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蜀北重镇”剑门关
最美中国,游在中国
(本篇是根据2012年8月四川之旅——剑门之行拍摄的照片、随行日记和有关资料编制完成的,系“四川之旅”系列之六。)

(四川省下辖1个副省级市——成都市,17个地级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3个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一. 天府之国


四川,简称“川”或“蜀”,省会成都,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之美誉,是中国西部门户,大熊猫故乡。


四川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陕西诸省市交界。


四川省下辖1个副省级市即成都市,17个地级市即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3个自治州即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和川中丘陵,中部为成都平原,西部为川西高原。

四川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工业、农业、军事、旅游、文化大省。


省会成都在199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是中国第四大航空港。


境内有中国第二大西藏(甘孜州、阿坝州),中国最大彝区(凉山州)和中国唯一羌族自治县(北川县),其中甘孜州是康藏文化的核心区。

四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然风光绚丽多彩。


拥有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乐山大佛、峨眉山、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阆中古城、海螺沟、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等享誉海内外的旅游景区。


(一)四川得名由来


北宋时,先在今四川盆地一带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合称“川峡二路”,后来又把二路合并为川峡路


北宋真宗咸平年间,将川峡路分为益州路(后改为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


南宋时,又总称“四川路”,这是“四川”一名用于行政区划代称的开始。


四川由此得名。


元朝(至元十八年,1281年),正式建置“四川等处行中书省”。


简称“四川行省”,再简称为“四川省”,这是“四川”省名得名之始。


从此“四川”一名沿用下来。


(二)古代四川


在商周时期,四川地区建立了由古蜀族为中心的蜀国,因此四川地区古称“蜀”。


夏商时期,蜀人部落从今茂县一带迁徙至成都平原。

公元前316年,战国时期,秦国兼并了蜀国,设立了蜀郡。


“三代蜀王”之后,大约相当于中原西周末期,杜宇王朝建立。


其间,蜀国的都城迁至郫邑(今郫县),杜宇王朝采用君主世袭制,其势力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


大约相当于春秋早期,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鳖灵,鳖灵建立了开明王朝,定都于广都(今双流),开明九世迁都至成都。


(三)四川风景名胜众多


四川乃旅游资源大省。

1. 四川有世界遗产6处,列居全国第二位。

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一乐山大佛。

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一都江堰。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1处:东风堰。

2. 列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保护区有4处:

九寨,卧龙,黄龙,稻城亚丁。

3. 四川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4处。

有“中国旅游胜地40佳”5处。

青城山一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4. 四川的卧龙、蜂桶寨、喇叭河、草坡、鞍子河、黑水河6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作为大熊猫世界自然遗产地精华区域,已进人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5. 2013年,国家森林公园33处。


6. 四川地质构造复杂、地质地貌景观丰富,已发现地质遗迹220余处,有兴文和自贡2处世界地质公园

自贡恐龙博物馆与美国国立恐龙公园、加拿大恐龙公园齐名,为世界三大恐龙遗址博物馆之一。

国家地质公园14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6处,其数量居全国前列。

7. 四川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1座

8.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8处

9.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山水在于蜀”之说 ,并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险,金城天下奇”之誉。

四川有贡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华蓥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顶山、西岭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横断山系的雀儿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以及大凉山、小凉山、龙门山、丹景山、葛仙山、米仓山、大巴山、龙泉山等大小山脉。

(广元市辖3个市辖区即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4县即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县,市政府驻地利州区。)


二. 蜀北重镇 川北门户:广元


广元市,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为四川的北大门。

它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元是中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中国温泉之乡、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中国军事装备生产基地、中国铁路网十个支点枢纽之一。

广元也是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是国家三线建设军工基地。

国家发改委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广元由此成为四川省唯一一个纳入此项试点城市。

广元市辖3个市辖区即利州区、昭化区、朝天区,4县即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县,市政府驻地利州区。


三. 登临剑门关


剑门关旅游区,位于广元市剑阁县北部,总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6平方公里。

由剑门关、翠云廊两个紧邻景区组成,是四川大九寨环线的重要节点和蜀道三国文化精品旅游线路的支撑中心。

剑门关旅游区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国文化 红色文化 关隘文化 蜀道文化

剑门蜀道历史悠久,肇始于西周。

它是先秦古蜀道——金牛道的核心价值地段,历史跨越3000余年。

至今仍遗存有众多的古桥梁、古建筑、古碑刻、古寺庙、古城址、行道树等大量珍贵文物,是迄今为止古代中国交通道路史上开辟最早、使用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人工古驿道。

剑门蜀道剑门关旅游区的荣誉众多: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首批国家风景名胜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全国红色经典旅游景区

四川省自然保护区

四川省地质公园

并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国家大遗址保护十二五专项规划》。

被评为《中国国家地理》四川最美100个拍摄点。

被誉为世界陆路交通史上的活化石。

茅以升先生称其为古代著名的土木工程。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

(剑门关风景名胜区导览图)

(“剑阁”牌坊)

(一)拜谒平襄侯祠(姜维祠、姜公祠等)

平襄侯祠位于剑门关景区内,又称姜维祠、伯约庙、姜公祠、钵盂寺。


姜维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


分前后两院,前院塑刘关张坐像,名武圣宫。


后院正殿塑姜维坐像,名忠勤祠。


(“姜维点将台”:地处姜维祠前的广场上)

(姜维点将台:一定要在这拍照,有历史意义啊!)

(平襄侯祠正门)

步入姜维殿,只见正殿上方高悬“志继洪轨”匾额,意思是姜维立志继承诸葛亮所规划的伟大宏图

正殿正中,堂挂帷幕,一如军帐。

姜维全身甲胄,外罩战袍,头戴帅盔,腰悬宝剑,足登武靴,左右陪祠身着戎装的张疑、廖化、张翼、董厥四将,前面置大案一张。

再现出姜维“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的历史场景。

殿内有一组青铜浮雕,记述了姜维镇守剑门关时的主要事迹。

第一幅浮雕题为“归附蜀汉”

说的是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出兵祁山,正好遇上天水太守马遵率领姜维等下巡属县,听到蜀军到来,怀疑姜维等人有贰心,便逃到上邽依据城池自保。

姜维追到后马遵紧闭城门,不予接纳,姜维只好又返回冀县,而冀县也不接纳他。

诸葛亮智取南安、天水、安定以后,各郡县都纷纷归顺,于是姜维便率众人一起投奔了诸葛亮,这是姜维真正走向蜀汉历史舞台的开始。

第二幅浮雕“表奏固关”

讲述的是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兵败侯和。

因黄皓弄权,谯周批评,姜维不敢回成都,回军驻扎沓中。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向后主上表说:“听说钟会在关中整饬训练军队,盘算着进攻,应同时派遣张翼、廖化二人统率各军分别把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患于未然。”

这是姜维在北伐十次退兵后,总结经验教训和避免谗言陷害时,向蜀后主提出的守蜀之策。

第三幅浮雕“倚险坚守”

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8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

其中钟会主力13万人,直趋成都。

姜维从孔函谷(今甘肃省武都)出兵,诱使雍州刺史诸葛绪离开白水桥头三十里,乘机迅速通过桥头,与廖化、张翼、董厥会合,赶在钟会到来前,一起退至剑阁坚守,凭借剑门关天堑,抗击钟会。

这一战,姜维灵活用兵,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第四幅“离关勤主”

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9月,邓艾率军在绵竹击溃诸葛瞻,后主请求投降,邓艾占据成都。

姜维在剑阁刚听说诸葛瞻兵败时,又听有人说后主要固守成都,有人说后主要投奔东吴,有人说后主要南入建宁。

姜维不得虚实,于是力排众议,急率军由广汉、郪县(今射洪)向成都进发,以救后主。

姜维忠勤蜀汉,其行为值得称道。

第五幅“诈降钟会”

讲述的是景耀六年(263年),后主归降的命令到达剑阁时,姜维大惊,众将咬牙怒目,拔刀砍石,姜维见人心思汉,于是安抚将士说:

“我们现在假降,然后乘机杀掉钟会,兴复汉室。”

于是竖起降旗,姜维率张翼、廖化、董厥等诈降钟会,这是姜维在蜀灭亡后,力图兴复汉室的权宜之计。


第六幅“完节尽忠”

讲述的是姜维诈降钟会之后,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了成都,自称益州牧,背叛魏朝。

钟会打算给姜维五万名兵士,让他作先锋部队讨伐魏朝,原先的魏朝将士愤怒反抗,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的妻儿也都被害。

姜维心系汉室,忠勤一生,为后世树立了楷模。

(前往“授略堂”)

(前往“授略堂”)


正殿的后面是后殿——授略堂


授略堂内有一组“孔明授书”浮雕,讲述的是孔明病困五丈原,姜维到榻前问安的故事。

孔明对姜维说:

“吾本欲竭忠尽力,恢复中原,重兴汉室,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死。吾平生所学,已著书二十四篇、计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内有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吾通观诸将,无人可授,独汝可传我书,切勿轻忽。”

又说:

“吾有连弩之法,不曾用得,其法矢长八寸,一弩可发十矢,皆画图本,汝可依法造用。”

姜维哭拜而受,立志继承诸葛亮遗志,忠心为主,致力汉室兴复。

(授略堂)

(姜维墓)


(二)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与纪念馆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位于剑门关旁红星广场,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1935年4月2日胜利攻克剑门关而建,并建有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主碑高19.35米、宽4.2米,寓意1935年4月2日红军攻克剑门关。


1980年,徐向前元帅题词“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镌刻在主碑正前面。

题词下方有一组形象逼真、士气高昂的红军战士主雕铜像。

碑座四周嵌有红军来剑门山区的主要战斗、政权建设等8面浮雕。

在8面浮雕下,刻有为创建剑阁苏区、牺牲疆场的红军英烈1200多人的名字。

碑座四周嵌有红军强渡嘉陵江、浴血火烧寺、剑门女红军、血战剑门关、军民鱼水情、剑门关大捷、剑阁会议、苏维埃政权等8面汉白玉浮雕。

纪念碑右侧伫立着当年部署和指挥剑门关战斗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的铜像。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位于纪念碑左侧,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分两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陈列部分,展陈的是参战红军将士当年留下的文物,其中《中华苏维埃宪法大纲》为国家一级文物。

第二单元为多媒体摸拟红军攻克剑门关的战斗立体场景。

红军血战剑门关遗址被列入国家确认的四川红色旅游重点景区。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被列入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简介)

(红军攻克剑门关遗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副总指挥王树声雕像)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主碑高19.35米、宽4.2米,寓意1935年4月2日红军攻克剑门关。)

(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馆)

(红色剑阁)

(鏖战剑门)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旗)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长征路线图)

(闲云客栈)

(剑门关关楼与剑门关地名碑)

(剑门关关楼与剑门关地名碑)


(三)穿越“天下第一关”


剑门关,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

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大、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

它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之一,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中的诗句“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

连山绝险,独路如门。

进入关内长约500米的幽深峡谷中,可见前人留下的“天下雄关”“第一关”“剑阁七十二峰”等碑刻

新建的剑门关楼,雄踞关口,气势恢宏。

附近山峦绵亘,植被葱笼,景色异常秀丽。

(剑门关关楼)

(剑门关关楼)

(一定要在剑门关地名碑前留影!)

(一定要在剑门关地名碑前留影!)

(剑门关关楼)

(剑门关关楼上的对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于李白《蜀道难》。)

(剑门关关楼上的对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出自于李白《蜀道难》。)

(两员女将把守剑门关啦!——有志气!)

(孔明立关)

《寰宇记》云:“诸葛亮相蜀,凿石驾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剑门关。”

《舆地广记》记载:“蜀汉丞相亮……以阁道三十里至险,复设尉守之。”


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只见群峰雄伟,山势险峻,大部队难以行走,于是下令,在这儿凿山、架木设栈道,修建了屹立千年的剑门关。

从此,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多次在这里屯粮、驻军、练兵。

立关修道也为后来姜维守关拒魏打下了基础。

(诸葛亮雕像)

(立关桥)

(“刘备过关”雕像)

(诸葛亮发明的“连环弩”)

(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

(北伐军行图)

(姜维与廖化、张翼、董厥把守剑门关雕像群)

(守关桥)

(姜维与廖化、张翼、董厥会合,赶在钟会到来前,一起退至剑阁坚守,凭借剑门关天堑,抗击钟会。)


(四)五丁开道·金牛道·金牛峡



1. 关于“五丁开道”的传说

传说出自于《华阳国志·蜀志》。

春秋时期,除了秦、楚、晋、齐、魏等一些较大的诸侯国外,还有很多小的诸侯国。

地处西南边陲的蜀国就是其中的一个。

当时,蜀国和秦国相邻,但两国间并无道路可通。     

有一次,蜀王在秦、蜀交界的边境打猎,恰巧遇到了也在此处围猎的秦惠王。

为了表示友好,秦惠王送给蜀王一批金子作礼物,蜀王也回送了许多珍奇的宝物给秦惠王。    

秦惠王将蜀王赠送的宝物带回咸阳宫中。

他兴致勃勃地命人将宝物的外包装打开,不料宝物都化成了泥土。    

秦惠王不由得十分震怒,大骂蜀王。

在场的几个大臣却祝贺说:“大王不必发怒。这预示着蜀王要把国土送给大王,不久之后,蜀地就要归入我大秦的版图了。”    

秦惠王听了,不由转怒为喜。

可他想了一想,又为难地说:“蜀国虽然和我毗邻,但两国之间为高山隔阻,无路可通,我们又怎能出兵攻占它呢?”    

这时,有一个大臣上前献计说:“臣听说蜀国有五个大力士,被人称为五丁。他们五个,个个力大无穷。我们可以设法让五丁来为我们开辟一条道路。”    

秦惠王对此表示怀疑,说:“蜀国的五丁怎么会听我们秦国的命令,为我们开辟道路呢?”    

那大臣回答说:“可以用计,让蜀王命令他们。”    

“用什么样的计呢?”秦惠王又问。

“五牛之计。”大臣回答。    

“什么叫‘五牛之计’?”     

那大臣走近秦惠王,在秦惠王耳畔讲了一阵。

秦惠王听了,不由连声说:“好计!好计!”    

于是,秦惠王立即依计行事。

他下令召集民工,用巨石雕成了五头庞大的石牛,每头石牛都有好几千斤重。

雕成后,他便对外扬言这五条大石牛都是宝牛,每天都能泄出一泡金子来。   

这样,石牛泄金的事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蜀王的耳朵中。

蜀王信以为真,就派遣使者来到秦国,愿意用蜀国的宝物和秦国交换。

秦惠王毫不犹疑地一口答应。    

使者回蜀国禀告了蜀王,蜀王十分高兴。

为了有道路以便拖回宝牛,蜀王命令五丁带领士兵凿山修路。

他们经过艰苦奋战,终于修好了从蜀国通往秦国的道路。

秦惠王也慨然让五丁带人把五条大石牛拖回了蜀国。    

然而,当蜀王发现这五条大石牛并不会泄金时,秦国大将已带兵沿着五丁修筑的道路,攻进了蜀国。

蜀国便因此而被秦国灭亡。    

后来,人们就用“五丁开道”这一典故来形容不畏艰险、开山筑路的精神。

2.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

因秦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而得名。


自古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


元朝以来,又通称蜀栈、南栈,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区至金堆铺交宁强界,经大安、烈金坝折南,过五丁关至宁强县城,再转西南,经牢固关、黄坝驿、七盘关入川界而达成都,约600公里。


《雍大记》记述五丁峡(或称金牛峡、宽川峡)云:


“连云叠嶂,壁立数百仞,幽邃逼窄,仅容一人一骑;乱石嵯峨,涧水湍激,为蜀道之最险。”

(金牛峡位于剑门关景区西南面的姜维守关群像西边。相传战国中期,五丁开通金牛道后,金牛行经此地,一头牛忽然受惊狂奔入此峡隐没,故名金牛峡。)


(金牛桥)

行走在剑门关景区内,靠近关楼的蜿蜒山道上,立有一块石碑,上书“第一关”三个大字,这正是果郡王允礼的书法。

历史上的果郡王原名爱新觉罗·胤礼,后雍正登基称帝,为避皇帝名讳,康熙其他皇子名字中的“胤”字全部改为“允”字,所以果郡王又叫允礼。

果郡王工书法、善诗词,精通绘画,也颇具政治才干。

他在政治上拥戴雍正,得到雍正器重,曾受任管理工部、户部及理藩事务。

在清代,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被称为藩部。

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秋天,允礼奉旨经川入藏处理事务,并于次年春天返回时路过剑门关。

当时的剑门关,仍是出入四川必经的要道,苍茫群山间抬眼望去,只见高峰林立,古柏绵延,山河一片壮丽。

因景生情,允礼提笔在这里写下了“第一关”三个字。

书法写成后,当地官员将这三个字勒石为碑,立于剑门关关口显眼处,以彰荣耀。

不过,这块石碑却没能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一直荣耀下去。

由于关口风大,矗立关口的石碑历经风霜逐渐剥落,残碑被泥土掩埋,一度被人遗忘,直到1935年修建川陕公路时,石碑才被无意挖出,重新立于景区。

“第一关”三个字,摆列整齐、大气,雄浑有力却并不张扬,神气内敛又不失端正,可谓笔笔中锋,笔笔藏锋,或许正如允礼其人,才华横溢、秉性中直却又低调沉稳、不露锋芒。

(“第一关”碑)

(景区大门的“剑阁”牌坊)

(景区大门的“剑阁”牌坊)

(景区大门的“剑阁”牌坊)

(景区大门的“剑阁”牌坊)


附:剑门关风味小吃


(一)剑门豆腐

指的是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剑门关生产的别具一格的豆腐,'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

相传剑门豆腐始于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军姜维在汉中被魏将钟会、邓艾打败后,退到险隘剑门关。

当时姜维营中兵疲不能战,马乏不能骑,眼看蜀北屏障剑门危在旦夕。

剑门一地方官忙向姜维献计:闭关三日不战,号今百姓家家磨豆浆,以豆腐犒赏士兵,以豆渣喂战马,待兵马体力恢复再战。

此计确实很灵,使士兵和战马体力迅速得到恢复。

三日之后,姜维仅引五千兵将杀下关去,大败钟会,使魏兵倒退数十里下寨,解了剑门危急。

(二)九香虫

九香虫,是一种会飞的青黑色甲壳虫,指甲般大小,状如水龟。

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不留心碰上它,便放出一种奇臭难状的气体,使人避而远之,因而落个“屁巴虫”的臭名。

屁巴虫含有九香虫油,一经炒熟之后,即是一种香美可口、祛病延年的药用美食,因此,它又赢得了“九香虫”的美称。

(三)剑门手杖

剑阁手杖简称剑杖,古称孔明杖。

剑阁手杖以剑门山区灌丛中的硬杂木和藤条为原材料,经民间手杖艺人根据藤条、杂木的自然造型加工而成。

因为剑阁手杖材料质地细腻、坚韧、斑纹别致、造型自然奇特、极具地方特色,在民国年间已成为名特产品,有“剑阁的拐棍(杖),保宁(阆中)的醋”之说。

解放后,手杖生产已成规模。

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四)剑门古道绿茶

《蜀中名胜记》有载:“有梁山寺,产茶,亦为蜀中奇品。”

其实,早在唐代,剑门绿茶已成贡品,宋代诗人陆放翁“细雨骑驴入剑门”时,曾在把盏品茗之后也即兴盛赞剑门绿茶。

就是当年的红军攻克剑门关后,几位指挥战斗的将军们也称赞“雄关有茶香中华”。

剑门古道景区产茶山区海拔千余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质肥沃,适宜茶叶生长。

建国以来,剑门古道景区拥有茶叶基地十余个,面积万余亩,尤以位于剑门关七十二峰之颠——仙峰观的剑门关茶场的茶最为有名。

剑门古道牌绿茶远销全国各地,剑门七十二峰产的绿茶盛名远播,信受茗君们的格外青睐。

(五)剑门腊肉与剑门火腿

剑阁被誉为“腊肉之乡”。

腊肉,由腊月腌制而得名。

据说秦始皇改年制以十二月为腊月,下旨天下大庆,这一月百姓杀猪宰羊,并腌制肉食品储存来年食用。

据《剑州志》载,剑人每岁冬宰杀肥猪,腌制腊肉,堪称佳品,或宴请宾客,或赠送亲友。

剑阁腊肉系采民间腌制方法,因为剑门山区腊月天气温、湿度正适合腌制腊肉,猪肉经过腌制后,烧柏木枝和锯木屑熏后,阴凉风干。

剑门腌腊制品,色泽红亮,气味干香,入口油而不腻,早负盛名。

解放前,剑阁腊肉远销西南、西北等省市。

解放后,畅销国内外。

在腌腊制品中,特别是剑门火腿声誉卓著。

“剑门牌”火腿选用肥瘦适度的猪肉,于每年立冬开始下料,经过腌、洗、晒、整型、配制上等佐料,腌制发酵等工序,从原料到成品一般需时5-8个月。

剑门火腿爪弯腿直,腿心丰满,色泽金黄,状如瑟琶,刀工光洁,瘦肉切面嫣红似火,肥肉呈乳白色,肉质干爽,富有弹性。

其味清香纯正,咸淡可口,肥不腻口,瘦不嵌牙。

剑门火腿经国家检验、注册“剑门牌”商标。

曾被国家商业部、四川省评为优质产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享有剑门天下险之誉的剑门关,高耸入云,是四川四绝之一
历史上从未被正面攻破的关隘,看它有多雄奇险峻!
【四川·剑阁】秦蜀锁匙——剑门关
四川广元剑门关
美丽中国-970:剑门蜀道
【四川风光】剑门秋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