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真的,这篇一定要看两遍。

写这篇文章,我痛苦了两个周。

沉下心来,更新了两个周的知识,也攒了两个周的影响。

相信我,它硬核到,值得你看两遍。

 人生启动剂---多巴胺。

我想,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明明知道事情很重要,时间越来越短,但却偏偏越来越拖”的时候。

完美主义的拖延也好,知道自己不可能变好的“摆烂”也罢。

核心就是,我们无法“启动”。

其实,深究原因是“我们体内的启动剂不足”。

而这个启动剂,就是多巴胺它掌控的是我们的动机,决定了我们到底是动力满满,还是意志沉沉。

每个人其实都会有很多困难的时刻,包括我。

有很多害怕写的文章,有很多觉得很麻烦的视频,也有不断往后拖延的任务。

但是,它们最终不得不做。

每次被逼到绝路了,不得不面对高强度写作,甚至某时某刻厌恶的工作的时候,我都有一个很“偷鸡”的方法: 

我会开启“机体的超量多巴胺分泌”,而这个启动方式就是“音乐+跑步”。

降噪耳机,节奏感很强,鼓点极其密集的音乐,可以让我完全沉浸。

而同时,我其实是个不喜欢运动的人,但是我喜欢偶尔加速带来的这种发泄感,对我而言过量多巴胺的分泌就是“冲刺,休息,冲刺”这样的方式。

这样的效果就会让我的大脑变得异常的活跃,多巴胺的超量分泌会让我动力十足,突然就想要去输出和表达,完成一篇文章。

当我明确地发现我进入这种状态之后,我会快速抽离,然后切换到工作的状态。

把我们脑子里面蹦出来的文字,噼里啪啦的打下来,可能迟迟一个周都无法动笔的文章,也会有“半个小时文思泉涌”的时间,大概我可以搞出来两千到三千字。

包括此时此刻的这篇文章,也是我在被逼急了,用这种方式正在写作。

当然,这并不只是多巴胺的功劳。

动力满满+极度专注+大脑活跃,三种状态其实是三种不同的激素来调控的(多巴胺其实是神经递质,为了方便,我后面都用激素统一称呼)

●多巴胺来提供动力

●去甲肾上腺素提供专注

●肾上腺素让我们身体应激,严阵以待,大脑快速激活。

这一大家子,其实都是儿茶酚胺家族的。

虽然不全是多巴胺的功劳,但多巴胺是当之无愧的任劳任怨的老大哥。

逻辑链条在这里:多巴胺可以合成去甲肾上腺素,而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合成肾上腺素。

当我们体内多巴胺超量分泌的时候,过量的多巴胺就合成了去甲肾上腺素,而同时溢出的去甲肾上腺素又进化成了肾上腺素。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属于是。

●多巴胺够了,动力满满,兴奋十足,记忆力变强。

●去甲肾上腺素够了,人处于觉醒状态,专注力满级。

●肾上腺素够了,机体快速充能,心脏大脑供血增加,准备应对随时的挑战。

然后,我就噼里啪啦地写下了这一篇文章,做完了几乎让我痛苦了一两周的事情。

但,爆体是有代价的。

多巴胺的快速启动,超量分泌,会有相当强的“戒断后遗症”。

除非这件事对我极其重要,并且极其困难,同时我又有强烈的畏难情绪和莫名巧妙的拖延和逃避,我才会用这种方式启动。

因为:物极必反,后患无穷。

我知道,这样的表达有点中二,但是这句话真的完美概括。

 多巴胺萎缩 

要知道,多巴胺的超量分泌,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动力满满的时间是有限的。

这个时间一般来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

在此期间:

多巴胺会先越过平均值,冲向一个极限,到最高点。

然后快速跌落,甚至跌破原来的平均值。

大概就像,股票破发。

某公司股票发行,所有人都看涨,你满心欢喜买进大量股票,然后股票暴涨,到一个高点。

随即暴跌,甚至跌破原来的发行价,底裤都没了~

好多事情都是这样,开端顺利,直到越过某个高点,故事发展进入高潮,突然戛然而止,迎来结局落幕。

而这种起起伏伏,多巴胺也概莫能外。

我们深入分析一下这个过程。

 宏观上:

多巴胺超量分泌,人体快速进入“兴奋和刺激”的状态。

当多巴胺被推到一个高峰的时候,低谷就来了。

而这个低谷,一定会低于原来的平均值,并且!

它是一个慢性不可逆的过程。

什么意思?

那就是,如果我们一次又一次把多巴胺推向高点,我们的多巴胺平均值会越来越低!

 我们再深入微观层面看看:

介绍俩玩意:多巴胺基线多巴胺峰值。

这个基线,也就是一般状态下,我们多巴胺水平的高低。

也就是人体多巴胺的“低保值”,代表的是每个人的日常状态;它主要受我们遗传基因的影响,环境饮食次之。

你的基因会决定:在大多数时间里面,你到底是一个“能量值高,活力满满,动力十足的人”还是“能量一般,时高时低,偶尔无聊,偶尔兴奋的人”又或者说 “能量值低,经常无聊,动力不足,容易悲观活力不足的人”。

●基线高低,决定的是我们平时状态,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的。

●而多巴胺峰值,也就是我们的做事情的过程中,主动给自己创造的多巴胺。

听一些鼓点密集的音乐,在想运动的时候尽情运动,以及玩游戏刷短视频,做我们喜欢想做的事情。

都可以把多巴胺推到一个峰值。

明确一下背景:

多巴胺有战略储备,多巴胺是有限的。

战略储备缓慢释放,就构成了我们体内的“多巴胺基线”,这个标准值,也就是吃低保。

某个时间,我们主动刺激它分泌,低保快速被抬升,土鸡变凤凰,出现峰值。

这个峰值其实是有代价的,它牺牲了我们的战略储存,也就意味着在后续的时间里面,多巴胺吃不起原来的低保值了。

提前预支的代价就是,我们需要用后续的低迷来偿还,我们会痛苦很长一段时间。

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高强度的玩游戏之后,在长时间的刷视频之后。

突然的抽离,我们会有幻灭感或者极大的不适应感,这种“戒断反应”其实也就是我们提前透支多巴胺的代价。

包括在性爱里面,出现的“贤者时间”,也是这种戒断反应的体现,无论男性或者女性,都会出现。

我们用这个思路,来审视一下每个人期待的“要是能够达到某个目标,人生就会变得突然顺遂和开心”。

“只要考上600分,我就可以....”

“只要考上好学校的研究生,我就可以....”

“只要进了大厂,年薪破了xx万,我就可以.....”

我想你们已经可以自己给出答案了:

不可能。

并且,副作用还不止于此。

高多巴胺之后的“吃不起低保”,其实并不只是一个短暂的事情。

它会有永久性的影响,也就是说不可逆。

基线每次都会下降,也许只有一点点,它确实在下降。

日积月累,这种伤害叠加,你可能真的会从

“高多巴胺走向中多巴胺,从中多巴胺变成低多巴胺的悲观者。”

再低落,你可能就永远都开心不起来了。

在生活里面,大多数时候都是“死气沉沉”的状态。

这是对我们基线的影响,也就是我们长期生活状态的影响。

它还会对我们的峰值体验有影响。

●一方面,频繁刺激,多巴胺分泌会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多巴胺超量分发,接受多巴胺的受体活性会减弱。

为什么?

你想嘛,一个人天天被锤,是不是抗击打能力会变强。

多巴胺也是这样,天天多巴胺超发,多巴胺受体的抗性也会变强,它就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越来越迟钝了。

这种迟钝就会导致,多巴胺的效果变差。

这些都是“人体强大调整能力的表征”,还能够举出的例子,糖尿病。

众所周知,胰岛素是降血糖的。

我们每次吃多了东西,体内的血糖就会快速上升。

这些血糖来不及利用,胰岛素就会蹭蹭蹭分泌,把我们多余的血糖以肝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肝脏,以备不时之需。

胰岛素要发挥作用,也需要和胰岛素受体结合。

你一天恨不得吃八顿,奶茶使劲整,也就会导致血糖超量,胰岛也会超量分泌胰岛素。

受体慢慢的也就不敏感的,越来越不敏感,但是胰岛素分泌是有极限的。

多余的血糖,没有能力转化了,血糖就会进入到尿液中被排除,糖尿病就来了。

糖尿病介绍完了,转回来继续看多巴胺。

什么事情都有另一面的,悲观的另一面就是乐观。

来,我们想想:如果我们想要让多巴胺的状态,回来;如果我们希望糖尿病,离我们远点。

对的,就是可以一箭双雕。

你可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日只吃三餐”

很多人,真的是密集的无差别的,零食叼在嘴里面,饮料不停供给。

每一次进食,都会让我们的多巴胺超发。

每一次进食,也都会让我们的血糖快速上升。

你总得让他们有时间休息吧,偶尔也少点多巴胺,让多巴胺受体敏感点。

偶尔少点血糖,让胰岛素受体敏感点。

人体的调节能力是很强大的。

这是可逆的变化。

但是有些变化是不可逆的。

毒品,到底是怎么损害我们的大脑的?

有些毒品可以把我们的多巴胺基线短时间推高2000倍。

结果就是,多巴胺系统不可逆的损伤,多巴胺受体永久性的降低。

以及,后续极低的基线,让人再度渴望刺激。

而现在的短视频,也是一种新型的“慢性毒品”。

一次又一次地把你的多巴胺推到一个峰值,你的基线在这种温水青蛙的状态里面,越来越低。

总结一下:

多巴胺有限,所以爽一次的代价会是拉胯很久。

以及频繁的爽,有永久性降低多巴胺基线的风险。

同时还会造成,多巴胺抵抗。

好的!

前面的开胃小菜恰完了。

重头戏来了,多巴胺的三个特性:

01

多巴胺的货币属性。

02

多巴胺的溅射效应。

03

多巴胺的可预支性。

多巴胺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理解为它是能量货币

 多巴胺---能量货币 

货币是干嘛的,是用来买东西的,交换商品的。

什么是商品?学习,工作,娱乐都是商品。

商品有什么特性,有价格。

做这些事情分泌的多巴胺不同,也决定了它们价格的不同。

还有一件事,我们手里的货币是有限的,多巴胺并不是无限供应的。

所以我想说,游戏娱乐短视频,这些轻易而举就可以短时间分泌过量多巴胺的事情,其实成本非常高。

大量的多巴胺用来被购买娱乐了,真正的必须品“学习,工作”资源却被挤兑,搁置一旁。

这其实违背了多巴胺的初衷。

作为货币,也会有自己的初衷吗?

是的,它是一个有追求的多巴胺。

好多好多年前,上古茹毛饮血的时代。

人类就是靠着,能量货币多巴胺,人类进化的发动机,跨越恐惧的启动器。

走出温暖的洞穴,去打猎,去采集,去和天地斗争,面对凶猛的野兽。

多巴胺为什么要我们走出去?

因为,不走出去就会死。

它让我们有食物可以饱腹

让人类作为群体可以繁衍。

让我们向外看

去追求“更高质量的生存和安全,更稳定的繁衍”

这就是多巴胺的原始价值。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完成了一次目标,快乐总是很短暂了。

如果远古人类停下来了,抓到了一头野猪就志得意满了,就持续快乐了。

那明天怎么办,也许就没有我们了。

而在现代社会,我们确实没有“生命危险”了,但是我们有生存危机。

多巴胺于我们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外界,去改造世界,去创造价值。

变得更强一点,变得更有价值一点,依旧也是“生命力”更强大。

游戏可以吗?不可以。

短视频可以吗?也不可以。

什么可以?学习,工作可以。

那我们应该做什么?

让多巴胺,追随着自己的初衷。

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如其所愿。

这是多巴胺的浪漫。

人体多巴胺低的时候,或者多巴胺总是低质量的消费的时候。

能量就会走低,我们的目光就会不自觉地从外界抽离,转向自身。

可能是因为恐惧,也可能是因为犹豫不决,也可能就是单纯地觉得无聊不想做。

●多巴胺高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向外界,面对这些人际关系,面对周遭的挑战,去获得成就感和满足。

●多巴胺低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收回自身,频繁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频繁地反刍自己犯过的错误,过度的自我反思,甚至是自我批判,内耗便开始了。

前者,是正向循环。

后者,是恶性循环。

多巴胺是会期待回报的,它才会持续地高质量的产生,供给我们的能量。

就像是人是需要反馈的,成就感,满足感,变得更强的感觉,成长的感觉。

这份反馈,是需要从外界获取的,如果我们转向内部,能够做到的极限不过是“自产自销”,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反思不是自我批判,是为了让自己更高效的行动,去更快速地改造自己,改变世界。

而多巴胺的第二个特性----溅射效应。

我写完这篇文章的预热,也就是利用的溅射效应。

对我来说,写完这篇文章的难度很高,过于困难的任务也会导致多巴胺分泌萎缩。

这个困难的任务,不来多巴胺,但是需要大量的多巴胺。

所以,我需要借力,我需要借多巴胺。

我在哪里借的多巴胺呢?

音乐和运动给我带来的超量多巴胺分泌。

它们可以溅射到“写文章”这件事来,也相当于我继承了“音乐和运动”的热情来工作。

但是!一定记住!

超量的多巴胺状态,维持不了多久,你必须快速的转换。

所以,这种方式其实只适合“破冰”,你很难保持长久的专注。

我知道有人又有歪脑筋了。

那我先玩游戏,然后学习是不是也能利用溅射效应。

好,那我就问你“你确定你玩游戏的时候,是真的热血满满,动力十足的状态吗?”

大多数人都不是,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对游戏上瘾了,反倒一种病态的想玩游戏,但是获得不了太多兴奋感的状态。

再说了,就算你是真的动力满满,你确定你能够马上从游戏抽离到工作和学习吗?

不行。

说实话,除开短视频游戏不说,借用“音乐+运动”的多巴胺,来工作学习。

效果好吗?好。

所以,好的效果意味着什么,你们应该都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

高的代价。

代价是什么?

后续乏力,超量的多巴胺,一定意味着基线的下降,也就意味着多巴胺效果过了的学习会更加痛苦。

所以,它真的只适合破冰,破的是坚冰,有高性价比的冰。

我知道你们又有什么想法了。

那我持续的听歌,边听歌边做作业,不就能够基本保证学习的多巴胺了吗?

我知道很多人,是很喜欢在身边有音乐,或者有电视的声音,或者边吃东西边学习的。

说实话,这样其实更危险。

溅射效应不只如此,其实读书学习本身也是会分泌多巴胺的。

但如果说,我们一定硬要通过持续的音乐供给,音乐的多巴胺来供给学习。

大脑就发现“嘶,看来学习那边不用怎么供给多巴胺也行嘛,莫名其妙就够了,很离谱。”

然后,调低了学习会分泌多巴胺的量,你就越来越痛苦了。

就像是,有些东西本身是有味道的。

但是你总是加很多调料,你习惯吃调料的味道。

后面,你再也体会不到这些东西原本的滋味了。

大家也不要理想化,不要以为“ 每次运动和音乐”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大量的多巴胺。

脑子,这玩意儿不是省油的灯,它有很强的学习效应。

你想啊,你每次听歌的快乐,都要用来对冲学习的痛苦,是不是总快乐值就降低了。

大脑会记住的。

哦,原来我听歌没有那么快乐。

然后,它就会一次又一次调低。

有一段时间,我工作,学习,吃饭几乎总是挂着耳机。

可能是觉得平时的生活太无聊了,出门也很没有意思。

耳机里面的歌,能够给我供给一些多巴胺,对冲一下生活的无聊和痛苦。

但可想而知,越逃避,越痛苦。

生活变得越来越无聊,越来越依赖听歌,在街上耳机没电了就如临大敌。

而同时,听歌也慢慢变得没有那么意思了。

说实话,幸好抽离了。

否则,既会毁掉音乐的快乐,也会毁掉我面对现实的勇气。

所以,结论就是“如非必要,尽量不要在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做掺杂大量高多巴胺的事情。”

否则,你的快乐会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你的学习将会变得越来越痛苦。

目前看来,好像已经非常悲观了,没救了啊属于是。

其实不是,如果我们真的就是硬学,多巴胺不够对吧?是的。

但是大脑总是会想办法的,不够你都还要学,你确实又需要更多的多巴胺感觉来维持。

多巴胺太少了,多巴胺受体不够吃,又很需要。

受体们,就会发挥它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活性。

大脑,就是这么牛皮!

请,相信它!

也请相信,你有驾驭它的能力。

这是养成游戏,别急,慢慢调就行~

 多巴胺最后一个特性---可预知性和预支性。

这是俩:预知,预支。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的,多巴胺是有学习效应的。

为什么我们想玩游戏?

不就是因为我们之前玩过,知道它会分泌很多多巴胺嘛。

为什么我不想学习?

不也就是我们之前学过,总是很痛苦嘛。

大的要来了!

当我们可预知的时候,预支也偷偷开始了。

在我们“想要玩游戏的时候”,大脑就开始偷偷分泌多巴胺了。

明明还没有玩,就已经开始分泌了,就是在“偷”多巴胺。

偷不好听,读书人的事能叫偷吗?

那就预支,预支是什么,预支就是借来的,就是负债,你得还!

当我们真的做了的时候,我们会得到实际的多巴胺,此时会有三种情况:

01

实际获得>预支。

剩下的爽==得到--预支。

还挺爽。

02

实际获得=预支。

剩下的爽==得到--预支。

零了~

不爽。

03

还有个离谱的,实际得到的<预支。

喵了个咪的,倒亏了。

负的。

你会很不爽。

这就是多巴胺的奖励误差。

决定你开心与否的,并不是多巴胺绝对值的高低。

而是你期待的,和你实际得到的差值。

这就是多巴胺的微观分析。

它给我们的启示到底是什么?

所以,我问你,那些考650分的学霸,他们真的开心吗?

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他们的期待大概率比650要高。

所以,我问你,那些月入十万的人,又真的没有烦恼吗?

我不知道,反正我知道,他们的期待往往也大于十万。

我知道的是“人性”,是永远的欲求不满,是多巴胺给我们的永恒不竭的欲望。

人,真的有反抗人性的能力吗?

我不知道。

但我知道的是,人有反思的能力,人有自我说服的能力。

我还知道的是,如果一个人想要在当前状态更快乐,最快的方式一定是降低期待,降低“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标准”。

最后。

补充一些多巴胺的小知识:

01

咖啡因,可以适当地让多巴胺受体活性更高。

富含咖啡因的物质,咖啡,茶叶。

相比于提高多巴胺的峰值, 其实提高多巴胺的受体,更有价值一点。

特别强调,如果有胃病的同学,不建议喝咖啡。

02

多巴胺,会抑制免疫系统。

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建议大家,晚上睡觉之前刷手机的原因。

免疫系统被抑制,最危险的情况就是,体内的癌细胞不能及时的清理。

当然,大家也不用那么担心,癌症不是哪一天你的免疫系统跟不上就会得的。

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可能是按“年”来计算的。

无论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其实,关于多巴胺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

上述陈列的多巴胺的特性,还有很多很多的生活实例。

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尤其是恋爱关系里面,有非常强大的应用。

慢慢聊嘛。

这些内容,也希望可以启发大家“主动去解释生活”。

同时“主动地用理论去改造生活”。

道理指导行动。

这才是知识的价值。

END.

撰文 | 树林同学

排版 | Carmen

图片来源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荷医典
UC头条:多巴胺是解开精神病患者代谢障碍之谜的关键
休克的临床用药题库_1
肾上腺素受体大全.pptx
科伦百适可草酸艾司西酞片
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