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行街最后一座老宅

始于上世纪底的旧城改造,迄今已有二十多年,老周浦镇域内的拆迁面积已过半,完全消失且踪迹皆无的老街可能也超过了半数。如果要提起旧时的老街,相信没有一个人会把竹行街给遗漏了。竹行街是老周浦最长的街路,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老街之一,其历史可以上溯到明代。为周浦发展奠定基础的姚埙共建有两座石拱桥,其中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在咸塘港上建成的永兴桥,其西堍为椿樟街,东堍即竹行街。竹行街的名称虽然没有那么早出现,但它的开端想必也在这前后吧。

*竹行街由南向北推进的拆迁持续了十多年,北端包括这座老宅是最后部分。

竹行街为周浦镇上最长的街路,它沿咸塘港东岸,南起跨八灶港的巽龙桥,北过跨张家浜的溯源桥,也就是在南北钥匙桥之间,总长约七百米。竹行街由于处于周浦镇区的东侧,在南汇县的第一部志书《分建南汇县志》(雍正八年1730年)中还是被称为东街的,书中记载:市中心南北直港为咸塘,塘东为东街,塘西为西街。而当时市中心指的是跨咸塘港的永兴桥和大济桥。乾隆年间(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南汇县新志》还是如此说法。至光绪年间(1879年)的《南汇县志》上则正式出现了竹行街的名称,但方向已有改变,称作南街的上塘街,其文记载:南街。永兴桥南,下塘为椿樟街,上塘为竹行街。

*竹行街最后一座老宅曾经和现在的位置

*竹行街最后的老宅,沿街的前埭拥有较为张扬的观音兜。

竹行街,这条周浦镇上最主要的老街之一,它的消失已有好几年了。我们在基本保持原貌的1977年航拍图上,可以看到老街两侧都是密密的建筑,其中掺杂着不同时期的各类商铺和民居。数百年来,竹行街都是周浦的商贸集聚地,至于其商业繁盛景象以及其蕴藏着的故事,只能从零星的文字记录和老一辈的叙述中有所了解。竹行街向来以商业街为主,西侧沿周浦南北市河咸塘港,但东侧的门面之后有着不少深宅大院,诸如赵沟浜、太平弄、龚家弄等可以说都是竹行街的纵深。竹行街的繁盛历来是南部比北部强,而世纪大拆迁也是由南向北逐步推进的。早时尚没注意老街古宅,等我稍加关注,拆迁也已近尾声,不清楚这中间究竟有多少豪宅被拆除。十年前,竹行街上最后的一座老宅终于被拆除,拥有漫长历史的老街就此完全消失。就是这座最后的老宅,算是引起了我的关注,从拆迁至消失,我前后内外有多次记录,还曾介绍给李凡和冯老师来看过,其特别之处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竹行街老宅的最后影像,外貌极为平常的后埭和前后埭之间的撑墙。

根据当时拍摄的照片,可以得知在拆迁时老宅的门牌为竹行街226号至232号,位于现在竣工尚没入住的溢泽华庭二期小区内。最为可惜的是老宅的相关信息是一片空白,甚至连房东的姓氏都不清楚,至今都不知道该如何称呼这栋老宅。前不久在写移建至浦东牡丹园的“周浦老宅”时,讲它现在的观音兜有点过于夸张,而竹行街最后的老宅倒是也有类似一对较为张扬的观音兜,在老周浦地区可谓极为罕见。而总的外貌由于老宅是平房而不太惹人注意,现在想想这观音兜和临街的高台阶,外表上早就显示了它的与众不同。后才知道它有前后两埭,临竹行街而坐东朝西。长长的竹行街几乎都是对面街,很大大部分还是两层楼,唯独老宅这一段是沿河没有建筑的单面街,它直接面对着咸塘港和两侧山墙上的大观音兜是老宅最直观的特别之处。要不是拆迁时得以进入老宅,谁能想到,老宅里边还有更为特别的地方,它居然隐藏着独一无二的仪门头和大量精雕细琢的精美雕花。

*老宅中面目全非的仪门头

*传统仪门头中不可思议地粘贴了花瓷砖

之前网上,捷足先登的爱好者曾经把这独特的仪门头公布于众,那时因没有地址而仅仅是感到奇特。当我看到这座奇特的仪门头居然就在我们周浦时,内心只能用惊喜万分来形容。看老宅时是稍加辨认才确认了这是曾经的仪门头,它损毁严重而且有搭建遮挡。这座残破的仪门头,位于前埭之后面朝后埭,无论所处位置还是青瓦屋顶、砖刻门额、精美的纸筋灰雕花等都与其他仪门头没什么两样,只可惜中间砖雕门额上的文字被凿去而已经难以辨认。最特别之处在于中间有三处是用瓷砖拼贴而成,分别是门额上方、两侧的兜肚。门额上方由白色、淡黄色和咖啡色三种条形瓷砖拼成,正中央还有一小块用其他颜色组成。三楼的两侧是纸筋灰塑造的“盘长结”的花纹。门额左右对称的兜肚中,是六块大面积瓷砖相拼的绿色的竹竿和蔓叶黄花图案,周围是由白色和咖啡色小条形瓷砖拼成的连续不断的边框。

*老宅中所见的新旧楹联

*客堂间外的木雕和墙画

应该说,这些年来,在各处看了不少的古民居,带有仪门头的也不在少数。常见的兜肚大多是精美的砖雕,其内容基本上都是珍禽、瑞草、戏曲和人物掌故,也有一部分是没有任何图案的素面,象这样贴磁砖的仪门头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在这座仪门头上,新与旧、土与洋、加上鲜明的色彩对比,相信看过如此独特的仪门头后很难会把它遗忘。仪门头是江南古建筑中的脸面,能体现主人的实力、追求和修养。砖雕灰塑都是我国的传统建筑工艺,而瓷砖那时还是由西洋而来的时髦之物,两者能和谐结合,不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更得有破旧立新的勇气。这座仪门头也能证明周浦不愧为浦东重镇,凡事都能开风气之先。我为这座贴瓷砖的仪门头能出自于周浦而自豪,也为它在拆迁浪潮中的永远消失而惋惜。

*老宅的客堂间内,大多数构件上都有精美的木雕。

看到了与众不同的仪门头,已是很大的满足。整座老宅尽管已是残垣断壁,而前后埭之间,两堵撑墙还能辨认,墙上的琉璃漏窗也有部分残留。这些都见证了老宅传统的规制和家族的富庶程度。随着老宅的人去楼空,我得以登堂入室,在客堂间看到了民居中较为罕见的木雕大聚会。老宅客堂为七路21豁,并不算大,但各构件上精深的木雕,数量之多,内容之广,不由得令人惊叹。正脊梁上铜皮的风窠还有残留,两端是双鱼,只是小字都已被损而不见,无非就是“五子登科”、“状元及第”、“富贵满堂”等吉祥语。客堂间内的穿、肩、看枋、棹木、拱间板、门框等构件,包括廊柱间的抱头梁和枋都有精美的木雕。木雕内容几乎包含了常见的花草、动物、人物、吉祥物等所有内容,图案中应该都蕴含着一个个故事传说和美好的愿望。两扇边门上,有直接刻在门上的楹联,一副是:勤俭治家法,谦和处世方。另外一副是:崇兰生静室,修竹引清风。还有一扇门上贴着新楹联:人迎幸福春,马跃健康道。只可惜当初只是随便拍照,因室内光线不佳,没有留下全面的质量上佳的照片。

*前后看枋上的木雕

最后一次去看即将消失的老宅时,发现在客堂间的主要木构件上,清晰地用水笔标注着不同的记号,很显然如此精美的老宅还是有人惦记着的,在拆除前就被有识之士收购,一定会有重建的计划。有一次在关岳西路,见专做拆迁老石件的贩子,曾经打听该老宅的去向,他却信誓旦旦地说去了平湖的南河头。我知道那里确实正在进行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整治,于是向平湖的文保爱好者打听,得到的却是完全否定的相关信息。这么多年过去了,再也没有该老宅的消息,再见这座老宅的奢望已渐渐消失。发此文不过是存一丝念想,记录竹行街的消失,最后拆除的这样一座老宅子,还有就是希望它能默默地在某个地方平安地存在着。

*部分木雕细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丰•上街坪 [抚州古村之南城(6)]
再到周浦
卢村木雕
【原创】逛遍上海古镇:大镇周浦(上)
太仓故事 || 直塘老街区
北京:重访阜成门内“广济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