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草字头下面一个以怎么读,“苡”是什么意思,取名有什么寓意?

哈喽,小伙伴们,本篇是关于汉字“苡”的学习笔记,仔细想了一下,以前好像确实没怎么见过这个字,比较生僻的一个字,今天来搞定它!

对了,今天刷到一个热点值得说一下,沙漠上万棵治沙植物被越野车碾轧,不晓得你刷到了木有,事情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十一国庆长假期间,内蒙古阿拉善盟的腾格里沙漠锁边生态公益基地聚集的游客比平时多了不少,有部分自驾游的越野车不顾规定,冲断围栏闯入造林区,碾压了大量用于治沙的植物,专家们大体预估了一下,被破坏的植物数量高竟然破万,被压坏的这些植物当中主要是花棒树。据了解,这种植物一般需要三年的精心管护才能保证存活率。被车辆碾轧后,花棒树的存活率大大降低,只能再后期再度人工补种。这还不算,他们还在现场留下了大量的垃圾!

这些越野车司机的行为无疑是错误的。但我们不应将所有的责任推到他们个人头上。这反映了我们整个社会对生态环境的注意力不够。我们的教育应该更加重视环保意识的培养。相关法律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给予生态破坏行为更严厉的惩处。同时,这也反映出公共场所管理存在漏洞。相关部门应加强巡查,制定更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比如在节假日期间,可以考虑对易受破坏的区域实施临时封闭。公益环保项目的组织者也可以在宣传上下更大功夫。让更多人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参与其中。项目的技术方面也需要不断优化,提高植被的抗压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承担起环保责任。不要随意破坏公共场所,更不要给其他生命造成伤害。

学习这个字之前,先来简单看下汉字“姒”。姒字的读音为【sì 】,想必很多人跟我一样,初识这个字的时候,是通过初高中历史书当中的人物“褒姒”。简单看下她的故事:

周幽王喜爱音律之神褒姒,却无法使这位貌美高傲的女子现出笑容。周王极力想取悦她,设立烽火台与大鼓,用以传递敌情并召集援军。

有一日,周王点燃烽火,诸侯闻讯匆忙率兵驰援。可当众臣赶至,发现并无战事,周王只是要将他们唤来逗乐褒姒。见诸侯手忙脚乱的模样,褒姒终于忍俊不禁,笑声如银铃。周王极为欣喜,遂多次使诈,重复此举以听褒姒笑语。

然而日久天长,诸侯渐觉疑虑,对周王召唤信心不复存在。后来申、缯二国结盟西夷犬戎,一同围攻周。周王再度燃起烽火,却无一侯响应。最终,周朝覆灭,周王被杀,褒姒也被敌军掳掠至外。周室自作自受,失信于民,终遭厄运,亦可为后世训诫。

姒是一个形声字,含义从女,右侧的以表声,说明姒字的读音与以字相关,古代称丈夫的嫂子或年长之妾。《尔雅·释亲》中写到:娣妇谓长妇为姒妇

在古代,众妾同事一夫的现象铺变存在,少妇称长妇为“姒”

那“苡”字和“姒”字有什么关系呢?

传说中,中华民族的祖先有三位重要的氏族领袖:轩辕黄帝、炎帝神农氏和大禹。他们的母亲都通过神秘的方式受孕,并以此确立了自身的姓氏。

黄帝的母亲附宝曾在野外见证奇异的雷电与北斗星相环绕,感受到上天启示而受孕。为纪念这一神迹,黄帝以出生地轩辕丘为姓。炎帝的母亲安登则是被神龙缠绕身体而怀孕。为记载这一系出神龙的缘起,炎帝取居住地姜水之名为姓氏。

大禹的母亲女志梦见星星化为薏苡落入怀中,后而有孕。所以夏人奉薏苡为图腾,取“姒”为姓。

有学者考证,“姒”字从“苡”得声,加上表示女性的旁,可见“姒”姓确实来源于薏苡的图腾。这进一步证实了夏族视薏苡为图腾的说法。因此,中国古代氏族的姓氏来历,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先民对自然崇拜与图腾文化。

读到这里,想必你已经明白了“苡”字的基本含义了,苡字常跟“薏”字一起搭配使用,即“薏苡”,像珍珠,供食用、药用称“薏米”、“薏仁米”、“苡米”、“苡仁”,在古代传说中,薏苡被认为具有帮助生育的作用,如大禹母亲吃了薏苡后才怀孕诞下大禹。同时,薏苡还作为夏朝的图腾,也是姓氏“姒”的来源

苡为形声字,上边的“艹”部表示苡字的含义与草有关,下方的“以”为声符,表示读音

除了跟薏字搭配使用外,苡字还常跟汉字“芣”搭配使用,古书上指“车前”,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绿色花,叶和种子可入药,也就是我们日常听说的“车前子”。

“苢”字和“苡”字是同义字,它们都可以跟其他字连用,构成各种植物和谷物的名称,它们都读作【fú】,文字考异有相关的记录。在日常生活中,“苢”字和“苡”字可以互换。此外,苢字还可做形容词,表示花朵繁盛的样子。《说文解字·艸部》中写到:芣,华盛。

如下图: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写到:

好长一段注释,看的脑袋大,我来理一理头绪:

①芣苢是一种果实类似李子的植物,有助生育的药用价值。

②周书记载康民曾用芣苢做礼物,但未提它是木头。

③诗音义误引山海经与周书,称芣苢为木头。

④陶隐居误说韩诗也说芣苢是木头。

⑤李善引薛君说法未必可靠,称芣苢为泽泻。

如此可知段玉裁的看法,古籍中对芣苢的记载存在错误引用与臆断之处,应当明确芣苢是一种植物,其果实可入药,周书所载应最为可靠。后人不应怀疑前人,而应考证原文,免生知识纷争。他认为,芣苢只是一个植物名词,不应因后人错误引申而猜疑前人原文。考证古籍应明辨是非,回归原始文献,方可近于事实真相。此可资后人学习,避免重复前人之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姓氏图腾:师
姓氏与图腾
你知道你的姓氏图腾什么样吗?
北京大学教授、姓氏文化学者渤海居士冯志亮先生解析“姓”的起源与“氏”的探悉
华夏姓氏图腾大鉴赏,大家对号入座!!
姓氏图腾,进来对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