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解商周时期玉器纹饰——龙纹篇

敬启者:

未关注积祥轩公众号而谎称粉丝加好友求鉴定古玉者,一经发现直接拉黑!!!
长按此二维码关注积祥轩公众号


这几天没有更新公众号,不是我在偷懒,而是一直都在整理国内出土、馆藏古玉图片库。刚刚突然发现龙纹只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讲解,漏掉了商周时期龙纹。实在抱歉,是我的疏忽,现在就补上。
既然要详解商周时期玉器龙纹,那么就要先要知道龙纹是怎么来的?
目前已经确认的夏代遗址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及陶寺文化,但从已经出土的玉器来看,多以玉刀、玉璜、玉钺、玉璋、玉戈等玉礼器为主,如图:

由于夏代时期出土玉器少,龙纹玉器更是极为少见,故只能从商代龙纹玉器开始分析。
经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已经出现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现象。玉猪龙也许就是作为交流的商品出现在了中原地区,安阳殷墟遗址发掘出除了红山文化玉猪龙外,还有良渚文化、石家河文化等新石器时代玉器。
有学者经研究认为,商代龙纹应传承自红山文化玉猪龙,对于此观点,我个人是认同的。具体原因请看图:
玉兽形玦 红山文化 高15厘米 最宽10厘米 断面最厚4厘米 辽宁省建平县采集 辽宁省博物馆藏;器表面由于浸蚀较重,已呈牙白色。整体如“C”字形。兽首肥大,两耳耸立,圆睁大眼,口微张,外露獠牙,鼻间有多道阴线皱纹。兽身光素。首尾以一条缺而不断的口相隔。器中央有一大圆孔,背部近颈际有一小圆穿,皆由两面对钻而成。
玉兽形玦、红山文化、高5.5厘米 最宽4.2厘米 厚1.5厘米、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藏、器由淡青色玉制成,局部玉质有土红色浸,整体扁圆厚重。大眼,眼外突,吻部前伸略向上翘,有阴沟纹表示皱纹,嘴紧闭。体蜷曲呈“C”字形,背上对钻一孔。通,体琢磨光洁圆润。
龙形玉佩 商代晚期 高3.53、宽2.39、厚1.49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匀净。首、尾相连,吻部翘起。面部内凹面,双眼突出,双耳竖立外撇。阴线表示前足与卷尾。中部有对钻孔。
从上面三张图片可以看出,商代龙形玉佩确实与红山文化玉兽形玦(俗称玉猪龙)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就目前所掌握的考古发掘证据无法完全推翻此种观点,同时也无法证明此观点是错误的。
商代龙纹玉器也许是因为使用者身份等级的因素影响,无论玉料、工艺、纹饰很难找到共同点,具体如图:
玦形玉龙 妇好墓出土  侵蚀较严重,“臣”字大眼,表面有开料留下的痕迹
龙形玉佩 商代晚期 高3.53、宽2.39、厚1.49厘米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色,匀净。首、尾相连,吻部翘起。面部内凹面,双眼突出,双耳竖立外撇。阴线表示前足与卷尾。中部有对钻孔。
玉龙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灰褐色 龙首下垂。口部双面钻孔。方目。独角。弓背。足前曲。卷尾。通长5.17厘米,厚0.35厘米。
方头玉蟠龙、商代晚期、长8.1 厘米 高5.6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墨绿色,一面微呈褐色,圆雕。方形头,微昂,张口露齿,鼻微突,目字形眼,眉细而弯,两钝角后伏。中脊雕成扉棱状、身蟠卷右侧,两短足前屈,各有四爪。下颌正中有一个对钻的小孔。身、尾饰菱形纹和三角形纹,均为双线琢出,左足外侧琢云纹。身、足着地部分有磨损痕迹。此龙质优形美,凝重端庄,是商代肖生玉雕品中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龙形玉玦、商代晚期、直径9厘米 孔径5.8厘米 孔壁高1.2厘米 边厚0.2厘米、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米黄色,浮雕。玦雕作蟠龙形。龙张口露齿,头尾相接,中有缺口。边窄孔大,孔周两面突起,呈圆口形。周边为龙的背脊,呈扉棱形。龙身两面各有两组圆周刻线,各由两条细线构成。周线是在缺口切割前琢磨而成的。颈后部有小孔,悬挂起来,龙体平衡,头恰在一侧的中部,扉棱的雕琢与孔的位置是经精心设计的。
玉龙、商代晚期、长径 5.2厘米 短径 4.8厘米厚1.8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墨绿色,圆雕。龙头与尾衔接,尾尖内卷,呈椭圆形,两钝角竖起,闭口,目字形眼,眼珠微凸,细长眉,背与尾饰鳞纹,体两侧饰云纹,腹下刻细密短道,表示腹鳞。背上部有两个未钻透的孔。
玉蟠龙、商代晚期、直径5.8厘米 厚0.9厘米、1976年妇好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有黄斑,浮雕。龙作蟠屈状,头尾相接,尾尖外卷。大头,张口露齿,目字形眼,两锤形角后伏,角尖翘起。身尾饰云纹,背饰菱形纹兼小三角纹。上下门齿内侧连接。龙口是先钻孔,再馊出牙齿的。尾端一侧有未钻透的孔。
故宫藏  玉龙形刻刀,商,高5.8厘米,宽3.8厘米,厚0.4厘米

以我手头现有图片资料找到以上8种商代龙纹玉器,用途不同,纹饰不同,器形不同,而且没有一种纹饰特征是这8件龙纹玉器所共同拥有的。这给我们鉴别商代龙纹玉器真伪增加了很大难度,如果只是想凭借单一的龙纹特征条件来鉴别商代龙纹玉器,无疑是痴人说梦。
对于商代龙纹特征,诸多专家、学者有着相同又不同的看法,经汇总分析后其主要特征为:蘑菇状角、龙脚阴刻线宽而短,且多直线或方折线、“臣”字目或方目、背上有出脊者,多深浅宽窄不一。
虽然以上商代龙纹特征只能作为鉴别真品的辅助条件,不过,却可以作为鉴伪的主要条件。如果遇到一件商代龙纹玉器,其纹饰特征很巧妙的躲过了以上总结的所有特征,那还能是真的吗?
继续,西周时期玉器龙纹特征,如图:
龙纹玉璜  陕西韩城西周早期芮国贵族墓地出土 
在玉器发展史上,通常本朝早期玉器风格还会延续前朝,虽然有略微变化,但不很明显。如上图龙纹玉璜,出土于西周早期贵族墓地,从龙纹特征来看,完全延续着商代龙纹所有特征,没有丝毫变化。通常此种情况,多为前朝遗物于本朝入土随葬。出土于西周早期墓葬之中,说明此件龙纹玉璜的准确年代不晚于西周早期,甚至可能为商代晚期。此种断代标准来自于考古学,请杠精们勿抬,抽时间读读《考古学通论》。

继续看图:
青玉龙纹璜、西周、长16.6厘米 宽3.5厘米 厚0.7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料满褐黄色,片状,若半环形,两面雕琢,纹饰相同,以双勾和阴雕的技法,琢刻出双龙缠绕,两端的龙首呈相望形,龙臣字眼,眼角线拉长且有勾,云形耳。每条龙只饰单肢双趾爪,身躯施阴线间饰目纹,两端各有两面钻孔,两端均有齿牙。
上图这件西周龙纹玉璜虽然在器形上与西周早期墓地出土的龙纹玉璜基本一致,但纹饰上已经出现很大变化。如“臣”字眼已经开始变形,蘑菇状龙角已经消失,另外器身纹饰也完全不同。
青玉龙纹佩、西周中期、长7.2厘米 宽2.2厘米 厚0.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玉料泛青黄色,局部有褐浸点。片状,弧形,似璜式。两面雕,纹饰相同,一端雕龙首,张口,卷翘鼻,臣字眼。躯体蜷曲。只施一肢及爪,尾纹卷起,上唇前端一钻孔,可系佩戴。
上图这件龙纹佩有明确的断代时间——西周中期。蘑菇状角消失不见,西周早期出土的龙纹玉璜器身上的弦纹已经完全被取代。另外最显著的特征是龙吻开始上卷,这是春秋时期夔龙纹的主要特征。
玉龙、西周、最大径6.5厘米 厚0.7厘米、1983年陕西省长安县张家坡村60号墓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透闪石玉,碧绿色。器作屈体龙形,卷鼻,张口,头上有角,腹下有爪,尖尾内卷,首尾相接,如玦状。器表以勾线雕出臣字形眼腈和身上的波纹,两面花纹相同。背上有中脊,两侧作鳞片状。身上有二个小穿孔,孔由一面钻透。
上图这件玉龙与商代龙形玉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如:龙背出脊不明显、“臣”字眼已变形、龙吻开始夸张上卷,龙尾不再卷起似钩、龙身上的纹饰也有别于商代纹饰。
透雕龙形玉饰  西周晚期  1956-1957年河南省三门峡市上村岭  虢国墓地1657号墓出土  长4.6厘米 宽2.6厘米 最厚0.4厘米
上图这件西周晚期透雕龙形玉饰,已经完全没有商代龙纹的特征,而其张口、吻上卷、椭圆形眼、龙角后扬的特征正是流行于春秋时期夔龙纹的主要特征。
自此古玉龙纹特征已经彻底详解完成,清代龙纹未在详解之列,因为我懒
请将此龙纹专题务必收藏,以后涉及对龙纹玉器鉴别真伪时,只要打开文章看图对比,自然就能区别多数滥竽充数者。绝不可仅凭龙纹特征一项条件对所要鉴定的龙纹玉器做出鉴定为真的决定!
切记!!!切记!!!切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三晋玉器之龙翔成周 凤鸣岐山
朱乃诚:商代玉龙研究
黄琮变夔龙——海昏侯墓出土蜷体玉龙考辨
汉代佩饰玉与佩玉思想研究 (三)
崧泽玉龙
《美.好中华与美玉》特辑(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