局部狭窄(图A,白箭)。狭窄部位断面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信号呈异质性(图BC,空白箭);增厚管壁内可见长T2(图B)和短T1信号(图C),压脂T1WI此高信号未消失(图D),提示亚急性出血。

)斑块于管壁位置分布定位

MCA M1段斑块分为以下四个部位:上壁、下壁、腹侧壁和背侧壁(5)。

BA斑块也分为四个部位:左侧壁、右侧壁、腹侧壁和背侧壁(6)。

潜在临床意义:研究表明BA腹侧和MCA M1段的上壁和背侧壁是深穿支动脉的开口部位,位于该部位的斑块可影响穿支动脉开口,是穿支动脉梗死的重要机制,即近年来日益受到重视的旁支动脉疾病机制;但此类斑块往往并不导致BAMCA管腔明显狭窄。本质上来说,这类梗死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

Plaque distribution of stenotic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nd its clinical relevance. Stroke. 2011 Oct;42(10):2957-9.

Basilar artery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distribution in symptomatic patients: a 3.0T high-resolution MRI study. Eur J Radiol. 2013 Apr;82(4):e199-203.

5 大脑中动脉M1段斑块位置判断

大脑中动脉M1断面管壁高分辨MRIT2WI)示:典型的上壁(图A)、下壁(图B,白箭)、腹侧壁(图C,白箭)和背侧壁(图D,白箭)斑块。

6 基底动脉斑块位置判断

基底动脉断面管壁高分辨MRIT2WI)示:背侧壁(图A)、腹侧壁(图B,白箭)和右侧侧壁(图C,白箭)斑块。

)斑块强化

文献报道了多种方法判断斑块是否存在强化,如:与非增强T1WI比较,以及和临近正常管壁、脑灰质或肌肉组织比较。

有文献报道,如果强化低于垂体漏斗,定义为轻度强化;强化类似于或强于垂体漏斗,定义为显著强化。

斑块强化是因为斑块内存在新生血管所致,这些新生血管的管壁不完整,对比剂渗出到斑块组织间歇,产生强化。这些新生血管提示斑块内炎性反应明显,同时斑块出血风险增高,是判断不稳定斑块的指标之一。

斑块强化形态描述:

1管壁偏心强化定义为:动脉断面上仅有部分管壁强化(非360度环形强化),如是管壁环形强化,则强化最厚处的厚度大于强化最薄处厚度的2

2向心性强化定义为:动脉断面上管壁环形强化,且强化最薄处的厚度大于强化最厚处厚度的50%7)。

3、其他形态类型强化描述:单纯纤维帽强化(2),局限性强化。

Intracranial plaque enhancemen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ovascular events on high-spatial-resolution MR images. Radiology. 2014 May;271(2):534-42.

7 基底动脉斑块向心性强化

TOF-MRA示:基底动脉局部狭窄(图A)。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示:管壁偏心增厚,呈异质性信号(图B[T2WI]C[T1WI],空白箭);增强T1WI可见临近管腔的向心性强化(图D,白箭)。

颅内各血管床典型斑块示例

典型颅内斑块在管壁高分辨MRI上具有以下特征:管壁偏心增厚,T2WI上信号呈异质性(信号混杂或不均一);临近管腔的部分在T2WI上常呈条带状高信号,PDWI呈等或高信号,病理对照研究表明是代表斑块的纤维帽;在纤维帽下方是富含脂质的斑块坏死核,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此典型表现提示Ⅴ型(纤维粥样斑块)或Ⅵ型(复杂斑块)斑块

注:临床进行颅内动脉病变的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时,必须牢记,T2WI是明确诊断典型斑块的关键序列,斑块管壁改变的典型形态特征是偏心增厚,T2WI信号特点是异质性,并T2WI显示斑块纤维帽和脂质核的组织形态和信号。

颅内主要脑动脉主干均可实现典型粥样硬化斑块的清晰成像(2, 7-9),笔者所在医院的管壁高分辨MRI检测颅内动脉典型斑块征象的极限是大脑中动脉M2段、大脑前动脉A3段和大脑后动脉P2段(10-12)。

Principles and Expert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uroradiology.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17 Feb;38(2):218-229.

8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斑块

TOF-MRA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段狭窄(图A,白箭)。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图B[PDWI]C[T2WI]D[T1WI],白箭);T2WI可见典型纤维帽条带状高信号和其下的低信号脂质核(图C);增强T1WI示:增厚管壁局部显著强化(图E,空白箭)。

9 椎动脉颅内段斑块

TOF-MRA示:右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图A,空白箭)。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图B[T2WI]C[T1WI],白箭);T2WI可见典型的纤维帽条带状高信号和其下的低信号脂质核(图B)增强T1WI示:轻度管壁偏心强化(图D,白箭)。

10 大脑前动脉斑块

TOF-MRA示:左侧大脑前动脉A3段狭窄(图A,空白箭)。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图B[T2WI]C[T1WI],白箭);T2WI可见典型纤维帽高信号和其下的低信号脂质核(图B);增强T1WI可见显著的管壁偏心强化(图D,白箭)。

11 大脑后动脉斑块

TOF-MRA示:右侧大脑后动脉P2段狭窄(图A,空白箭)。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图B[T2WI]C[T1WI],白箭);T2WI可见典型纤维帽条带状高信号和其下的低信号脂质核(图B);增强T1WI可见轻度管壁偏心强化(图D,白箭)。

12 大脑中动脉M2段斑块

TOF-MR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狭窄(图A,白箭)。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示: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T2WI可见典型纤维帽条带状高信号和其下的低信号脂质核(图B);T1WI上,纤维帽呈等信号,脂质核呈低信号(图C);增强T1WI可见显著的偏心管壁强化(图D)。

同一斑块整体的多病理类型表现

颅内动脉斑块是呈节段性的该节段内不同位置的斑块可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Ⅵ型),而Ⅴ型或Ⅵ型斑块才呈现为上文所述的管壁高分辨MRI典型表现,并常位于整个斑块节段的中部,也就是管腔狭窄最明显的部位。处于斑块节段边缘位置的管壁异常在高分辨MRI可能呈现不同的形态和信号表现,如信号呈均质性、无纤维帽信号、向心性管壁增厚等;甚至早期斑块无管壁增厚(MRI分辨率的限制),仅见局部管壁强化(13)。

13 基底动脉斑块管壁高分辨MRI整体性表现

TOF-MRA示:基底动脉局部严重狭窄(图A)。狭窄部位管壁高分辨MRIT2WI(图B)示:管腔明显狭窄部位管壁偏心增厚,T2WI可见典型条带状高信号纤维帽影,以及其下的低信号脂质核影;而狭窄部位两侧管腔无明显狭窄位置,可见向心性管壁增厚(空黑箭),甚至无明显纤维帽高信号(黑箭)。增强T1WI(图C)示:管腔明显狭窄部位可见显著管壁偏心强化,而其两侧临近管壁可见向心性强化(空白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经血管影像速阅(56):管壁MRI—基底动脉不稳定斑块治疗后趋于稳定和部分逆转
影像读片(14):青年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闭塞合并斑块内出血—CTA和高分辨MRI诊断
脑血管病变管壁MRI应用原则(15):管壁MRI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病例实践
MRI血管壁成像(2)
[研究]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王晚千 杨旗 李坤成
日问990:颅内动脉永华狭窄的高分辨 MRI如何评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