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春秋玉器(四)
userphoto

2023.06.09 山东

关注


玉石盟书。《周礼·秋官·司盟》:“掌盟载之法”注:“载,盟誓也。誓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其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又《春官·诅祝》:“作盟诅之载辞”。载书即盟书。东周时期,诸侯或卿大夫为了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共同打击敌对势力,多举行盟誓,以其誓辞相信,并加以约束。所书誓辞,一般为二份,其一藏于盟府;其二埋于地下,以取信于鬼神。
春秋时期的玉石盟书,主要见于1965年山西侯马晋城遗址和1979年河南温县西张计遗址两处所出者。
侯马共出玉石盟书5000多件,造型多为尖首圭形,其上有朱书或墨书誓辞文字,主要内容是晋国世卿赵鞅同卿大夫举行盟誓的约信文辞。其中字多者有200余字,字少者有10余字。誓辞内容可分五类:
宗盟类,是盟人要忠实于盟主,要一致诛讨敌对势力;
委质类,盟主赵鞅对敌对势力,采取分化策略,使之自愿送人质于新主君后所立誓约;
纳室类,禁止盟人于盟誓后扩充奴隶、土地和财产;诅咒类,对某些罪行加以谴责和诅咒;
卜筮类,举行盟誓祭祀卜牲时使用的龟卜和筮占文辞。
所出玉器有:璧、环、玦、璜、圭璋、圭、矢、戈、刀等200余件。这些玉器是盟誓祭祀时所埋下的,属礼仪器。其中有墨书文字者,但因漫滤不清,难以识读。
西张计坎出盟书2703件,为尖首圭形,上有墨书文字誓辞。其内容有:圭命辞,许多誓辞的首句为“圭命”、“圭命曰”、“圭命之言”等。圭指书盟辞之
圭,圭命即誓辞之命。辞意要求盟人对盟主忠心不二,与侯马盟书宗盟类相似;
“歆歆焉中心事其主”,《国语·周语》:“民歆而德之”注:“歆犹欣欣喜服也。”此句意为要对盟主忠心;
“而敢与贼为徒者”,贼指乱臣,与即党与。意即参与乱臣及其党徒的阴谋活动;“啻亟现女”,啻即谛,亦即审察,既即视。意为仔细审察;
"明亟视之,麻塞非是",据郭沫若释,意为绝子绝孙,同《左传·襄公十一年》的“坠命亡氏”之“亡氏”。
玉石盟书的学术传值重大:
证明文献中的盟誓制度属实,并对之加以补充;
结合载辞内容,证明周代的玉石圭璋等玉器,是象征统治者权力的直接例证;盟书中的很多文字,为研究古文字增添了新资料。



水晶项链  春秋  水晶珠长1-2.7、径0.7-1.2厘米。河南省洛阳市中州中路出土,现藏于洛阳博物馆。由水晶珠、绿松石珠和玛瑙珠组成。

人首蛇身形玉饰  春秋  直径3.8、厚0.2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对。呈扁平椭圆环状,大小薄厚相同。两件玉饰皆作侧身人形,正反两面纹饰略有差别,耳佩圆环者为一男性,另件为一女性。

玉人头  春秋  高3.8、宽2.5、最厚处1.8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夫人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沁成土褐色。头像圆雕,呈正面形。“臣”字眼,高鼻梁,口微张,长颈,双耳戴环,顶垂的冠帽。自冠至颈有一垂直穿透的圆孔,可供穿系佩带。

玉饰  春秋  高5.6、宽5.9、厚0.3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质受沁后为深褐色。体为扁平梯形状,上部宽下部略窄,正面饰鸟纹、兽面纹。左右两边及上部边沿分别饰脊牙,下端边沿饰绚索纹。该饰上下端中间各饰一两面钻的圆孔可穿系佩带。

管形玉玦  春秋
左:直径2.3、高2.7厘米
右:直径2.2、高2.6厘米
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对。青色,有土礼。体呈不相连的圆柱形,中空,通体饰蟠燮纹,上端口沿饰重环纹。

玉环  春秋  直径11.6、孔径6、厚0.3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质发灰,为深褐色并有沁斑。体呈扁圆环状,中有一大圆孔。正面以双钩满饰变形的鸟兽纹,背面光素。

虎形玉佩  春秋
上:残长13.7、宽7、厚0.18厘米
下:长14.2、宽7.2、厚0.2厘米
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幕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对。青玉质,局部有轻度浸蚀黑斑。呈扁平片状,一面光素无纹,另一面饰虎纹。虎张口,作爬行状,尾下垂,虎背立一小虎,大虎背和小虎口处共有一圆穿可供系佩。

虎形玉佩  春秋  长12.5、宽6.2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玉质泛青灰色。体呈扁平状,虎低首拱背,曲肢卷尾。虎身一面通体满饰虎纹,腹部、双肢刻有少许几何纹,另一面光滑无纹饰。口与尾处各有一圆穿,可供穿系佩带。

玉钺  春秋  长15.4、上宽4、下宽6.3、厚0.8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季佗父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体呈扁平长方形,上端窄,下端略宽并有圆弧刃。器身一面光素,另面饰一符号,器身两面饰有对称的齿牙,钺的上端有一单面钻孔。

虎形玉佩  春秋  长10.2、宽4.3、厚0.15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季佗父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对。青色,局部有侵蚀黑斑。呈扁平状。正面通体饰虎纹,虎张口,尾上卷,作爬行状,另一面光素无纹。虎口和尾各有一小孔可供穿系佩带。

玉璜  春秋  长9.5、宽2.1、厚0.2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季佗父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深褐色。体呈半环形片状。两端饰龙首并连体,龙首为张口,通身饰鸟兽纹,龙首上下边沿各有突脊。两端各有一孔可穿绳系佩。

玉璜  春秋  长9.5、宽2、厚0.2厘米。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季佗父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1对。深褐色。体呈半环形片状。两端分别饰龙首、凤首并连体,通身饰鸟兽纹。上件上端中部有突脊,另一面光素。两端各有一圆穿孔可供穿绳系佩。

虎形玉佩  春秋  长14.6、宽4.4厘米。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虎呈卧姿,低首,弓背,闭口,以粗细不等的阴刻线饰虎眼、耳和身上的斑纹。尾粗长下垂,尖部上卷。口与尾处各有一圆穿,可供穿系佩带。此虎形佩出土时两件,纹饰完全相同,并两两对称。从玉材和玉器表面切痕看,当为一块玉材琢成,从中切割而成两件玉饰。

玉梳  春秋  长7.6、宽5.1、厚0.4厘米。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土沁后变黄。整体为长方形,背略上鼓,两侧各有一突脊。上部两面皆以阴线刻有变形的夔龙纹,下部有18根齿,其中八个齿原有不同程度的残断。

玉玦  春秋  直径5.8、孔径1.6厘米。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受沁后玉质泛淡黄色。体呈不相连的扁环状,两面纹饰相同,均雕蟠燮纹。

玉簪  春秋  长16.2、首径1.6厘米。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体呈长圆柱状。顶端有簪帽,下端较细,中部有穿孔,簪帽周身雕刻云雷纹和绚索纹,簪身亦刻云雷纹带三周。

玉柄铁匕首  春秋  长10.5、宽4、厚0.6厘米。河南省浙川县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青玉,匕首柄呈“工”字状。两面纹饰相同,均雕兽面纹和云纹,铁匕身已锈蚀。

玉牌  春秋  长3.3、宽2.4厘米  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4件。青色。长方形,上下两端各有穿孔,正面饰勾云纹,背面光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部分3
『建议收藏』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春秋早期玉器
河南省博物馆精品
河南出土玉器(7)
收藏见证历史(6-4)中原风格玉器黄国玉器二,春秋早期玉纹饰
安徽省博新馆展出上百件(套)中原古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