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碾场

在我皖西北的家乡,小麦一直是主要的午季作物。每年芒种前后,小麦开镰收割,庄稼人就开始不分白天黑夜地忙活起来了,这种忙活,用一个字形容最贴切,那就是“抢”——抢收割、抢脱粒、抢入仓。

为什么要“抢”?因为怕阴雨天,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可能就会毁了当年的收成。记得有一年,麦收的时候,连下了几天大雨,田地里没来得及收割的麦穗,很快就生出了麦芽,这种“芽子麦”,交公粮公家是不收的,打成面粉后蒸馒头、擀面条也让人难以下咽,碰到这种年景,乡亲们真是欲哭无泪。

家乡俗话,“芒种忙,乱打场,不打三场打两场。” 打场,要赶“好天”,也就是大晴天。

清早,把垛在打麦场的麦穰铺散开,用木叉抖落均匀,接受太阳的暴晒。将近中午时分,碾场的人赶着一头或者两头牛来了,他有时候戴草帽,有时候不戴,左手牵缰绳,右手执鞭子,肩膀上还挎着个粪箕子,那是防备碾场的时候牛拉屎用的。

随着吆喝声,牛开始不紧不慢地走,而石磙也开始吱吱扭扭地响起来,似乎是在为一圈一圈地走着的牛,伴唱一支节奏缓慢的老歌。 

俺们那里,黄牛是拉石磙的主力,毛驴或骡子也常替补上场,牲口实在忙不过来的话,偶尔也有人弯腰弓背亲自来拉石磙的,那种苦,我们现在的人估计大多是吃不来的。

我家没有牛,碾场都是找村里有牛的人家帮忙,这是很大的人情。借人家的牛还罢了,总不能连石磙都要借吧?有一年,我爸从他工作的胡集镇上买了一个石磙,用架子车拉了回去。这个石磙似乎是青石的,颇用了几年。

我国农村使用石磙的历史颇为久远,我查了一下,南北朝时期就有记载,如此绵延一千多年,直到上世纪的八十年代才改变。“改革春风吹满地”,拖拉机的轰鸣打破了村庄的宁静,手扶拖拉机拉石磙碾场,比起老黄牛“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而 “小四轮”拖拉机碾场,则直接让石磙下了岗。

碾场罢了,还要起麦穰、扬场、垛麦秸垛,一家人手忙脚乱不停歇,木叉、扫帚、木锨轮番上阵,不忙到天黑是回不了家的。

几年后,我家离开了农村,这些事离我越来越远了。陆续听说收割机开始在家乡广泛地使用,割麦打场终于不再像当年那么匆忙而辛苦了,我真为乡亲们高兴。

我小姑家的表姐,现在是英语系的教授,她年轻的时候,爱写诗,有多首诗在国家级刊物发表。她有首小诗,短短几句,生动写就了碾场的种种意象,三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

烈日下的农夫

烈日下

你在麦场里

似一尊活动的雕塑

你牵着老牛

老牛拉着石碾

一圈又一圈

却不是向前

没有风

只有几片云

注视你镀金的头颅

和胸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刘东方家乡回望系列连载之:《打场》
【西散原创】吴征辉作品 | 碌碡颂
郭西明丨儿时麦收的记忆
又是一年麦收季‖打 场
尘封的农具:碌碡(许广洲)
中国农民丰收节,生活方式大变迁,厉害了我的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