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艺术摄影审美特征的新构想

艺术摄影审美特征的新构想

作者:原创论文网 时间:2013-07-08 11:53 加入收藏
  艺术摄影审美问题是摄影理论最基本的问题,它直接决定着艺术摄影的创作、欣赏和评论。摄影术自诞生之日发展至今,其社会功能已分化为3大类:应用摄影、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当然这种分类不是孤立的、绝对的,它们之间依然存在着某种联系和转化关系。比如当新闻摄影作品具备了某些艺术的特征时,也就可能成为艺术摄影作品。本文探讨摄影作为艺术形式时的审美特征。
  一回顾摄影美与美感的发展,可以发现,人们在最初的摄影创作中,满足于摄影的纪实性。传统的摄影艺术审美观认为,摄影必须是“真人真事真场景”的自然反映,摄影的形象是直接取自生活的某一具体现场,它应真实地反映生活。因而,纪实性是艺术摄影审美的基本特征,它追求的是生活与历史的“真实”。据此,有些摄影理论家甚至从形式到内容对摄影创作进行了界定:
  第一,它的画面形象是摄影家采撷来的,是他在采访中亲自看见的、生活自身的。第二,它的画面形象是摄影家从一定的角度,用一定的镜头,通过相机的取景框,从他所看见的生活原型中“切割”下的某一动态的某个瞬间。第三,这一瞬间,作为审美与认识的对象,必须以一定的富有视觉吸引力的形式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和典型的生活意义。总之,摄影家面对丰富多采的生活所做的只能是选择,只能选择拍摄那些富有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部分,只能选择这个部分的某些片断、某些瞬间,而且在拍摄时的拍摄角度、构图、用光等同样是选择。简言之,这样的审美观要求摄影师只能“纪”现场之“实”来进行艺术创作活动。至本世纪3”、4”年代,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照相机的改进、新型感光胶片的研制成功,使得摄影家能够采用各种技巧进行摄影创作,诞生了现代主义的摄影思维方式。它将人们原先感觉神秘的未知生活(包括人和景)通过摄影活生生地展现出来,它更强调艺术的真实,要求在创作艺术形象的过程中通过选择取舍、加工改造、集中概括等去反映事物内在的本质、内在的规律,也就是从求“真”(生活与历史的“真”)走向求“活”,而这种“活”又以颂扬正义和善良、鞭挞丑恶和腐朽为主流,使艺术摄影的审美需求从求“活”进一步走向了求“善”。这样,艺术摄影以“纪实性”作为审美唯一特征的观点受到了挑战。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理解,一方面,首先从逻辑关系上看,认为“艺术摄影的审美特征在于它的纪实性”是一种假言判断。判断条件在假言判断中有三种:一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二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三是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条件只能用于肯定判断,显然我们不能说:“只要符合纪实性的照片就是艺术照片”。其次,艺术摄影是自然界、生活中的客观视觉美的再现。这就是说,摄影把现实中静态(相对的)、流动、变化着的立体美,通过摄影术而固定成平面的图像美。这种美由于注入了摄影者的主观创造,即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甚至于利用镜头畸变、暗房特技、快慢镜头等技巧,使摄影作品的画面形象出现了“常态美”、“变态美”等等的形趣表现,以满足审美心理学的“亲切感”、“新鲜感”、“新奇感”的要求,使艺术摄影既源于生活美又高于生活美。当然,我们也就不能说“不是纪实性的就不是艺术摄影”。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摄影创作的实践上来证明纪实性并不一定是艺术摄影的审美特征,因为许多不符合“真人真事真场景”内涵的照片,依然是公认的名副其实的优秀艺术照片,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因而,应该认为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纪实性”作为艺术摄影的审美特征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此外,笔者还以为,在艺术摄影发展的初期,将艺术摄影的纪实性作为其审美特征是有其一定的理论根据和审美心理基础的。但这是时代的产物,因为人们的认知水平不可能超越特定时代的发展水平,在那个时代由于受到客观技术水平的限制,其认知和欣赏当然只能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上。有位先人早就说过:“每一代的美都是而且应该是为那一代而存在,它毫不破坏和谐,毫不违背那一代的美的要求;当美与那一代一同消逝的时候,再一代就将会有它自己的美。”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对艺术摄影而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画面形态,我们不能排斥它,将它们视为“妖异”、“背叛”和“虚伪”。也就是说,艺术,当然也包括艺术摄影的创作不应有什么固定的体制,没有永恒不变的艺术法则。艺术创作应注重不断否定、竞争、更新,永远要给人以“新”的感受,这样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事物总是呈螺旋式上升的,我们的注意力应放在艺术史转折上,而不要总是放在历史的延续上。
  综上所述,我们不应再从“纪实性”的视角来审艺术摄影之美,那么,艺术摄影审美的特征又在哪里呢?有一点应该首先明确的是:对于艺术摄影,应要求拍摄者必须面对现场的被摄对象的现实时态进行拍摄,否则就超越了摄影的界限。因此,一方面,我们应严格地进行现场拍摄,承认和维护摄影的现场性要求,应该说这是艺术摄影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根本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囿于现场性的要求,束缚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刻板地追求“真人真事真场景”的“真实再现”,列宁就曾深刻地指出:“艺术并不要求把它的作品当作现实”。
  二讨论艺术摄影的审美特征,不能不了解艺术摄影的本质。艺术摄影的本质是一个艺术哲学问题,是摄影美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艺术摄影以提供社会审美需求的艺术品为目的,应用于艺术消费领域。它同时遵循摄影的原则和艺术的原则,其社会功能是在其艺术信息中发挥审美价值的审美功能,寓教于赏,因而艺术摄影的本质就是它的思维意识性和直观图像性。艺术摄影的思维意识性艺术摄影的思维意识性即艺术摄影的审美意识性。考察人类对艺术摄影的审美认识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从原始意识到一般意识再到审美意识的3个阶段。在摄影术的发明初期,那时人们对摄影的认识只是一种“原始意识”。依靠光学和化学的作用,使一定的人或事物留下了永久性的影像,这是简单的记录,这个影像激起了人的某种快感冲动和崇拜感情。它有一定的光、影组合及具体的形象,也就是说包含了若干的艺术因素,但还不能算是精神产品,它还缺少艺术品必不可少的因素)))艺术的形式美。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在这种“原始意识”中已具有了最初的“求真”的审美意识的萌芽。随着摄影技术物化手段的改进以及摄影技术的普及,摄影的“原始意识”就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社会实践和自身的需要,社会的发展呼唤产生新的摄影意识模式,以便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摄影活动,这就是摄影的“一般意识”。这时,有许多人依靠摄影来帮助绘画,使摄影具有了某种运用上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从摄影作品的形态上看,表现为摄影绘画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强调摄影对现实的记录功能(在此,我们是否能将摄影的纪实性看作是人们对摄影的“一般意识”。本质上讲,一般意识不能满足人类追求自由的本质需要。人类为了达到自由的目的,追求审美的享受,必须突破这种局限。因而随着摄影物化手段的进一步发展,摄影便从绘画主义中分裂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艺术摄影。与此同时,完整意义上的艺术摄影审美意识出现了。这种意识是人们从情感上对艺术摄影的一种把握,并摆脱了狭隘的功利束缚,把感性现实提高到理性的超现实的地步,从中使审美主体得到极大的身心满足。艺术摄影的审美意识发展至今,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强调美与善的统一,要求艺术摄影的审美具有充满理性的伦理道德感。这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高度重视伦理道德的感染作用相一致,认为美感享受必须符合伦理道德的善,否定单纯的感官享受。
  第二,强调情与理的统一,突出审美意识中的理性对情感的制约。一方面,受现代绘画艺术审美观念的启发,认为艺术不是追求物态结构上的“真实”“准确”,不是要引导人去认识物质规律,因而艺术摄影在一定范围内是否真实地再现对象是无关紧要的。我们所要求的是借助这个对象来表达解放出来的情感力量,并获得最强烈的感情表现效果。通过艺术摄影,调节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导向人的内心去探索精神世界,认识人自己,完善人自身。另一方面,这种情感的表现绝不是为所欲为没有约束的东西,它既要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伦理道德规范,又要符合被表现对象的客观自然性。
  第三,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加强主观体验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艺术摄影的创作是面对客观存在并且通过主观感受进行的。它不像文学、绘画那样可以离开实事实体,不受时间、环境和条件的限制,通过生活积累和主观想象去进行长时间的酝酿与构思,就可以进行创作。但是艺术摄影的这种客观性并不否定人的价值。恰恰相反,倒是充分肯定人的道德精神生活在人与自然合一中的重要作用,正所谓“物我两存”。显然,没有“我”的参与,单有“物”是不可能有艺术摄影作品的产生、更不可能产生“物我两存”的审美境界的。
  第四,强调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发挥艺术摄影审美在社会中的作用。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是通过社会流通与欣赏者“对话”并产生美感效果来实现的,因而艺术摄影应以社会生活的典型为对象并超越原型的某些特征和属性,成为与原型不同的主体审美意象的物化态,以达到艺术审美具有的维系社会和谐秩序的作用。但是,在此应防止两个倾向:其一是作者通过画面表达的意识超出了社会接受的水平,不能为大众所理解和承认。其二是把社会中的现象的个性直接转化为共性、把差异性变成共同性、把偶然性变成必然性,并试图以某一画面形象图解一类社会现象,这样势必将艺术摄影引向实证主义的泥潭。
  21艺术摄影的直观图像性艺术摄影的直观图像性包括作品的构图、用光、影调和色彩等实体自然美。相对审美主体而言,它们是构成摄影审美的客观基因,任何一幅摄影作品,它向人们展示的首先是它的直观图像,而直观图像的创造又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第一,瞬间性。艺术摄影的形象既包含“静态的”,也包含“动态的”。艺术摄影的“静态性”来自摄影术对运动着的客观事物所作的时间流上点截性的静止的抽象,故这种“静态性”又常被称为“瞬间性”。但应该明确的是,“瞬间”这个词所表达的时间概念又是模糊的,极不确切的。说得具体一点,就是摄影的技术特点造成了不少人的误解,以为摄影既然成像于开动快门的一瞬间,那么这“瞬间性”定然是艺术摄影独有的,因而也是决定艺术摄影特性的特征。事实上,我们需要从更高的视点来观察“瞬间性”的概念。首先,如果“瞬间性”是指视觉形象保存在一个静止不动的瞬间的画面中,那么也就是说,一切造型艺术都应有瞬间性。如果是指直接地、即时地从审美对象摄取瞬间的可视形象,那么,怎样解释那些多次曝光造成的多时空画面、长时间曝光造成的虚时空画面、各种暗房特技造成的泛时空(非特定时间)画面呢?因而仅用瞬间这个词尚不能涵盖艺术摄影在曝光时间上的全部技巧性。实际上,所有的“摆拍”作品物摄影等)都是一个再造性创作过程,相机快门开动的瞬间只不过是这个创作过程的某个阶段,并不是即时的、带有客观必然性的瞬间。就是说,这个瞬间是由创作者决定的主观随意性的瞬间,同其它造型艺术的瞬间性是一样的。
  第二,现场性。艺术摄影要求摄影作品的形象性必须来自于被摄现场,人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凭空想象出一个人、事、物的具体形象,利用摄影的物化手段来创造出“摄影”作品,即使创造出这样的作品从根本上讲不能被认为是艺术摄影作品。不仅如此,艺术创作应使观众产生真实感,只有让观众相信这不是编造的虚假的东西才能产生审美作用。因为真实是艺术的生命,当观众感到某个艺术品是虚假的时候,其它的一切也就都不相信,别的优点也就失去意义,这个艺术品也就没有生命了。现场性的要求既是艺术摄影的特征,同时也是艺术摄影的局限性,因为它拍摄的是现实存在的形象,所以它就比较容易流入自然主义,导致拍摄主体消极直观地照录生活现象,缺少典型概括的艺术创造,不能通过形象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审美感情。事实上,实践中还应强调艺术摄影的“可塑性”。
  第三,可塑性。有人片面强调摄影的“现场性”,而把“可塑性”看成等于是“虚构”,甚至提出艺术摄影的典型性“只能选择,不能塑造”,这是错误地将新闻摄影的原则推至艺术摄影上的结果。应该说,艺术生产是一种创造,艺术摄影把现实生活的原型提炼表现为艺术形象时,绝非什么简单的“选择”和“纪实”所能完成,而应通过“塑造”性的“创造”来实现。选择只是选择拍摄对象,塑造才是创造艺术形象。塑造是一切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核心因素,如果照录生活现象,不对生活的审美属性进行典型概括性的塑造,通过艺术形象表现作者的审美感情,那就不是艺术了,就不会有什么专门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美感作用,也就不会是高于生活的艺术美了。当然在艺术摄影的现场性要求的局限下进行艺术的塑造有一定的困难,而每解决一次这样的困难,就是一次艺术魅力的显示。
  第四,逼真性。纵观艺术摄影的发展历史,由于它是从绘画主义、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而来,也由于艺术摄影现场性要求,使得大众对于艺术摄影作品欣赏和评论存在一个直接性图解的观念模式。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强调摄影作品的逼真性。它以摄影直接依赖生活原型为前提形成这个模式的第一个层次;以原型直接转化为形象形成第二个层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注重艺术摄影的逼真性。但是强调逼真性,并不表示就与可塑性发生冲突,恰恰相反,它们是相互制约、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的。因此,我们的结论是:在艺术摄影创作中,可以“以假乱真”来化平凡为神奇;可以“以假当真”,创造出比“真人真事真场景”更具时代的典型形象;可以“以假逼真”来强化艺术的形趣与技趣,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当然这种逼真性要受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这也就是逼真性对“可塑性”的一个制约。在此我们还应注意,强调了逼真性,应防止沿着直接性图解的观念模式进入一个误区:即以形象的直接性情节、情趣、概念象征性地去实证和图解形象,并与既定的政治原则、社会学、哲学的一般概念的功利倡导相对照;又以人们习惯地通过摄影形象直接观照现实,要求艺术再现事实而产生畸形的审美心理。
  这样的审美心理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艺术摄影的发展。正如我们已经了解了的,艺术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以宏观的目光看问题,艺术是个整体。一方面,各种门类的艺术彼此间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千姿百态地反映丰富多采的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各个艺术门类彼此间又是在取长补短、相互作用下不断取得整体上的发展与完善的。因此,我们在研究、探讨艺术摄影的审美特征时,不能无视艺术摄影与文学、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的联系,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加强有关艺术摄影审美特征的认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谈摄影的美学特征
我在工作中(上)
壁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 式
历史的定格 纪实的审美
摄影人从拍摄到观赏的勾联
略论摄影艺术造型美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