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山走水】崂山铁丝网的前生今世

铁丝网是崂山近年忽而兴起的人工工程,若论工程量之大,规模之巨,不论是三十年代沈鸿烈的梯子石,还是六十年代环绕在山腰间的水渠,与其相比都相形见绌。

自人类有了炼铁的技术,铁丝网便存在了,但其成为一种崂山里连绵可观的工程,则是近五六年的事情,大致概括起来,其宏大工程的发展经历了三阶段。

第一阶段,景区隔离阶段。此阶段最典型的代表是太平宫附近的白龙洞。

白龙洞在崂山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论人文,道教全真龙门派的创始人丘处机作诗将崂山称为鳌山,“鳌山”二字就刻在白龙洞,为明嘉靖戚景通书(戚继光之父),而“白龙洞”三字为明武举登州人周鲁刻石。洞上更是刻录了丘处机在崂山所做的二十首诗,字正楷略带仿宋,运笔凝重古朴,遒劲有力,诗、书、刻三者皆佳,更是崂山唯一。

论风光,附近仙人桥、张果老驴蹄印迹,风光旖旎。仙人桥更是有古道直接与太平宫相连。

这样一个风光与人文俱佳的地方却被一道铁丝网首先隔离在天苑景区之外,古老秀丽的白龙洞已经近乎淹没在钢筋水泥丛林中。不知道太平宫的刘若拙道长与白龙洞的丘处机真人有何矛盾,咱也没处问,也不敢问,若论世事道情之奇此处排第一。这类似于公务员的编制,铁丝网围住的就有了正式的编制,隔离在外的,即使文化人文色彩再浓厚,风光再优美,顶多是个编外了。

有了白龙洞隔离天苑景区的引领,前些年随着二龙山景区的兴建,很多驴友自白龙洞进入二龙山,导致景区失掉了很多门票收入,于是在二龙山景区与白龙洞之间也开始修建铁丝网隔离墙,想要自白云洞进入二龙山也需要另一番周折了。

其实呢,塘子观原本就是太平宫的脚庙,从太平宫到塘子观,从塘子观到太平宫,这其中原是有一条古道的,太平宫在山外募集的粮食及日常生活用品要通过这条古道运送到太平宫,白云洞应该是这条古道中间的一个节点。

利益的蛋糕就这么大,谁都想割一刀,随着滨海公路的修建和利益的再分配,古道已荒废,架设了铁丝网,太平宫和塘子观也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路人。在此期间,原来作为两者之间节点的白云洞忽然成为双方都不待见的地方也似乎有了合理的解释。

铁丝网进一步发展的动机来自山林“防火”。如果没有2013年3月三标山的那场山火,也许铁丝网的使命也仅限于此了,但一场山火改变了一切,其对整个崂山登山的影响之大也许当年那个引起山火的肇事者也没有想到吧。

为严禁火种进山,铁丝网工程进入了第二个阶段,隔离路口阶段。

路口在登山的人看来,是最可稀罕的东西,它是所有开始的起点,不管是快乐、痛苦、艰辛、跋涉还是前进、回头。无所不在的驴友们在小村旁、河道边、石屋侧开发了各种各样的小路,小路的关键节点则是显眼的布条引导,进入路口,顺着四通八达的小路,可以走到崂山的任何地方。第二阶段的工程就是要堵住这些路口。

仰口售票站前有一条小路曾经是驴友们利用最多的路口,从此路口进入不必经过售票站。从路口上行到水渠,以后真可算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既可行庙岭口,滑溜口上巨峰,也可走雕龙嘴、望海门到明道观,这样的路口自然第一时间封掉,于是接次毗邻,类似这样的路口几乎在一夜之间全部封锁,工程效率至高,令人惊叹。

当然,除了路口,类似有红布条的关键路口节点也不可错过。笔者曾经有一次想走一走崂山水渠,沿着水渠漫无目的的行走,不必担心迷路和乱石,忽然一道铁丝网隔断了水渠,两边一看,向上向下都无限延伸,想也许向上会比较短吧,可惜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铁丝网向上延伸,竟然链接到了另一个景区的墙,又不能违法破坏,只好原路返回,厉害!

堵住了路口,似乎安全多了,也不一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驴友们又发明了新的玩法。先进入景区,通过景区的各个节点代替路口向外延伸,应该说此举大大增加了办理登山年卡的数量,也算是第二阶段带来的效益,可随着通过此种方式进入腹地的山友越来越多,所谓“严防死守”很快就成了一个笑话,于是铁丝网又进入了第三阶段,隔离山阶段。

所谓隔离山,就是通过铁丝网将山隔离,不管是小村边,还是景区内,只要有山的地方,就有铁丝网,铁丝网连成线,形成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又是几乎一夜之间,铁丝网从东到西,由南至北遍布整个山体,整个山体除了几块早已铺了台阶路的景区外,几乎全部被隔离。

铁丝网有很多类型,包括绿色封网型,类似一片片的篱笆,这在第一阶段用得比较多;银色圆蒺藜型,一捆一捆的圆形带着铁蒺藜的丝网在漫山遍野扯开,在较高的山腰比较多;封网蒺藜符合型,这类是将前二者结合,又分为三种,封网在后,铁蒺藜上缠绕,防治攀爬;铁蒺藜下缠绕,防治破坏;铁蒺藜上下缠绕,全防护型。

同大自然相比,铁丝网无疑是难看的。最难看的沿着景区路的,人行其中,如行笼中,不知道是人在游山,还是山在观人。抬眼看去,远处青山如黛,眼前铁网成墙。铁丝网连绵不绝,向未知处延伸,早已没有了“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的意境。

最煞风景的铁丝网在华楼凌烟崮,凌烟崮是一处突兀壁立的石崮,上有神秘遗迹。原先天然的凌烟崮是无法攀爬的,前人在其中设立了攀爬的脚窝,有二寸小径可依循凿脚窝攀附而上,名为“手足阶级”,但需要技巧与胆识方可一攀。后来为方便游客,在上面架设了铁梯,再后来直接在铁梯上缠绕上铁丝网,一座奇绝的山崮成了铁丝网胡乱缠绕的钢丝崮,世事之奇,莫过于此!

铁丝网有功矣,有过矣?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是否坚持人民立场,二是是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类人有各类人的说法,笔者的观点在《隔离》(文末有链接)一文中有描述,在此不再赘言。

如何解决铁丝网的问题?笔者以前在《论崂山新旧动能转换中》(文末有链接)有了一些描述,这里做一些补充,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一是法律先行,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想老百姓服气,先立法,或者有了条例也行啊!制定“登山(法)条例”,规定那些行为不允许,那些行为必须杜绝(如带火种进山)。

二是改铁丝网为“电子围栏”,利用电子围栏获取海量登山数据;在何处建设电子围栏?凡是有铁丝网的地方都可以建。(看看,至少铁丝网给后来建设电子围栏提供了地理依据,也算奠定了基础,也算有功)。

三是在有了电子围栏的基础上,借鉴疫情防控,充分利用大数据、设立“崂山登山码”扫码进山、扫码出山,建立海量登山数据库。

四是借鉴查酒驾制度,在选择登山区域对是否违反规定进行查处,如可是否登记线路,是否带查火种等。对于带火种进山者扣分考核或禁绝一段时间登山。

鲧采取堵的方式治水,花了很多钱,水没有治好,人民也跟着受苦,自己也丢了脑袋;大禹采取“疏”的方式治水,水患解除了,人民千秋万代都记住他。

其实有很多办法,关键是先解决为了谁,才能知道如何为!

经常有朋友谈论“铁丝网”还会存在多久?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所有事物即使是落后的事物也会经历诞生、发展、成熟、衰落的过程。今天的铁丝网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其衰落是马上看得见的,也是必然的。

同先进性的事物不同,先进性的事物也有发展四个阶段的过程,如梯子石也有诞生、发展、成熟和衰落,但它代表了人民性,所以是先进的事物。梯子石衰落了,但成为人们可以纪念和感叹的遗迹,物理的梯子石有一天可能会消失,精神的梯子石却会一直延续下去。

铁丝网则不同,它有其作用,但整体上代表了落后。若干年后,当山里的铁丝网朽烂成土,消失殆尽,什么也不会留下,它刚刚诞生就注定了这样的命运。

当然如果它能顺应时势,刮铁疗伤,为建立大数据的崂山勇敢的革掉自己,那它也算是一个觉醒的革命者,历史也许会记住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青岛城市记忆:发现崂山之实地探寻,崂山古洞知多少?
仰口 风景区——美,定格在崂山(摄影 绘画欣赏202)
市内桃源
崂山景区
崂山为何处处设卡,成了“牢山”?进山人数爆炸的无奈之举
中国省级风景名胜区1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