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秋战国130余个国家之037【谢国】
古谢邑,即古谢国。 古谢国是我国上古时代的一个小诸侯国名称。据古书记载:黄帝的儿子中有一姓任,建有十个国家,其一为谢国。国境在今河南省,临近楚国,后为周宣王所灭,以后在原址上建立南申国。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谢,谢城在唐河县南,湖阳城北。周申伯之都,自申迁此。汉世祖建武十三年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即其国也。其城之西,旧棘阳县治,故亦谓之棘阳城。”《荆州记》:“棘阳东北百里有谢城”。今河南唐河苍台镇谢家庄建有“西周谢邑遗址”纪念碑,南阳市宛城区金华乡东谢营建有“古谢国遗址”纪念碑。 古代的公爵国,封疆五百里见方;侯爵国,封疆四百里见方;伯爵国,封疆三百里见方;子爵国,封疆二百里见方;男爵国,封疆百里见方。古代的一百里,即今之七十华里。   大称国,小谓邑,邑。小国。国中有城,通称城邑邑即城池。因此古谢邑或为蕞尔小国,或为大国都城。古谢邑,为一座城池,即古谢城。古谢城,即古谢国都城,若如此,则古谢国也疆域就并不小。   古谢国,原在陕西渭水、姜水流域岐山、武功一带,此地有谢水一支。后迁徙河南南阳淯水流域之东,此地从此亦有谢水,水以国命名。   周宣王姬静派遣召伯虎灭古谢国,赐于元舅申伯诚。此举名为奖赏有功国戚,实为战略需要,建设西南屏障,以抗衡南方强国楚。   申伯之国,原在古申城。古申城,在南阳北郊古吕城东邻。古申城,自申伯诚以后就不断扩大,从屈申城到宛城,从申宛城到楚宛城、秦宛城,再到汉宛城。   申伯国的级别也随着疆域不断扩大而提升,申国初为伯国,后为侯国。有申伯被封为“左王”之说,是否曾为王国,待考。   古谢邑,或古谢城,与古吕城、古申城、古宛城、古谢阳城均紧相关连。古谢邑,为河南邓州、镇平、南召、方城、社旗、唐河,湖北枣阳、襄樊之腹地,在应、缯、唐、蓼、随、邓、吕、申、鄂等国包围之中,即今为宛城区金华东、西谢营,唐河县张店、郭滩镇、苍台,新野县前高庙的大片交合处,地处今南阳白河江左。   东谢营就曾发现一块篆有《申公寨》的石碑,说明此地靠近古申城,为古谢城北隅。寨,古代为作防守用的栅栏,或是用石头垒成的防御工事,由是亦指军营、兵营,即城防或卫戌司令部。   古谢城,在棘阳城东北一百里,为今七十里处。棘阳城,在新野城东北七十里,即今四十九里处,地处唐河湖阳故城西北。新野故城,在邓州城城东南七十里,今四十九里处。   邓州故城,在今襄樊市北郊。因为襄阳古属南阳郡,因此后来发生诸葛亮故居之争,至今河南、湖北还争得不可开交。   在古谢国这大片土地上,可认真选择一方吉壤,建造“中华谢氏大宗祠”。只要地方好,子孙就兴旺发达,何乐而不为!这才叫开拓、进取、发展,大宗祠一旦 兴衰史
编辑
相传夏禹王也曾于此设部治水,疏通涧河(古时称谢水)、十里河造福万民。后人在涧河岸边禹王扎营地(今杨湾村境内)建庙纪念,今膜拜者仍络绎不绝。
古谢国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在诸侯国中属于弱小国家,因其比较弱小,周宣王派伯虎等大臣灭掉了谢国,并在谢国的旧土上建造了谢邑,作为南申国的新首都。
公元前688年,楚王发动兵马灭掉了南申国。

2历史传说编辑
古谢国人口散亡,不见记载
宋朝邓名世在《古今姓氏书辨证》中说:“谢国,源于黄帝之后。任姓之别为十族,谢其一也……三代之际微不见,至《诗》始言周宣王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散亡,以国名为氏。”黄帝之后的谢姓,在“夏商周”三代之际几乎湮灭(三代之际微不见)。
黄帝二十五子的传说
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著的《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所以“黄帝二十五子”是黄帝政权有二十五个政治联盟,这些联盟既有与黄帝有血缘关系部族,也有归顺的部族,它们服从黄帝政权领导,因此是政治上称谓。

3记载编辑
古谢国之黄帝血统的存疑
《氏族典》云:“黄帝轩辕氏, 姓姬又姓公孙,元妃西陵氏, 生三子:昌意玄嚣、龙苗;次妃方雷氏生二子:休、清;三妃彤鱼氏,生二子:挥、夷鼓;四妃嫫母,生二子:苍林、禺阳;凡妃之子九人,庶妾之子十六人, 共二十五人别姓者十二,祈、酉、滕、箴、任、荀、厘、佶、儇、依及青阳、夷彭为二纪也其十三人皆姬姓。”
《氏族典》是皇家组织编制的一本家谱典籍,其目的是为巩固统治阶级政权服务的,因此,编者绞尽脑汁,既要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又要尊重《史记》中记载,以及《帝王世纪》民间记述,于是,以这两本书籍,做为基本理论依据,进行扩展与移接,编出一本完全吻合“黄帝二十五子”之说的谱系,民间家谱,有不少地方以《氏族典》为理论依据,进行修撰。

4遗址编辑
古谢国位于今河南省南阳金华乡。金华乃历史古镇,源远流长。这里原系隋炀帝长女南阳公主食邑。公主“美风仪,有志节……以谨肃闻。”(《隋书.南阳公主传》)当地居民以其洁自身好,不与乃父同流合污,褒奖其为金花公主,立祠纪念,此地遂为金花。“花”、“华”同义,民国初年金花镇改为金华镇,曾繁华一时。辖区内东谢营村是周宣王之妻舅申伯公封谢故地,为古谢国遗址,全世界谢姓发祥地,有多种谢邑文物发掘,大批海内外谢姓人士纷纷回归故里寻根谒祖。

5纪念活动编辑
2O04年东谢营村村民委员会和金华乡政府、宛城区政府共同承办了“全球谢氏宗亲联谊会第二届恳亲大会暨经贸洽谈会”,大大提高了金华乡的知名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李白盛赞南阳的《南都行》?
刘秀近乎完美,为何在历史中存在感不高?
【地图帝】河南南阳
诗赋里的古宛城
文言百练: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
千门八将三十六天局之借势换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