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神州第一佛”灵山大佛(灵山胜境游记之二)

沿“降魔成道”铜雕中轴线向前,是高耸的石柱“阿育王柱”。“阿育王柱”是纯手工雕凿而成的整根花岗岩石柱,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200多吨。

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王,与秦始皇是同一时代的人,老年的时候觉得自己在统一国家的征战中殃及了无数的生命,为赎罪而皈依佛教,不仅把佛教定为国教,并且派出使臣去各国弘扬佛法,是一个典型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人。

阿育王柱北边是“状元坊”。

穿过状元坊就是佛手广场。这里最显蓍的标志是“天下第一掌”,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高达11.7米,宽5.5米,手指直径近1米,总重量达13吨。

“摸摸佛手,增福添寿”。

这是大型青铜艺术珍品“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

世人常说弥勒“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所以释迦牟尼佛祖派 100个小顽童下来考验弥勒,我们可以看到100个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

前面是祥符三桥、祥符寺和灵山大佛。

东边的是“慈恩桥”,意思是让我们知恩感恩,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感恩是一个人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

西边的是“普渡桥”,佛教中讲普渡众生,帮助别人脱离苦海,意思是让我们在感谢别人的恩德和帮助的基础上,学会无私的帮助别人。

中间的是“大觉桥”,意思是说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有无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觉之路,成就大智慧,获得大福报。

祥符三桥旁是灵山放生池。

走过祥符三桥,回望阿育王柱,依然高大挺拔。

祥符三桥前面便是千年古刹“祥符禅寺”。

这座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小灵山寺,后历经风雨,宋大中祥符年间重建,改名“祥符禅寺”,为法相宗的重要祖庭之一。

正面是天王殿,也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

相传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56亿7000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

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

大雄宝殿北门。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佛经中记载人生有108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正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鼓楼。

前面是一尊高8米的佛像雕塑,这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 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所以在这里看到是“双佛奇观”。

后面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匾额是赵朴初的墨宝。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指能够进行非凡的努力和奋斗、拥有非凡的决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觉者。

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

两侧是十八罗汉。

出了祥符禅寺是杏坛广场。广场中的这棵古银杏,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此树姿态神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是寺庙历经千年最好的见证。

杏坛广场也是观瞻大佛的绝佳处,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灵山大佛佛像总共耗用铜725吨,佛体由200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每块铜壁板的壁厚为6—8毫米,最大的面积有20多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9000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把这些铜壁板焊接在一起,焊缝总长度竟达35公里。

佛教提倡感恩,所以灵山将当时捐资建造大佛者的姓名全部刻在莲花瓣上。莲花座共分四层由88瓣莲花瓣所组成。 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
灵山大佛根据佛教“五方五佛”信仰理论体系建造,大佛形象由吴显林先生设计,赵朴初先生定稿,严格按照佛经记载佛祖“三十二相”的体态设计制造,慈颜细目,广视众生,似笑非笑,未语先闻。

大佛右手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

大佛左手印相为“与愿印”,寓意给与众生欢乐。

大佛衣着线条流动,立体感非常强,结合了古今雕塑艺术的优点。

灵山大佛1997年建成开光。至此,东有无锡灵山大佛,南有香港天坛大佛,西有四川乐山大佛,北有山西云冈大佛,中有河南龙门大佛,中国大地五方五格局得以圆满。

通往大佛脚下的这道长长的阶梯,称之为“登云道”。登云大道一共216级,共分七个平台, 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正好符合俗语“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

登云道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一副灵山史卷,记载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重要历史。

登云道上的一口古井,称为“六角井”,据说茶圣陆羽曾品过井中的泉水,认为甘洌清甜,非常推崇,被誉为江南十大名泉之一。 

登上216级台阶,寓意着消除108种烦恼,佛教中认为人生共有108种烦恼。

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展示了中国五方五佛,藏传、南传、汉传三大佛教体系等丰富的文化内容,集中体现了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五方佛”,又称 “五方如来”,源自密宗金刚界思想,东南西北中五方,各有一佛主持。分别是中央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不动如来)、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和北方不空成就佛。这尊佛像是东方阿閦佛。

万佛殿。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是整个灵山景区中重要的一环,作为佛教的组成部分,信仰、文化、实体三者缺一不可,信仰是根本,文化是载体,实体是体现。也可以说信仰是因,文化是缘,实体是果,佛教文化博览馆正是这三者的结合。

佛祖释迦牟尼坐像。

除白马驮经带来法宝外,僧宝东来更是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而这些形象化的法宝对于东土众生影响极大。

馆内还有展示佛教文化、佛教艺术的古代艺术品。

至今流传全国的石窟、塑像、绘画、碑刻都已与经典一起融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

法器'胜利钟'。

佛画。

博览馆的展品集中体现了中国佛教南传、汉传、藏传的景点、寺院、文化和艺术,内容丰富,绚丽多彩。

涅槃堂。

如愿堂。

罗汉堂。用扬州出土的汉代金丝楠木雕刻的万寿山五百罗汉堂是佛博馆“镇馆之宝”。

清乾隆年间,先由画师王方岳根据佛经记载的罗汉境界描绘出10幅罗汉图。2年后乾隆皇帝亲笔御书《万寿山五百罗汉堂》,以叙建堂之缘起,并作10篇题记,以细致的解释10幅罗汉图之内容,与罗汉图一并勒石于罗汉堂内。

《万寿山五百罗汉堂》原本放在北京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被付之一炬,而长卷拓本则被保存下来。

为了让稀世珍宝得以重见天日,安徽徽州老艺人王金生按照长卷的拓本,在扬州出土的汉代金丝楠木上以徽派木刻重新摹刻,前后历时一年时间才完成,于此同时,王金生还在五百罗汉像背面的金丝楠木上,雕刻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朴老手书的经文长卷《妙法莲花经》、《心经》。

莲花座是唯一能够触碰到大佛的地方,在这里可以“平安抱佛脚”,沐大佛之恩泽。抱全十个脚指,寓意十全十美。

在莲花座上可以看到整个景区的全景以及大佛所处的地理位置。大佛三山环抱,坐落于三山之间,如同一把太师椅,“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大佛坐北朝南,面朝三万六千顷的太湖,烟波渺渺,就如同一面镜子照着大佛。

风水学中将之称为“前有照,后有靠,两边抱”,正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灵山大佛所处的就是这样一块由朴老亲自选址的难得的佛门风水宝地。

—未完待续—

更新于 2019-08-27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五方大佛、四大菩萨造像
江苏. 无锡1. 灵山胜境
灵山胜景游记
郭进拴|灵山拜佛记
中国四十座露天大佛【珍藏版】
无锡灵山大佛导游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