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学神探田余庆

史书写成什么样才好看?

依我之见,有两类写法最吸引人:

一、太史公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即故事性与文学性融于一体的非虚构历史创作。这在当代,已濒临绝种。

二、田余庆先生“探案”似的钩沉索隐,把枯燥繁琐的史料考据转化为夺人心魄的福尔摩斯悬疑推理。集学术性、逻辑性、可读性、趣味性于一身。是当代历史论文写作的最佳典范,也是颠覆大众抗拒读史学著作的有力武器。

在中古史领域,有几位功底深厚、德高望重的前辈,比如陈寅恪、周一良、唐长孺、邓广铭、田余庆、王仲荦、何兹全等,其中,田先生是较为出彩的一个。

田先生生前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攻秦汉魏晋南北朝史。先生为人严谨,好学深思,出书不多,却本本经典,尤其是《东晋门阀政治》,广受圈内圈外历史研究者与爱好者喜爱,据说是1949年以来最畅销的历史学术著作。

我特别爱读田先生的文章,他那清晰的思路、流畅的文笔、绵密的钩沉、细腻的探索,让你仿佛在看一部精彩绝伦的侦探小说,完全没有读一般史料论文时的枯燥乏味。

比如今天我读到的《东晋门阀政治之桓温先世的推测》,完全是现代版的狄仁杰探案。

田先生从桓玄代晋称楚,立祖庙时却只供奉其父桓温一人,庙祭不及于祖这种不合常理的吊轨之事切入,开启他的福尔摩斯田的“探案”之旅。

自东汉开始,高门士族逐渐兴起,与之相应的家族谱系记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到士族门阀当政地东晋时期,一本“世代累宦”的家族谱牒就是打入政治核心圈的入场券。

在那个极为重视谱系的门阀贵族时代,称帝之后的桓玄立庙竟然只设一个灵位,还不如孙吴建国立庙有排场(孙坚孙策各有一庙)。

孙吴庙祭不及于祖,主要是因为寒人身份的不体面。可作为五世儒宗、迭为帝师的谯郡龙亢桓氏,其谱系阵容即使不够豪华,至少也能维持个表面及格,不至于拿不出手,单扔出个桓温独自撑起整座祖庙。

带着这个疑问,田先生查阅了大量史料,尤其是《世说新语》所附《人名谱》,发现桓氏家族从桓荣到桓温十世之间缺了第六世和第七世的记载。

仔细研究《世说新语人名谱》后,福尔摩斯田确认了以下三点重要信息:

桓彝应是桓荣第九世孙,作十世孙者没有《世说人名谱》这样可信的根据。作八世孙者则涉及计算方法问题,难以确言,姑置不论。

桓氏谱系紊乱,问题主要出在缺名的第六世,如果确有隐情存在,以存在于第六世的可能性最大。

第五世桓氏兄弟均死于汉末灵、献之时,所以第六世的年代应当在曹魏的初期至中期。

循着这三个重要线索,福尔摩斯田仔细翻阅了《魏略》、《三国志》等重要史料,将第六世最大嫌疑人聚焦在曹爽当政时的大司农桓范身上。

接下来就是不断喷涌的涓涓细考,典型的田氏推演模式---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切以史料说话,但也不困在史料中,随时能跳脱出来,转换角度和思维,苦苦深思,一旦有新思路,再一头扎回史料求证。

如此反复,一环扣一环,环环拆解。一史料夹杂另一史料,片片拼凑。直到勾勒出原型轮廓,甚至还原最终真相。

田先生的“探案”考证法,大大拓展了历史研究思路。后辈学者应多多借鉴,莫怕田先生那句“泥我者死”,即使真死了,泥的是福尔摩斯田,也不丢人。

期待史学再出几个福尔摩斯X大家。这不但是学术圈的一道亮光,更是我们这些史学爱好者的莫大荣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田余庆先生的治史成就及对我的启迪
三国两晋南北朝:从入门到熟悉
田余庆
史为今用
制造司马光
门阀士族与东晋南朝杂传和谱系撰述的发展——来自崔光军图书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