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历史是记忆与遗忘的战争
今晚重读罗新老师《有所不为的反叛者》之“一切史料都是史学”一文,颇受启发。

罗新老师是我非常仰慕的一位学者,他不仅史学功底扎实、文笔简练流畅、见解犀利独到,还敢于将这三门绝技融合起来示予众人,让我们丰富历史见识的同时,还享受到了文字洗涤心灵的舒畅,更有意义是,他看待问题的角度会不知不觉渗透到我们的双眼中。

一切史料都是史学,是罗老师对傅斯年先生“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回应与颠覆。

两句口号相隔近百年。百年内,中国历史的研究路子基本沿着傅先生开辟的方向延伸。如今,随着罗老师的振臂一呼,历史学极可能迎来新拐点,转入更宽广的跑道。

罗老师的“一切史料都是史学”,表面上是把傅先生的话调了个头,但涵义却变得更加丰厚,空间也得到极大扩充,可以说是给后继者开了一扇新门,让无处“容身”的年轻学人看到了新方向。

罗老师的一切史料,不单单指那些被史学工作者“上穷碧落下黄泉”找出来的“东西”,还包括尚未开拓出来的史料。

而这尚未被开拓出来的史料,既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包括文字史料和非文字史料),又涉及实物背后的创作动机。

在罗老师眼里,一部《史记》和街上一张大字报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史学,都带有符合那个时代要求的写作目的和剪裁方法。

存在的是史料,不存在的也是史料。所谓不存在的,是指那些原本存在,却被有意抹掉的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创造不存在,目的是“遗忘”,遗忘本身也是一种记忆。理解记忆的关键在于理解遗忘。

罗老师所说的遗忘,是“积极的遗忘”,是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有意识地切断与过去之间联系的遗忘。焚书、文字狱、删帖、屏蔽敏感词或禁言,就是要要造成主动的遗忘、一种强制性的遗忘。
比如唐太宗玄武夺门成功上位后,他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在人世留下的就只剩两道阴影。
有学者考证李建成的才能并不亚于李世民。李渊太原起兵争霸天下时,李建成也是功绩赫赫。只是后来唐朝建立,李建成当上太子,身为储君不宜带兵,这扫清残余势力的责任和功业便都转给了秦王李世民。
但史书最后呈现给后人的,全是李世民的足迹。甚至李渊都变得骄奢淫逸、昏庸闇弱。仿佛唐朝天下全是李世民一人精心谋划、奋勇拼杀出来的。
历史记住了李世民的千秋伟业,却遗忘了李渊、建成父子的奠基之功。
我们看到的正史,实质上是胜利者的“自吹自擂”以及对失败者的“肆意抹黑”。
这原本是胜利者个人的一厢情愿,可时间这趟浑水一旦淹没了所有当事者后,泛在面上能让大家看到的便只剩下所谓的官方记载。最终,大伙只好共享这份记录并转化成后世的“集体记忆”。

无论什么,只要发展成集体,就都异常坚固。有谁敢提出异议,就会被嘲笑成“蚍蜉撼大树”。

所以,罗老师提出的“一切史料都是史学”,意义虽重大,但实施起来却极为艰难。
就拿建成太子来说,我们可能怀疑他被李世民抹了一千多年的黑,可如果地上地下都找不到详细可靠的证据来支撑我们的推测,仅凭偶然获得的一鳞半爪来下结论,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这种被抹去的史料,如果永远不存在了,那么现存的集体记忆,就很难被推翻。

所以,我认为,罗新老师提出的“一切史料都是史学”,与其说是一种新的史学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新的历史思维。

历史上所有的变革,都是从思维层面先改造起。

以后我再看到一份史料,就不会只想验证史料本身的真实性,而应该进一步挖掘史料背后的历史。历史生产史料,史料夹杂历史。这种交织嵌套的复杂关系,让人如同掉入迷宫,失去坐标、头晕目眩,但这种“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才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文中还提到了陈侃理老师的一篇研究论文:《<史记>与<赵正书>---历史记忆的战争》。

论文围绕秦二世得位到底正不正来展开。

《史记》,一部经久不衰的历史畅销经典,原本是司马迁及其父亲司马谈二人私下编撰,属于个体经营。可因它后来在儒士中广泛流传而渐渐得到官方认可,竟一跃成为《二十四史》之首。最近流行的央视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直接将《史记》编排成皇家赞助的官修文书。这一弄,连太史公自身的著史经历都要被“集体遗忘”了。

书中关于二世上位前后的记载极为形象生动,剧情是风起云涌、跌宕起伏,两千多年前的储位之争,读起来犹如对着电视观看一部精彩绝伦的“宫斗剧”,画面感极强。太史公用他那丰厚的学识、天才的想象力以及勾魂摄魄的文字表达技巧,全面呈现了一个阴谋篡位、残害忠良、六亲不认、糜烂堕落、众叛亲离的秦二世形象。这也是流传千古、恒古不变的集体记忆。

《赵正书》,一部埋没千年、挖出多年却依然只在史学界小范围传播的“稗官野史”。这里头提到秦始皇临终前召来大臣议定嗣位人选,李斯建议胡亥,始皇曰“可”。

如此,秦二世上位问题,就应该被重新讨论了。

但比秦二世合不合乎法统更为重要的思考点是,太史公为何要黑化秦二世。这就要回到太史公所处的那个时代--西汉,以及它与秦朝的承继关系上来了。如果秦二世合法,那替代它的西汉,就不合法了。要想西汉建立上顺天意、下合人心,首要前提便是秦二世上逆天意、下失人心。

这种历史书写套路,千年至今,从未改变。那些声称实事求是的,也只是旧药换新瓶,马甲不同而已。

所以,如果我们只想听历史故事,小说评书就很好,有些野史演义兴许比官史还真。

但如果想做一个具备历史美德的达人或学者,那就要不惧权威、不辞辛苦、不断怀疑、不懈探寻。

最后,引用陈侃理老师的一段话收尾:

我们所要求得的历史之真,不仅限于史料记载的“事件”之真。……历史学家不会轻易满足于接受胜利者的战报,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为的是回到历史记忆战争的现场,考察战争中的各种细节和可能,追寻真相,以及真相失落和被涂抹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史公不易做
“重构”≠“重现”:完全真实的历史根本不存在!
人物传记读后感3000字
司马迁与《史记》的伟大贡献
奇葩司马迁:史学巨匠居然生卒年不详
请尊重和珍惜《史记》这部皇皇巨著,别再吐槽太史公了,他太难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