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庭不当教育方式引发的心理问题及其改变策略初探

我从教二十年,接触过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曾耐心地教育过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发现有时是收效甚微,甚至是拿他们无可奈何,他们真的有点“无可救药”,深究原因,无不例外是因为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引起的,而家长说的“他们天生就是不听话的”完全是无稽之谈,为了挽救这些孩子,为了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我对几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发的心理问题进行了初探,想借这个研修的机会,把它连同改变策略写出来,对家长起个警示作用,也希望能引起老师们的注意,以后在教育学生时,能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身心健康!

一、被父母娇惯溺爱的孩子

1、心理和行为问题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两个家庭才有一个孩子,于是这个独一的孩子就成了特别的宠儿,特别地受到溺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非常地娇惯。无数的事实证明:这样的孩子缺乏责任心;他们人格往往不健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人际关系不良,不能与同学融洽相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极差;不易适应环境;常有不安全感;情绪不稳定,遇事优柔寡断,钻牛角尖;缺乏解决困难、问题、矛盾的能力和毅力;缺少正确的人生观等。

2、典型案例

我当136班班主任的时候,有位女孩叫吴倩。长得很漂亮,但同学们都不喜欢她。她自理能力特差,经常不洗头洗澡,也不会洗衣洗袜,什么脏衣脏袜全堆在寝室的角落里,发出一股臭味,并招来很多蚊子。许多同学对她不满,寝室长说过她多次,她依然我行我素,并且她觉得是同学们排挤她,而对同学充满敌意。同学们开始孤立她,都不和她交往,她越来越孤僻,越来越自卑。我发现她有点不对劲,曾和她交流过几次,希望她能改变邋遢的习惯,也希望她能合群。有一次,她没有搞寝室卫生,导致寝室长被德育主任批评了一顿,寝室长去责问她,她却对寝室长大发雷霆,甚至大打出手,把寝室长打得出了鼻血。她的不可理喻的行为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马上把家长喊来,了解情况。才得知,因为她从小身体很差,经常生病,父母就对她百般呵护,凡事都包办代替,她从没自己挤过牙膏,从没自己洗过脸、头发、澡,更别说洗衣服了。她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她是百依百顺,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的劝告,更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我终于明白,她为什么自理能力这么弱,为什么人际关系这么差,她为什么要对寝室长打骂,原来是父母的溺爱惹的祸。

3、改变策略

有专家说,溺爱孩子就是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父母意识到问题之后,就要当机立断改变观念和行动,不能再娇惯孩子,要对症下药地改变教育方式,从而疏导和改变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不要再百依百顺,不能再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地学会整理内务,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要经常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如让他给父母洗脚,或让他当一天爸爸(妈妈),改变他的认知,让他明白当父母的不易和辛苦,让他懂得父母为他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还要通过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有成就感,树立他的自信。如果父母做到了这些,那么孩子就会变成一个人见人爱的孩子,和同学的交往自然会改善,和同学关系融洽,这又会让他更自信。自然,他的心理问题迎刃而解了。不过,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

二、经常被父母批评指责的孩子

1、心理和行为问题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就是奴才,不打不骂就不听话。近两年,什么“狼爸”、“虎妈”也悄然兴起。他们也许把孩子培养成了名校的学生,却忽略了他们的打骂会给孩子的心灵深深的伤害。经常遭受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性情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冷酷悖逆,要么胆小怯懦,心灵会逐渐扭曲。对别人缺乏信任和尊重,甚至敌视、攻击别人,也会对别人实施“语言暴力”。经常被父母奚落、讽刺、挖苦的孩子,自尊心容易被摧毁,自信心被打击,智慧被扼杀,自我评价很低。经常被父母当众揭短的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容易被击溃,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对父母也会产生怨恨。经常被父母揪住过错不放的孩子,容易产生“我偏这样”的逆反心理和行为,最终自暴自弃。

2、典型案例

185班的罗颖同学,每天上课,不是玩东西就是睡大觉。而课余时间,喜欢欺负同学,不是无缘无故地骂同学,就是找借口打同学。同学们都躲着他,生怕自己惹来一顿打骂。班主任教育几次无效之后,干脆让他成为“孤岛”——一个人坐,可同学们还是被他吵得不得安宁。我和他去交流,他说:“我知道,我就是一只教不变的猪,就是一只臭虫,就是无可救药了。”听着他满不在乎地用那些贬义而消极的词语评价自己,看着他自暴自弃的样子,我真的无语。向班主任打听,班主任告诉我,因为罗颖从小调皮淘气,经常被脾气暴躁的父母打骂。只要成绩不好,他妈妈就是一遍遍地骂他:“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啊!你到底长没长脑子?真是猪脑!连猪脑都不如!笨蛋一个!没出息的东西!垃圾!”而父亲只要他做得不好,对他就是一顿暴打。试想,每天在父母打骂中长大的他,怎么会不自卑?怎么会不自暴自弃呢?

3、改变策略

首先,父母一定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过分批评指责只能摧残孩子的心灵,必须改变这种不当的教育方式。然后要和孩子多沟通,多找孩子的闪光点夸奖和鼓励他。孩子是在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要允许孩子犯错,只要他改正了就好,千万不要一次次地提起他曾经犯过的错误。对于孩子的一些短处,父母要懂得替他保密,千万不要当着他的伙伴的面揭短,可以单独和他说,要求他改正,这样维护了他的自尊,他才会乐意接受教育。总的来说,父母一定要多尊重孩子,多赏识孩子,这样,孩子才会自尊。每天的批评指责只会毁了孩子!

三、被父母剥夺玩耍乐趣的孩子

1、心理和行为问题

有许多父母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过分看重孩子的分数,认为考试成绩高于一切,让孩子淹没在题海之中,并且还给孩子过多的课外压力,节假日也给孩子安排得满满的,不是上这个兴趣班,就是上那个特长班,把孩子当成了一台永不停歇的机器,一天到晚,疲惫不堪。而只要孩子玩耍,他们就如临大敌,横加指责和干涉,剥夺孩子玩耍的乐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整天把孩子关在家里,要孩子看书写作业复习功课,没有劳逸结合,孩子的学习效率会很低,并且总是盯着书本,会越来越厌烦学习。而因为很少与同伴玩耍、交往,缺乏交往能力,性格很孤僻。游戏、玩耍能培养孩子的竞争、协同、合作的能力,而很少玩的孩子严重缺失这些能力。他很少体验到玩耍的乐趣,慢慢地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甚至觉得生活了无生趣,严重的有厌世的情绪。天性被压抑得太久了,脾气也会越来越古怪,越来越暴躁。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消亡。

2、典型案例

我总发现,下课后,115班的王伟同学从不出去和同学玩,而总是盯着书本看。我要他去和同学玩,他只摇头。我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不去和同学玩,而要坐在座位上看书。(其实他什么都没看进去),他不回答我,目光有一点点呆滞。我只好去向其他同学了解情况,他们告诉我,王伟沉默寡言,是个典型的书呆子,从不和同学一起玩,也从不参加课外活动。有时同学去拉他玩,他还暴跳如雷。课堂上,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探究,他也不参与,就是一个人看书。还有一位学生凑到我耳边说:“郭老师,我发现他有时莫名其妙地哭和笑,他是不是有问题啊?”我明白这个同学说的有问题是什么意思,也吓了一跳。马上把情况反映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父亲叫来,了解情况。得知父亲对他要求非常严格,从小就要他立下考清华、北大的志向,并且为这个志向而努力,他从上学起,就从没有过假期,每天就是无休无止地读书。他没有玩伴,没有朋友,每天以书为友,开始他非常听话,成绩也确实优秀,可上初中之后,成绩一直在下降。父亲以为是他在学校贪玩了,就给他更大的压力。他没有反抗,但性格越来越孤僻,成绩还是越来越下降。班主任建议父亲带他去做心理咨询,后来听说他患上了轻度的抑郁症,休学在家养病。唉,又是父母太看重学习成绩而剥夺孩子玩耍乐趣酿成的悲剧!

3、改变策略

父母们该醒醒了,学习成绩不能决定孩子什么,并不一定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前途。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很多是在游戏、玩耍中培养的,所以父母们一定要改变观念,让孩子学、玩结合,张弛有度,而不要让他们超负荷地学习。玩还能促进学习,他享受到了玩的乐趣,心情很好,学习效率很高。而现在的孩子,不仅没有时间玩,即使玩,也是看电视、玩电脑,偶尔这样没关系,但长久下去是不行的。所以,我强烈地建议父母们,不仅要让孩子开心地玩,你们还要带着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还要带着他们多玩一些花样。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学习之余,和同伴们踢毽子、跳绳、跳远、捉迷藏、打石子等,玩得不亦乐乎。你们可以在周末带孩子去爬爬山,打打球,踏踏青等,平时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也可以和孩子互动,孩子小的可以和他们拍手读歌谣、丢手绢、捉迷藏,大些的孩子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如猜谜语、成语接龙、讲故事、下棋、拳击、唱歌跳舞等。我相信如果这样,孩子会时常开心地笑的,又有什么比孩子的快乐更重要呢?

四、经常看着父母吵架、闹离婚的孩子

1、心理和行为问题

夫妻偶尔吵架在所难免,可有些父母很不注意,总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并且口无遮拦,什么难听骂什么,什么侮辱人格的话、脏话、痞话脱口而出,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还会提出离婚,甚至摔东西,大打出手。他们毫不顾忌旁边有个无辜的孩子,只顾自己吵个痛快。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父母吵架,会让孩子惊恐万分,导致他很没有安全感;他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会让他成为冷漠的人;性格孤僻,很难与人接近,自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会因此鄙视父母的人格,父母在他心中的地位降低,不会顺服父母的管教。言传身教,他以后也会仿效父母,喜欢数落、指责别人,甚至用武力解决问题。严重的会留下无法消散的阴影,长大后会恐婚。

2、典型案例

做早操的时候,我发现我班的李小燕没来。我奔向寝室,听见她在放声大哭。我询问是不是同学欺负她了,她过了一会儿,稍稍平静下来,才哽咽着告诉我,她凌晨做了个恶梦,很害怕。我拉着她的手,叫她别怕,让她说说她的梦。她开始边哭边说:“我又梦见爸爸妈妈吵架了,爸爸拿把刀去杀妈妈,妈妈连忙躲避,可还是被爸爸逮着了,被刺了三刀,满地是血……”她越来越惊恐,我忙把她拥入怀,安慰着她说这只是一个梦。她哭得更厉害了,说她经常做类似的恶梦,我问原因,她告诉我,她父母感情不和,经常当着她的面吵架,非骂即打,特别是近段时间,吵得特别频繁和厉害,妈妈受不了爸爸的打,提出离婚,爸爸扬言要杀了妈妈。我突然想起,这段时间她上课注意力很不集中,经常走神,脸上常有泪痕,非常憔悴。我曾问过她是不是病了,她说不是,我还以为是进入了青春期的表现,没想到是父母的吵架让她恶梦连连,伤害累累!

3、改变策略

夫妻相处之道,贵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所以,当两人的观点相左时,要多交流,尽量不要吵架。即使吵架,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不能口无遮拦,更不能实行家庭暴力。所以,父母们,为了给孩子一个幸福的家,为了让孩子享受到家庭的温馨,请你们停止吵架,和好如初吧。为了弥补曾经给过孩子的伤害的过错,你们以后要相互尊重,并且经常安排或参加一些亲子活动,让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其乐融融!

家庭不当的教育方式,除了以上列举之外,还有很多。例如,父母不注重言传身教,不良嗜好充斥家庭;父母不尊重孩子,高高在上,不能和孩子平等相处;父母思想观念陈旧,性格偏执;父母人生态度消极,不思进取;父母忽视孩子的品行培养等等,这些我们以后再进一步讨论。“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只希望父母们尽量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科学地养育儿女,让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健康教育案例
我的教育故事:别抑郁,要欢笑
问题学生的特点、形成原因及行为矫正
曝光“90后”大学生寝室(
班主任管理经验初探
白岩松坦言:最好不要让学生住校,主要有这三方面的原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