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彩色转黑白

本篇文章旨在总结自己的心得,抛砖引玉。拍彩色或拍黑白都有自己的理由。彩色转黑白人人都会,转黑白的理由也人人都有。我与许多摄影爱好者一样,时常拍摄模式设为有色彩的,必要时后期转黑白,这样可以'两不误'。但是在彩色片并无瑕疵时,选择转黑白且被认定为'必要',这时的思考从而决定是因人而异的。总结而论,我转黑白会在这几种情形下转: (1) 希望强调自己的'发现'。比如,'老山羊'这张,老山羊下垂的毛发胡须,在没有色彩干扰的黑白灰影调里,更显出山羊的'老'态,灰阶的表现力比色彩更能说明这特征,虽然有色彩时照片不难看,我还是选择了转成老羊'难看'的黑白。

(2) 希望别人能'发现'。彩照里远近山坡的绿色,足以说明当中的山坡是尚未播种的麦田。转黑白后,那'地毯'般的感觉,给观者另外的遐想或猜测,此时,以黑白灰影调呈现也不失为一种带来新意的手段。

(3) 希望别人'不'发现。这似乎听起来有些古怪。细想一下,假如你想自己的照片因有色彩而显露出的'直白',遮挡了你拍那张照片时的心境表露,你是不是潜意识中会有失落感? '沙山'这张,人只是参照物,照片的颜色让观者感受到线条的美感和沙山形状的特别。在这个场景里长焦拍摄,任何人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自然景观的震撼。我自己当时的心境,在照片转成灰阶不单一的黑白影调后,感觉到真实的抒发。当一种心情体验是希望观者'不'关注山形和曲线的''漂亮',而是关注壮观沙山的灰度表现中的人'渺小'这一面,此时,转黑白是必要的。摄影不单单为了记录或描述真实,也是一种表达拍摄者思想和心绪的艺术手段。

(4) 侧重点'移位'。这转前与转后的视觉中心,无疑一个在衣服眼镜那鲜艳的红色,另一在帽子的黑色上。'我爷爷是二战老兵'这张摄于墨尔本的老兵节,我自然不希望美丽女孩的衣镜鲜艳,抢夺了观者视线,从而忽视了那顶爷爷的旧军帽。澳洲老兵在二战中支援了欧洲战场对德军的抗击,和本土的西澳地区对入侵日军的抗击。女孩代替爷爷参加老兵节活动,我拍摄的是她但主体应该是帽,手段是为主题服务的,于是转成了黑白。

(5) 希望观者关注主体的'奇特'性。这意思是不受任何其他元素的干扰,容易地去关注主体的特殊形态。如,这张海中'石头鱼'。海水和浪花若有色彩,会首先吸引人们的眼球,减少对浅海里这奇特的礁石形状的关注。

'白鞋过海',慢门拍摄海水,等候到潮水退后'鞋'高出水面时拍摄,后期褪色去除了海水的蓝色和废弃的栈桥木桩褐色,使'鞋'在黑白对比中成为视觉焦点。

'有裂缝的冰山'。硬调黑白可以表现此主题比较贴切,软调或中间调黑白估计难以表现恰当。

'狰狞的树',拍这种题材,黑白灰比彩照表现力强。

'冰未化,车仍行',我不得不佩服司机的胆量!唯有黑白能表现出画面透露出的'险绝'。

彩色转黑白无论用简单或复杂的方法,对RGB这三个色彩通道的认知是基础(示范图片来自网络)。许多人不以为然,以为转黑白如今不过是使用修图软件时按一下电脑键盘的事。其实不然,因为在红,绿,蓝的各自通道,调节亮度产生的灰度结果,才是黑白照片是否出彩的关键。

如今手机修图软件也很管用,如snapseed. 黑白滤镜功能强大。但是,要是想照片像素无损且经得起放大,还是大尺寸RAW格式原片使用电脑修图软件为好。要么带着红橙黄绿蓝黑白滤镜出门拍片,JPEG模式直出的片因为这些滤镜,黑白灰效果已不错,省略了后期工作(滤镜使用得好也是一门学问)

(6) 黑白片里的高光明度可以超过彩色照片里的明度(纯属个人理解)。首先,在黑白摄影中,高光的加强有其合理性因而'过溢'在某些情形中,可以被观者接受(不是包容,是接受)。如,日出或日落时段拍摄,假如坚持彩色,日光过曝不能被接受。若不后期压光或渐变镜前期减光,直方图显示的高光溢出会致使照片成为废片。而在黑白中,硬调黑白里对反差的强调,或低调黑白中对对比度的要求,可以使以上描述的瑕疵成为被接受的理由。

说到高光的强度,让我想起了顶光。大白天尤其是正午,顶光下拍照,这是是摄影人十分忌讳。黑白片让摄影增加了拍摄的选择。我从拍'树'做起,不浪费周末白天逛公园或去郊外的,休闲与摄影结合的时段。

拍云,通常不受大光比影响,且后期高光不减依然是可行的选择。云的层次与明暗,在黑白影像中,表现力更好。

'飞舞的海浪',这样的白场若彩片里出现可能会被质疑。

'湖中不倒树',云色及其亮度,同样在黑白片中提亮了也可以被接受。

'草垛',天空和草垛的亮度我刻意压暗了,受光面的高光我加强了,这样处理依然顺眼。

'黑白',还是'黑白灰'? 纯黑白是一种选择(示范黑白图来自网络),但不是唯一的选择。调片技术层面上,'黑白'是在RGB的不同的通道里呈现的最终结果,'灰'是在一个通道里调后呈现的结果。对黑白灰的认知来说,反差大小决定了图片的黑白是硬调,还是软调或中间调。黑白影调的亮暗,决定了图像的亮调,暗调和中间调。我们经常听到的评论某张黑白照片是高调,低调,还是中间调,其实是不分反差或影调这两个决定因素,只看画面的'白色'和'黑色'或'中间色'的面积大小来为其定义是啥'调',犹如把黑白当成颜色来评定照片的影调。

(7) 硬调黑白-很好的选择。我在熟悉了白色为主的高调和黑色占大部分面积的低调后,对硬调黑白情有独钟。硬调指光线的运用让画面感十足,棱角分明,画面主体很是突出,画面黑白反差大(硬调有别于摄影人熟悉的'低调'黑白,低调指黑色在画面里占大部分面积,硬调指明暗反差大,有别于软调和中间调,不受'面积'的影响) 这里有几张自己拍的照片。这张'树影',黑色面积大或小无妨,光与影反差大,是提高照片可看性的关键。

烟花在拍摄时通常周围环境不会暗,这就影响了观者对烟花形状的关注。我用了红外680mm波段机子,这波段能记录最为明亮的有色光,而遮挡稍暗的环境光,这就达到了我的目的了。

'被切牛角的老牛'

'教堂里的老人'

'温情'

'举伞人'

(8)人文片中许多元素可用黑白直拍,或彩色转黑白。这些影像记录可以用黑白软硬调中反差适中的中间调,或高低影调中的中间调,这样比较符合人们习惯的视觉。这张'父亲要卖牛'就是我的一个例子。

'给牛洗澡'

'待卖羊儿的最后晚餐'

(8)以'明暗五调子'为准则: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反光”。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明暗交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大调子” (摘自百度百科)

光影和明暗的表现,在沙丘沙山的黑白拍摄或调片中可以体会深刻。

在山坡拍摄中,也能体会到。

(9)灰度等级(grayscale)的运用,让黑白片耐看。'灰度等级也称中间色调(Half-tone)主要用于传送图片,分别有16级、32级、64级三种方式,它采用矩阵处理方式将文件的像素处理成16、32、64级层次,使传送的图片更清晰。LED显示屏的灰度等级越高,颜色越丰富,色彩越艳丽;反之,显示颜色单一,变化简单。

灰度图像是一种具有从黑到白256级灰度色阶或等级的单色图像。该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用8位数据表示,因此像素点值介于黑白间的256种灰度中的一种。该图像只有灰度等级,而没有颜色的变化。在Photoshop中,将灰度图像作为一种颜色通道的数字图像' -摘自百度百科

这张照片拍摄于新疆木垒的平顶山,万亩旱田犹如天然的调色盘,彩色是最好的选择。我转黑白是想说明这张图原片里的颜色,会决定转黑白后的影调。

上张由原片颜色显示出的转黑白后的灰阶,分明比这张由光影显示出的,要丰富一些。原片色彩或亮度,都是灰度grayscale的决定性因素。

这也是个例子

那么,若没有丰富的原始色彩或光影,如何黑白灰影调丰富呢? 就得找适合的拍摄元素了。'云',是一种很好的黑白灰元素。

'水',也是一种呈现灰度不单一的元素。

还有就是薄厚粗细质感丰富的木质原料,例如胡杨。

还有山体。

还有岩石

(10) 转黑白方法: 首先,许多摄影爱好者喜欢用外挂插件法因为十分省力。

除此之外,PHOTOSHOP软件中,有直接黑白法,去色方法,减饱和度方法,外挂插件转黑白法,LAB法,混合模式法,转灰度模式法,通道混合器法,等等。下图是我十分喜欢的通道混合器法(图片来自网络)。

拍黑白还是转黑白,都是为了在引人入胜的黑白灰这'泥坑'里,力求玩得精致玩得得体。本美篇旨在抛砖引玉,大家一起探讨黑白灰这个话题。

撰稿:曹姐(Mari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像摄影中数码黑白人像的拍摄技巧
豆瓣摘录
三大调子黑白灰
关于光线在摄影中的几个用光的术语
人像摄影的影调、色调及构图等常规技巧-第2页-学院频道-蜂鸟网
我所理解的“如何找黑白灰?”(201602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