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蒋军连丢3城,粟裕察觉有诈,改变部署急追140里后果然应验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主力150余万,彻底奠定了后来的中国历史进程。

但事实上在大决战初期国民党军并非没有翻盘的机会,解放军在战役过程中也多次出现险些放跑敌人的失误。

但是由于有粟裕这样的杰出将领,我军总能及时捕捉新的战机;从而彻底将国民党军队主力消灭在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也彻底将一切反动派赶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粟裕等人

1948年解放战争形势发生大转折,双方都准备在9月进行重大军事行动

虽然经常说淮海战役是60万打败80万的奇迹,但事实上国民党军也是自己一步步走到被解放军分割包围地步的。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只有装备很差的127万人,而国民党军队进攻的一线部队就有160万。

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使得解放军只能一面歼敌一面放弃了很多解放区,从而让国民党军队完全控制了中原地区。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军通过补充战俘和缴获装备提升了战斗力。而国民党军队却损失了70多万精锐。

因此到1947年2月国民党军全面攻势难以为继,向山东和陕北的重点进攻也分别被粟裕和彭德怀等我军名将所粉碎。我晋冀鲁豫野战军在1947年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逼迫国民党军转入战略防御。

粟裕

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北撤山东之后与陈毅的山东野战军合兵一处艰难扭转山东的被动局面,7月粟裕也率华东野战军主力离开山东逐鹿中原。

1948年6月粟裕指挥华野主力趁敌不备突然占领了河南省会开封,逼迫周围的敌军主力来援从而拉开了豫东战役的序幕[1]。

此战中我华野和中野通力协作,歼灭了敌区寿年兵团,重创敌邱清泉兵团和胡涟兵团;但是在试图围歼新成立的黄伯韬兵团时低估了其战斗力,再加上战场指挥失误导致功败垂成。

此战之后明明国军彻底丧失了同我军野战的勇气,可蒋介石集团却“丧事喜办”还给黄伯韬发了青天白日勋章。

结果9月粟裕就发动了济南战役,并希望能借机重创徐州地区的敌军主力。粟裕亲自指挥华野大部18万人做好打援准备,可等到我军攻克济南后敌援军还在原地逡巡[2]。

粟裕

豫东战役和济南战役的胜利充分证明到了1948年下半年,敌我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与此同时敌人也开始有计划地放弃次要城市集中于大城市,而我军要想取胜利就必须同敌主力进行硬碰硬的决战。

1948年8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勘乱检讨会议”,提出应对措施是“东北求稳定,华北求巩固,在西北阻扩张,在华东华中加强进剿”。

也就是说直到大决战爆发后的前夕,蒋介石等人依然认为其至少在中原战场是有兵力优势的。

而1948年9月我党在西北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了“五年打倒蒋介石”,于是我军各大战略区都开始准备大战。

蒋介石

粟裕立军令状在中原歼敌,国军徐州重兵集团进退维谷

尽管1947年的“千里跃进大别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它战场的压力,但是毛主席认为刘邓在大别山区陷入被动效果并不好。于是当年底提议由粟裕率领三个纵队过长江,到江南开辟根据地迫使敌人回援。

但粟裕对这个加强版的“跃进大别山”却非常不看好,尤其对1934年他率红7军团北上浙江因无根据地依托而惨败心有余悸。

因此在1948年8月粟裕亲自到西柏坡向毛主席汇报,终于使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歼灭敌军主力。

而粟裕则保证能够歼灭徐州敌军主力。使我军过江之后再无大战可打。

粟裕

而此时国军虽然表面上在中原战场拥有兵力优势,且占据主要交通线后勤保障没有问题。但是国军却设置了徐州和华中两个“剿总”司令部,再加上华中部队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桂系导致矛盾重重。

蒋介石为实现统一指挥,提议由白崇禧同时负责两个“剿总”司令部。

但是白崇禧认为徐州“剿总”大部都是蒋介石的嫡系,且其当面之敌华东野战军战斗力远超过华中的中原野战军;再加上李宗仁和蒋介石在政治上矛盾重重,故而在1948年10月31日公然拒绝了蒋介石的命令。

在无法实现让两个“剿总”司令部联合作战的情况下,敌国防部提出将徐州附近的部队向徐州集结。

这样形成沿津浦铁路徐州至蚌埠段密集集中,对东西方向我军随时发动攻势防御的部署。

白崇禧

当时蒋介石和许多国军高层认为徐州是军事要地不可放弃可又易攻难守,必须在其与南京之间布置足够的军队。同时由于国军主力被我军大量歼灭导致兵员素质急剧下降,只能依靠其火力优势才能和我军在攻防战中搏一下。

但事实上当时敌国防部还有一个作战方案,那就是将徐州的部队全线南撤到长江北岸,依托长江天险全力阻止我军过江。这在事实上是以实现割据江南为目的,主动将整个中原地区让给我军。

虽然若实现这个部署会让我军的渡江变得非常困难,但蒋介石却担心如此会让国民党内桂系等反对派更加抨击他的嫡系作战无能。

因此在1948年9月辽沈战役爆发时,蒋介石始终在这两个作战方案之间摇摆不定。

蒋介石等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一厢情愿地认为华野主力损失巨大,故而制定了出动三个兵团主动进攻山东我军的作战方案。

可其还没有来得及实施就在10月15日被蒋介石调往东北战场,“剿总”司令刘峙能力不行又不愿意担当就只能维持现状。

结果在淮海战役之前徐州国军展开了攻势部署却又没有真的发动进攻,反而让自己在面对我军进攻时陷入被动。

蒋介石等

黄伯韬成为华野进攻的头号目标,奉命西撤徐州却反复拖延时间

早在攻克济南之时粟裕就开始谋划华东野战军下一步作战计划,当然这个时候他和毛主席也不敢把目标定得过大。

最后双方经过电报协商后将攻占两淮(淮安、淮阴)和连云港、海州地区作为下一步的作战目标,这也就是粟裕的“小淮海”作战设想。

其目的仅仅是歼灭徐州以东的黄伯韬第7兵团的三个军,和海州地区敌第九绥靖区,断绝敌从连云港撤退或接受海运给养的可能性,更加孤立徐州之敌再逐步消灭。

不过第7兵团虽然装备不算好却是华野的大敌,其司令黄伯韬拥有国军将领里过人的品质。他作风廉洁又骁勇善战,能和普通士兵同甘共苦。

黄伯韬

黄伯韬靠在部队颇高的人望和军事能力,把杂牌的25军打造成了能和美械军相提并论的国军主力。就在豫东战役中黄伯韬在4辆坦克的掩护下,竟能亲率两个营发起对我军的反冲锋并成功。

所以如何能消灭黄伯韬这支劲旅,粟裕短时间内也没有好办法。

但是在济南被攻克之后,整个中原地区的国军完全成了惊弓之鸟。

1948年10月开始国民党军先后主动放弃了郑州和洛阳,我中原野战军兵不血刃就从西侧威胁到了敌徐州集团。

同一时期华中“剿总”的黄维兵团和张凎兵团也被我中野主力和中原军区部队搞得焦头烂额,既没有主动性也没有能力去配合徐州集团作战。

黄维

这样我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就实现了从两侧包围敌徐州集团的战略态势,毛主席果断决定让两个野战军联手彻底歼灭敌徐州集团也就是后来的淮海战役[3]。

但黄伯韬也发现我华野下一步有可能会先对徐州旁边的孤立兵团进行打击,同蒋介石等反复商议后终于在11月5日拿到了率第七兵团向徐州集中的命令。

但是国军统帅部往往瞻前顾后又经常朝令夕改。

本来在黄伯韬兵团以东的敌第九绥靖区44军应该通过海路运往江南。然而在决定黄伯韬兵团西撤徐州之后又考虑到海运困难,决定将该军和第100军划给给黄国韬第七兵团共同撤退。

黄伯韬开始还为自己成为了拥有五个军的兵团司令而感到高兴,这也许是他作为一个杂牌军将领为蒋介石卖了十几年命得到的报酬。

国民党军队

可没想到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已经深入骨髓,按说第44军若快速行动与黄伯韬汇合只需一天时间。但徐州“剿总”司令刘峙却提前通知其在海州的生意人同44军一起行动。

于是搞得海州的地主、商人乃至军官家属一股脑地挤进了44军的队列。结果黄伯涛在兵团驻地新安镇足足停留了三天,才等到了这一支扶老携幼、带着大量坛坛罐罐的难民队伍。

而这时粟裕根据之前的作战部署和已有的情报,仍然认为黄伯韬会继续坚持在新安镇一带;所以决定再复制一次豫东战役那样的“围点打援”,也能了却之前济南战役的遗憾。

他下令华野主力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将直接南下包围并消灭黄伯韬兵团;另一部分则快速进入到徐州与京杭运河之间,这样依托运河来抗击从徐州东进的敌增援部队。

国军

发现敌人主动放弃三城察觉有诈,粟裕果断改变部署奠定胜局

然而当华野全军于11月6号开始行动之后,粟裕却接连接到让他非常吃惊的情报。

黄伯韬兵团主力部署的新安镇、海州和连云港三个城市居然都已经人去楼空,不但五个军十多万人消失而且大量的平民也已经离开。

同时又得知本来在碾庄一带布防的李弥第13兵团两个军已经开始西撤,粟裕这才发现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重大偏差:不好有诈,敌人这是要向徐州靠拢!

一旦敌各大兵全部龟缩到了徐州近郊,华野和中野届时联手都很难吃掉一个兵团。这时能否追上并坚决拦住黄伯韬兵团,已经成为接下来淮海战役是快速决战还是打成消耗战的决定性因素。

粟裕

可粟裕得知黄伯韬离开新安镇时双方距离已经拉大到了140里地,一旦让其主力撤过了曹八集就一切都来不及了。

幸好我党已经提前在敌徐州集团内安插了钉子,那就是在徐州北部贾汪地区的敌第三绥靖区两位副司令何基沣、张克侠。

二人都是我党多年的地下工作者,甚至在被调到第三绥靖之后一段时间内互相提防。当他们终于通过上级了解到我军即将南下徐州又互知对方的身份后,不禁为对方作为共产党员的优秀品德所折服。

在我党的统一部署下11月8日何基沣和张克侠成功领导所部59军、77军起义,为华野南下让开了至关重要的一条道路。

粟裕

贾汪起义沉重打击了敌军的士气,坐镇徐州的刘峙在得知陈赓率中原野战军主力从西侧逼近徐州;

华东野战军从北侧“攻向”徐州之后彻底乱了手脚,急忙命令原本接应黄国韬的李弥兵团快速西撤徐州。而这时黄伯韬兵团和难民20多万人,仅能通过一座铁路桥过运河。

黄伯韬亲眼目睹铁桥上拥堵不堪,人、马和车辆挤在一起互相踩踏;不禁感慨自己在新安镇傻等44军的三天时间内,居然忘了在运河上提前架上几座浮桥。

同时也不忘对这几天接到的命令大发雷霆:“国防部作战计划一再变更,处处被动。真是将帅无能,累死三军!”

国民党军队

到了11月10日我华野主力昼夜兼程,终于成功在碾庄地区追上了黄伯韬第七兵团主力。

当天我军攻占曹八集歼灭了敌第100军44师,并截断了第7兵团撤往徐州的必经之路。同时又在窑洼镇歼灭了敌63军两个师,这样黄兵团只剩下了四个军七个师大约八万余人。

本来黄伯韬还打算趁我军包围圈尚未完全形成之时,全力向西突击至少不至于全军覆没。但由于其嫡系25军已经仅剩一个师建制完好,另外的44军、64军和100军都和自己不熟悉。

第64军军长就坚决主张在碾庄坚守待援,而且那里还有李弥部队之前修筑的现成防御工事。

军队

11月11日黄伯韬同时收到了两封电报,一封是其前方部队报告曹八集已经被我军占领;另一封则是蒋介石从南京发来的,令其在碾庄坚守等待徐州援军到来。

于是黄伯韬也放弃了继续前进的念头,制定了与徐州主力里应外合,歼灭我华野主力于碾庄地区的作战部署。

不知道这个时候黄伯韬是否想到了1947年4月曾经在孟良崮,想要中心开花歼灭我华野主力的张灵甫。

当时黄伯韬自己率整编25师全力救援,却因为整编83师等部贪生怕死未能成功。而这次在碾庄他最终也没有等到包括新74军在内的援军最终全军覆没,他的兵团也可悲地成为了第二个整编74师。

张灵甫

而粟裕在发现其西撤后的部署成为了整个战役胜利的关键,毛主席后来都这样夸他:“这个仗是粟裕指挥的,本来不成熟他们硬要吃下去。我的这些战友中,数这个粟裕最会打仗。”


参考资料

[1]豫东战役:粟裕如何终结蒋介石的中原梦图.中华网.2011-08-05

[2]王宗荣 .伟大战略决战的序幕——济南战役[J].历史教学.1990

[3]淮海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进程的决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2-08-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淮海战役一:曲阜会议后,粟裕终于可以尽情发挥,战神大显身手!
粟裕发起淮海战役时,白崇禧从武汉杀来怎么办?粟裕:他不会来
为何解放战争中,国军阵营里最能打的将领,结局都不是很好
解放战争-第二十八章 豫东战役(上)奇袭开封
大决战之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初陈士榘拿不下黄百韬兵团, 粟裕临阵换将, 毛主席: 极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