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游戏力》读书笔记

有人问过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一个问题:“正面管教就是教家长如何管教孩子吗?就是教会家长如何让孩子听话吗?”

简·尼尔森回答说:“正面管教的所有工具的设计都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时候,他们更加愿意贡献、合作、配合大人。所以一个衍生的副产品是:孩子看起来更加听话了。”

《游戏力》的第一章,讲述了游戏对于孩子的意义,在我看来,和正面管教的理念相通。

第一、游戏是孩子尝试成人角色和技巧的途径,就像幼师们从厮打当中获得的学习一样。不同的是,人类世界的儿童们不仅学习相互争吵,也学习和谐相处。

第二、游戏满足人们对亲密情感联结的无尽需求,这一点对人类来说格外重要。

第三、从情感创伤中得到康复。

读完全书,我觉得游戏是一个很精妙的工具,可以帮助孩子感受到归属感和力量感,帮助孩子蓄满杯子,杯子中装的是亲密的联结。

书中触动自己的文字很多,因为近期持续关注“情绪”,我想重点记录一下第12章《迎接情绪的暴风雨》。

情绪的压抑与释放

在讨论情绪和游戏的关系之前,我们需要先谈一谈情绪。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都经历过纯粹的快乐和满足,也体验过不同形式的恶劣情绪。不幸的是,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达情绪的自由。” “这有什么好哭的?”“女孩子不该这样大喊大叫!”“回你的房间去,冷静了再出来。”“没事儿,这不疼的。”“没羞,这么大了还哭!”“看看你生气的样子,好看吗?”“男孩子不要哭哭啼啼的”或者“再哭!再哭就什么都不给你!”。(我特别想问问李岩老师,你真的是按照原文翻译的吗?这段文字我基本上每种都听说过,全世界的父母对待孩子情绪的方式都如此雷同吗?)

如果不能自由表达情绪,那么孩子或者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后的各种问题埋下祸根,或者就通过其他形式间接发泄出来。”

“很多人成人认为:哭泣会使人难过。我想,难过的真正原因是我们总在与眼泪对抗”

很多人为了控制情绪而消耗了大量心神,而且还要求孩子也进来步其后尘。”

男人在抑制情绪方面承受了特别大的压力,他们不能表现出软弱的情绪,因此对于他们受不了婴儿哭啼、受不了孩子有情绪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一个针对大学生男生的研究发现,他们对于婴儿哭泣录音的反应,比听到火警铃声还要痛苦。”

心得: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误以为情绪管理就是压抑情绪,但是情绪是压抑不了的,终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表达出来。也许是通过把自己吓一跳的情绪崩溃,也许是忍到内伤。


给情绪一些时间

孩子从我们这里学到的,往往是尽快堵上情绪的出口,从而尽量缩短情绪的疗程。他们却没有学会,疗愈情绪的首要工作室释放情绪。为了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提醒孩子:哭没关系,害怕或者生气也都没有关系。”“除了眼泪外,重复的诉说也是帮助她快乐的重返游戏的重要因素”。

心得:洪水是堵不住的,重要的是用合理的方式泄洪。


成人的隐藏情绪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隐藏情绪,因此当孩子情绪强烈的时候,与他们待在一起简直是一种折磨,既觉得在被他们折磨,又觉得在折磨他们。我们觉得被折磨,是因为孩子强烈的情绪释放,触发了我们自己的隐藏情绪,于是我们心中爆发了“是释放还是继续隐藏”的战争。当孩子大哭不止,肆意宣泄深层的情绪时,我们同样觉得是在折磨孩子。孩子因为一件小事而激烈爆发,好像那些痛苦都是凭空发明出来的。他们如此表现的原因,一部分是想确认我们能够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还有一部分则是孩子对于自由表达情绪,没有成人那么多顾忌。”

心得:我们的情绪,往往不是因为当下的事情引起的,而是一段没有妥善处理的旧事,或者一个未曾疗愈的旧伤口引起的。


应对“发脾气”

如果你的孩子也发脾气,请试着回答以下的问题。

1、你认为孩子发脾气时,实际是想表达些什么?

2、发完脾气后,孩子会比较快乐和轻松吗?是否感到更多的自信和联结?能否有更多的合作和参与?

3、孩子发脾气时,你们家通常的反应是什么?

4、你是如何让孩子停止发脾气的?

5、孩子发脾气,有没有固定的规律?

心得:引人深思的问题,心情平静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可以帮助了解自己。


应对“愤怒”

当愤怒将他们吞噬的时候,你需要帮助孩子保持与你的联结。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安全感。

大多数儿童情绪专家都认为,愤怒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如恐惧、肉体伤痛和丧失亲人等。如果我们可以记住,愤怒的外表下面其实是孩子一颗受伤的心灵,我们便能冷静而坚决地向他们伸出双手,而我们同时得到的回报将是他们更愿意直接吐露心声。当脱缰的言行被温和地阻止后,孩子就会颤抖地哭泣,向你倾诉他们害怕或者脆弱的感受。例如:面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你没有大吼大叫地斥责,只是温和地制止了他的行为,那么你将换来孩子眼泪,以及眼泪之后理性的讨论和分享:在刚才的愤怒和暴力之下,到底隐藏着什么。

心得:接触过一些动辄愤怒的人,认同愤怒的表象之下,隐藏着的是脆弱的感受。面对痛苦,他们的模式经常是:痛苦退居二线,愤怒挺身而出。面对愤怒的情绪,试试正面管教的三个步骤:承认-接纳-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应对“恐惧”和“焦虑”

“你必须首先感到害怕,之后才会有勇气,否则你就只是鲁莽或是在寻求刺激而已。你也需要推动自己做一些从前害怕的事,否则你永远都不能尝试新事物。

恐惧积累所导致的,要么是鲁莽,要么是害羞拘谨,要么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半隐半现的恐惧,是一种折中的妥协。我们的目标是要把这种半隐半现的恐惧,也就是焦虑,彻底地解放出来。游戏,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都是帮助孩子解放焦虑的好方法。艺术形式也是释放焦虑或恐惧最好的方式之一。”

心得:现在的父母,经常因育儿问题感到焦虑,也就是半隐半现的恐惧。最好考虑一下,我们究竟在恐惧什么。我们的孩子,真的学不会自己如厕吗?没有自己的高压控制,孩子真的不会主动学习吗?


应对“哭泣”

“我们似乎认为,如果你能让孩子“不哭”,那么你就消除了他们的痛苦。事实恰好相反,你阻止了的是孩子天然的疗伤本能,而伤痛也正在他的内心逐渐积压起来。我认为哭得越多,伤痛才会越少。我知道这种观点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但这是事实;痛苦地哭,将为孩子蓄满杯子,尤其是在哭的时候能够有人拥抱和安慰。

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哭泣的问题,如果只让我给出一条建议,那就是:请不要让他们自己哭。眼泪,是加强两人关系的绝佳机会,特别是亲子之间。没有什么能比安抚一个哭泣的婴儿直到他在你怀里睡着而更令人满足的了。假如你总是想切断眼泪,或者孩子一哭你就慌忙把它甩给别人,那么你将无法拥有这种幸福并满足自己的体验。

心得:孩子想哭就抱抱他,让他哭吧,能哭是福。你有多久没有尽情哭过了,你的眼睛里有忍着的泪水吗?


让“哼哼唧唧”停下来

由于我们过去不允许孩子直接表达情绪,因此大部分原始的情绪无法自然地流露出来,如深切的悲痛、纯粹的恐惧、或者极度的愤怒。但是这些情绪也无法一直藏而不露,结果就会以一些其他方式扭曲地折射出来:哼唧、抱怨、嫉妒、漠然、破坏性行为、甚至肚子痛或其他生理疾病,一切都有可能。父母的工作就是要帮助孩子更直接地把情绪释放出来,尤其是通过快乐的游戏和亲密的联结。

心得:哼唧什么都不是,只是未曾表达的情绪。父母用亲密感把孩子隐藏的所有情绪都拖出来。


游戏与情商

游戏力的目的就是培养情商,因为游戏是孩子用来表达自己和释放情绪的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快点到达最高阶段,现在就到,现在就用语言来直接表达。但是,能力的发展有它自己的时间表。同时,我认为我们过于依赖语言,过于坚持要孩子“说出来”。孩子可能很能说话,但在情绪上还远未成熟。加上有很多情绪太过强烈,实在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孩子光是说了“我很生气”或者“我很难过”,并不说明他们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他们仍然需要哭泣或发脾气。我发现许多大人不理解孩子的“无理取闹”在情绪上的含义,我们认为这是孩子行为不断的表现,必须要予以惩罚。我们不知道在那个时刻,孩子的“无理取闹”正是他们所能掌握的表达情绪的最佳方式,我们不能只是制止行为,而不为他们的情绪寻找更好的出口。

心得:没有无理取闹的孩子,只有看不到孩子的父母。

一直自认为缺乏游戏力,但是第二次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觉得我缺乏的不是游戏力,只是缺少实践。

带着不完美的勇气,和孩子一起游戏吧。

我们来到地球,就是为了四处逍遥,说别的都是扯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叛逆期孩子玩手机厌学,父母只关注解决方法,却往往忽视自我情绪
孩子伤心、愤怒……家长怎么办?
忍一时憋屈一世,退一步粉身碎骨 | 你是“愤怒无能”吗【第94问】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错误的教养方式:这10个育儿的坑,你踩过几个?
叛逆的本质是权利的游戏,父母不懂规则,输人又输阵
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如何表达他的愤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