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经》中隐语的表现手法——比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歌的传统极为悠久。“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诗歌艺术,都可视为隐语(灯谜)的文化背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儒家学者尊其为经典。《诗经》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之于隐语,也是一个发掘的宝库。《诗经》中运用比、兴表现手法创作的隐语非常多。所谓比、兴,从谜语的视角看,就是隐意语言。

比:就是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鹤鸣》诗曰: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这首诗被称为“招隐诗”,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长着檀树,近旁一座山峰。于是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由此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清王夫之著《薑斋诗话》谈道:“《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要以俯仰物理,而咏叹之,用见理随物显,唯人所感,皆可类通;初非有所指斥一人一事,不敢明言,而姑为隐语也。”

比者再如:《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总结
诗经简介(原创)
不说不知道,这些如此美的句子,居然出自卜筮之书《易经》!
《诗经》的表现手法
中考语文总复习课内古诗词阅读练习
赏邮读《诗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