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阅千山万水穿越地心遇见阿根廷

阿根廷Argentina位于南美洲东南部,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脉绵延起伏的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铁等;还有肥沃的大平原,农牧业十分发达,是世界两大牛肉生产国之一。阿根廷是南美洲最早独立的国家。

第一站卡拉法特 El Calafate,是阿根廷南部的一个小镇,它的由来是因为麦哲伦航海时期,经常需要在这一带修补木船,他们发现大量的野生蓝莓灌木,采摘的蓝莓果实可以作为食物补偿,因而被叫做“填充”,西班牙语音译即为卡拉法特,小镇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从卡拉法特机场出来,汽车载着我们行驶在巴塔哥尼亚冰原大道上,前往著名的莫雷诺冰川国家公园。

巴塔哥尼亚冰原是地球上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大的一片冰雪覆盖的陆地,地处南纬52度,是一个奇特而美丽的自然风景区,有着崎岖高耸的山脉和许多冰湖。国家公园内共有47条发源于冰原的冰川,冰川公园所在的冰川湖名为阿根廷湖。

在阿根廷湖湖畔,有成群放养的羊和马,使阿根廷湖有了生机。远观安第斯雪山、阿根廷湖和莫雷诺冰川相映成趣。

阿根廷湖面积有1600多平方公里,最深处达250米,像一条长龙横卧山涧,湖水幽蓝如镜。

莫雷诺冰川Moreno Glacier名字的由来是有一段历史的:在阿根廷与智利谈判确定两国边界划分原则时,阿根廷派出了地理学家莫雷诺,他提出在安第斯山脉找三个高点,往东是阿根廷往西是智利。那时阿根廷已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与西班牙关系不好的英国扮演了仲裁者的角色,支持阿根廷的方案,阿根廷获胜。

阿根廷政府为此送给莫雷诺一块将近7万平方公顷的土地作为奖励,他没有将土地占为己有,1903年他捐出了这块土地做为国家公园,这是南美的第一个国家公园。后来当人们发现了这个冰川群后,就把其中最漂亮、最壮观、最宜直接观赏的这一段命名为莫雷诺冰川。

站在栈桥,观景台面对就是莫雷诺冰川,我们被这宏伟壮观的场面所震撼。这个在照片中看过多少次的莫雷诺冰川,今天终于来到了你的面前。我们自如地行走在栈道上,安全自由地全方位观赏大冰川。

莫雷诺冰川的著名在于它是世界上少有的低海拔(海拔高度仅200米)、现在仍然“活着”的冰川,说它活着是因为它每天都在向前移动,它每天向阿根廷湖平均移动3cm,千万年来,生生不息。1945年阿根廷将此地列为国家公园加以保护,1981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遗产。

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用了20万年的时间创造了如此奇迹,冰面最高处有70米,足有20层楼之高,整个冰川绵延30公里。由于物理原因呈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蓝色。那是一种纯洁的蓝、纯粹的蓝、优雅的蓝,蓝得让人过目不忘。


在盛大的美景面前,我们被折服得屏住呼吸、静默无声,生怕自己口中哈出的热气会弄碎了这蓝色的世界,全世界最美好的蓝恐怕就在这里了。世间最磅礴的冰川,美的让人窒息的大自然,只属于阿根廷。

莫雷诺冰川的冰体如此蓝,是因为它的形成时间久远,我们看到的冰川断面由于冰对可见光线有吸收作用,但仅对蓝颜色不吸收,蓝色就存储在冰体里了;另一个原因是与冰体内所含的空气有关,空气越少冰体越密实、密度越大则冰川越蓝。

我们在观赏大冰川时,突然一声闷雷声响传入耳畔,那是难得一见的冰川坍塌的奇观。只见高高的冰川突然断裂崩塌,激起巨大的水浪,一次冰崩溅起的浪波使湖面产生涟漪,水波不断向外扩散,蔚为壮观。

目睹第一次冰崩不久,我们又幸运地看到了第二次。回家查阅资料,知道冰川在挤压移动过程中和强烈的阳光下,从一个细小的冰缝开始,裂缝逐渐扩大,最终彻底分崩断裂,冰川不断地重复着这个过程。从一个小冰缝开始直到断裂崩塌,一般需时一天半到三天时间。我们在冰川国家公园一天,就看到这两次冰崩,全都被我用相机记录下了,真是运气好。

冰川像一道蓝色的巨坝拦截在通往阿根廷湖的入口处,崩落的冰山在湖面上漂浮着,像一块块巨大的蓝宝石,形态各异、千姿面态、密密麻麻,让人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栈道参观结束后,我们自费坐游船近距离观赏莫雷诺大冰川。由于坐船平视,大冰川像一堵高高的墙耸立在阿根廷湖上,气势宏伟壮观,给人一种威严的压迫感。

游船在距离冰川500米左右的安全距离内徘徊,湖上一座座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冰山飘来飘去。此刻正在下雨,阴影笼罩,冰山阴沉冷峻,显得厚重。

坐船近看湖中飘浮的冰山,感觉体积大、数量多,千姿百态,使人目不睱接,叹为观止。

这些年在加拿大、冰岛、新西兰等国都欣赏过千姿万态的各色冰川,但莫雷诺还是让我惊心动魄、震撼不已:不象多数冰川位于高山之间只可远视,它仅有200米海拔高度使我们很容易近观;不象多数冰川消融于深谷之中,它被阿根廷湖迎头亲密拥抱而更添山情水意的浪漫神奇;不象位于两极的海上冰川只能驾船平行靠近,它可让我们高低左右正对冰川欣赏它全部的立体容颜。

从大冰川国家公园回到卡拉法特小镇,小镇只有一条主要大街,没有高楼大厦。走在街上两边房子色彩缤纷,搭配的协调,店铺都是以销售冰川旅游用的商品为主。

早晨初升的阳光将云层撕开了一个口子,将金色涂抹在安第斯雪山上,让这个清冷的早晨一下子亮了起来,给卡拉法特小镇带来光亮和暖意,使周遭的房子、树木变得梦幻迷离。

与昨天阴阴的感觉截然不同,此刻,卡拉法特就像是童话世界,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温暖气息。我们走在小巷中,享受那种置身世外的怡然自得、超凡脱出的宁静致远。

卡拉法特小镇的标示,在此打卡。这个纯净自然、依山傍水的地方,我来过。

第二站乌斯怀亚Ushuaia,也称世界尽头,它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火地岛地区的首府、行政中心。处南纬54°47、西经68°20,人口约6.4万,始建于1870年。海边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乌斯怀亚,世界的末端。

乌斯怀亚位于火地岛的南部海岸,北靠安第斯山脉,面对连接两大洋的比格尔海峡。在当地土著部落亚马纳语中,乌斯怀亚的含义是“向西深入的海湾”、“美丽的海湾”之意。

乌斯怀亚依山傍水,郁郁葱葱的山坡和巍峨洁白的雪山交相辉映,色调不同的各种建筑坐落在波光粼粼的比格尔水道和青山白雪之间。

这是一个别致、美丽的小城,街道不宽但十分干净。海峡对岸的雪山巍峨耸立,旖旎的风光吸引着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给这块本来荒凉的土地注入了生机。


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 是一条从东部的大西洋跨过阿根廷、智利两国到西部太平洋的水道。比格尔海峡得名于英国海军巡洋舰“比格尔”号,达尔文曾于1833年乘坐该舰环球旅行,来到火地岛进行地质和生物学的科学考察。

与地球上那些动辄宽达数百公里的海峡相比,比格尔海峡更像是一条河,东西长约240公里,但宽度只有10公里左右。我们坐船走的这一段海峡,北边是阿根廷,南侧则属于智利。

我们乘坐的是一艘双体游轮,船体很宽,客舱里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呆在舱里实在是辜负了如此美景,我登上客舱前面的甲板,眼前蔚蓝的天空中偶有几片白云,蓝色的大海和白色的雪峰,一幅令人心醉的风景。

比格尔海峡是勇士们去南极的必经之路,也是最美的海峡。深蓝色的海水不知蕴藏了多少秘密,让人浮想联翩。虽然船舱外寒风凌烈,但是海峡两岸旖旎的风光让我们抵御寒风,驻足凝望。

一会儿,船的前方出现了一个小岛,上面密密麻麻站满了海鸟。这些海鸟个头不大,背部羽毛是黑色的,腹部则是白色,像是一群身穿燕尾服的绅士,彬彬有礼地站在一起。

船行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岛,我们全体游客下船,绕小岛走一圈,在最高处欣赏比格尔海峡的全景。

为了保护脆弱的生态,我们在小岛上只能在用绳索拉出来的一条小路上行走,不能走“越界”。

站在这里,估计单薄的人估计会被冷飕飕的强风吹倒了。周围地上的植被都是干枯的针叶型,这里的荒芜没有产生穷途末路的感觉而是充满神奇遐想的广阔空间,因为前方800公里就是南极。

再往前,又是一个小岛,上面趴满了海豹,这些海豹大部分懒洋洋地挤在一起睡觉,也有个别的正作对亲热,耳鬓厮磨。它们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到来,似乎毫不在意。

我们的游船在靠近鸟岛和海豹岛时,也停下马达,安静地靠近小岛,尽量不打扰这些可爱的动物们。

所有的游客几乎都来到甲板上,快门闪个不停。很少有机会能这么近距离地观察海洋动物,并且不是在海洋馆,而是在靠近极地的海洋之中。

著名的世界尽头的灯塔,增加了比格尔海峡的知名度。灯塔的塔身被漆成红白相间,十分醒目。这也是比格尔海峡的一个标志性景物,出现在很多的图片、旅游介绍中。

游船绕灯塔转了一圈,开始返航。望着斜阳照射下的灯塔,我思忖,去南极不易,到达比格尔海峡和最南端的灯塔,我还是做到了。我能够到达地球最南端的地方,大概就是这里吧。

返航时好心的船长又在一个鸟岛旁熄火停留。此时岛上的鸟儿正整齐地排列着好像是欢送我们;空中的一群海鸟正自由地飞翔,像是在引领我们回去:小岛下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海带、海贝等,使清澈的海水呈深蓝色。

这纯净幽蓝的比格尔海峡,未曾离开,便开始想念。

乌斯怀亚最主要的一条街道叫圣马丁大街,与海岸线平行。还有几条很短的街道则是与之垂直交错,一头通向海边,另一头就延伸到山坡上。途径一条街,墙面上的标示告诉游客,这里真的是“天涯海角”。

所有的建筑都依着缓缓的山势而建,没有高楼,大多是三、四层的。但造型多样,小巧精致,并且色彩鲜艳,整个小城多姿多彩,活泼明快。

走在圣马丁大街上,感觉还是挺繁华的。街道不宽,但两旁一家家店铺紧挨着,街上车和行人都挺多。我们见识了世界最南端的邮局、市政厅、教堂。

乌斯怀亚最高建筑大概就是位于圣马丁大街上的教堂了,尤其有四、五层楼高的钟楼,在一片低矮的建筑之中,算是气势雄伟了。

清晨,我顺着泥泞的马路从酒店前往不远处的海边,太阳还未出来,但远方的雪峰在晨曦中格外的显眼。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透过云层缝隙,一缕阳光打在雪山上,乌斯怀亚苏醒了。

清晨的比格尔海峡看起来更像是雪山环抱着的一个湖,没有茫茫大海的一望无际,更无惊涛骇浪。阳光下,宁静的水面波光潋滟,与晚上风急浪高的景象迥然不同,像是个多变的女子。

火地岛Tierra del Fuego 国家公园是世界最南端的国家公园,面积约48700平方公里。1520年10月,著名航海家麦哲伦抵达南美最南端时,看到当地土著居民在岛上燃起的堆堆篝火,遂将该岛命名为“火地岛”。1881年智利和阿根廷在此划定了边界,其中约 1/3属智利, 2/3属阿根廷,随即阿根廷在所辖境内设立了火地岛区,1884年确定首府为乌斯怀亚。

火地岛有世界上最南端的火车站和最南端的铁路,最早其实是囚犯列车。由于火地岛地处要害,阿根廷政府借鉴欧洲国家把犯人移民到殖民地的经验,在19世纪末也开始把犯人移民到火地岛。当时的犯人的工作便是砍伐木材,这条铁路和火车就是运送犯人和木材的。

1947年阿根廷总统下令关闭监狱,小火车就此停运;1994年岛上政府为发展乌斯怀亚的旅游业,火车站在复建后重新开始运营。现在火车站是一座博物馆,里面挂着很多表现当年建设这条铁路情景的照片,火车站完全保留着当时的模样。

回到车上继续前进,越往里走,越是荒凉原始。这就是火地岛的美,荒芜的美。让人愉悦的是,刚才还小雨霏霏、阴云密布的天,现在晴朗了。旅途中,好天气是最好的伴侣。

火地岛国家公园保存了很原始的地貌:皑皑雪山、清澈的河谷、荒芜人迹的沼泽……还看到密林中几匹马悠然自得地寻觅着食物,好一幅田园牧歌的动人图画。

经过20分钟的行驶,抵达终点站,我们可以步行在国家公园深处。步行在林间小道上,品味那冷凝清新的空气,真正体验了一把世外桃源的惊艳和天涯海角的高冷。

走进这片原始森林,不是想象中的遮天蔽日的景象,因为是高纬度地区树木生长缓慢。我们边走边观赏它的极地自然风光:清澈的湖泊溪流、长满毛菌的原始森林、水草丰沛的海湾、红黄交织的各种植被,以及那远远陪籿着的雪山冰川。

原始森林的树种主要以美洲山毛榉为主,虽然不够高大,但却有着很奇特的地方:树干上结满了绿色的寄生菌,树枝上更是挂着一团一团的嫩黄色,但并不是树上结的果实,而是一种寄生物。

沿着森林小道走到尽头,是一片宁静的海湾,群山环抱、雪峰连绵,海水与雪山相互辉映,这真是难得一见的美丽山水画。

我脚下的可是全球最长的泛美公路的终点站,泛美公路是贯穿整个美洲大陆的公路系统,北起阿拉斯加,南至火地岛,北美和南美太平洋沿岸各国都通过这个公路网被连接起来。

从标示牌前行,是架在湿地上的一条木栈道。栈道把我们带到名叫Lapataia的海湾边,这是个很小的海湾,对面就是智利了。

在火地岛上,随处可见安第斯山的余脉,海拔不高,但山峦迭起,云雾飘渺,雪线高度仅500米,一年四季均可见到覆盖山顶的皑皑白雪。

几座孤零零的小岛,躺在平静的海面上。阴沉沉的天,近处是荒草杂生,远处是皑皑雪山,一片静寂,突然一群鸟儿从天空掠过,划破了这片寂寥荒凉。

我们抬头眺望远方群山,那边是智利领地,已经是海角天涯,南美洲到头了,合恩角和德雷克海峡就在不远处。都说这里是世界的尽头了,如果在这儿转身,那么就是世界的开始吧?

马尔维纳斯群岛广场Islas Malvinas Square是建立在乌斯怀亚临近比格尔海湾的广场上。阿根廷军政府于1982年4月2日入侵马岛,从而爆发了马岛战争 ,十个星期后,战争结束,阿根廷部队在斯坦利港向英军投降。

纪念广场上建有纪念碑,上面刻着马尔维纳斯群岛地图和战争阵亡者名单,纪念碑前有长明火炬。对阿根廷人来说,马岛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第三站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Aires,是阿根廷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科技、交通、文化和艺术中心。在1536年西班牙探险队到达这里建立了居民点,并以水手保护神“圣玛丽亚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名字命名,由此得名布宜诺斯艾利斯,并于1880年正式被定为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素有南美的巴黎之称。市内人文风情极为丰富,曾被评为全球最美城市第三名。

距离布宜诺斯艾利斯1小时车程的蒂格雷小镇,其西班牙发音与英语老虎tiger相近,所以在我们把这里称为老虎洲。老虎洲河网纵横交错,完全一派自然秀丽的原生态景象。

数不清的支流把陆地分割成一个个小岛,很多岛上都盖着别墅,有的小巧精致,有的却很简单,都是用来假期的。虽然是度假胜地,但整个老虎洲基本上还是原生态的,每个小岛都是被绿树所包围。

在老虎洲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随性,河水在河里随性地流淌、树木花草随性地生长、休闲度假的人们在随性地玩乐。那真是令人羡慕的一种简单、自由、快活的感觉。

方尖碑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有名的地标性建筑物,为了纪念城市建设四百年而建造于1936年。七九大道因纪念阿根廷1816年7月9日独立而命名。长5公里,宽148米,共有22根车道。

布宜的新港是相当于老港口博卡区而言,整个港区是从拉普拉塔河岸边挖了一条运河,运河两侧已经成为布宜新兴的商业区。高楼林立,是与市中心的欧式古典风格迥然不同的现代风格。

新港最引人注目的非女人桥莫属。这是横跨运河的一座桥,远远看去果然女人味十足:白色桥身造型简洁,纤细而优美,女人桥的造型像是一只白色的高跟鞋。巧妙的是,这是一座可以旋转的桥梁,当有轮船要从桥下穿过时,桥身可以以“高跟鞋”的鞋跟也就是桥墩为支点,旋转90°,让船只顺利通过。

在阿根廷何塞·德·圣马丁是无处不在的国家英雄:到处是他的雕像,或是以他的名字或事迹命名的地名。在诸多的雕像中最著名的就是圣马丁广场上的这组雕塑,雕像中的圣马丁,跃马腾空,头戴船形帽,右手直指前方,似乎正在发出进攻的号令。

著名的科隆大剧院是仅次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米兰的拉斯卡拉剧院名列世界第三。大剧院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街广场,是座典型的文艺复兴式的建筑。我们利用别人购物的2小时,步行到此参观。

科隆剧院是按照19世纪巴黎歌剧院和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等欧洲大剧院的传统建筑形式设计的,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剧院风格。既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建筑风格,又有德国建筑的宏伟坚固和法国建筑优美大方的特点。剧场内的主调颜色是大红和金黄,剧场呈马蹄形,周围有三层包厢、四层楼座,设有总统和市长专人包厢。

科隆大剧院的音响效果在世界上屈指可数,受到音乐大师们的交口称赞。世界第一流的剧团、芭蕾舞团以及著名的歌唱家、钢琴家等,都把能到这座艺术之宫来演出引以为荣。

五月广场被视为阿根廷的神经中枢,这不仅因为它是总统府所在地,更因为其历史最早是由代理总督胡安·德卡拉伊于1580年修建,与布宜诺斯艾利斯城同时诞生。广场中心的一座洁白的纪念碑,是为纪念在1810 年五月革命中献身的爱国志士修建,后来在塔尖上竖起一座自由女神塑像。

广场西北面修建于1723年的大教堂的墙壁上有一个熊熊燃烧着的火炬,这就是有名的阿根廷火焰。这火焰是1950年为纪念圣马丁逝世100周年开始点燃的。

位于五月广场最东侧的阿根廷总统府,是布宜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大厦的颜色为玫瑰色,玫瑰宫也因此而得名。把总统府的外墙刷成玫瑰色,是19世纪的阿根廷总统萨米恩托所为:红色是当时联邦派的颜色,白色是其反对派的颜色,两种颜色调和就成了现在的玫瑰色。

博卡区la boca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老港口、老街区,同时还是诞生于1905年的阿根廷足球俱乐部--博卡青年队的主场,诞生出马拉多纳的地方。

我们来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定不会错过博卡区。这个明丽、俏皮而招摇的地区中满是由不同纯色块覆盖的建筑,大大小小,犹如巨大的积木堆砌而成,连路灯都被漆成糖果色。

这里的建筑大多采用撞色,鲜嫩的柠檬黄配上明亮的宝蓝,热烈的大红配上浓郁的翠绿,再加上沿街的墙面上以探戈为主题、色彩和造型都非常鲜艳夸张的壁画和涂鸦,行走在其中,就像是落入了色彩的漩涡。

阿根廷国会大厦位于国会广场西端,是阿根廷的立法机关,大厦于1906年建成。大厦主体有4层,以白色大理石装饰墙面,带雕饰的希腊式立柱环绕整个建筑。国会广场是全国象征性地理中心,广场上有一块零千米里程碑,它是各条国家公路的起点。

著名的雅典人书店是由布宜诺斯艾利斯闹市一家老剧院改造成的豪华书店。书店共3层,号称南美第一,世界第二,剧院内原有包厢、雕刻、戏台上的深红色幕布均保存完好,只是戏台变成了供读者休息的地方,包厢则变成了一个个迷你阅览室。

从雅典人书店出来,结束了阿根廷五天的行程,也意味着南美四国游的完美收官。我们前往飞机场的时候,同这座城市道别,亦是和一段美妙的旅程道别,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阅尽千山万山,穿越地心遇见你,最美好的莫过于憧憬,最震撼的莫过于亲历,最温馨的莫过于回忆。

感谢家人的亲情陪伴,感谢团友们的欢乐相随,感谢专业导游领队的辛勤付出……

在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把时间花在美好的事物上。


摄影、文字编辑:凌寒独自开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致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带你去看南半球的夏日冰山
在阿根廷,偷看手机可能还会进局子!
南美极地风光掠影
地球上最遥远的城市,方圆两千公里没有大城市,真正的天涯海角
阿根廷乌斯怀亚的企鹅岛
阿根廷南端火地岛的岛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