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张祥龙老师

对于一个孤陋寡闻的人来说,认识某领域大家的方式,多半是通过他们的死亡。

张祥龙老师,活着时,我不知其人。

今日公众号见其讣告和纪念文章,抱着看新闻的吃瓜心态,点开其中一篇,在洋洋洒洒几千字“歌功颂德”惯性礼仪之词中,我瞥见了“海德格尔”四字。

是的,我对中国哲学家不甚了了,对德国的海德格尔却兴趣颇浓。

这倒不是我崇洋媚外,而是西方哲学更愿意向我这么一个悟性不高,却偏爱刨根问底的较真娃儿多做几句解释。

只要我愿意挖掘信息,不嫌他们啰嗦,思想上的疑难杂症一般都能得到确切药方和详细服法。

中国的古圣先贤,但凡能坐上这个位置的,除了装,就是端。

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程子、朱子等,无不如是。

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道行修养,断不敢轻易开口提问,即使提了也不见得能消化那似答非答的回答。

我们现代青年与古圣先贤,隔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空间、政治语境和思想理念,还隔着一条“白话、简体和拼音”混合而成的银河。

每次读古文,尤其是哲学思想方面的文字时,都像是被围困在书本泛起的团团迷雾之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尽管传统文化的鼓吹者们说这叫韵味,给人无限的品味和消化空间,但我依然不能理解古人的言简意赅和点到为止。

如果能说清楚,为何不细细解答?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这八个字,给多少半吊子还故作高深的“江湖术士”行骗提供了幌子,又让多少有能力娓娓道来的贤者望而却步。

要理解中国古人的思想,还是得引进西方的解释工具。

张祥龙老师早年研究海德格尔和现象学,中晚年转向孔夫子和儒家,用现象学来解释儒家思想,会是一把打开孔门的实用钥匙。

不知张祥龙老师的“儒学复兴运动”走到了哪里。尽管眼下国人对传统文化兴趣渐浓,但多半只是跟风,有些甚至在吞食古社会残留下来的糟粕。至于国粹精髓,古时栖息于王谢堂前,现代也难以飞进平常百姓家。

张老师,极大可能,是带着遗憾走的。

他曾在《从现象学到孔夫子》的自叙中义愤填膺道:

“我们现在正在丢掉的已不是那些让中国人蒙受耻辱、遭逢危难的东西,而是那使我们是一个中国人的东西,是那让我们觉得活得有意思,有祖母的爱意和古老城墙环抱的东西。

在今天和明天的世界中,真心为“斯文扫地”而担忧者,不会甘心就这样窝囊含冤地坐以待毙,当会尽全力为祖宗文化寻新路,开新境。幸运的话或可嫁接成活,又历一番繁华兴旺;即便时不我济,亦可借此而参透玄机,举家避秦,入深山绝境,在桃源之中延续命脉,以待“冰川期”或“温室效应期”的结束。”

读其文,知其人。

张老师的文字,力透纸背,至情至性,可见其风骨刚正,情怀远大。

只可惜,天妒英才,世上又少了一个“为天地立心,为古人代言”的君子。

不过,天上不止有天堂,还有孔子颜渊和海德格尔,而人间已无桃花源。

去天上,归于夫子门下,再介绍海德格尔与孔门师徒认识,将中西思想汇聚于天堂,打破人间世俗地域堡垒,交融出新的思想,化作天上最亮的星。

于是,我们滞留人间的孤灵,又有了仰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悼念|吴飞:缘在知几——张祥龙老师的哲人之思
张祥龙:从现象学到儒家 回望中国哲学
【儒林】张祥龙:现象学忠实于生活经验本身,同儒家是一对诤友 | 曾繁田
张祥龙赴美学哲学 是何机缘转向儒家?
哲学,如茫茫黑夜中一支摇曳的火把 | 《张祥龙文集》出齐
读张祥龙老师的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