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徽祠记④|游人的一瞬间,徽州的千百年

在中国,或许有人不知道徽州,却鲜有人不知黄山。徐霞客曾给黄山下了一个历史定位:“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但对于徽州人而言,重要的不止一座黄山。

徽州北部有三座形成徽州天然地界的大山:黄山、清凉峰、牯牛降,自西向东,犹如三尊巨人,并肩屹立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清凉峰是徽浙的交界处,为天目山脉的主要区段。牯牛降位于石台县(池州)与祁门县交界处,是黄山山脉向西延伸的主体,古称“西黄山”。牯牛降以雄、奇、险著称,山岳风光绮丽绝美。

左边的绿色山脉是牯牛降和黄山,他们分别靠近祁门和黟县境内,同为黄山山脉;绩溪、昌化境内的为清凉风。(作者绘)

历溪村:讲究的民居

牯牛降的山脚下,有一座不知名的村子,从祁门县城出发,绕过曲曲折折的山路,近到一座大山面前时,就到历溪村了。这座大山就是牯牛降,这个村子名叫历溪村。

历溪村望向牯牛降,此时黄昏将过,村里升起袅袅炊烟。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由作者拍摄

历溪村不大,只有一座祠堂,名合一堂,属三槐王氏,发源于北宋时期的山东。三槐王氏遍布全国,是王氏子孙繁衍最大的支派,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王氏家谱目录中,冠以“三槐堂”堂号的家谱目录,占有堂号的王氏家谱总数的40%左右。三槐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在很多地方,“三槐”一词就是王姓的代称。此地的王氏宗祠规模算不上大,却精巧别致,与整座村子和附近的群山相得益彰。

村中央的两进建筑即合一堂

去合一堂测绘时正巧遇到当地的木匠师傅在整修中堂,我们因此有机会上到祠堂的梁架位置,过一把梁上君子的瘾。

祠堂牌楼

木匠师傅在建筑内部需要临时搭出一个个工作架来拆卸各处的木构件,看似危险简陋,他们却如同这木森林里的蜘蛛侠一样行动自如。

中国民居建筑的实用主义就体现在,凡人视线看得到的地方,一定极尽雕琢,不同位置的柱子的粗细之分极为讲究。但凡是人视线看不到的地方,一定能简则简,不浪费半点木料。如果穿行在一座木建筑的屋架之间,这种反差就极为明显。传统木匠就像一个舞台上的演员,通过各种服装道具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你,但观众永远都不知道后台里的真实情景。

享堂的两层屋顶,上面是草架屋顶,下面是室内的内四界屋顶。

平盘斗往往雕饰丰富,在屋内仰视会是视觉关注的重点,但在看不见的瓜柱接触面却是非常简单的处理。

有如世外桃园的历溪村夜景,小溪直对着高耸的牯牛降。

分山村:先开发,后治理

分山村(化名)位于歙县与绩溪之间,围绕着金窝岭及飞布山支脉,村中民居依山分布,古树掩映。山泉自村中、宅间冒出,淙淙悦耳。在村脚仰望,粉墙黛瓦重重檐檐,错落有致,这座村子由两个不同宗的王姓组成——太原王氏与琅琊王氏。在外村村口,进村拱门之上镌有“蔚然深秀”四字,典出欧阳修《醉翁亭记》:“望之蔚然深秀,琅琊也”。

分山村航拍图

新建的合福、杭黄高铁从周围的三座村子中间穿行而过,对于以平均260km/h的速度穿行而过的乘客来说,这里是沿途徽州美景中的过眼云烟,呼啸而过的一瞬间,留下一片古色古香和绿水青山的大致印象。高铁经过处,曾经是分山村古树郁荫的水口。

这条蜿蜒的小路就是曾经入村的必经之路

村中的王氏宗祠

但是,世世代代生活于此的村民们,真的如高铁乘客那一眼的印象一般,生活在淳古美好中吗?

分山村村外的山里有丰富的石灰岩和石煤等矿藏。这座封闭的村子长久以来依赖石料厂和碳化砖厂为村民创收,同时村委利用石煤渣等废气石料创立了企业。村子附近现有石灰立窑十几处,碳化砖厂六家,石料厂两家。石灰、碳化砖和渣籽等建材供应了黄山市及宣城等地的城市建设。

石灰岩是烧制石灰和水泥的主要原料,也是炼铁和炼钢的熔剂。石灰岩的分布相当广泛,岩性均一,易于开采加工,是一种用途很广的建筑材料。石灰岩最常见的开采方式都是采石场露天开采,但由于其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严重,开采场地应当远离居住区。

矿产资源“先开发,后治理”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经济和工业发展,但由此造成的生态破坏却难以弥补。开发资源本无可厚非,但在分山村,看到的不仅是生态破坏,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影响。村子长年笼罩在严重的粉尘之下,凡入村的沿途道路坑坑洼洼,碎烂不堪。

当地矿产资源开采场地

老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一座座山丘拥有的不仅仅是木材资源,丰富的矿产对于当地村民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在分山村,开采石灰岩是大部分村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各种窑厂矿山伴随着自己的生活,翻斗车轰隆隆地经过村子时扬起滚滚烟尘,原本清晰的日常景象瞬间被灰色微尘吞噬,经久不散。当地村民的不满和抱怨,在多年的习惯和无力改变之后,似乎就渐成常态了,其中滋味真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被碾压得支离破碎的道路

奢侈的选择

确实,这样恶劣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比种田更好的收成,或许对困于山区、缺少耕地的人们来说,选择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东西。但对于出生在这里的孩子们来说,他们从出生开始,生活中就伴随着望不到尽头的尘埃。

类似的矿区在徽州绝不只于一处。其中最大的一处在绩溪县,我们路过时极为震惊,后来从卫星图上发现,其规模不小于一座小县城。

徽州的大好河山有数不尽的村落人家和阡陌纵横,当游人陶醉于宏村、西递美丽的南湖和金黄的油菜花田中时,也请看看这片土地正经历的哀愁和伤痛。靠山吃山的山被掏空了,淙淙细水、青青河池成了绿藻泛滥的臭水沟,子孙后代拿什么追本溯源呢?游人眼中只是一瞬间,但在这里的两王子孙已经居住了成百上千年,今后仍然要一直在此生活下去。

绩溪的矿区(图片来谷歌地图)

这个徽祠记系列只是简单叙述和纪录了一段在徽州田间的工作与观想。乡村让我们目睹了许多不平凡的动人景象,每一片土地都有它积淀许久的故事,内心也生出对乡土的情愫。乡村的现实让闻者伤心、见者落泪,而乡村的未来又让人充满遐想。乡村的悠悠诗意和世俗民风,终会伴着乡村的绿水青山重新荡漾回我们的心间。民德亦终归于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村丨严家古村,一座隐藏在牯牛降下的世外桃源
不出省,安徽这几个小众地够你玩转整个秋天!
黄山脚下的千年古渔村,家家户户只种花不打渔,村民比文青还文艺
阳春三月,美翻了的古徽州,来这里赴一场早春的七彩之约
【徽州风情】茶叶青青又一年
【行走徽州110】三阳上坦:白云生处有山村,稻花香里说丰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