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45 四合院里的“人民艺术家”
来自话题
#追忆文学名家
915篇
1966年文革伊始,8月24日,被批斗后的老舍先生回到了家。到家之后,他不仅连口热乎饭都没有,甚至连口热水都没有,他所看到的,只有白眼和冷漠,不由地感到这个世界委实没有什么值得留恋或牵挂的东西了。这种幻灭感,可能痛彻心肺.行前,他向3岁的小孙女郑重告别:“和爷爷说再见!”说完后,先生举步出此小院,方向:太平湖。老舍到了太平湖,坐在岸边,坐了整整一天,直到后半夜,才纵身一跃 ......

上面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今天我们要参观的这处老四合院的主人——老舍。北京老舍故居即老舍纪念馆,位于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院。

老舍先生是现代著名作家,可谓是家喻户晓。他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的作家。
他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务。先生一生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如《四世同堂》、《骆驼祥子》、《茶馆》、《龙须沟》等。

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老舍故居!
1950年,老舍先生购买了这座四合院。它占地约三百平方米,共有房屋19间。进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还有一个鱼缸。院中正房(北房)三间,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是老舍夫人胡絜青的画室兼卧室,西耳房是老舍的书房兼卧室。院内的两棵杮树是1953年春由先生亲手栽种的,当时每年院内种植大量时令鲜花,尤以冬季菊花著称。家人给这个小院起名为丹杮小院。
老舍先生在这里生活工作了16年,曾接待周恩来总理和末代皇帝溥仪来访,还接待过巴金、曹禺、赵树理等许多文化名人,并写下了《龙须沟》、《茶馆》、《方珍珠》、《正红旗下》等20余部作品。


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整个院落布局紧凑,硬山隔檩,纯木结构。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黑漆门扇。



进门是座砖砌影壁,中心有个“福”字做装饰。


此处“福”字应该是后来修缮时才有的。不过,这个福字也是大有来头。
首先,写这个福字的人可不一般,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另外,这个福字在写法上可是暗含着“子、田、才、寿、福” 五种字形,寓意“多子、多田、多才、多寿、多福”。从书法角度看,又将数个字融为一体,流畅自然。它又被称为“长寿福”和“天下第一福”。



往里走是个不大的小院,只有两间南房,是为门房;往西还有个狭长小院,原来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




五彩木影壁。在这个五彩木型壁正中,有一个老舍夫人胡絜青亲手书写的“福”字,它寄托着老舍一家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院内正房为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即为老舍的书房。

1954年,老舍和夫人胡絜青托人到西山移植了两棵柿子树,栽种到甬道两边。这是河南、陕西等地特有的火柿子树,柿子色红似火、晶莹透亮、无丝无核、丰腴多汁、皮薄如纸。此后,胡絜青给小院取名为“丹柿小院”,称自己的画室为“双柿斋”。

客厅里陈设严格按老先生意图布置,处处表现了他的情趣,爱好和性格。家具方面,除了一张双人沙发,两张单人沙发和一个小圆茶几是现代的,其余的全是红木旧家具,其中穿衣镜是夫人的嫁妆,其他的则是迁进新居后陆续选购来的,有书橱、古玩格,条案、大圆桌,靠背椅等等,老舍先生很爱这些家具。擦拭它们是自己每天必修课。桌面上陈设很少,但有两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是花瓶,二是果盘。

先生爱花,他在《养花》中也曾写到 “我爱花,所以也爱养花。”曾经,在这里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当当,按季更换。老舍说花在人养,天气晴和,把这些花一盆一盆抬到院子里,一身热汗;刮风下雨,又一盆一盆抬进屋,又是一身热汗。“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客厅西墙是专门轮流挂画处,宛如一个小小的美术画廊。到老舍先生家做客,观画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是公认的一大乐趣。
老舍一生爱画,爱看、爱买、爱挂、爱收藏,爱和画家交往,是个十足的“画儿迷”。老舍曾说:“在穷苦中,偶尔能看到几幅好画,精神为之一振,比吃了一盘白斩鸡更有滋味!”他甚至把欣赏到好画称作是一种“幸福”。

馆藏精品:林风眠水墨雁阵图。








阳光下的写字台一片温馨,想当年,先生就是坐在这里静静写作的。他在这里写了16年。
16年间,他文思泉涌,创作了大量作品,共计有24部戏剧和两部长篇小说。其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有《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女店员》《全家福》《正红旗下》等。1950年创作完成的3幕话剧《龙须沟》,让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称号。




《龙须沟》海报。

《茶馆》泥塑场景。





馆藏作品:李岚清《素描老舍》。

馆藏精品:《蛙声十里出山泉》。
老舍先生非常喜欢白石老人的画作。结识之后,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有了文人之间的唱和。最有名的当数这《蛙声十里出山泉》与《凄迷灯火更宜秋》了。这两幅画也成了白石老人晚年的代表作。
其实说到画面的最初构图,还真都是老舍先生的大胆设想。如,在求此画时,老舍先生特别用红笔注明了'蝌蚪四五,水中游弋,无蛙而蛙声可想矣”。

馆藏精品:《凄迷灯火更宜秋》。
齐白石老人晚年的代表作,题字为“凄迷灯火更宜秋,赵秋谷句。老舍兄台爱此情调冷隽之作。倩白石画,亦喜为之,辛卯白石九十一矣,同客京华”。
其实,此画同为老舍先生的命题之作,他甚至在求画信中为这幅画进行了构图:一灯斜吹,上飘一黄叶,有秋意矣。
白石老人按照这个思路出色地完成了画面:狭长的立幅中,上方偏左用两笔重墨勾出一扇窗,窗下窗右全是雪白,不着一墨一色。临窗一盏油灯,草芯处红红的火苗被窗外的微风斜斜地吹歪。灯的上方有一柄朱红色的枯叶被风吹进窗来。

馆藏精品:蒋兆和笔下的《老舍同志》。

馆藏文物:扇面。
想当年,老舍先生曾经有一个精妙的收藏,名伶扇。最多时,他拥有一百多位名伶的扇子,其中有王瑶卿、汪桂芬、陈德霖、奚啸伯、裘盛戎、叶盛兰、钱金福、姜妙香、俞振飞,侯喜瑞,李桂春、金仲仁、 韩世昌的,足够开一个名伶扇画展。只可惜,这些扇子全部遗失在了文革期间。

馆藏精品:《正红旗下》手稿本。



馆藏精品:怀民《黄山清凉台》。




馆藏精品:于非闇彩色牡丹轴(绢地)。



馆藏作品:叶浅予《茶馆》人物速写。



馆藏精品:老舍曾经用过的《辞源》。


馆藏精品:老舍先生与胡絜青女士的婚书。




屋檐下,这火红的灯笼也是京味十足!


院内的柿子树。可以想象:当年当它果实挂满枝头时,先生也是这样仰头望着,望着。

从学生时代就喜欢先生的作品,特别接地气,写的完全是底层劳动大众的真实生活!成年后,更是喜欢先生的作品,因为我已经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生活的不易。我认为先生的文字就是自己真实感受、理性思考的凝结。
喜欢先生的作品,更喜欢先生的为人。明知生活的艰辛但却能够积极面对;能在揩拭汗水时,不失机会的幽默一笑。
参观故居,感慨万千,聊记如此!!
来自话题

追忆文学名家
915篇内容 5.8万人互动
订阅
更新于 01-1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纪念老舍诞辰120周年——诵经典 忆老舍
历史上的今天:表演艺术家于是之逝世
《茶馆》里泡出中国两代最好的演员
京都忆旧〡丹柿小院——与老舍故居的不期而遇
你不知道的老舍:无关人民的人民艺术家
在“丹柿小院”品《北平的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