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边宅边想】隔离(二)

大凡天下名山都有其独特之处,泰山以雄为尊,黄山以松而名,华山以险闻世,崂山的独特应在于山海一体。但泰山的雄、黄山的松与华山之险都与山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而崂山的海与山却是若即若离,或者说是隔离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泰山的雄、黄山的松、华山的险在别处是体验不到的,必须到山上去、到山中去,而崂山的海貌似不必,游人很难区分大珠山的海和崂山的海的不同,貌似在鳌山看看海也差不多。

然而崂山的山海奇观其实是唯一的,所以才有了“海上名山第一”的美誉。造成目前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到了崂山大多人只能进山而不能入海,海只是山的附属品,山与海是隔离的。

崂山有三个国家一级景点那罗延窟、八仙墩和长门岩,前者在山中,后两者都与海有关。

八仙墩在野路上,普通游客一般到不了,即使到了,也无法入海。八仙墩的精华必须从海中才可以一窥,如张仙塔,悬于崂山头峭壁之上,非人能近。明代黄宗昌《崂山志》记有: “自峰北东下有石塔在崦,直探海中,人不能至,舟行自下视之,是所谓张仙塔也。”游客连八仙墩也到不了,更别说海中的张仙塔了。

对于入海,八仙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太清宫、八仙墩到青山村的行走环线及太清码头、八仙墩、青山的海上旅游线,其自然条件在世界上也算顶级,如果加以规划开发,结合八水河的“海上名山第一”广场,实在是世上少见的山海奇迹。

崂山还有一大优势就是散落在海中的小岛,这些小岛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设施,可以作为山海链接的驿站。最经典的如长门岩,生长着数百棵树龄在几百年的耐冬,最高寿者为1300岁。此树四季常青,冬夏两季开花。花开时小岛红透,分外妖娆。长门岩因而得名“耐冬之岛”。

崂山的耐冬即为张三丰自该岛移栽而成,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有明确载:“明初,辽东人张三丰,自海岛上移植耐冬于崂山下”。另外蒲松龄曾以此岛为背景写有《海公子》传奇故事。可惜是不要说普通游客,青岛的驴友也没有多少登过岛。

其他还有什么千里岩、长门岩、鼓子洋、沧州岛、大管岛、小管岛等都有甚多神奇的传说。

除了山与海的隔离,崂山还有另三大隔离、分别是人与山隔离、山与山的隔离、路与山的隔离。

人与山的隔离,铁丝网把人与山隔离隔开了,大多数人进不到山的腹地,只能在山脚的几个公园转转,这不是真正的山,详细见《隔离》一文,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山与山的隔离。崂山的各个景区各自为政,巨峰、太清、流清、九水、华严、仰口互相割裂,不相往来“家家投资建设、户户点火冒烟,各景区横向不连接、纵向不贯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极端的说法,各个景区没有相互的联系,说它们分属不同的山也不是什么惊奇的事情。

要建立山与山的链接,首先是修路,将目前各个景区之间已呈雏形的连接路进行有效规划。规划不能将连接线修成台阶路或水泥路,而应在现有驴友常走的路的基础上依托原有地势顺势而为。

就像山里已有的古道,它们多借路边的山石就山势铺就。山石是不规则的,所以作用也是不规则的,有时候山石被用来做一个上坡的垫脚,有时候被用来做冬夏雪雨防滑的三二台阶,有时又成了跨过深沟的小桥,犹若天成。还有的无法移动的则直接在上面凿以脚窝,既起到防滑还有引路的作用。

路与山的隔离貌似不太好理解,山与路本来是一体的,怎么会隔离呢?这主要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人与山隔离了,路慢慢没人走了,路就会荒废,就会消失,这是路与山永远的隔离。第二层意思,崂山竟然没有一条贯通整个大山的山路,这或许有些耸人听闻,但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天下名山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山路,说到泰山,人们首先会想到泰山十八盘,十八盘蜿蜒而上,直达天街,十八盘仿佛成了泰山的一张名片;到了黄山人们会首先想到前山慈光阁,后山云谷寺,都是沿山凿就的山路;华山更不用说了,“自古华山一条路”家喻户晓。

所以说山路是山最重要的大动脉,这条大动脉往往在山里盘旋往返,串连其每一座山峰。山客仿佛血液,沿着大动脉在山里游走,到达山的心脏和每一个末梢。游山的人到了山下,背上背包,带上山杖,找到这些路,开走!就是这么简单(不愿意走的尽管去坐索道)。

崂山的路在哪儿呢?谁能一口说出一条这样的路?除了各景区修的一段段各自分散的台阶路,没有人可找出任何一条这样的大动脉!更有甚者,有些地方,你如果只想凭借走路,根本无法到达,当然这里说的是合法到达(如巨峰)。

崂山本是不缺少这样的山路的,只是被遗忘了。笔者认为最有资格成为这样的山中大动脉的是梯子石古道。梯子石古道不论其位置、基础还是覆盖度都有资格在稍加修复的基础上成为崂山的大动脉。

修复梯子石古道,首先整修从流清河—八水河-太清宫的古道;游人可以坐旅行车进山,也可以自古道徒步进山,目的是喜欢徒步的山客们可以通过走路进山。这是动脉的入口,这个入口其实还有一个很好的分岔,就在流清河的南天门,可以作为第二层规划来设计。

徒步的山客们通过梯子石进了山是不是只能在太清景区转悠,这显然不是我们整修山路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建立覆盖整个山体的大动脉,所以在整修进山梯子石的同时,需要建设可以合法徒步整个崂山的山路。

这条动脉的建立有几个依托,一是崂山100KM的越野线路、二是德人当年规划的十六条线路、三是驴友们常年行走的野径、四是遍布群山的沈鸿烈小道、五是寺庙庵观原先形成的古道、六是环绕崂山的水渠,这些都是崂山动脉的基础。

以上的道路有众多的重叠,依托这些道路,先规划,尽量不破坏道路的原始性(走山的人都喜欢野路),险要位置稍加整理,重要的山口、建设路标、驿站。驿站可以结合防火站的模式,路标最好是可保存千年的石刻。当这条道路贯通了,它必须有一个名字,名字应该叫“崂山梯子石”。

必然的,这样做会产生诸多的新问题,但社会总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只要开始了,在前进中解决完善,经过几年的磨合,走的人多了,“崂山梯子石”必将成为一张新的山路名片,那时候就不只会有崂山道士,还有崂山梯子石,若干年后,也可能会形成“自古崂山梯子石”的美誉。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背着包,带着山杖,到流清河或者太平宫刷了山卡,不需要坐景区车,不需要越过铁丝网、合法的走进梯子石。走到天梯,到太清、到明霞洞、到天泉、到天茶、到子英庵口、到巨峰、到黑风口、到九水,到山里任何一个我想去的地方。

渴了,我可以到路边的河谷装一壶山泉水,路上有水源地的指引;累了,我可以在山口的驿站稍事修整,那里面有山友们放置的任何人可以扫码共享的物品......

最关键的,这都是合法的!

国家一直有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所谓国家地质公园,必然是贯通的、联系的有机的一体,这就像一个人,人的五脏六腑是不可能通过互相的隔离来茁壮成长的,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山第一,包容融合是必须走出的一步!

愿疫情造成的人与人的隔离尽快结束,愿山中所有的隔离尽快结束!

登山的人都知道,只要开始走了,必然会有登顶的一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崂山石
[原创]山海景色
行走丨崂山看海(四章)
游山赏水山东篇:美丽的青岛(五)
通山有个八仙埫
第三章 源远流长的崂山文化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