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家庭教育的核心方法——“四步学习法”

一个家庭教育的核心方法——“四步学习法”

在对学习问题做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就是任何一次成功的学习都要经历如下四个步骤,即:

第一步:确立目标,下定决心;

第二步:立个计划,勉强去做;

第三步: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第四步:得心应手,趣味盎然;

让我们从这些故事里领悟“四步学习法”

三岁的壮壮学用餐具的故事。

我有个亲戚的孩子,叫壮壮。可能是爷爷奶奶平时照顾的太周到,所以到三岁上了幼儿园还不会自己吃饭。每次吃饭,送到桌子上的比送到嘴里的多。因为这个问题,小家伙都不愿意上幼儿园了。老师也找家长谈话,强调要尽快解决孩子会吃饭的问题。

现在课题来了,要让壮壮学会自己吃饭,注意了!用“四步学习法”来看,第一步“明确目标,下定决心”就具备了。因为再不下决心,孩子就要挨饿了。

紧接着,进入“四步法”的第二步,“立个计划,勉强去做”。

经过家庭会议的研究,决定要在一周内让壮壮学会用勺子吃饭,再用一个月的时间让他学会用筷子。家里特别请爷爷来担纲宝宝的教练,每天手把手的教他。孩子的进步很快,不到一星期已经可以拿勺子吃饭了。一个月后他基本就能用筷子了。第二步圆满完成。

并且大家商定,从今以后谁都不再给壮壮喂饭,让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这其实就是进入了“四步法”的第三步“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通过持续的练习,把壮壮刚学会的这个技能,逐渐固化到潜意识里去,也就是变成习惯了。

也许是家里特别培养的缘故吧,后来壮壮使筷子的水平特别高,你给他勺子都不要。原因是用筷子夹盘子里的红烧肉最快,只要大人稍不留神他就会夹一块塞嘴里。这就进入了“四步法”的最后一步——“得心应手,趣味盎然”。

我们说壮壮整个学用餐具的过程,遵循着“四步学习法”。

 

四岁的雯雯学弹钢琴的故事。


我的一个朋友让他四岁的女儿雯雯学钢琴,也用了四步学习法。不过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做到第一步“明确目标,下定决心”,他根据孩子争强好胜的个性特点,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的激将法。

在那段时间里,他常领着宝贝女儿去其他会弹钢琴的孩子家里串门,而且每次都会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反复夸奖那些学钢琴的孩子。

“你看人家佳佳,真厉害!钢琴弹得可真棒”、“丽丽的爸妈好幸福呀!每天都可以听女儿弹钢琴”。雯雯是个要强的不得了的孩子,哪里能受到了爸爸总是夸奖别的小朋友?于是她也嚷着要学钢琴。爸爸觉得她的决心还不够大,就激她说:“学钢琴那是很辛苦的事情,你根本受不了那个苦,我看还是不必学为好!”

小姑娘这下可不干喽!跟爸爸大哭大闹,说她爸爸瞧不起她。到了这个时候她爸爸才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就松口说“我给你一天时间,你再认真考虑考虑,如果真想学钢琴,那就要下定决心,而且,一旦要学就不能反悔,必须坚持到底!否则……”

没想到女儿第二天一早就跑过来说“我想好啦!我要学钢琴,我不怕吃苦,我不会反悔。你提的条件我都答应。”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孩子学钢琴的决心就下的很扎实了。爸爸于是给她买钢琴、请老师,正式进入“立个计划,勉强去干”的阶段。

刚开始的时候,雯雯的学习兴趣很高。但慢慢的,当进入了钢琴学习的困难期,她也不爱学了,苦着个脸想放弃。

这时候我那个朋友就对女儿说“当初是你闹着要学,你还保证不反悔我们才花这么大的价钱买钢琴、请老师,现在你说不学就不学了?这绝对不行!”他坚决不允许女儿放弃。私下里,他又交待老婆要跟孩子扮演慈母,让妈妈哄着女儿说:“不管怎样,我们先坚持过这一段再说”。之后又是“我们再坚持三个月看看”。

就这样,在爹妈的软硬兼施下,雯雯慢慢地就度过了最困难的一段学习期,并且逐渐适应了学钢琴的生活。

雯雯后来完全是喜欢上了弹钢琴,可以说达到了“得心应手,趣味盎然”的境界。她在11岁时就拿到了钢琴9级证书,而且因为钢琴弹的好而成了他们学校的一个小名人。学琴给她带来的不仅是出名,更主要的是让她拥有了真正的自信。


五岁的星星培养阅读习惯的故事。


有个快要上小学的小男孩叫星星,因为父母的教育观念很宽松,按他妈的说法就是“从小是在公园放养大的”,所以,眼看孩子就要上小学了,但一点都坐不住,几乎无法保持一刻钟的安宁。看到同事差不多大的孩子已经可以背唐诗念英文了,星星妈才开始有些着急了。

星星妈来找我商量该怎么办?我说千头万绪先从孩子的阅读能力抓起,慢慢提升孩子的定力,为孩子的小学生活做准备。

星星妈又问“用什么方法来培养他的阅读习惯呢?”我说当然是用“四步学习法”了!具体做法是这样做的:

第一步,先“明确目标,下定决心”。我先给星星爸妈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阅读对孩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让他们每天安排时间去做这件事,而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把这当回事。

第二步,“制订计划,勉强去做”。这是这件事情的关键所在。

根据星星当时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我们精心制订了一个书面的详细阅读计划——称为“星光阅读计划”。

“星光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阅读材料的选定,每天(平常时间和节假日区别对待)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规定,家长责任的落实,以及给孩子领读的要领掌握等等,牵扯很多细节的安排和准备。

计划制订好后,星星妈开始按计行事,勉强去做。起初妈妈每次只给星星“指读”(大人握着孩子的右食指,指着每个字阅读。简称“指读”)8分钟的故事书,每天仅读三次。两个星期后每次再增加2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天还是三次。

这样慢慢且偷偷的增加“指读”时间,从13、15、20分钟,一直到半年后,星星在不知不觉中,就可以一次安静地“指读”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孩子完全是安安静静,全神贯注。

经过近一年多的努力,星星已经养成了很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轻而易举地认识了几百个汉字。星星妈和星星爸高兴的不得了。

后来在星星读书入迷的时候,妈妈叫他吃饭,他都会跟妈妈急。这也算初步到达了“得心应手,趣味盎然”的地步了。

在我看来,这又是一次完整而漂亮的用“四步法”学习的经历。

 

大人们学开车和学外语的故事。


大人学开车,也得遵循“四步法”。第一,先下要不要学开车的决心。一旦下了决心报了驾校的名,就进入了“勉强去做”的阶段。

刚开始学车的人,会觉得开车是天下第一难事。经过一段手忙脚乱的训练,绝大多数人都会学会开车。如果你从此开始天天开车,几年之后就又觉得开车是天下第一容易的事。

但是,假如有个孩子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学车,但拿了驾照以后就几乎不再碰方向盘。过上一年多,当她再开车的时候,就会感觉精神紧张,动作僵硬,完全像一个从没开过车的人一样。为什么会是这样?

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位妈妈没有经历过“四步学习法”的第三关——“持之以恒,养成习惯”这一环节。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只是刚刚勉强学会一样技能,而没能把所学的技能练到靠潜意识支配的状态,没有练成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只要你停止训练,就会很快忘记这项技能,重新变成生手。

所有的技能只有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也就是经历过“持之以恒,养成习惯”的环节,才能变成不用大脑思维,仅靠下意识的条件反射就可以控制的技能。

当然,车开到后来,驾驶能力进入“得心应手”的状态后,就会对驾车产生兴趣。到了这个阶段,如果很久不开车就会“手痒”,就想找机会享受驾驶的乐趣。

学英语也是同样的道理。

很多大学毕业几年的人常常感叹,说自己大学时明明已经过了四六级,但离开学校没多久,现在就已经张不开嘴,听不懂多少了。不知道怎么忘的这么快?

究其原因,是我们没把英语练到李阳所说的“脱口而出”的境界。(所谓“脱口而出”从心理学看就是靠潜意识反应,而不是靠大脑慢慢思考、慢慢拼凑的。)换句话说就是多少年后,你能记得的英语就是当初能够“脱口而出”的。

“四步学习法”的第三步就是强调,刚刚勉强学会一项技能的时候,不能算你真正掌握了它。只有继续训练,把这种技能固化到潜意识里、下意识里,变成一种不需要大脑思考就能做到的习惯反应时,才算真正掌握了它。不论是学开车、学武术,还是学外语、学乐器,无不如此,概莫能外。

所以,在这里我特别提醒各位家长教练,千万不要在孩子刚刚学会、勉强掌握一项技能的时候,就以为孩子已经学会了,就停止学习。这样做只会导致前功尽弃。

 

伟雄学滑旱冰的故事。


伟雄是亲戚的一个孩子,虽然叫伟雄,可胆子很小。家里从小养的很小心,所以上了小学还没学过滑旱冰。

在二年级时,一次和几个同学去滑旱冰,只有伟雄不会,站都站不起来。他因此遭到同伴们的嘲笑和戏弄,自尊心大受打击。

回到家里,伟雄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父母问明情况后就鼓励他从明天起也学滑旱冰。说不会没关系,只要想学就一定能学会。

于是伟雄开始每天晚饭后到院子里练习滑一小时的旱冰。(注意!“四步法”的第一步下定决心和第二步制订计划都有了。)

因为协调性不太好,胆子又小,再加上天热,所以伟雄学的挺艰难,经常是跌跌撞撞,每天是汗流浃背。

虽然学的不轻松,但伟雄还是克服困难坚持了下来。一段时间后,他终于能和同学们滑的一样好了。

原本伟雄可以就此打住,但也许是他心里憋着一口气,或者已经滑出了兴趣,所以伟雄不仅没有停下来,而且还专门去报了一个旱冰训练班,开始向专业教练学习更高难度的动作。

经过专业老师的一番指点及与高手们的切磋,伟雄后来把旱冰滑的出神入化。见他滑旱冰的大人都会忍不住夸他两句,而看他滑旱冰的小朋友们则会露出羡慕的神情。(按“四步法”就是达到了第四步“得心应手,趣味盎然”的境界。)滑旱冰这件事给伟雄赚足了面子。

而且,每当回忆起他的滑冰史,比如曾经受到同学的嘲笑、腿被磕破、手被磨烂、满身臭汗等等时,他就像一个英雄回首当年的光荣战斗史一样,不仅毫无痛苦的感觉,反而充满自豪与得意。可以说,这件事情反而让孩子对自己产生了一种自信。

伟雄的功课也不错。他父母在他做其它事情的时候,也经常会用滑旱冰的事情来启发他。比如他爸爸让他花两年时间把《英语900句》背会时就说,“这其实一点也不难,比你学滑旱冰简单多了。你只要用学滑旱冰的心态来背这本书就一定能够成功。而且我保证,到时候你一定能让同学和老师们大吃一惊。”

伟雄后来也的确把《英语900句》背的溜熟。

 

“四步学习法”之由来


我在研究家庭教育和儿童学习方法问题的时候,一直想总结出一套即高屋建瓴,又简单扼要,且实际可行的方法来。怎奈虽“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有年”仍未得到令人满意之文字表述。一日,又读到李敖先生的一段话,这段文字是他写给友人的回信,原文是这样的:

“接张世民一片,我非常高兴他能过这种‘壮志新来与昔殊’的蜕变生活,这种生活的历程可分四阶段:第一步是发大宏愿,第二步是勉强去做,第三步是养成习惯,第四步是兴味盎然。耿天台描写这种情形道:‘此学须是发大愿心,真真切切肯求,便日进而不自知矣。盖只此肯求,便是道了,求得自己渐渐有些滋味,自我放歇不下,便是得了。’(一九五七年六月十二日)”

读罢此文,吾突然灵光一现,这四步难道不就是一次学习的完整过程吗!由此,不也可以总结出引导孩子学习的四个步骤吗?于是就像宗吾先生当年一样,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 可以说这是“四步学习法”的发端。

文中所涉之耿天台,乃是明代大学者耿定向(字天台)也。在黄宗羲著名的《明儒学案》里收录了耿氏的这段论述。

自此之后,我就开始以“四步法”的眼光去重新审视各种学习的案例,各名人大师的学习心得体会,以及身边遇到的各色人的学习感受,最终发现以此“四步法”套之,真可谓屡试不爽。

各位看官在了解“四步法”后,可以回味一下自己的学习体验,并观察周围各种人在学习上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看看“四步法”是不是真正揭示了学习的普遍规律。

程颐说在学问上“欲知得与不得,于心气上验之。思虑有得,中心悦豫,沛然有裕者,实得也。”意思是说当你真的弄明白一件事情,或搞清楚一个道理的时候,就会感到心中喜悦,气血充沛。相反,如果“思虑有得”,但却“心气劳耗者,实未得也,强揣度耳。”

以此标准来衡量,我自信是“真得”了,因为自打总结出“四步学习法”后,我就用此原理来指导和梳理各种家庭教育的问题,发现这就很容易让家长明白孩子的问题所在,以及找到解决问题的着力点。

当然,四步学习法的表述也是几经完善。从一开始的是认真思考,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勉强去做;养成习惯,变潜意识;发现趣味,兴味盎然;到后来改为认真思考,下定决心;立个计划,勉强去做;养成习惯,变潜意识;发现乐趣,兴味盎然;

到现在的:明确目标,下定决心;立个计划,勉强去做;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得心应手,趣味盎然;

其实不论修辞怎样调整,规律和方法是没有变的。

 

“四步学习法”的第一大用途:让孩子掌握学习的规律


之所以隆重推荐“四步学习法”作为家长日常教育孩子的一套具体方法,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有两大用途。第一是“四步学习法”可以使孩子明白学习的规律。

让我用一个真实的例子来说清楚这个问题。

我有个有钱的朋友,他女儿刚刚五岁,看到别的小朋友学小提琴,她也闹着要学。但报名学了一段时间,新鲜劲一过。孩子没兴趣了,不想学了。

“孩子不想学就算了!老师也不容易,钱就不用退了,提琴送别的小朋友。我的原则就是不给孩子任何压力。让孩子有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最反对一些家长逼孩子学这学那的。”我这位朋友向我阐述他的家教观念。

我于是向他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假如宝贝女儿上了小学后,她突然有一天对数学不感兴趣了,跑回家说“爸爸,算术不好玩,我不想学了。以后我打算只上语文课”那你这个从来不给孩子压力的慈父怎么办呢?也说“不想学就算了,把算术书送人”吗?

第二个问题,你认为孩子的压力是来源于学习本身吗?换句话说,只要是让孩子学习就是给她压力吗?孩子不学习就没了压力吗?

我这位朋友想了半天,一时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的这两个问题。

现在我用“四步学习法”分析一下“学习与压力”的关系。

我认为学习本身并不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因为,同样是学一样东西,对学会了的孩子而言,这一次的学习是一个让自己变充实、变自信的愉快过程。对没学会的孩子来说,这一次的学习经历才是让他感觉很失败,很难受,很没自信的事情。压力显然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掌握而造成的。

譬如,同样是一个孩子,学滑旱冰时虽然很辛苦,但因为最终学会了,所以还是感觉洋洋得意,不以为苦;但在学游泳时因为呛了几口水,就放弃学习,故在他的记忆里,学游泳很苦,再让他去学就排斥逃避、就认为是一种压力。一旦后来又学会了,则又不认为学游泳是压力了。

从“四步学习法”来分析这种现象,就是当孩子真正掌握了一项技能,顺利到达了“得心应手,趣味盎然” 的第四步时。学习对孩子而言就是一个获得成就感的享受过程。

相反,当孩子没能顺利地掌握一项技能,无法达到游刃有余,熟练运用的地步,没有体验到“得心应手、趣味盎然”的感受时,那学习对他而言就是一个充满失败感的痛苦经历。这样的学习就会对孩子造成压力。

由此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会了,掌握了。”还是“没学会,没掌握。”这是决定孩子是否感到学习压力的根本原因。

所以,家长想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根本的方法,是想办法让孩子变得善于学习,而不是逃避学习。不让孩子学的做法,只能延迟或转嫁孩子的压力,而不能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

实际上,一个没能很好解决学习问题的孩子,他会因为缺乏自信,而体验不到真正的快乐。

所以让孩子尽快摸到,并且掌握到学习的规律,是家长教练的工作重点。


让孩子尽快找到学习的规律,是家长最紧要的任务

实践证明所有类型的学习,都有着共通的规律,即所谓“大道相通”的道理。

只要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不论是什么时候的学生,那些会学习的优秀学生(也就是掌握了学习规律的学生),不仅各门功课优异,而且兴趣爱好也很丰富,样样来得,一通百通。

而那些还没能掌握学习规律,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学的孩子,则是大部分时间精力都放在应付功课上,但成绩还是差强人意。对这些孩子而言,学校再怎么减负,他们也很难认为学习是一件轻松的事。

“四步学习法”就恰恰揭示了学习的普遍规律。它告诉孩子们,想掌握任何一项技能,学会任何一样东西,都要经历确立目标,下定决心;立个计划,勉强去做;持之以恒,养成习惯;得心应手,趣味盎然这四个步骤去做。

可以说“四步学习法”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成功学习路线图”。照这四步去学习,就对了!甚至可以说,只要是违背“四步法”的学习,最终都将以失败收场。我常常以此论点与人打赌,至今还没有输过。

作为家长,我们在引导孩子学习各种技能的时候,不能只关注是否学会了具体的内容,而应该更多的考虑怎么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规律,并且在下次学习的时候能够主动应用这种规律。这其实比教会孩子这项技能本身,还要重要,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比如,从让孩子学用筷子、学滑旱冰开始,再让孩子学游泳,背唐诗,再到学外语、学数理化,以至将来学专业知识,这些学习活动的规律都是相同的。

 

赵锡成培养赵小兰姊妹的故事


赵锡成在我眼里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的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值得每一家长认真学习。

赵锡成原籍浙江,四十年代从大陆到台湾,五十年代从台湾移民美国。他和妻子一共生了六个女儿,其中的四个上了美国最好的哈佛大学,另外两个也是名校出身。他的长女就是现在的美国劳工部长——赵小兰。赵小兰是有史以来,华人在美国当的最大的一个官。赵锡成的其他女儿也都很优秀。作为父亲的赵锡成在教育孩子方面很有一套。赵小兰在回忆他们当年的情况时说:刚到美国的时候她才11岁,家里还很穷。但是如果她们姊妹提出要学什么东西,参加什么兴趣班,她爸爸却很支持,赵爸爸认为“我们虽然俭省,但你们要学东西绝对不省,我借钱也要让你们学。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把它学好。”所以,在父亲的这个原则指导下,赵小兰是会弹钢琴、会骑马、会打高尔夫球,样样都学的不错,他们家的孩子不仅功课好,而且都是多才多艺。在我看来,她们显然都是很好的掌握了学习规律的人。

我仔细研究过赵爸爸的教育方法,发现他教育孩子有一个核心的原则,就是要求孩子们“学什么,干什么都要尽你最大的努力。”也就是从小就要求孩子们,只要下决心去学一样东西,就必须全力以赴去做,不仅要学会,而且要精通你所学的东西。赵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按他的话说就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从中领悟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大家特别注意啊!赵爸爸想让孩子们领悟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学习的规律,也就是从不会到会的这个变化规律。

当孩子领悟和掌握了学习的规律和窍门之后,她们就会一通百通,学什么都很快,样样来到。而没有掌握这个规律的孩子,那就是学什么东西都容易煮成个夹生饭,你说他会么?他不精通。说不会么?他又知道一些。没有一样能学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境界。这样的结果就是学习始终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他们也始终害怕学习。

 

“四步学习法”的第二大用途:塑造孩子的性格


曾经有个家长因为自己上一年级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厌学来找我咨询。仔细分析这个小男孩的教育过程,发现他的特别之处就是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给他报了很多的兴趣班。绘画、武术、音乐、象棋各个方面都有,但一样也没有坚持下来,多的学一两个月,少的学几星期,甚至几天就放弃了。

我问为什么会这样?这位当医生的妈妈告诉我说:“我看过一本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写的叫《多元智力》的书,那上面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最擅长的一面,我让孩子尝试各种活动,目的就是想发现他的智力长处究竟在哪里?我孩子的优势是什么?”

“另外,我认为孩子的学习一定要靠兴趣,如果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没了兴趣,而家长还逼着孩子学就不好了。我从来不勉强孩子学东西。”

请让我用“四步学习法”来分析这位妈妈和孩子的问题。

我对这个妈妈说,所有技能的学习,只有进入到第四步,“得心应手,趣味盎然”后才能产生真正的兴趣。在一开始的时候,比如孩子见别的小朋友学琴,她也想去试试的心态,那不是孩子对提琴产生了兴趣,而只是好奇心而已。

对孩子来说,看见新鲜玩意后的好奇心与得心应手地掌握某项技能后的兴趣相比,前者就像是沙堆上插着的竹竿,容易栽也容易倒;而后者则是长了几年的竹子。老远一看好象差不多,其实差很远,一个有根,一个没根。

开始学习一样东西的动力里,好奇心应该只占10%,而90%要靠源于理性思考下的“下定决心”。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时候。

对家长来说,就是要从思想认识上明白,学一样新技能要先调动出孩子的能动性来。如果我们不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仅靠他的一点好奇心去学习,那结果大多都会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草草放弃,最终以失败收场。

也就是说,这位妈妈的教育方法。第一步,需要先让孩子“下定决心”的时候,妈妈却让孩子都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学。第二步,要按计划“勉强去做”的时候,孩子却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妈妈也觉得这无所谓,认为这不是我孩子的长处所在。第三、第四步孩子就根本没机会体验。

我给这位医生妈妈说,孩子偶然的半途而废,问题还不是很严重,结果无非是掌握不了一项技能,或者是仍然找不到学习的规律,无法提高学习能力。但经常的半途而废,干什么、学什么都是个虎头蛇尾,那就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一种学习上不用负责的习惯。这会毁掉孩子的学习性格,造成一遇困难就逃避或放弃的生活态度。

我们站在小家伙的立场想一想,他会认为“每次学东西,只要我不想学了,妈妈就让我不用去。这次在小学上课,我也没兴趣了,为什么妈妈还要每天逼我去?”是妈妈的一反常态,使孩子感到很困惑。


孩子长大后命运的好坏,主要是由其性格决定的

我们说孩子未来的命运好坏,主要由其性格决定;而性格其实就是做事的习惯;进一步说,孩子做事的习惯乃是由日常行为的原则决定的。

这些做事的原则和规范,追根溯源都是由家长从小给他们定的。孩子赤条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本是一张白纸,是父母在白纸上作画写诗的。

而“四步法”就非常适合家长,作为教育和引导孩子日常做事的一个指导原则。也就是要求孩子做任何事,都应该以“四步法”为基本原则,这样慢慢让孩子养成一种有始善终的做事习惯,并逐渐变成孩子的性格特点。

换句话说,在从小教孩子用筷子、滑旱冰、学游泳、背唐诗、弹钢琴、念外语的过程中,要让他们一样一样的学扎实,并且体会到最终成功的喜悦。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让他们掌握这些具体的内容,更主要还有通过这些项目的学习,来塑造孩子的好性格。

家长在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这样有计划的长期训练孩子,久而久之,就能塑造出孩子坚韧、高效和自信的学习型性格。

所以说,“四步学习法”第二个精妙之处是它能够帮助我们塑造孩子的学习型性格。

另外,就目前人类的科技水平而言,想在小时候就确定孩子长大后的天赋在哪里,这是一件比登月还难的工程。

所以,我建议家长不要把主要精力花在去寻找孩子未来的天分上,而应该花在培养和塑造孩子的学习型性格上。

除了一些李云迪式的孩子,家长要着重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素质,我认为这才是家庭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和方向。至于将来他们最擅长干什么、最愿意去干什么,都可以等大了由他们自己做主。


美国女国务卿赖斯的成长经历


美国的黑人女国务卿赖斯是平民出身,父母亲都是教会老师。但她却是证明“好的教育能改变命运”的一个最佳范例。

赖斯的父亲和赵小兰的父亲一样在教育孩子上花了很大的心思。赖斯和赵小兰有很多共同点,都是善于学习且多才多艺。

因为妈妈是音乐教师,所以,赖斯三岁起就学弹钢琴,四岁多已经能给小区里的人们表演,十岁被誉为“钢琴神童”,15岁考入音乐学院,17岁被评为优秀大学生。在这期间她不仅同时还完成了中学课程、而且还专业学习花样滑冰,学了法语和西班牙语,阅读很多课外书。

在赖斯17岁的时候,有一次她在参加全国钢琴比赛,发现一个11岁的男孩子看一遍乐谱就能把这支曲子完美的演奏下来,而这个曲子,赖斯认为自己也能弹出这么好的效果,但需要先练一年。所以她觉得自己可以当一名钢琴教师,但当不了超一流的钢琴家。于是她决定放弃钢琴专业,为自己找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她就在大学里到处听课。有一次,她听了一个国际政治学的讲座,觉得自己应该去研究当时的东欧和苏联问题。从此18岁的小赖斯确定了自己的新专业。大家注意,在这之前,赖斯主攻音乐,对国际政治知道的很有限。但经过8年的努力,她完成了国际政治学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学业。并且学了一口流利的俄语。这时候她才26岁。之后又被大学聘请为助教、副教授,直至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国际政治学教授。同时,她的一些学术观点和理论引起了官方的注意,被聘请为老布什的苏联问题顾问,到小布什上台,她就慢慢从学者变成了政治家。

赖斯的经历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学习的规律是相通的,孩子一旦掌握了这个规律,那他学什么都不困难,即使是跨度很大的内容。第二就是,我们培养孩子不仅要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型性格。什么是学习型性格?就是当一个人遇到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时,他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来解决。并且,只要是自己下决心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好的这种性格就是学习型性格。

赖斯17岁时放弃了当钢琴家的计划,十多年来的付出似乎都白费。其实不然,父母在对她的教育过程中,并不是把她当弹钢琴的手艺人来对待,而是通过包括谈钢琴在内的各项技能的训练,把孩子的学习型性格塑造出来了。这种性格一旦成型,孩子再遇到困难和挑战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而不会胆怯畏缩,充满无助感,更不会怨天尤人。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管干什么都会有出息。

我常说“一件事情能用四步法,那是一种能力;很多事情都用四步法,那就是一种性格。”

 

“四步学习法”的第三大用途:使家长成为头脑清醒的教练


四步法的第三个精妙之处是能够让家长成为一名头脑清醒的教练。

有一件事我一直印象很深。那是超女比赛正火的那一年,我见到一位听过我报告的家长,她见面就说:“沈老师,我太崇拜你了。”

当时正是大庭广众之下,虽然我心里感觉很好,但嘴上还只能打哈哈。过后我旁敲侧击地问她,究竟是因为什么让她产生了崇拜心理?

这位六岁男孩的妈妈说,她在听我的“四步学习法”报告的时候,恰好她儿子正在学打鼓。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很愿意学,她也给孩子找了一个鼓在家练。但学了一阵,难度稍提高一点后儿子就不想学了。她想不学就不学吧,反正学了也没什么用。

但正好当天听了我的报告,觉得这样轻易放弃对孩子不好。于是她又耐心地劝孩子继续学,她说她清楚的记得“勉强去做”这句话。后来在她的软硬兼施下孩子每天都坚持练,最后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鼓打的非常好。孩子还经常在其他小朋友面露上两手,小家伙的神情也变得非常自信。

“所以,我这个当妈妈的觉得自己的教育方法奏效了,再加上看到孩子打鼓时这种专注、自信、享受的样子,我感到特别的欣慰。于是饮水思源,觉得沈老师你太有才了。哈!哈!哈!”

后来还有善于总结的家长对我说:“以前想让孩子学东西我没什么章法。孩子如果坚持不住要放弃,我就觉得孩子是做事没有恒心,数落一顿就完了。自打学习了你这个‘四步法’以后,要让孩子学一样东西,第一步,先要怎么样;第二步,再要怎么样;第三步、第四步,还要怎么样,我脑子里都很清楚了。而且孩子在各个阶段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也是事先有一个客观的估计,能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当孩子的问题一出现,我应对的手段早就准备好了。而不会像以前那样,只是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感到失望,而缺乏相应的对策。”


学习与爬山有同样的规律


我经常给人打比方说,跟学习最相似的是登山。

首先,登山和学习都需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要下定决心去干。这是不可少的第一步。紧接着就是订个计划,克服困难,勉强去做(去爬),这是第二步。在学习和爬山开始后不久,免不了都会出现一段“感觉特别困难的时期”。(这是所谓的“高原期”,如果你练长跑的话,就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这个阶段。)当我们咬紧牙关,熬过这一段困难期后,就会感觉轻松一些。而如果当初并不是下决心要爬山的人,仅仅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玩的,那他们走到这儿的时候就会放弃,就会因为这时候“身上已经出汗了”,所以要赶紧回家冲凉去了。

选择继续前进的人,再往前走,疲乏和退缩感就会向我们袭来。当初那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积极性,会被单调枯燥的行动慢慢销蚀掉。这时候,我们开始面对学习和登山的最大难题——“能否坚持下去?”于是进入学习的第三个阶段,“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各位不能怀疑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没有恒心”是阻碍每个人进步的一头“怪兽”,这头“怪兽”是如此的厉害,以至于没有人敢讲大话,说自己从来没被它打败过。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和爬山的真正挑战,就在于能否战胜这头“怪兽”了。在对学生的统计和研究中发现,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孩子,其主要的病结所在就集中在“不能坚持”这四个字上。

当通过磨练自己的心志和体力,在与“没有恒心”这头“怪兽”的苦战中,逐渐站了上风的时候,你就会欣喜地发现顶峰就在不远处了。而当我们最终登顶的时候,一种战胜困难后的兴奋感,准确地说,是征服和超越自己后的一种充实感会弥漫到我们的心房。这也预示着我们到了学习的第四个阶段,“得心应手,趣味盎然”。到了这个阶段,学习和爬山带给我们的就不是痛苦或艰辛,而是自信。这是半途而废者们难以体会到的一种感觉。

回过头来,再来谈我们教育孩子的问题。有朋友曾央我给她的孩子“好好讲一讲你的‘四步学习法’,让孩子彻底明白学习的道理,而且以后就照这个原则去干”。我回答说,给孩子讲“四步法”肯定没问题,但让孩子真正领悟,并且能够变成一种学习和生活习惯,那光靠空口白牙的说教是达不到的。陆游对此也是早有定论,他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就像培养孩子的登山能力一样,光让他坐在家里听我讲爬山的道理,他恐怕永远也成不了登山家。苏轼曰:“道大如天不可求,修其可见致其幽”。把眼前的每一件事都做好,都做到极至,你才能真正领悟世间的道理和规律。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在反复讲清道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带孩子去爬山。先把小山爬好,再爬比较高的中山。得到锻炼和提高后,再爬大山。开始时我们要有意识的训练他,经过多次亲身实践后,慢慢孩子自己就明白爬山的规律是怎样的了。再见到新山就知道该怎么爬了。而当这种训练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孩子的爬山性格就逐渐形成了。他会变的能爬山、会爬山、爱爬山。到了这个时候,家长培养教育的任务就算完成了。

而当他长大成人后,也许就会像王石先生一样,越是有高山,就越想去征服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孩子逆反:越让他干什么,他越不干,怎么办?
5岁内让孩子做这些,今后他一定会感激你
溜旱冰的孩子好可爱
钢琴书法,足球绘画......均为法。选“法”前,先明“道”
孩子确诊多动症,父母不接受给娃吃西药,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夏天气温高,孩子不小心中暑怎么办?家长要牢记“四步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