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韩历时6年复原明代服饰 这场展再现古人着装

“梅里云裳:中韩合作嘉兴王店出土明代服饰修复与复原展”现场

明代的对襟上衣、大袖衫、纱裙、绸裤……绫罗绸缎在这里是褪色的岁月,也有了现代的靓丽阐释。“梅里云裳:中韩合作嘉兴王店出土明代服饰修复与复原展”展出了中韩合作修复的以李湘之妾徐氏墓(M4)出土服饰为主的明代女式服饰,还有多件服装的复原件及制作工艺。展览将持续至5月5日。

李湘是何人?故事还要从13年前一处意外发现的明代古墓说起。

王店位置图

“蚕丝之广,不下吴兴”。王店,旧称梅里,为明代兴起的丝绸业专业市镇,至明代中叶,此地“镇民之居,夹河成聚,为里者三”,成为嘉兴四大镇之一。2006年11月,浙江省嘉兴市王店镇在平整该镇南部一处叫李家坟的土墩时发现了一处古墓,经发掘清理,确认墓主人为明代中后期文林郎李湘及妻妾四人的合葬墓,墓中还出土了大量包括丝绸服饰在内的纺织品文物。

李湘一族,属梅溪李氏,在明清两代是当地的望族。李湘的祖上自元朝末年从江苏江阴迁至梅里(王店镇)一带。李湘生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字本澄,号东泉。李湘一生未建功名,也未做官,但其子李芳、其孙李衷宏(又名李原中)均中进士。李湘死后“赖子芳贵”,被追封为文林郎。文林郎为正七品,是古代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徐氏为李湘之妾,徐氏墓中未发现墓志铭,其棺盖墨书“明故庶母徐孺人靈枢”。

李湘家族谱系图

墓葬平面图

该批丝绸服饰出土后,中国丝绸博物馆承担了应急保护及修复工作,据策展人王淑娟介绍,当时墓葬共发掘出四具棺材,从南至北依次编号为M1至M4,分别是李湘的侧室陈氏、李湘本人、李湘之妻和李湘侧室徐氏的墓葬。前三具的出土文物留在了嘉兴博物馆,李湘之妾徐氏墓(M4)出土的服饰,来到杭州,由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合作修复。修复的同时,中韩双方又各自复原制作了一件徐氏的袍服。此外,北京服装学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还对墓中出土的几件袍服做了形制上的复原,再现了这些服饰当年亮丽的样子。

近期,这个中韩两方为期数年的“嘉兴王店出土明代服饰修复与复原”合作项目终于完成。中国丝绸博物馆特别在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举办了“梅里云裳:中韩合作嘉兴王店出土明代服饰修复与复原展”介绍这一成果。

历时6年,中韩复原明代华服再现古人着装

“M4出土的服饰残缺较甚,每件文物均呈支离破碎状,所幸残片的牢度较好,我们这次采用了针线缝合的物理方法进行修复。”王淑娟站在展厅中说道,她的眼前是一件复原后的獬豸绣补云鹤团寿纹绸大袖衫,大红的底色,正中的补子上金边圈起一朵朵祥云,还有一只张大口的神兽獬豸,栩栩如生,再看一侧的织金双鹤胸背曲水地团凤纹绸大袖衫复原件,一样的大红底色,相对而视的仙鹤在云间飞翔,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驻足观赏。

众人不知的是,为了重现这两件明代华服,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来自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的师生们花费了6年之久。2012年5月,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和中国丝绸博物馆共同签署了合作备忘录。随后,双方开展“嘉兴王店出土明代丝绸服饰”的研究、保护和复制项目。2014年,双方完成了修复工作,2018年,复原件制作完成。在此期间,双方多次互派人员开展访问和交流。

獬豸绣补云鹤团寿纹绸大袖衫复原前后对比

在纺织品文物修复展示馆举办的服饰修复展已不在少数,在王淑娟看来,这场展览更接地气,更贴近观众。“展示了修复还原的全过程,同时展览通过模特陈列的方式,让观众可以直观地一睹明代古人着装的风采。古人是如何穿这些宽大的古装的?相比于以往的学术文字,更受观众欢迎。”她说。

如何复原?首先要修复。支离破碎的残片修复成衣并非易事。所幸各残片的牢度相对尚好,因此,这批出土服饰采用了针线缝合的物理方法予以修复,具体说来,就是选用与文物相近的织物作为背衬,衬于破损服饰残片之下,使用相应针法将文物与背衬织物缝合加固。但因各件服饰缺失较多,所以在修复前需先对其形制进行研究,确定后方按形制实施修复加固。在长达2年的修复过程中,王淑娟表示,清洗出土服饰和残片平整等环节并不容易,她说,明代服饰在江浙一带出土较多,因为江浙一带气候较为潮湿,深埋地下长期泡水的服饰就会出现皱缩、变形,同时,经过数百年后服饰也比较脆弱,增加了清洗难度,文物不可能用熨斗烫,如何整平呢?“用磁块压平。”她说。

相比于修复,复原的难度系数更大,前后花了6年时间。由北京服装学院复原的獬豸绣补云鹤团寿纹绸大袖衫和韩国传统文化大学复原的织金双鹤胸背曲水地团凤纹绸大袖衫均从面料复原开始,到补子织绣工艺、服装的裁剪及缝制工艺,较为全面地再现了织造、刺绣及服装的制作过程。

织金双鹤胸背曲水地团凤纹绸大袖衫复原前后对比

残缺的部分如何补上?需要从现存的部分寻找蛛丝马迹,比如线头、折痕等,由于时间久远,出土服饰的颜色已经褪去,它们原来的色彩是怎样的呢?需要从现存的同时期的传世文物中去推断。好在还有传世的明代服饰,王淑娟说,两件大红底子复原服饰的颜色就是从山东曲阜孔府的传世明代服饰中推断得到。

如果说修复是使纺织品文物的寿命能够尽可能地延长,那么,复原则是使古代服饰的制作工艺能够被认知,从而得以传承和发扬。

一衣带水,中韩传统服饰一脉相承

“像王店出土的松竹梅双色缎巾,有着非常精致的松竹梅暗花,从这些出土的丝绸就能看出明代王店这一带丝绸业的繁荣。”王淑娟表示,此外,出土服饰中出现较多的四季花卉纹、蜂蝶纹、菱格螭纹等都是明代的流行纹样。同时,她表示,现在不少流行汉服的原型就是明代服饰。明代服饰也影响了同时期的韩国传统服饰,“在形制上,同时期的韩国传统服饰在明代服饰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像女士的裙装,腰际线上提了不少,但是在不少男士服装上,图案和纹样在两国都是相同或相近的。”她说。

“一衣带水: 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现场

中韩两国相距甚近,曾几何时,中国明朝和韩国朝鲜王朝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如此密切,衣冠服饰是如此相似。同期亮相时装馆的“一衣带水:韩国传统服饰与织物展”就很好地再现了两国一衣带水的历史渊源和深厚情谊。展览展出韩国传统文化大学纤维专业师生通过考证复制的14-20世纪韩国服装和纺织品115件,其中“传统服饰”版块展示了韩国传统服饰50余套/件,分王室服饰、礼服、男装、女装、童服、巾帽、鞋靴七个系列;“传统织物”版块展示了应用韩国国家级纺织非物质文化技艺制作的“春布”、展现近期研究复原的已失传的织金、罗、纹缎、纹绫等复原织物及介绍现代机器织造生产的各类韩国服装面料。据悉,这些韩国传统服饰及纺织品,如此集中地在中国的博物馆内展出,在国内还是首次。展览试图通过展示多姿多彩的传统韩国服饰、纺织品以及在服饰制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织造和印染手工技艺,以此为契机增进中国观众对韩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了解,为中韩两国对织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复原和活用的沟通交流提供有益机会。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9日。

“中韩两国传统服饰有许多相通之处,在服饰修复和复原领域,双方的文物科技合作前景广阔。此次举办两大展览也是对我们合作和交流的一次回顾和检阅。”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表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揭秘苏州“丝绸郎中”
展评|钱家衣橱:一个本分而克制的展览!
苏丝资讯 | 苏州皇冠山M1出土纺织品保护修复项目荣获“全国优秀”
浙博、国丝馆公布2019展览:从吴越楚文物到时尚展
韩国学生眼中的韩剧 转载
宋智雅的韩服:我常常因看不懂“网友”是夸还是贬而怀疑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