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探秘|夏菊花:把杂技由街头杂耍引入艺术殿堂

武汉杂技传承有百余年历史,2014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名单, 81岁的杂技表演艺术家、中国杂技家协会名誉主席夏菊花当选武汉杂技项目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019年1月13日,夏菊花入选“2018中国非遗年度人物”。

夏菊花

夏菊花本姓徐,1937年出生在安徽省潜山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庭里。5岁时,父母为生活所迫,将她送给了马戏班的夏老板,做“压子”之女,从此改为姓夏。

1950年初春,她一路高唱着《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来到了湖北武汉,进了汉口的 “民众乐园”。她第一次穿上了簇新的彩衣,登上了人民的舞台。

1962年夏菊花表演《顶碗》双飞燕拐子顶

夏菊花6岁学艺,用刻苦、用勤奋、用血和泪,以“艺不惊人,死不休”的创新精神和为艺术献身的牺牲精神,让杂技从街头艺术成为殿堂艺术,从街头走向剧院,让古老的杂技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

1963年夏菊花舞台照

195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夏菊花在汉口民众乐园的电影院里看了一部纪录苏联大马戏团的影片。影片中有一个用口叼花的柔术节目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演员柔似无骨的动作,优美的造型深深地吸引了她。她一次两次、五次十次地钻到电影院里反复看,看着看着,银幕上精彩的柔术表演与隐埋在她心底的渴望与追求相碰撞,发出了异样的火花,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她问自己:“外国人能演柔术,难道我们中国人就不能演吗?我能不能演?我能不能演得比外国人更好呢?”她决意要把这个绝技学到手。

夏菊花早年在部队慰问演出

柔术要咬花,这牙齿的功夫不练到家是不行的。几天后,她的养父为她在地板上挖了一个洞,然后将一根弯曲的铁杆插入洞中。养父指着铁杆顶端的一个铁头对菊花说:“这铁头就是将来演出的绢花,你必须天天用牙咬住铁头,一直到能自如地做出各种动作为止!”

杂技艺术是美的,但它的训练过程却是极端痛苦甚至残忍的,每一个动作都在向人的身体极限挑战。苦练半年后,夏菊花终于用泪水和血汗创造出了令观众叫绝的艺术奇迹。

夏菊花:“吃的苦中苦,才能知道甜中甜,人生也不是那么简单,有坎坷,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在坎坷当中,你自己怎么把握,怎么走?这不是大话,是实实在在的。”

《柔术咬花》一炮打响,夏菊花的名字也因此传遍了武汉三镇。几个星期后,有一个苏联专家代表团访汉,武汉文艺界举行了综合性文艺晚会招待他们。夏菊花主演的《柔术咬花》让苏联“老大哥”们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个个伸出大拇指称赞道:“好!好!好极了!”

1954年,夏菊花首演的《柔术咬花》拍成电影,风靡全国。

当年,她凭借《柔术咬花》赢得随团去朝鲜慰问演出的机会。

夏菊花说:“我就很高兴地去了,在朝鲜的每场演出,我的节目必演,我第一次感受到了革命大家庭的温暖。有一天,刮大风,我穿的很单薄,团长怕我感冒了就不让我演,我说不行,我出来就是要演出的,就是为志愿军、为人民军人演出的,我就演了,每场必演。”

一位朝鲜老大妈看了演出后,非要摸摸夏菊花有没有骨头,问她是不是经常喝醋,要不身体咋像叠被子似的倒翻过来?

采访到这里的时候,夏菊花说要到楼上去拿个东西,给我们讲个故事。夏菊花从楼上拿下来一个清花瓷瓶,夏菊花说;“这是从朝鲜战场上回来获得的物质奖励,从来没有给任何人看过,我一直珍藏着。”

夏菊花向记者展示在朝鲜战场慰问演出时获得奖励的花瓶

1957年,夏菊花以《顶碗》节目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比赛中获金质奖章。国外媒体称夏菊花为“顶碗皇后”。

1963年,夏菊花表演的双腿抬过后背,双脚夹碗向前伸出的动作再一次震惊了观众。这一年,《顶碗》被选入电影《春燕展翅》中。夏菊花在全面继承顶技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的柔术与顶技结合的新颖技巧,突破了传承千年的古老形式,为当代中国杂技艺术树起了一座丰碑。

夏菊花:对待艺术,对待工作,要么不做,要么做好。我要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那时候,夏菊花曾经数十次赴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访问演出,又有杂技外交家之称。中国传统杂技中的《顶碗》由夏菊夏菊花改革创新后走向了世界,夏菊花被誉为“顶碗皇后”、“杂技女皇”。她曾历任武汉市文化局副局长、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第三届至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夏菊花的艺术之路就是一条创新之路。是她第一个把传统柔术与顶碗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柔术顶碗”,并且把柔术动作规范下来。

顶碗第五代传承人武颖在教学

“柔术顶碗”第五代传承人武颖:“柔术一开始没有碗,是单独的一个节目,表现女孩子的软度,有了碗以后,提高了节目的难度和观赏性。在夏主席哪个年代,她为什么能够拿到世界上的奖,她的动作很规范、很美,现在看看她的技巧都很难,非常规范,非常美。”

夏菊花的顶碗技艺至今已经传至第八代,在传承过程中,技艺也在不断发展创新。夏菊花时期的顶碗以单人头上顶碗为主,第二代、第三代演员则把动作发展到头上脚上都有碗。第四代演员李莉萍吸收了京剧动作,使顶碗技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第五代演员武颖开始,由单人顶碗发展到双人顶碗,由在板凳上顶碗发展到在演员身上顶碗,难度更大,观赏性也更强了。

顶碗第八代传承人米灵芝表演男女对手顶碗

武颖:“刚开始练顶碗的时候练得是夏主席的那一套,后来长大了和一个女孩子练得是女子的双人柔术顶碗,就是女孩子有个底座,我当肩,她在底下用手支撑我,我在她的顶上再来起顶,把技巧更提升了一层。现在有集体的,有男女对手的。有头上的、手上的,还有些抛接的技巧,难度性更高一些,观赏性更强一些。夏主席的顶碗很规范,很美,她要求很严。做一个细小的动作,要求学员、演员一定要到位。”

由夏菊花开创的柔术顶碗技艺已在不断的发扬光大。如今柔术顶碗的第八代传承人米灵芝已经登上杂技舞台,开始表演男女顶碗。

夏菊花表示:武汉杂技要有传承,还有要发展、创新,希望能把杂技的美好传给后人、让后人做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杂技柔术是中国传统艺术❤️拍摄不易❤️喜欢的朋友留下小红心和关注吧✨ (专业动作请勿模仿)
杂技柔术是中国传统艺术
杂技皇后夏菊花: 一朵永不凋谢的菊花
1965年1月,毛主席会见著名杂技演员夏菊花
国外柔术杂技,高难度动作精彩表演
夏菊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