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域内记】大王坊记
识一里人名张涛者,特衷心村史,作一乡里小记,中有吾家老屋照,今村已开发荡为平地,起为工厂矣,邻里屋户不可寻迹,唯于脑中见耳。今读其文,启人旧忆。吾编家谱,亦尝考查史丛,其文中多有前所未闻者,乃摘录并缀己忆中事,以补前识之不足。


大王坊村秦代前所处为纪章国、莒国,秦时,当地方士徐福受秦始皇命出海寻长生不老仙药,于此地造大船,乃有作坊,遂成大王坊村。至元末明初,沿海倭寇横行,高祖朱元璋派大将汤和建北方四大卫之安东卫城于此,安定东方之意也。求卫以为庇护,多有流民徙居此地,若村中有陈家巷子、董家巷子、王家巷子等,王、侯、董、家,杨、刘姓则为安东卫指挥使后人。大王坊则初名王坊驿,为南京至登辽海路间一驿站。洪武年有高丽国使郑梦周者,过王坊驿作七律《王坊驿北铺》“风云才起忽闻雷,白雨时从野外来,似为行人洗炎热,又从归路净尘埃。水添蒲渚新芽没,露浥禾畦嫩叶开。马上微凉飘客袂,吟看霁色亦佳哉”。为五月初六雨中大王坊村景色也,读者如亲历其中。明弘治间裁王坊驿。

清乾隆间撤卫制,归山东省直辖,绣针河南大王坊村划归淮安府赣榆县。民国抗战时绣针河南十四村庄划归日照县,新国立苏鲁两省以绣针河为界,河北原属于赣榆县之汾水村划归山东省日照县,河南原属日照县安东卫之大王坊划归江苏赣榆县。村北隔河而望是汾水、车庄,村东隔河是李庄、安东卫、荻水;村南是响石、大小林子、村西是小王坊、马站。村中一路向西通马站村,名马站路,为入村主路也。


村中出土秦时墓葬、钱币、木材及日月星及铲等图摩崖石刻,吾老屋前有大塘,岸沼掘大池,内合抱之木纵横积叠,只此一角,不知地下几何多也,此木绝非本生,是伐为造物之材,立碑曰徐福造船处,开放初年,有东瀛人络绎来谒,谓徐福携五百童男童女东渡求不老仙丹未果而避留瀛洲,为日人祖先也。塘边生有单叶芦苇,于日本亦见,或为徐福大船携去。石刻在南岭,为古采石场,坑水湛碧,深不见底,孩童跳水游戏其中,常有溺死者。岭上为坟场,儿时常随父逢节祭拜先祖。邻村西林子有两尊石羊为西汉物。东海泥沙中有淹城为春秋纪章国故城。秦汉至元明前,海水上行,民多迁徙去,无见唐宋遗迹矣。


村北及东绣针河绕流而南下,绣针河东为古孙膑屯兵之地也。沿河起高坝,坝内为村,坝外为河滩林田,北坝外辄黄沙,乡人呼为“北沙”,有大松林,传清朝日照市碑廓镇有地主,田产甚多,自碑廓至大王坊绣针河两岸辄其地。新国土改时,北沙赠与大王坊村亲戚。上植松粗近腰股,净沙绿涛,六月生凉。儿童其中扒土鳖晒为药材,每斤可得二三元。亦偷扒红薯、花生投松枝坑中待熟,燃时松油声如爆竹。松毛亦为烙煎饼上等燃料,多有勤妇以耙子收回。坝南筑有二层站岗楼,雇鳏夫配枪居之,以察林地烟火偷盗,后废为儿童游戏场也。松林外又有洋槐林,林下蔓草湿碧,中生蛇莓,夏时与表兄携一白糖罐,红果摘投其中,晃荡果糖相合,啖之如蜜。

坝东一渠口,引河水过坝为灌,后废用,水草杂生,甲鱼、黑鱼辄老大,歇沿上常见其踪。龙口以下繁生荻,可秋割为帘材也。荻中常见野雉出没,雌雄辄见,其鸣亦不畏人。中亦有覆盆子,尝采食之。再南沿河为水杉林、杨树林,林间种红薯花生作物,及剪杨枝育为苗。林外沿河生楝条林,秋则割为编材。中多生萝藦,每夏以嫩楝条穿之携食。唯中多毛虫,蜇人疼痒难耐。
大坝为土夯成,以挡水患,上为路,可行人,后入口为人取土断若悬崖,每成儿童嬉玩地,若高台跳水,落黄土中,偶伤牙舌,亦竟无大虞。坝上常有人散牧牛羊其上,随所食草,常见有牛虻,大过蝇,随人步移飞道上。亦有“小咬”,小过蚊,然叮人毒过之,且不易为人所觉。夜里坝外有狼出没,暮后则无人敢稍留。一夏夜,群伴自坝上过,中有见坝外草丛中双目莹绿,其光逼人,惊恐翻坝夺路而逃,吾亦惶惧,逃时足下为物所绊,摔地趁坡势滚下,竟快于他人。

村东南为丘陵地,掘地辄石,有采石场大坑其中,余地旱不可种,无可用者,遂为坟场,亦名犸猢陵,犸猢者,狼之土称也。传有近村一老者殁,家人寻一阴阳先生勘察,定穴于南岭一地,出殡当日,风雨交加,冰雹雨点击鼓嘣嘣响。待棺木落葬,尚未培土之际,忽闻狼吟悲凄,阴阳先生特问戴孝子彼为何物?答为“犸猢哭也”。阴阳先生遗恨道“宝地不葬无福之人”,长叹而去,人皆愕然良久。其是阴阳先生选一郎官宝地也,且出殡当日“雨打鼓,狼送终”之异象,唯需孝子道出“狼”字,感应宝地,庇佑子孙攀官富贵。然答为土话“犸猢”,则宝地顿泄灵气矣。


村南有大柴荡,荡中芦苇丛生,苇中鱼鸟甚盛。有鸟名“柴呱呱”者,其音如此也,于芦上做巢过人高,可生鸟蛋二三,白质褐斑,每与鸭蛋拾回作加菜也。一日塘枯水,随同学入其中,卷裤以腿脚混其水,鱼辄露头,以臂膀掐其中大者,收获颇丰。长者每以荡中有“柴狗子”,能吃人,勿敢进芦苇荡也。
村北有山楂园、苹果园、瓜园,山楂苹果辄是将熟未熟时,园主看护松懈,数伙伴拨枳篱钻而入,攀树上嚼食,虽有新鲜之气,然多酸不可耐,半抛树下。枳篱上有枳若柠檬者,携归作香物。瓜园多甜瓜菜瓜面瓜西瓜,孩童多于夏雨迷蒙之际潜入瓜田,主人于瓜棚酣眠,可嗅、敲,携数只去,择一石桥,坐栏上观流水而食。

河名绣针,在坝外,南北岸生芦苇,唯村东一段为黄沙滩,净洁无比,每夏辄脱衣于沙滩入河裸泳,全村老少如是,唯村女避而远之。嬉戏而后,分南北芦间摸鱼捉虾。后海口上移,潮常倒灌,水遂咸,再则黄沙尽为贾者淘掘去,河空且深,渔船拢入成渔港矣,往日田园之乐恍如隔世。

农田在村西,布马站路南北。村中世代无种水稻,主以小麦、红薯、花生、玉米、黄豆此数种,食米亦少,多为玉米易物而得。村西之田,沟壑纵横,以为灌溉,历代垦荒变迁而约定俗成,哪地哪名,且口口相传以为当然,有圩里、杨家林、大地、王家林、台地、李家堰、南岭、北沙、西沙地、样板田、南墩、棋路子、大汪南涯、假坟、高家林、大地、桥南头、苹果园、山楂园、四十八亩南桥头、南沙等,儿时常随父母耕作,拉犁种麦,花生浇药,掰玉米,捆小麦,铡红薯干,并常于田间地头戏玩,沟中劈蒲穗、茅穗而食,捉鱼虾蛙蛇,殆是田园之乐也。

待夏收秋收归,小麦运至麦场,场在马站路左右,田土夯实,辘具滚而压平,家家一方,年年踏若石地,小麦割来集其中曝晒,脱壳成粒,麦秸成垛,粒再晒干而运家储之,全年公粮、煎饼、馒头、面条、饼、饺所用之面,全出于此。花生则趁鲜脱果,晒成储备,运至油坊榨油,储大缸中,全年全家食油出此也。玉米晒干脱粒,易米易钱。红薯则其品相佳者留储家中作一冬食,余则铡为片晒干为瓜干,亦换钱。生产队时,田中有大红薯窖,全村红薯收储于此,后废,为乞丐避身之所。黄豆则换豆腐,至年关方自作,为年菜。





 |  栖园主人五记之《蜀中记》 |

《江南记》《域内记》《域外记》《栖园日记》筹备出版中……

捧阅大著,如同拾诗数片晚明。悠悠斯文,溶于今世,不禁笑由心生。                                            -----余秋雨

气韵古朴,行文优雅,似与前人松下泉边品茗、听琴,一脉心香,旷渺袅袅如泣如诉如怨如慕,在喧扰中回归宁静。                                                       -----赵忠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沉入赣榆海底的水下古城
我与徐坦共同工作的片断回忆(王刚)
赣榆县欢墩镇东窝子村村民涉嫌受到报复
沁园春·三堡抒怀
红薯大王的“另类”致富,卖红薯自称天下第一(下)
红薯上插一根针,很多人不懂有啥好处,今天才明白,长见识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