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花,中国人的极致审美

墨梅图》元 王冕

“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梅开在一年最晚,又开在一年最早,像冬,像年,像人之知己。

人与梅的相逢,是世间最美的遇见。

而梅花,是中国人的极致审美。

如果说,牡丹是唐人的情有独钟;那么梅花,便是宋人的一往情深。

他们不仅爱其花色,更要爱其精神;不仅好赏花玩蕊,更要为那一缕梅魂,赋予美,融入生活。

宋代诗人张功甫《梅品》,描述了赏梅的二十六宜:

淡云,晓日,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夕阳,微雪,晚霞,珍禽,孤鹤;

清溪,小桥,竹边,松下,明窗,疏篱,苍崖,绿苔,铜瓶,纸帐;

林间吹笛,膝下横琴,石枰下棋,扫雪煎茶,美人淡妆簪戴。

诗人认为,赏梅是有条件的,最相称的便是在淡阴,或晓日,或薄寒、细雨、轻烟、佳月、微雪、疏篱、淡妆的景致下品。

《渔夫词》说得更决绝:“梅花雪月交光处。一笑寥寥空万古。”梅花,要与雪、月同样极其洁净之物交织在一起时,才显现出它的最美来。

宋人当然要把对梅花的热爱,放进了瓷器里。

那些来自宋代的斗笠碗、银盘、花口银碗、白釉粉盒……上面镌刻的依依梅影,似隐有暗香,伴随着他们的饮食起居。

在宋瓷中,称为绝美的自然是“月影梅”。它的釉面上往往是一轮弦月,照耀几株寒梅,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梅有花开花落,月有阴晴圆缺。

宋人除了追求清雅素净之美,更追求一种深沉意味,里头隐隐透着生活的期许。

正因为美的事物永远在变幻之中,所以人们才总是期盼花好月圆,却又不敢求过于圆满。

梅花,如此这般,美好地存在世人心中。

江南的庭院,总是少不得一树梅的。在春天的第一缕风吹过,花苞便隐隐约约,有了绽开的欲望。

入夜,那一股幽香,便从这花苞中钻出来,婉转摇曳,轻盈若幻,钻进谁的梦里。

梅,在每一季的美都是一种独立的存在。

白梅春天结果,初夏青梅打下来后整个盛夏就只有满树的绿叶,到了秋季枯黄散尽全部叶子,而在冬天白花从光秃秃的褶皱树枝上,突如爆炸的烟花,开得满树满枝都是。

折一枝红梅回来,插入美人耸肩瓶中,一派清心雅意。古代女子爱在眉心画梅花妆,或在乌黑发丝上簪一枝梅花。

冬至那天,人们会画九九消寒图,有个图案是画素梅一枝,共八十一瓣,每天染红一瓣,染完全部花瓣,正好花了八十一天。

入画、入诗、入妆、入酒、入味。淡墨如雅,寒香沁人。

梅具四德:“初生蕊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梅的一生,自始而终,象征着快乐、幸运、长寿、顺利乃至于和平

爱梅,赏梅,实在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雅致乐趣。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唤醒礼序中国千年审美·回归万物本源真实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赏梅时节觅佳句
赏梅宜冷清
红梅花开,太美了,一起来赏梅!
箐箐手拍:赏梅
李清照曾说: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但她却在18岁时写下一首杰作
品诗赏梅---迎新春,美到让人目不转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