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扬州之美瘦西湖

  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的 “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 的湖上园林,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 ,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

       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沿湖一周有看不尽的风景。草木扶苏,苍龙翠绿。清秀委婉的湖岸古典的园林群建筑,令人叹服。粉墙黛瓦,亭榭楼阁,熔南秀北雄于一炉,奇特秀丽,隐没在绿树丛中。可谓移步换景。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 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六月扬州百卉悠,瘦湖潋滟画中游。轻岚浮荡五亭侧,垂柳频摇古渡头。

        瘦西湖是一条狭长的河流,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景色不断变换,引人入胜。也因为她比杭州西湖更具一份清瘦神韵,而由此得名。瘦西湖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烟花三月的瘦西湖灵动秀丽,实在是名不虚传。

        扬州西湖的水,哺育了一方生灵,令瘦西湖内外生机勃勃,树木葱茏。

       几年前,瘦西湖景区引入了一批黑天鹅入驻湖区,这些黑天鹅经过一代一代的繁衍,如今瘦西湖俨然已经变成了一座天鹅湖,吸引着许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他们把扬州的瘦西湖当成了天鹅拍摄基地,每天都会有许多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守候在湖边,追寻着黑天鹅的踪迹,定格一个个优美的瞬间。

       相亲相爱的一对。

       景外有景 园中有园。

        沿着瘦西湖边漫步,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恍若置身于人间天堂。据说湖边垂柳是隋炀帝杨广下令所植,并亲手种下一棵,赐姓杨,所以后人称柳树为杨柳。抵近一看会发现湖边所植并非全是柳树,而是“三步一柳,五步一桃”,这种安排十分巧妙,在桃花盛开的季节,杨柳垂下秀发,桃花展开俏丽的容颜,与湖面相映成双,宛如美人梳妆。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别有一番清瘦的神韵。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瘦西湖的五亭桥是扬州的标志。 五亭桥上建有五座风亭,挺拔秀丽的风亭就象五朵冉冉出水的莲花。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五亭桥不但是瘦西湖的标志,也是扬州城的象征。它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至今已有了两百多年的历史。亭上有宝顶,亭内绘有天花,亭外挂着风铃。五亭桥的桥墩由12大块青石砌成,形成厚重有力的“工”字型桥基。清秀的桥身和沉雄的桥基,两者为什么能配置得如此和谐呢?答案就在桥洞。五亭桥的桥身由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卷洞组成。空灵的拱顶卷洞配上敦实的桥基,桥基在直线配上桥洞的曲线,加上自然流畅的比例,就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

        如果把瘦西湖比做一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那么五亭桥就是少女身上那条华美的腰带。

        “凫庄”建于1921年,是扬州乡绅陈臣朔的别墅。凫庄之胜在环于水而又凫于水,反映出当时的园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这里有平台雕栏,可以露天而坐,凭水而眺。西侧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于此仰视桥亭之美,俯视游鱼之乐。

        碧绿的湖水上泛着古色古香的游船,岸边翠绿的垂柳枝条伴着清风在湖面上随风摇摆着。

        园中有园是瘦西湖的特色,游览瘦西湖就像是在读一本书,打开扉页,一路长堤春柳,便是对湖中美景不停的铺垫。正当不知这漫漫长堤何处是个尽头,徐园的粉墙黛瓦令脚步停了下来。徐园乃民国四年为祭祀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军长徐宝山而建,门形如满月,一双石狮直对长堤。清初这里是韩园桃花坞故址。民国4年(191年)改为徐宝山洞堂,故名徐园。

       “徐园”二字由清末民初扬州书法名家吉亮工手书。吉亮工是扬州八怪后又一个诗酒放荡的人物,人称“风先生”,是当时扬州的书法大家,。如今的“徐”“园”二字,字体风格都不相同。前者为行楷,工整而沧劲,后者则为行草,潦草而飘逸。仔细看那“园”字中的“元”,可以发现“元”的字形非常象“虎”。

        徐园规模不大,但结构得体,庭院起承转合,错落有致。小小园林中有一馆一榭一亭,外有曲水,内有池塘,花木竹石,恰到好处。园内有黄石迭砌的莲池,池水于石梁桥下与园外湖水相通。环池植有桃柳,松柏花草列植道边。

        穿过徐园,我们便来到了小虹桥,这是连接小金山的通道桥,色彩是特别鲜艳的红色。从现在能看到的桥型来说,无论其造型还是用料, 小虹桥与大虹桥都毫无瓜葛,因为大虹桥是典型的联拱石桥,而小虹桥却是一座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木质桥面的单拱桥。

        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也是湖上建筑最密集的地方。风亭、吹台、琴室、木樨书屋、棋室、月观,全都集中在这里。关于“小金山”的名字,还有着一段来历:说是有一回扬州和镇江的两个和尚闲聊,镇江和尚说:“青山也厌扬州俗,多少峰峦不过江。”扬州的当然不同意这种说法,于是两人就下棋打赌。结果扬州的和尚棋高一着,此景定名“小金山”,并在庭中挂了这样一副对联:“弹指皆空,玉局可曾留带去;如拳不大,金山也肯过江来。”只用了一个“小”字,就把镇江的“金山”引渡过来了。

        门内有庭院,北部为面南敞厅三楹,院中安置船形钟乳石盆,底座为太湖石。此为宋代花石纲遗物,宋朝陆运﹑水运各项物资多编组为“纲”。如运马称“马纲”,以五十匹为一纲;运米称“米饷纲”,以一万石为一纲;运花石称“花石纲”,以十船为一纲。这块奇异的石头是宋代花石纲的遗物。古代运输用船编号记数,十船为一纲。用船运送花和石头,就被称为“花石纲”。当年的北宋皇帝宋徽宗很喜欢奇花异石,在他六十大寿之际,决定在京城开封府建造一座万寿山。这块来自广西的钟乳石,就是在运输过程中恰好碰上方腊的农民起义而遗落在扬州的。这也是目前扬州最大的一块钟乳石。钟乳石是溶洞中的碳酸钙沉积而成,造型十分优美。

        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便能登上小金山的风亭。风亭是瘦西湖景区的制高点,它就是朱自清先生所说的“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风亭上有一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以;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风亭这个名称就取自于上下联第一个字而得名的。所谓“山不在高,贵在层次。水不在宽,妙在曲折。”这就是瘦西湖和小金山的妙处。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叫“吹台”,又名钓鱼台。相传乾隆曾于此钓鱼而得名。钓鱼台巧妙地运用了“框景”手法,成为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经典之作。

        深入湖心的钓鱼台,这里原来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相传当年的乾隆皇帝逛到这儿,忽然有了钓鱼的兴趣。于是立即有人送上了鱼杆。可是瘦西湖里的鱼却偏偏不听话,平日里一呼百应的乾隆皇帝钓了半天,就是没有一条鱼上钩。这下陪同的扬州盐商着急了,当即悄悄选了几个水性好的水手带着活鱼潜到水下。举着荷叶,靠荷茎来换气。上面的乾隆鱼杆一落,下面的活龙鱼就被挂上了钩。这下乾隆爷自然是龙颜大悦了。

        在中国,以“钓鱼台”命名的景点非常多,但扬州的钓鱼却是众多钓台中体量最小,也是极富特色的一座。它是中国名亭建筑的典范,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站在钓鱼台斜角60度,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这一景象一彩一素,一横一卧,真是堪称绝妙。这里也是外地游客到扬州一定要留影的地方。那洞中借景的画面正好对应了“三星拱照”的名称。

        “二十四桥”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由落帆栈道、单孔拱桥、九曲桥及吹萧亭组合而成。 “二十四桥”并非24座桥这样一个数字的概念,只是一座单孔拱桥。中间的玉带状拱桥长24米,宽2.4米,桥上下两侧各有24个台阶,围以24根汉白玉栏杆和24块汉白玉栏板,洁白的栏板上雕以彩云追月浮雕,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瘦西湖内的二十四桥,历史上桥曾颓圮于荒烟衰草。后经扬州市政府的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唐代杜牧的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已流传了一千多年,可谓妇孺皆知。诗因桥而咏出,而桥却因诗而闻名。

        相传在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坐船游览扬州瘦西湖。从水上看到五亭桥一带的景色,不由遗憾的说:“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这而看起来和北海的琼岛春阴就像极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财大气粗的扬州盐商当即花了十万两银子跟太监买来了北海白塔的图样,当晚连夜用白色的盐包堆成了一座白塔。这就是在扬州流传至今的“一夜造塔”的故事。 白塔高27.5米 ,下面是束腰须弥塔座,八面四角,每面三龛,龛内雕刻着十二生肖像。和北海白塔的厚重稳健不同,白塔比例匀称,玉立亭亭。和身边的五亭桥相映成趣。

        举目远眺,瘦西湖最精华的一章,正在阳光的勾勒下显出动人的剪影,耐心等待观者的品读。

发布于 昨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扬州瘦西湖
秋雨漫游瘦西湖
扬州瘦西湖应该怎么玩?
《华夏掠影》扬州瘦西湖览胜
15 瘦西湖
水曲船横西湖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