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鲁迅、北大及《新青年》
userphoto

2022.05.11 河北省

关注

许子东老师在他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中,用了两堂课专讲鲁迅。

在正式介绍鲁迅前,他先简单介绍了一下北大和《新青年》。

北大,前身为京师大学堂。在蔡元培校长上任前,北大是京城纨绔子弟汇聚之地。这些官二代、富二代们白天在学校欺负先生同窗,晚上结伴去八大胡同寻花问柳。真正做到了红颜待花酒,夜夜秉烛游。

这么个乌烟瘴气之地,却犹如老虎尾巴,没几人摸得。

蔡校长毕竟是干过革命搞过暗杀的硬汉,几个乳臭未干的狼崽子压根入不了他的眼。进入北大后,大刀阔斧,雷厉风行。

开除了几个刺头学生、辞退了一些混吃的老师后,快速进入改造北大的跑道:

他采取了两个措施。第一,请有名的教授,比如说周作人、胡适,鲁迅也请了。蔡元培请教授只要学问好,不问是新是旧,不问是保守还是开放,所以请了胡适这派的年轻教授,还请了保守派,就是拖辫子的辜鸿铭。

蔡校长赋予北大“兼容并包”的大海气魄,为陈独秀的《新青年》入驻、“新文化”运动、“五四”爱国运动等“觉醒年代”大戏轮番上演,搭好了舞台。

真正打响“新文化运动”第一枪的人,是鲁迅。他发出的子弹便是被誉为“中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

《新青年》在鲁迅加入之前,读者虽多,但属性较为单一,主要为知识分子和新兴学生。鲁迅的《狂人日记》,不仅仅给铁屋子开了一扇窗,还惊醒了不同阶层的沉睡者。

如果说《狂人日记》主题是一个秀才的“疯言疯语”,舞台在深宅大院里,不够接地气。那么《孔乙己》和《故乡》,直接以家乡“鲁镇”为背景,落魄文人、酒店掌柜、小二、苦工、农民等底层百姓一个接一个登台亮相,浓浓的烟火味和市井气。

故事原滋原味,语言还是人人听得懂的大白话。这种“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返璞归真”,是鲁迅赢得全民喜爱、人气百年不衰的秘诀。

鲁迅一生都在为“改造国民性”而奔走劳碌,他早期也探索过哲学思想等宏伟命题,他的厉害之处在于将这些抽象深邃的概念知识内化后,转化成了通俗易懂却又能启迪人心的小说故事。

值得反思的是,一百多年过去,我们还需不需鲁迅继续启迪?还要不要听那一声铁屋中的呐喊?

许子东老师对此给予充分肯定,他说道:

“关于鲁迅的“铁屋”比喻,可有三种不同的解释:第一,这个意象隐喻了整个现代中国文明的解放史;第二,“五四”过去一百年,我们需要继续启蒙的精神;第三,要用现代民主观念来反思“五四”的启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豆瓣8.9:看了《觉醒年代》,才知道《新青年》有多牛
这就是三月第一国剧
陈独秀的几件小事
孙郁:鲁迅与陈独秀
《觉醒年代》经典台词整理
【转】罗泰琪:《新青年》最初的六大编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