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行风骨诠释者

太行风骨诠释者

2015-11-19 13:34:03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金俊

摘要:王树洲,1951年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镇,从70年代开始拍摄太行山,在这40年的摄影历程里,从记录、报道摄影到拍摄太行山人物、风情,到太行风光专题拍摄,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行山。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太行山的风光,更是对太行风骨的描绘,是对太行神髓的阐释。

推荐关键字 太行风骨诠释者

  王树洲,1951年出生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村镇,从70年代开始拍摄太行山,在这40年的摄影历程里,从记录、报道摄影到拍摄太行山人物、风情,到太行风光专题拍摄,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行山。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太行山的风光,更是对太行风骨的描绘,是对太行神髓的阐释。

  作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因其巨大的地势落差,形成了险峻、奇美的景色,李白曾在《相和歌辞·北上行》中这样描写太行:“北上何所苦,北上缘太行。磴道盘且峻,巉岩凌穹苍。”自古,太行山就被认为是山势艰险之地,可它却又以震撼世人的壮丽景象,而被人们所仰望。生与斯长于斯的王树洲,跋涉太行山水四十余年,积年累月,他的作品深入骨髓地展示了太行山的美。

  王树洲对太行有着深深感情,从他拿起相机至今已有40多个年头。在这40年的摄影历程里,从记录、报道摄影到拍摄太行山人物、风情,再后来的太行风光拍摄,他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太行山。

  他这样描述他的摄影经历:“我领悟到摄影不单单只是记录场景,它也可以传达心声、寄托情感。在那十多年的日子里,我成年累月地爬山涉水,早出晚归。足迹踏遍南太行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有感而发、有情必至地拍摄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和难忘的瞬间。90年代初,我从拍摄太行山人生存状态转入对太行山水的关切。开始沉迷太行山那巨大的色块和朗然的线条,追逐太行山浓墨重彩、淡然迷蒙般的神韵。”

  正因为心怀着对太行的深深眷恋,王树洲的作品呈现了太行的万般景象:雨雾中的太行神秘、幽静,是一幅烟云笼罩水墨般的画面,似云非云,似雾非雾,浓淡虚实,扑朔迷离;云海的出现使太行更加奇异,山涧升腾的云雾会突然集聚成滔滔云海,气势磅礴地覆盖脚下的群山,在峡谷中,无声无息地翻滚飘动??大雪中的太行浑莽、端妆、皑皑白雪,铺天盖地,峡谷气势如虹,峭壁顶风傲雪,白雪遮掩下的赤壁似铮铮铁骨。在这万簌静寂的世界里,整个心灵都被净化了。

  著名摄影艺术家陈长芬评价王树洲的作品:

  在这些作品里,我清楚地看到了作者的影子,看到了作品后面的故事。在风里、雪里、雨里、雾里,雷鸣电闪、洪水猛兽、天崩地裂,摄影者成为现场的参与者和见证人。更可贵的是,它能把我带到故事的现场,让我的肉体和灵魂亲临其境,感悟那里的荒蛮和奇特,体验人类过程的源本。这就是“风骨”。太行的“风骨”,中华的“风骨”,人类的“风骨”,也是作者的“风骨”。

  同样,山崖上的人家,山坡上的庄稼,石缝里的小草以及水边的青苔,绿得像翡翠,犹如一座绿城,这是太行另外一种“风骨”,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之“气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佳作欣赏】我摄南太行 坚守一辈子
巍巍太行八百里·四季风光写太行——太行影子太行秋冬风光作品欣赏
弱光下的风景
800里太行 他用镜头来解读
【红果人物】秦红宇:一生只为摄影痴
走进太行山,看美丽的太行风光与虹梯关古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