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论临床中医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儿科疾病的效果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由柴胡、桂枝、黄芩、人参、炙甘草、半夏、白芍、大枣、生姜组成,为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而成,有疏风解表、散结和胃、表里双解的功效,可用于治疗太阳与少阳同病。

柴胡桂枝汤既可扶正祛邪、和解少阳,攻补兼施。还可以治疗小儿肺脾不足而引起的反复感冒咳嗽。

可疏风散寒、舒展阳气、达邪外出、调和阴阳,解外感风寒、阳郁不舒之高热不退。

因此,笔者在临床中也借鉴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疾病,如小儿发热性疾病、小儿急性肠胃炎、儿科情志病、上呼吸道感染、痰热互结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亦可用于过敏性鼻炎、湿疹等儿科疾病。临床中,笔者发现治疗10~15岁的少儿发热柴胡剂量可用到15g,退热效果明显。

在治疗小儿情志病时可以将柴胡与桂枝的剂量用到1∶1,桂枝加柴胡共同使用,可以疏肝解郁,生精神、长性情、七情畅达调和。

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高热

临床上常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引起的发热,证属外感风寒、而阳气不舒。

柴胡桂枝汤是小柴胡汤合桂枝汤各取半量组成,是治疗太阳、少阳合病的经典方剂。桂枝汤可疏风散寒解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条达气机。

两方合用,共奏疏风散寒、舒展阳气、调和阴阳之功效。小儿脏腑较娇嫩,发热时不可误下寒凉之品以伤及脾胃。

因此在使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发热证时可以加入炒建曲、豆蔻、砂仁、炒麦芽、炒稻芽、炒鸡内金等健脾、消食的药,以固护脾胃。

若发热伴恶寒明显、颈项活动不舒者,可稍佐麻黄、粉葛增强发散风寒、解肌退热之力。若高热不退,寒邪入里化热,可合用柴葛解肌汤寒热同用。

若兼有湿热之证,则合用三仁汤清热利湿。病案1:李某,男,4岁。1周前出现咳嗽,不剧,喉间有痰,未予治疗,就诊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

鼻塞,流清涕,咳嗽无明显增加,汗出不畅,无气急喘息、恶心呕吐,胃纳减少,大便溏泻,每日1次。神清,精神尚可,腹软,心肺听诊无异常,咽稍红,舌红苔薄白,脉浮。

中医辨证属外感风寒感冒,阳郁不舒。治以疏风散寒、解肌退热,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

药用柴胡9g,酒黄芩9g,太子参6g,紫苏叶6g,砂仁9g,苦杏仁9g,姜半夏9g,蜜甘草6g,桂枝6g,酒白芍9g,生姜3片,粉葛10g,大枣6g,麻黄3g。

3剂,水煎,每日1剂,每日分早中晚3次温服,服药第1天要求少量频服,每次100mL。服用1剂后微微汗出,体温逐渐退至正常。

再服2剂后,咳嗽明显缓解,鼻塞流涕等外感之症渐消,胃纳逐渐恢复,精神可,大便逐渐成形。

按语:患儿素体脾胃虚弱,内有痰湿,反复易感,时有咳嗽发作,时值隆冬时节,寒邪侵体,郁于肌表,阻遏卫阳,故而发热恶寒、鼻塞流涕。

寒邪入里,肺气不宣,则咳嗽阵作。寒邪直中太阴,脾阳被困,寒湿内生,则胃纳减少、大便溏泻。

此例既有外寒在表,又有内寒阻于中焦,故宜表里内外同治,既散表之风寒,又化寒湿,使五脏周身之阳气得以条达畅通。

方中桂枝汤发散风寒,小柴胡汤条达气机、调和脾胃、解肌退热。

因寒邪较重,汗出不畅,加少量生麻黄、粉葛加强解表发汗退热之力,砂仁可化湿和胃、固护脾胃,苦杏仁降气平喘止咳,太子参、大枣可避免麻桂发汗太过而损伤正气。

全方内外共治,标本兼顾,有疏风散寒、条达阳气、解肌退热之效。

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上学恐惧症

现代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小孩由于上学有时功课多、压力大,临开学期间有些小孩由于一想到要面对成绩压力,会导致头痛,精神差,倦怠纳差,甚至厌学的病症。

病案2:王某,男,12岁,2021年12月12日初诊。

1周前因考试成绩差,受家长训斥后出现头痛,两太阳穴部位明显,有时一紧张就会间歇性持续反复发作1~2h,可自行缓解,反复发作。怕冷,怕风,时有嗳气。

纳差,夜寐欠安,潮热汗出,大便稍溏,小便可。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右寸浮。诊为头痛,中医辨证为肝气郁结、营卫失和、经络不畅。

治以疏肝理气,调和营卫,通络止痛为主。方拟柴胡桂枝汤加减。

药用柴胡10g,酒黄芩8g,京半夏8g,太子参6g,桂枝6g,白芍6g,蜜甘草3g,干姜3g,大枣6g,川芎10g,蜜升麻6g,粉葛15g,麦芽10g,炒稻芽15g。

3剂,水煎,每日1剂,每日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同时叮嘱家长调整心态,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引导孩子找到学习乐趣。

嘱患儿放松心情,向家长说明学习上的困难并尽力投入学习。

按语:患儿因学习压力大,不知道自我排解,长期的忧虑、郁闷等情志首先伤肝,因伤肝而累及其他脏腑,气血失调而致病。

王孟英曰:“七情之病,必从肝起。”本病即患儿肝气不疏、经络不畅加之营卫不和发为头痛。患儿恶风,手足冰冷,夜间汗出,脉浮,此为太阳表虚,营卫失和。

肝气不疏,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升降失司,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故嗳气、纳差,便溏。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又加重头痛的发作。

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亦是肝气郁结,脾运失健之表现。方中蜜升麻、粉葛升发清阳,解肌发表,促使脾胃清阳之气上升。

川芎可行十二经脉,上走头目,祛风止痛,为治头痛之要药,麦芽可以疏肝健脾兼消食化积。炒稻芽与麦芽共奏疏肝健脾消食之功。

全方有祛风解表、疏肝解郁、调和营卫、通络止痛的效果,可奏良效。

柴胡桂枝汤治疗小儿少阳证

中医理论认为治疗少阳证需和解少阳调脾胃,小儿脏腑柔嫩,形气未充,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易感外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不能抗邪外出,外邪留滞,郁于肌表,又内伤正气。

导致小儿病程绵长,迁延不愈,形成虚实夹杂、阴阳不调之证。

临床上此类患儿常反复易感,平素汗多,咳嗽反复,旧症未愈又感新邪,病程冗长,面色欠华,胃纳正常或欠佳,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滑。

病案3:段某,男,5岁,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近半年,咳嗽近4个月就诊。近半年来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均表现为发热、咳嗽。

近4个月来咳嗽反复,呈阵发性,且寒热往来,情绪低落,纳差,以白天咳嗽居多,并伴有痰色白,经西医治疗后咳嗽有所好转,平素昼夜多汗,面色欠华,胃纳正常,二便尚可。

辨证为咳嗽,属正虚邪恋、枢机不利、营卫失和。治以调和营卫,方用柴胡桂枝汤加味。

药用柴胡6g,酒黄芩6g,桂枝6g,甘草3g,白芍10g,干姜6g,法半夏10g,人参6g,黄芪10g,防风6g,麸炒白术9g,桔梗6g,浙贝母6g,苦杏仁6g。

7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中晚3次饭后温服。按语:患儿有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素体寒热往来,默默不欲饮食,肺气不足,脾虚失运,痰湿内生。

致反复咳嗽咳痰,稍遇外邪,则又发新感,属于病在少阳,虚实夹杂之证。既有卫表不固、营卫失调之虚证,又有邪正相争之实证。

柴胡桂枝汤既能条达气机,祛邪外出,又能补益肺脾之虚,方中人参扶正祛邪。法半夏可祛寒痰,同时具有调和脾胃的作用。

全方标本兼治,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寇,方证契合,服药后诸症缓解,效果明显。

故在上方基础中加入桔梗、苦杏仁、浙贝母、防风、麸炒白术以和解少阳、清宣化痰、并同时增强益肺健脾之功。柴胡桂枝汤主要是太阳少阳的并病或者太阳少阳的合病。

即太阳少阳两个疾病同时出现,以发热、恶寒、汗出、腹痛、头身疼痛、恶心、纳呆、心烦、胸胁苦满,这些为辨证要点,其实为桂枝汤证和小柴胡汤证加一起的症状表现。

柴胡桂枝汤的剂量在应用上有一个特殊问题就是柴胡的剂量,治疗外感病,流感出现感冒发烧,柴胡剂量要大,主要是用柴胡的解表作用。

柴胡的功效是和剂量息息相关的,量大的解表发汗,中等量可以疏肝解郁利胆,小量可以提升阳气。但因为病患主要是小儿,因此建议最大剂量以不超过药典剂量为宜。

因此,治疗感冒发烧,柴胡日剂量,应该20~25g。成人剂量小于20g则解表作用弱。

内伤杂病约10g左右,小儿则根据年龄段划分来给予上述剂量减半使用,其他的药物都是常用剂量。总之,柴胡桂枝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多系统疾病的治疗。

相关研究表明,柴胡桂枝汤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和抗病能力,减轻致病因素对机体损伤的功能。可见只要临床辨证准确,用之得法,可获满意疗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几个方剂的应用
柴胡用量
从医30多年的“老中医经验”总结,如何快速增强中医临证能力!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孩子发烧时常被误用的中成药,家长要注意
“阴阳证,二太擒”——小儿感冒和脾胃的药食调理
临证心得|漫谈桂枝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