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沏壶冻顶供养春天《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第一辑•茶能生善)
来自话题
#散文杂文
48.6万篇

  茶能生善     

       茶,是为了友谊而存在世间的;最好的茶,则是为了知味的人存在世间;我们到处找茶品茶,不也是渴望着与知味的人对饮吗?

       当我们想念起一生中曾经启迪过我们、鼓励过我们安慰过我们的好品质的朋友,就有如在森林中孤寂的小径突然听到远方寺庙传来的钟磬之声,或者听见空山里松子掉落的声音,猛然惊觉,呀!不是松子,也非钟磬,而是来自深深的相思。


作者简介

       林清玄(1953~2019)台湾高雄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

       八岁立志成为作家;十七岁正式发表作品;三十岁前获遍台湾各项文学大奖;三十二岁遇见佛法,入山修行;三十五岁出山,四处参学,写成"身心安顿"系列,成为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台湾最畅销的作品;四十岁完成"菩提系列",畅销数百万册,被推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图书;同时创作的"现代佛典系列",掀起学佛热潮;四十五岁录制《打开心内的门窗》、《走向光明的所在》有声书,当年录音磁带总销量达三百二十多万盘,被称为有声书的经典;五十岁完成《茶言观色》、《茶味禅心》和"人生寓言系列",被选为青少年最佳读本;五十二岁完成写作奥秘三部曲《林泉》、《清欢》、《玄想》,被选为中学生优良读物。

       一生著书百余部,且本本畅销。随着阅历的丰富,体验的深入,作品不断地提升境界,文章深入浅出,语言清雅脱俗,既有文学的优美,又有佛禅的睿智;既有丰富的认知,又有博爱的慈悲;能点亮众人的心灯,能提升读者的觉悟。其作品风靡了整个华人世界,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2019年1月23日,因心肌梗在台湾去世。


五、沏壶冻顶供养春天

       中国茶艺得力于许多小人物,就以现在最流行的紫砂壶来说吧。


  紫砂壶确实的起源很难查考,但是以现存的图书作证据,在宋元以前的绘画中,都没有用紫砂小壶泡茶的,因此我们可以确定紫砂小壶是起源于明朝。

       传说,常州府的宜兴有一天来了一位云游的和尚,他一边走,一边叫卖:“卖富贵!卖富贵呀!”

       富贵怎么能买卖呢?初听到的人感到好奇,全跑到街上来看,发现叫卖的人原来是一个衣衫破旧的穷和尚,全都嗤之以鼻,一哄而散。只剩下一位老人,兴趣盎然地看着和尚。

       和尚就拉着老翁说:“贵不用你买,买富怎么样?”

       一边说,一边把老人拉到山上,指着一个地方,就扬长而去,不见踪影了。

       老人决定碰碰运气,他把和尚所指的地方挖开,里面竟露出五色俱全、灿若披锦的泥土,附近的陶人都来取土回去烧壶,烧出的陶器古朴素雅,不亚于瓷器。

       这就是紫砂壶由来的传说,记载在明朝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里。但这时紫砂烧的仍是大壶,制紫砂小壶的则是另一位和尚。


     话说宜兴的金沙寺里有个和尚,性情非常闲雅而有品味,他时常和一些制陶的工匠在一起,谈一些陶艺的事。

       他看到陶师们把用剩的泥土丢弃,觉得十分浪费,于是把这些泥土收集起来,再加淘洗,只留下那质地最精细的泥土,然后“搏其细土,加以澄炼,捏为胎,规而圆之,刳而中空”,再安上底座、口、柄、盖,做成小壶,托陶师与其他的陶器入窑烧制,烧出的茶壶色泽乌紫,质地坚硬,铿锵作金石声,拿到的人都当成宝物,紫砂小壶的做法就传扬开来了。

       这位金沙寺的和尚,连姓名也未曾留下,很可能在历史上也不是什么大师级的人物。


     第一位紫砂壶的制作名家,和这位和尚一样,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在宜兴有一位极富有的文人叫吴颐山,他有一位小书童,取名为“供春”。吴颐山有一段时间到金沙寺借住读书,供春随侍而住在金沙寺里。

       供春对做壶很有兴趣,劳役的余暇,就学习老和尚制壶的技艺,自己也去选一些泥土捏着玩。

       供春不只心灵手巧,还颇有艺术创造天分。他把老和尚制壶的技术改良,精选泥土做坯,用茶匙压内壁,用手指按压外壁,内外一起使劲,屡按屡压,反复不断,直到壶坯紧密异常为止。制成后,整把壶都留下指节纹理。"指螺纹隐约可见,胎必累按,故腹半尚现节腠。"这种在壶上留下指节纹理,就颇有艺术家的气派了,传说金沙寺和尚所做的壶也是以指纹为记。

       周高起看到供春的壶,惊叹为“神明垂则”,“传世者栗色,暗暗然如古金铁,敦庞周正。”闻龙在《茶笺》一书中说到,他的老朋友周文甫,宝藏着一个供春壶,“摩挲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真奇物也”。周文甫养这把壶数十年,死的时候还用以殉葬。


     一把茶壶从外面看起来像紫色的玉,里面看起来如碧绿的云,这种感受只有养过茗壶的人才能知道。

       供春的壶太出色了,从明朝就有人仿制,茶壶名家时大彬就留下许多仿制供春的壶,如果不是时大彬在壶底自刻“大彬仿供春式”,现代的人根本难以分辨。

       我曾看过两把供春壶,那壶看起来是随意的,表面上有泥土的纹路,看着看着就令人感动了。

       供春的名姓也未曾留下。

       茶道之路,是由许多小人物铺成的,这一点由留下佐证。

       几天前,朋友送我一斤今年的冻顶春茶,我在喝的时候,就想到如今能以紫砂壶喝这么好的茶是幸福的,想到流汗制壶的不知名的金沙僧,想到做完劳役之后,蹲在一旁捏壶学习的供春,想到平凡的小人物如何不为名利地创造了中国茶文化。就觉得今年的冻顶应该供养那些创造了茶文化春天的小人物,人小志气高的那种伟大的怀抱。

请点击下面链接继续欣赏!

王孙草与野人家《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第一辑·茶能生善)

第一位女茶师《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第一辑·茶能生善)

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第一辑·茶能生善)

友情的茶《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第一辑·茶能生善)

看时大彬的茗壶《平常茶非常道·林清玄讲茶道》(第一辑:茶能生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明清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紫砂陶最早记录
大雅之茶道,妙品乎紫砂 - 今日头条(TouTiao.com)
明代茶文化的延续发展期
静说紫砂 | 紫砂壶十大必配!你都有了吗!
爱茶人必不可少的20件茶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