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山走水】浮山的浮想

浮山原名浮峰山,是崂山山脉西南端一座有故事的山,其名称的来历据说是因其山壁立,时有浮云上腾,故名。有谚语叫做:“浮山戴帽,下雨一瓢!”,喻其顶端浮云为预测是否有雨的征兆。

浮山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仿佛社区的屏风,挡住了北上的海潮和湿气,蓝水《崂山志》记载其:“南临大海、九峰横排,俊俏秀拔”。更神奇的是,山对面的海中有一座古迹岛,仿佛屏风前的一座盆景,小岛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海公子》故事的岛屿,书中相关的记载为“东海古迹岛,有五色耐冬花,四时不凋”,据说古迹岛即今天的长门岩。

与崂山一样,浮山为花岗岩山体,石质优良,而且因距离市区较近,成为建筑用石的重要采集点。青岛本地的建筑就不用说了,著名的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心石即采自浮山。

纪念碑最主要的是选好碑心石,兴建委员会为此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通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浮山花岗岩石料。这块巨大的整石采集完成并运送到京,整个工程耗时7个月,中间还采取了一种最古老的办法来运输这块巨石——“滚杠”,可说很有传奇色彩。

无独有偶,我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南极长城站的站碑也是取材于浮山,可见浮山黄岗岩实质之优良。

浮山还是一座有故事的山,其明代曾经是即墨举人黄作孚的隐居读书处,不知道黄作孚的“孚”是否来自浮山,反正看名字有些渊源。黄作孚属于即墨黄家,曾任山西高平县令,晚年隐居浮山,修筑朝阳庵作为读书处,同时因其曾经隐居在浮山南麓的荒草庵,故此庵又名黄草庵。朝阳庵其址仍存,庵中的数株银杏至今婆娑犹存。

近代浮山南麓又成为清末大儒康有为的埋骨之处。1927年3月,康有为病逝于青岛,其灵柩葬于其生前选定的墓地-青岛李村枣儿山,后在破四旧期间墓地被挖掘。1984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在浮山南麓重修康有为墓,南海先生最终埋骨浮山南麓,真正做到了南向大海。

1985年迁移到浮山脚下的康有为墓地,坟墓中只埋着他的颅骨,右边的墓碑便是原先在象耳山被推倒的那个。

浮山不仅山势嵯峨,而且地势险要,自古为胶澳之屏障,历来为防务要地,明朝洪武年间为防御倭寇,在浮山的西南山脚下设置防御部队---浮山所。

浮山所全称“浮山备御千户所”,有军士1000余人,为鳌山卫所辖。浮山所辖有四军寨、二十五军屯、十八墩堡,其防区包括今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城阳区及崂山区的一部分。

浮山所当年建有城墙。据史料记载,浮山所城略呈长方形,南北长422米,东西宽403米,周长约1500米,占地约17公顷。浮山所城的城墙高约8米,厚5米,以夯土筑成,外面还包了青砖,城上还砌有雉堞(矮墙),从城外看上去颇具规模,威武雄伟。

因城墙取土,在城内留下了数处土坑,后来四个较大的土坑形成水湾,也就是苏家湾、余家湾北湾和东草湾,其中苏家湾面积最大,约占地2000平方米。浮山所城四面墙,却只有三个门,因南墙直接面海,故没有设门。

浮山所内城有十字大街,可跑马、行车,官署就设在十字大街的交叉口西侧街北。两条大街将长方形的所城均匀分为四个部分,各个姓氏分区聚集而居。据老浮山所村的居民介绍,虽然城墙早就被毁,但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浮山所旧城改造之前,十字大街的格局仍十分清晰,而这两条交叉的大道与现在的徐州路、闽江路部分路段重合。

浮山所古城的范围大体在现在香港中路以北,南京路以西,江西路以南,市政府及四零一医院以东的框架范围内。目前的政府的办公大楼就建在原浮山所城的西南角。

可惜的是,浮山所这样具有历史意义的名字拆迁改造后却更名为新贵都,确实更“贵”更“新”,可惜再也没有了历史的沉淀和底蕴,也见证了那一段乡愁的结束。

登浮山有很多路,以黄岳宗中的浮山记所载路线最好:“道山阴二三里至其巅,复沿石磴南下,曲仄荆莽间,可数百武,得胜地,则元至德时所创朝阳庵存焉......,而古迹岛适当其中,类神物所设施云。”

住在浮山脚下的人很幸福,他们从窗口就可以仰望浮山,浮想联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写意夹岭山
文化附加,让荒山增值无限 |摄影
青岛不只有崂山,4分钟带你看青岛17处古迹,第2处很少人知道!
青岛爬山好去处,拿走不谢
浮山,美哉
风景是要用脚去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