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意兴隆通四海

生意兴隆通四海

(2013-05-05 06:09:59)


 

 苏州千年前的海运港口在哪里?在吴淞江的出海口——青龙。当时吴淞江不是流入黄浦江,而是直接在青龙附近入海。“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通四海”和“达三江”的意思是做生意的范围广,地域大。古代苏州吴淞江曾是“生意兴隆通四海” 


                          上图为古时的海岸线及吴淞江旧照片

    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里讲得明白,其云:“松江出太湖入于海……今观松江正流,下吴江县,过甫里,过华亭,入青龙镇,海商之所凑集也。”在对青龙镇地理位置描摹中,“沪渎”一词也颇有讲究。北宋范成大所撰《吴郡记》清楚写明:“松江东泻海,曰沪海,谓之沪渎。”沪渎即为吴淞江的出海口段。



                        吴淞江西自苏州东太湖瓜泾口

    千年前的青龙镇(今属青浦白鹤镇)处于江海交汇特殊的地理位置,向南有一浦与华亭县城相通,可通浙西诸县;溯江西进可直达苏州;东北则是辽阔的大海。这种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唐时青龙镇已十分繁华,《宋会要辑稿》的记载,让人们得以一窥当年青龙镇的经济情况:熙宁十年(1077年)青龙镇的税收为15879400文。商船自福建、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汇聚而来,同时,还有来自广南、日本、新罗的商船穿梭来往于青龙镇。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有“小杭州”之称。


                          吴淞江运河段交汇处 
   
     运河与吴淞江是古代苏州的十字“高速路”,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水道。唐宋时太湖流域的经济中心在苏州,但苏州东不临大海,北不濒长江,海上交通靠的是福山、青龙两个港口,而青龙港的港口条件远胜于福山,所以远洋而来的珍货远物,大多通过青龙镇毕集于吴之市



                                     吴淞江郭巷段马巷大桥

    南宋以后,昔日繁盛的青龙港逐渐消失,正是吴淞江自然环境变迁所致。清嘉庆《上海县志》记吴淞江 “唐时阔二十里,宋时阔九里, 后渐减至五里、 三里、 一里” 。江面缩小,与泥沙淤积和人为建桥、筑堤、围垦等因素有关。还因河道弯曲、水量减少、流速减缓等自身因素促成。泄流不畅,汛期常常泛滥成灾。


                            吴淞江车坊段镬底潭风光

    唐代时,吴淞江的出海段,与现在的杭州湾非常相似。出海口形似喇叭,上游小口在青龙镇,下游大口在浦东中部。河口很宽,有20里。幅员辽阔,波涛万顷,形似大海。一年四季,没有淤塞,江水浩浩荡荡,直泻东海。每逢海潮大涨时,由于喇叭口式的特殊地形,常会造成海宁观潮似的景观。海上交通十分便利,海外商船直抵青龙镇,贸易兴旺,集镇繁荣,青龙镇成为盛极一时的贸易港口。



                                  吴淞江风光 


 北宋时,吴淞江出海口河道变窄有9里、5里,开始有淤塞。太湖其他泄水通道都已阻绝,只有吴淞江一个主要出海口,郏侨云惟吴松一江存焉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尚能海舟巨舰每自吴淞江驾驶,直抵城(苏州)东葑门湾泊



                                 吴淞江风光 

 


    明永乐元年(1403年),夏原吉奏云:吴淞江延袤二百五十余里,广一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前代屡疏导之,然当潮汐之冲,沙泥淤积,屡浚屡塞,不能经久。自吴江之长桥至自夏驾浦约一百二十余里,虽云通流,多有浅狭之处。自夏驾浦抵上海县南跄浦一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菱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且滟沙淤泥,难以施工。”决定放弃吴淞江旧出海道。

清以后吴淞江疏浚频繁......逐形成今之吴淞江下游(苏州河)。

        

 

                     吴淞江胜浦段货运繁忙                

 

     吴淞江是吴地苏州一条重要的出海航道,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说公元732753778三次遣唐使返日,都是从苏州出海的。由于交流频繁,语言也有影响。据说。日语的一些发音,是那时从苏州吴地传过去的。所以,现在的日语发音,有部分是吴方言苏州人的发音。

   苏州人问是否好吃,会说:阿西(鲜)。
   日本说好吃,就是,哦西。(哦,鲜)。

   吴淞江也是文化的通道。 

   杜甫《昔游》诗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句,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诗:全吴临巨浸,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说明在古代吴淞江不仅是苏州地区的出海航道,还是一个良好的渔港。

 




     青龙寺和青龙塔位于青龙村口附近,青龙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史上曾有佛阁为天下之雄的盛况,村中老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此寺极盛时有5048间房。

 


 青龙镇现在是上海古镇遗迹。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曾在这里建造青龙战舰获名,之后大破曹军于赤壁。昔日繁华似锦的青龙镇,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远远望去立于田野间的只有那青龙古塔,塔边是经过历代修缮的青龙寺,从寺院屋顶之间不时冒出一些烟云,这一塔一寺似年迈的老人,在向过往行人不停地讲述着往日的故事。



                        苏州河(吴淞江)第一湾。

                              吴淞口风光

 依然不变的是,青龙镇北的吴淞江仍然在流,苏州古代的海运就是吴淞江港。如今,尽管吴淞江(苏州河)已经改流入黄浦江,然而黄浦江的出海口还是被人们称为吴淞口。

谢谢欣赏!

生意兴隆通四海

(2013-05-05 06:09:59)


 

 苏州千年前的海运港口在哪里?在吴淞江的出海口——青龙。当时吴淞江不是流入黄浦江,而是直接在青龙附近入海。“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通四海”和“达三江”的意思是做生意的范围广,地域大。古代苏州吴淞江曾是“生意兴隆通四海” 


                          上图为古时的海岸线及吴淞江旧照片

    宋代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里讲得明白,其云:“松江出太湖入于海……今观松江正流,下吴江县,过甫里,过华亭,入青龙镇,海商之所凑集也。”在对青龙镇地理位置描摹中,“沪渎”一词也颇有讲究。北宋范成大所撰《吴郡记》清楚写明:“松江东泻海,曰沪海,谓之沪渎。”沪渎即为吴淞江的出海口段。



                        吴淞江西自苏州东太湖瓜泾口

    千年前的青龙镇(今属青浦白鹤镇)处于江海交汇特殊的地理位置,向南有一浦与华亭县城相通,可通浙西诸县;溯江西进可直达苏州;东北则是辽阔的大海。这种踞江瞰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内航海运的优越条件。唐时青龙镇已十分繁华,《宋会要辑稿》的记载,让人们得以一窥当年青龙镇的经济情况:熙宁十年(1077年)青龙镇的税收为15879400文。商船自福建、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汇聚而来,同时,还有来自广南、日本、新罗的商船穿梭来往于青龙镇。镇上有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商贾云集、贸易繁盛,有“小杭州”之称。


                          吴淞江运河段交汇处 
   
     运河与吴淞江是古代苏州的十字“高速路”,也是最重要的交通水道。唐宋时太湖流域的经济中心在苏州,但苏州东不临大海,北不濒长江,海上交通靠的是福山、青龙两个港口,而青龙港的港口条件远胜于福山,所以远洋而来的珍货远物,大多通过青龙镇毕集于吴之市



                                     吴淞江郭巷段马巷大桥

    南宋以后,昔日繁盛的青龙港逐渐消失,正是吴淞江自然环境变迁所致。清嘉庆《上海县志》记吴淞江 “唐时阔二十里,宋时阔九里, 后渐减至五里、 三里、 一里” 。江面缩小,与泥沙淤积和人为建桥、筑堤、围垦等因素有关。还因河道弯曲、水量减少、流速减缓等自身因素促成。泄流不畅,汛期常常泛滥成灾。


                            吴淞江车坊段镬底潭风光

    唐代时,吴淞江的出海段,与现在的杭州湾非常相似。出海口形似喇叭,上游小口在青龙镇,下游大口在浦东中部。河口很宽,有20里。幅员辽阔,波涛万顷,形似大海。一年四季,没有淤塞,江水浩浩荡荡,直泻东海。每逢海潮大涨时,由于喇叭口式的特殊地形,常会造成海宁观潮似的景观。海上交通十分便利,海外商船直抵青龙镇,贸易兴旺,集镇繁荣,青龙镇成为盛极一时的贸易港口。



                                  吴淞江风光 


 北宋时,吴淞江出海口河道变窄有9里、5里,开始有淤塞。太湖其他泄水通道都已阻绝,只有吴淞江一个主要出海口,郏侨云惟吴松一江存焉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尚能海舟巨舰每自吴淞江驾驶,直抵城(苏州)东葑门湾泊



                                 吴淞江风光 

 


    明永乐元年(1403年),夏原吉奏云:吴淞江延袤二百五十余里,广一百五十余丈,西接太湖,东通大海,前代屡疏导之,然当潮汐之冲,沙泥淤积,屡浚屡塞,不能经久。自吴江之长桥至自夏驾浦约一百二十余里,虽云通流,多有浅狭之处。自夏驾浦抵上海县南跄浦一百三十余里,潮汐壅障,菱芦丛生,已成平陆,欲即开浚,工费浩大,且滟沙淤泥,难以施工。”决定放弃吴淞江旧出海道。

清以后吴淞江疏浚频繁......逐形成今之吴淞江下游(苏州河)。

        

 

                     吴淞江胜浦段货运繁忙                

 

     吴淞江是吴地苏州一条重要的出海航道,是可以肯定的。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中说公元732753778三次遣唐使返日,都是从苏州出海的。由于交流频繁,语言也有影响。据说。日语的一些发音,是那时从苏州吴地传过去的。所以,现在的日语发音,有部分是吴方言苏州人的发音。

   苏州人问是否好吃,会说:阿西(鲜)。
   日本说好吃,就是,哦西。(哦,鲜)。

   吴淞江也是文化的通道。 

   杜甫《昔游》诗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句,皮日休《吴中苦雨因书一百韵寄鲁望》诗:全吴临巨浸,百里到沪渎。海物竞骈罗,水怪争渗漉。说明在古代吴淞江不仅是苏州地区的出海航道,还是一个良好的渔港。

 




     青龙寺和青龙塔位于青龙村口附近,青龙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743年),史上曾有佛阁为天下之雄的盛况,村中老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此寺极盛时有5048间房。

 


 青龙镇现在是上海古镇遗迹。相传三国时期,东吴孙权曾在这里建造青龙战舰获名,之后大破曹军于赤壁。昔日繁华似锦的青龙镇,如今早已不见了踪影,远远望去立于田野间的只有那青龙古塔,塔边是经过历代修缮的青龙寺,从寺院屋顶之间不时冒出一些烟云,这一塔一寺似年迈的老人,在向过往行人不停地讲述着往日的故事。



                        苏州河(吴淞江)第一湾。

                              吴淞口风光

 依然不变的是,青龙镇北的吴淞江仍然在流,苏州古代的海运就是吴淞江港。如今,尽管吴淞江(苏州河)已经改流入黄浦江,然而黄浦江的出海口还是被人们称为吴淞口。

谢谢欣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吴淞江出海口的变迁
关于生意兴隆的对联大全
胡铁军行书对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原创]上海游记 漫话苏州河之一 东方海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