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摄影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去年12月我到云南走了几天,主要目的是到梅里雪山看双子座流星雨。从丽江出发前往迪庆的路上,我们夜宿叶枝镇。这里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的地盘,是横断山脉“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区腹地,自古以来就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主要物资集散地。镇子不大,晚上又碰上停电,没有热闹的气息,却适合看流星雨。在我们住的人家楼顶上,两个多小时里看到了十几颗流星。
第二天一早,我们租的当地小面包车就把我们带进了一条山间小路,沿路前往一个叫同乐的村子。


司机在小路上停了车,叫我们往右边的一个小山坡走。我走到一棵老树前,隔着光秃秃的枝杈,看到了对面山坡上的村子,一幢幢木屋错落有致地聚集在一起。这就是我们要看的同乐村,澜沧江流域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傈僳族村寨。

架好相机后,我看着这个处于群山阴影中的村子,想着要是有阳光照射进来会不会更好看一些。周边的山太高,显然住在村子里是永远看不到日出和日落的,太阳必须升得很高才能照进村子。当然,村民如果想看日出,往山顶爬一会就可以了。山顶上应该能看到白马雪山的日照金山。

山很安静,村子很安静,我们也很安静地用镜头看着村子。在阳光到来之前,炊烟是最好的点缀。我想起那句诗“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渊明老兄想要的“归园田居”,大约就是这样的地方吧。

太阳终于爬山了我们背后的山头,照射到了对面的山村。村里的房子有了光影。但我心里却略感失望,仿佛一个梦被吵醒,一个在早晨朦胧的光线中炊烟袅袅的理想小村子,在强烈阳光照射下细节毕现,一下子把人拉回到现实中。

我们继续上车,绕过山谷进入村子。近看那些房子,竟然都是木头做的,柱、梁、墙、门、窗都是木头,就连屋顶也是木片当瓦,用石头压着就成了。据说这就是传统傈傈族风格的建筑——木楞房。

村子里最吸引人眼光的是山坡上屋旁零散种植的柿子树。这个季节树上几乎没有叶子了,只剩下红红黄黄的果挂在枝头,跟木楞房和炊烟衬托着,成了诗意的家园。

高处的柿子在枝头美丽着,而近处的柿子则在眼前诱惑着。我真想拍摄之后就摘一个放进嘴里,但遍寻不见主人。这时我才想起,我走在村道上寻寻觅觅,是想找村民。

终于在一户人家门口见到了一位背了一筐木柴回来的妇女。她慈眉善目的,只是语言沟通不太顺畅。但她明白我的意思,很配合地让我拍了几张照片,还邀请我参观了一下她家的厨房。


       村道旁还见到了两个男子在用骡子搬运石块。他们说是拉去铺进村的路的,以后修好了路,来这里的人就会更多了。

回到村里的小广场,发现旁边的房子也在维修中。在房子外我看到了几块宣传牌,原来这个村子还是“阿尺目刮”的传承地。这次我们显然无法看到这一非遗的面貌了。这次脚步匆匆,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


       阿尺目刮,意为“山羊的歌舞”,发源于维西县澜沧江流域,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至终踏歌起舞,乐歌以领唱和伴唱合成,每一乐曲开头,都有一个无唱词内容的起音,其音颤抖悠扬,宛如旷野里山羊的悠悠长鸣。参舞者分男、女两队,每队有一名领唱者,其余合唱。唱词内容十分丰富,可从远古洪荒的神话传说唱到身边的生产生活,可承袭前人留下的唱词,也可即兴自编自唱。如果男、女两队的领唱者旗鼓相当,往往一场“目刮”唱几天几夜尚不能完。


拍拍照片看看书,讲讲故事扯扯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隐匿在云南大山深处的傈僳古村落
秋日还乡
武文|乡土蓝田|辋川苜蓿沟
散文《失落的时光---柿园》||薛陆成
想在浙江的这座小城,与你一起慢慢变老
探秘安徽无人古村,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