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人们誉为“森林隐士”的鸟儿虎斑地鸫

  虎斑地鸫,是属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鸫科、地鸫属的一种鸟类,俗名虎鸫、顿鸫、虎斑山鸫。是鸫类鸟中最大的一种,体长可达30厘米,翅长超过15厘米。雌雄羽色相似。上体从额至尾上覆羽呈鲜亮橄榄赭褐色,各羽均具亮棕白色羽干纹、绒黑色端斑和金棕色次端斑,在上体形成明显的黑色鳞状斑。翅上覆羽与背同色,中覆羽、大覆羽黑色具暗橄榄褐色羽缘和棕白色端斑。



  虎斑地鸫,初级覆羽绒黑色,外翈中部羽缘橄榄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羽缘淡棕黄色,次级飞羽先端棕黄色,内翈基部棕白色,在翼下形成一条棕白色带斑,飞翔时尤为明显。中央尾羽橄榄褐色,外侧尾羽逐渐转为黑色具白色端斑。眼先棕白色、微具黑色羽端,眼周棕白色,耳羽、颊一头侧、颧纹白色或棕白色微具黑色端斑,耳羽后缘有一黑色块斑。



  虎斑地鸫,眼先棕白色、微具黑色羽端,眼周棕白色,耳羽、颊一头侧、颧纹白色或棕白色微具黑色端斑,耳羽后缘有一黑色块斑。下体颏、喉白色或棕白色、微具黑色端斑,胸、上腹和两胁白色具黑色端斑和浅棕色次端斑,形成明显的黑色鳞状斑;下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白色或浅棕白色,腋羽黑色,羽基白色;翅下覆羽黑色,尖端白色,与次级飞羽内翈基部的白色一起共同形成白色翼下带斑。虹膜暗色或暗褐色,嘴褐色,下嘴基部肉黄色,脚肉色或橙肉色。



  虎斑地鸫,主要栖息于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尤以溪谷、河流两岸和地势低洼的密林中较常见,春秋迁徙季节也出入于林缘疏林和农田地边以及村庄附近的树丛和灌木丛中活动和觅食。主要以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为食,据在长白山通过成鸟胃的解剖和幼鸟扎颈取食的方法得知,所吃食物主要为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幼鸟则主要以鳞翅目幼虫和蚯蚓为食)。此外也吃少量植物果实、种子和嫩叶等植物性食物。



  虎斑地鸫,在中国北部繁殖的种群全为夏候鸟,在中国南部繁殖的种群部分为夏候鸟,部分为留鸟 。地栖性,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林下灌丛中或地上觅食。性胆怯,见人即飞。多贴地面在林下飞行,有时亦飞到附近树上,起飞时常发出“噶”的一声鸣叫,每次飞不多远即又降落在灌丛中。也能在地上迅速奔跑,多在林下地上落叶层中觅食。



  虎斑地鸫,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溪流两岸的混交林和阔叶林内,迁到东北繁殖地时已基本上成对。巢一般多置于距地不高的树干枝杈处,也发现一窝筑在采伐后留下的树桩上,树桩四周生长出来的幼苗成为巢的隐蔽物。巢距地高0.3厘米-3米。巢呈碗状或杯状,主要由细树枝、枯草茎、草叶、苔藓、树叶和泥土构成,其中尤以苔藓最多,巢壁糊有少许黄泥,巢内垫有松针、细草茎、细树枝和草根。雌雄亲鸟共同育雏,留巢期12-13天。



  虎斑地鸫,繁殖于内蒙古东北部、黑龙江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吉林长白山、四川北部松潘和马尔康及西部康定、贵州北部绥阳、云南和北部和西部以及广西瑶山和台湾等地。越冬于云南、贵州、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香港、台湾等地,迁徙期间经过辽宁、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虎斑地鸫,在迁徙途中,它们在不熟悉的环境中经常东躲西藏,应对各种不测,能量消耗很大。它们停的时间要比走的多,这使得它们的行动更隐秘、更警惕。加上那一身“虎皮大衣”,常低着头在林下枯黄落叶铺满的地面,它如果不动,你真的很难发现它们。虎斑地鸫不仅吃虫子,还传播树种,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护林使者。因此,被人们誉为“森林隐士”。

       (全文完)



摄    影:海阔天空摄影工作室

撰    文:海阔天空(刘佳)

音    乐:陈燕《鸟儿在风中歌唱》

拍摄地:云南滇西高黎贡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鸟类科普:这可能是你见过最漂亮的鸟——翠鸟
?宝兴歌鸫
【动物世界】火尾希鹛
火尾希鹛
动物野趣 | 难得一见的“森林隐士”
清河的水鸟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