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味道苏州

味道苏州

2019.05.18 措温布 阅读 191琵琶语(琵琶独奏)

今天终于将《味道苏州》或《苏州散记》的十五篇游记写完,除过两篇在苏州完成,余十三篇陆陆续续在一周内完成,时常想起,时常补充,哪怕是一段、一句、或是一个字词,只要想到就立刻马上改,迟疑片刻就烟消云散灰飞烟灭了,再要去想太费劲了,或许永远也想不起来。它花费了我一些时间和精力,专注地去完成一件事,趁我的记忆还算清晰的时候,这是一件幸事,对于自己来说。苏州散记是早就想好的名儿,今天回家的路上,味道苏州映入脑海。味道,五味杂陈,有空气中的纯香,绿水中的愁绪,石桥上的古朴,枕河眠的月夜,桂花糕的微甜,糍毛团的软糯,鸡头米的嚼劲,米酒的醇香,金鸡湖水的平静,美术馆的感动,图书馆的清雅,诚品书店的开阔,都是一种味道,各不相近,又相互依偎,造就了苏州古典与现代,优雅与和谐的城市味道。

苏州印象

近21小时的车程,到达苏州。妈妈,我来找你了,在你走后近两年后,我来到这里找你。你一定会在虎丘等我。

出地铁,扑面而来的香气,满目各色的花,是东吴给予自己的第一印象。香气来自街巷中的无数的香樟树,树冠成球形,宽大如伞,浓荫广阔,叶绿中有红,红中带黄,随湿润的东南风飘然而至,遍地黄花,香的源头。干将东路以北,观前街以南,宫巷,是我苏州的家。

观前街,苏州商业一条街,因玄妙观 得名。周六人头攒动,吵的头痛。遂往平江路进发。平江,紧邻平江水,苏州的别称。平江路,是文化历史街区。一副水乡的模样。数不清的桥廊,始终的石板路,白墙黛瓦的民居,历史名人故居,不绝于耳的评弹调,特有的吴侬软语,在周遭无数的过宽过窄巷弄里存在着,沧桑感来自这条2500多年前的春秋吴国。太晚了,游人仍如织,雨飘散如烟,似有似无,打伞多余,不打淋湿,下或者不下全靠心情。夜晚,隔壁教堂唱诗班的歌声响起,我进入梦乡。

平江路的晨

在唱诗班的歌声中苏醒。今天周日,是做礼拜的日子。基督教堂的窗户正对着我们的窗,歌唱前的钟声敲了太久,歌声也不太悠扬,只因她吵了我们的睡眠,虽有些恼火,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作罢。清晨的老城是静谧的,和慧儿步行到不远处的平江路,干将东路,是平江的南起点。晨的平江与昨晚判若两路,宁静,鸟鸣,花草,青苔,老人,艄公,旅人,商贾,造就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只有轰鸣而过的电动车打破这份一天之中难得静谧。

金鸡湖畔

苏州第二日。按照既定计划,金鸡湖景区和诚品书店。金鸡湖属太湖支流,面积比西湖稍大,是城市湖泊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园中“东方之门”,俗称"大裤衩",苏州新地标。金鸡湖湿气太大,雾气漫漫。文化艺术中心,是苏州多元素文化艺术标志。设计者保罗 安德鲁,现代、古典,与水乡园林相结合的集约之美。呈现“一颗珍珠、一段影壁、一座园林"的集约之美。与太原长风商务区雷同,集中与分散的区别。

恰逢美术馆《何处是江南》陈逸飞陈逸鸣作品展。在介绍他们兄弟俩的影像中,他们的坚韧精神和执着程度可见一斑,加上过人的天赋,聪慧的大脑,抵达油画的顶峰只是时间的问题。展览只是作品中很小一部分,江南水乡和仕女(古典和民国),远观或近看呈现出来的画境截然不同。我迟迟不愿离开,想象着他们作画时的场景,还有当时两兄弟的神态与专注,多么迷人!这位中国乃至亚洲最具成就的油画家,59岁去世于上海。看着他在上海美专的素描或刚毕业时的画作,有些稚嫩,想起旭儿,她曾经那么喜欢油画,却阴差阳错地学了国画。画展是苏州行中最大的收获之一。

一层有电影金鸡奖展览,好多获奖的旧电影展现眼前,勾起回忆。最近十年的都没兴趣看。也是一层还有个小图书馆,没啥人,管理员不管不问,我们进去,随意翻看,见梁文道《访问》,坐下看会儿,顺便歇脚。梁文道的书没看过,大概十几页,符合我的口味。

走在金鸡湖边的大道上,天气忽而放晴,忽而转阴,空气质量优,远处的东方之门看不太清楚,只是个轮廓罢了,水面水鸟出没,岸边百花盛开。已是中午,好几个老外在跑步,不像国人的慢跑,有些夸张的肢体动作,但速度都不慢。可能老外就是午时跑步吧!路上艳儿一直要去诚品书店,考虑到这湖太大,环绕一周不太可能,遂放弃原地返回。当然也就放弃湖边的其他景致。诚品不远,跟随导航走了冤枉路。地处金鸡湖畔的诚品是大陆第一家,坐落苏州,足以见得其文化底蕴的深厚。太大了,饮食,商场,书店于一体集成。我实在走不动,坐在人堆里看描写北京过去的书,书名记不得了。还挺有意思。她俩依然兴趣盎然,全都转完不说,还有收获。外面是急雨,在这里很少看见。早上的牛毛细雨是江南特色,朱自清在《春》里写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的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我再补充一句,雨中香樟散发出来的浓郁香气。

平江晨起的人们

苏州第三日。仍然早早醒来,和慧儿漫步到平江路。今天比昨儿还早一小时。更加安静,只有鸟鸣声划过。平江水两边的窄巷民居全貌尽在眼前。古老的河水缓缓流过,经年不息,多座古石桥飞架两岸,其中一座廊桥名为“雪糕桥",宋“平江图"就有此桥,为纪念二十四孝而建。我们穿街走巷,居然看到民居内打井水生活,遂上前问,“没有自来水吗?"“有啊!"便不再理我们。从窄小的井口向下望,清亮,“一定甘甜清冽。"我说。邻里们每人一把藤椅坐在外边聊天,纯正的吴侬软语,好听,一句不懂。每家门前都种绿植,开花的,不开的,低矮的,爬藤的,或多或少,色彩斑斓。沿河的墙壁绿苔众生,给白墙黛瓦又增添一抹颜色。船家泛舟,太早没生意就紧靠岸边在船头打盹儿。油亮泛光的青石板路,游人几乎没有,偶有一半个跑步的人热气腾腾地擦肩,只有买菜归来缓缓走着的老人,不声不响,平静如同这条古老的平江水,走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妈妈的魂魄在虎丘

今日,虎丘。我只知道是地名却从来想象不出它的模样,却是魂牵梦绕的地方。与妈相见的地方清晰地存在脑中,从没有离开过。宽大的广场,二级台阶下,我俩站在那里聊天,叔在台阶上不远的地方,远处隐约有云岩寺塔的影子。

我在虎丘园子四处寻找,不急,缓缓地,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妈一定会在那个地方等我。虎丘剑池,云岩寺塔,竹林深处,茶园叠翠,太多的古树,太多的桥,太多的木船和淳朴无华的掌舵人。百花遍地,叫不上名字居多数,百树密集,枝条遒劲,古树参天,整个吴中第一山被笼罩在烟雨蒙蒙中,湿润翠绿,溪水潺潺,俨然一副天然植物园。人在画中游。我几乎将虎丘翻了个底朝天,却始终没有找见梦中的地方,梦中的妈妈。我时常伫立一处发呆或凝神,或环顾四周,或蓦然回首,在一处开阔地带妈一定在那里,并不翘首以盼,也不东张西望,只是安静地默然地等。我在心里呼喊千百次,妈一定听得到:我在心里庆幸妈的选择,她的魂魄一定在这里。在苏州,虎丘,站在这个姑苏城外的最高点俯瞰,清雅水影的江南尽收眼底,大多匾额的题字都是纂书,去年到现在我练的就是纂书,基本详实读出,巧合还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在去虎丘的公交车上,我幻想着如果可以找到我们相逢或失散的地方,我应该会情绪失控,打开车窗,湿湿的风吹来,有些凉,盈眶的泪终没有滴落。

妈妈,我来了。你在哪里?

山塘街

山塘古街,是除过平江路以外的另一条老街,它在城外,平江在城里,又称七里山塘。第四天,依然早起,没敢外出,只因为"七里",走不动就抓瞎了。倒一次地铁共五站地就到了,不太远。出地铁迎面一个大集贸市场,随人流向前走,分不清方向,跟着走应该没错。沿河的整条街都是人,最底层的老百姓,东西便宜的咋舌,两边都是住家,每户开着门,或宽或窄,都漆黑一片,舍不得开灯?不得而知,门内是厨房,小到只能容一人,还要放一个电动车,更加逼仄,厨具不用说,更黑。更为奇葩的情景,一位五六十的老老太,用斧头劈柴,然后将细条的柴火一个小铁皮炉内,不大的炉子只能坐一只水壶,我的娘呦!水壶周身漆黑,黑的彻底,柴火熏制而成,她不停地用蒲扇扇以助火势。我驻足仔细来看,她也抬眼看我,我们仅有不到一秒的对视,她随后垂下眼帘继续工作,一副不屑的样子。“作秀”还是“日常”?我们的惊诧丝毫撼动不了他们一如既往的生活,窗外的河水般没有改变。公共厕所很多,厕所特设洗刷站,至少我没看到有人用,沿途河水居民还是洗衣服,洗马桶,过着从前的生活。城里城外的生活区别这么大?再往前走看见贝聿铭的贝家祠堂,锁门,看规模就不小,占地面积不会少。最终我们误走进人家的住户区,根本绕不出来,相同的窄巷,相同的房屋,七拐八拐仍不得法,眼看着就是河边,怎么也到不了,左问右问才跟着一个抱孩子的少妇走出来,她笑:一看你们就是外地人,迷路了吧!我们都是住了好久才行的。旁边一个姑娘更逗,我都住三个月了,还是找不到家。聊天才知晓走错了方向。也挺好,看到了老百姓的市井人家,都说在这儿一天也不能活。条件恶劣,环境极差,学校建在垃圾场边,巷窄到过一辆车都不富余,我调侃一位司机:你真有本事!那人抬眼看看我,不吭声,估计夸的人太多,早已麻木,唉,没钱的人只能住这儿。

又走到旅游区,不管从规模和商业气息上都不如平江路,草草了事,绕了个大圈才找到地铁口。山塘街,历史古文化街,已经是陈年旧事了,到处都“拆”贴满各家的墙壁,不久的将来,它将会不复存在,崭新的山塘会是什么模样?

拙政园 耦园

第四天,拙政园。今早醒来又睡回去,一睁眼,八点多了,出发九点半。拙政园,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中国四大园林。拙政园的感觉不如虎丘,人多到摩肩接踵,头晕转向,几次似曾相识才知又转回来,草木有些枯败,就算绿也不是绿的发亮,可能与雨后虎丘有些关系,亭台楼阁狭小拥挤,拍池中鸳鸯戏水都得赶紧,停不下脚步。杜鹃花,盆景还有山茶花吸睛,尤一树白杜鹃,正值盛花期,雪一般纯洁,宽大的五片花瓣,蕊白色,柱头淡黄,花枝垂底又翻转,形成即将合拢的圆形,更奇的是一朵粉红的朵儿,仅有一朵在中间独立着,衬着它花的纯,衬着自己的艳。游客频频驻足欣赏拍照。熬到中午时分,人才见少,整个园子的轮廓才凸显出来,以水为中心,假山,亭榭,长廊,匾额,窗棂,池水,鸳鸯,睡莲,石桥,还有遍地的苍翠和花草,石阶和青苔,栩栩如生的木雕门窗,惟妙惟肖的拙政穿越,东园开阔疏朗,西园建筑精美,中园园中精华,秫香馆,远香堂,倒影楼,芙蓉榭,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馆等等,就连名字都透着文化气息,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耦园,园林中最小最精致的园子之一,平江路上有醒目的标识。进门买票被告知向东走500米就到,我们沿河道向东, 一直走,远不止那个数。藏在小新桥巷,一园两宅的布局,南北驳岸码头,尽显姑苏"人家尽枕河“特色,东宅稠密“黄石假山"为主,西宅幽雅宜读书,进门后的载酒堂有评弹演出。时间还早,东西方向走走,本以为小园子不会有人来,一波一波的带团的旗子,五颜六色地在园子上空盘旋,乌央乌央的人群像泄洪的江水涌进,耦园变成满园,园主沈氏夫妇偕隠的园子一片喧闹,有些滑稽。坐在拥有镇宅之宝的山水间,更是嘈杂,细毛雨又飘下来,只能留下。坐在黄石假山的人们撑着伞,久久坐着不肯离去。评弹曲目是《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如果不知道词根本是听不懂的,曲调委婉温润,只有江南烟雨才匹配的曲调。小雨来的正是时候。

等赶到平江路,雨渐停,太阳露出了笑脸,湿热的空气充斥其间,明明空荡的街巷,人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平江路马上热闹起来。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苏州的第五日,苏州博物馆。队排的蜿蜒曲折,我们只需拿出身份证任性一刷,俨然一副苏博VIP。这是苏博新馆,是贝聿铭先生设计建造。贝聿铭,祖籍苏州,七里山塘有贝家祠堂,我们去过。世界顶级华人建筑大师,一生作品无数,我知道的是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北京香山饭店。苏博为之封山之作,这是来到苏州才知道。贝先生把江南水秀与庭院建筑相结合,运用几何构造和光线特点,使建筑与其环境相协调。馆内藏品并不多,尽管有2500年的历史,毕竟只是一个苏州,在历史长河中不过惊鸿一瞥。网上吐槽建筑精美大于馆内藏品,来之前我们嗤之以鼻,怎能如此厚此薄彼评判博物馆?我们的苏博之行却恰恰印证的这样的说法。馆内的几何构造成流线型体现,如虹似玉,大气又小家,馆顶和窗格时常隔着一层细纱,阳光似有似无的照射进来,隔窗而望的庭院山水朦胧。馆外一派古典园林水乡,全部黑白对照,大块的几何图形,阳光下明暗交错,立体感强烈。在相机里,我们看到又是一番景象。慧儿说,那些建筑好像纸片儿插在那里。天做底色,水做衬,建筑的魂魄灵动于它们之间,水天一色,好像美术工作者笔下,跃然纸上。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竹林通幽,花团锦簇,池塘中的锦鲤们在精致建筑的倒影中悠然自在地漫游享受。从忠王府出门,从忠王李秀成的眼神中我察觉到一股英气,与忠王府的气势相匹配。门外碰到一群也来苏博的人,其中一个可能是本地人,他说,忠王府是旧的博物馆,他指着那个精美绝伦的建筑说,这是新馆。

博物馆北临顿路上不远处,有家苏州小吃馆,几乎涵盖所有苏州味道。待薄荷方糕,咸豆花,糖粥,桂花糖藕,笋片素面,梅菜笋丝上桌,艳儿说,都别动,我先拍照。

梦 雨后

从苏州博物馆打个来回,有些远,还是步行回来。是几天来走的最少的一天。按理说不累。躺在床上,将苏州小吃罗列一翻,32样,吓死个人。用她俩的话,数完就睡着了。这几天最沉的午觉。

梦中回到童年的房子里,邻居搬走,破套家成了我家一套。厨房的窗朝阳,很亮,妈妈还像年轻一样在窗下忙活,我刚进门,看到妈的背影。她不扭头更不搭话,她好像知道是我回来了。走廊里站着别人,我没空搭理他们。

一声短信将梦打醒。我翻个身,头脑倍儿清爽。下床望窗外,天已擦黑,霓虹灯下的道路上一片潮湿,行人不撑伞,刚下过雨。树梢晃动剧烈,风又来了。

出门散步, 迎面扑来香樟的味道,淡淡的幽香。叶遍地,红,黄,绿都有,还有细如针一样的花,也铺满地。潮湿的空气也随风飘过,浑身通透,香气宜人。玄妙观漆黑,元大昌准备打烊,宫巷,观前街的各色商家酒店霓虹闪烁,行人穿梭其间。

夜,才刚刚开启。

苏州人 再见

最后一天,我们要早起去山塘街购物,在荣阳楼吃早饭。大约七点的地铁,人不多,换乘地铁的人却都是一路小跑,上下电梯甚至都等不及,步行上下也是三步并两步。这应该是一线城市的速度。我们是游客,居住在老城里,与那些老人一样的慢生活,凡事不急,先紧着他们年轻人。

地铁出口是大的菜市场,不用找,队排的最长的一定是蟹壳黄,无论什么时间。我排到队尾,身后很快就聚集了人,大多是老人,外地人少数,队伍走的很慢,都是二三十的买。和前面的阿姨聊天,看着像本地人,可能怕我听不懂,说着蹩脚的普通话,大概意思明白,烤箱烤不出来。我伸头去看,窄小逼仄的屋里有五个人包,一个人烤兼卖,挤得满满当当,包的人站着,就一个姿势,手上的活不停,更没有时间活动,房间里除过大型烤箱和固定操作台,能活动的地方几乎没有,卖的人要取出和卖出食物,还能左右转身稍微好点。耐心等到新出炉的蟹壳黄,满心欢喜。又去买青团子和糍毛团,都是热的。再次来到居民区,买甪直酱菜,荣阳楼的虾仁面、香菇面和生煎汤包,汤包必须先豁开个口子,让汤汁晾凉些,边吸吮边吃,肉团居然是甜的,不是微甜,是甜。从不适应到很好吃,很快。面给的太实在,两碗还剩一碗,仨人遂打道回府。这是苏州我所去过的老字号中唯一一家只能现金,不允许其他任何付费方式的地方,所有工作人员全部中老年,接受新事物可能慢些吧!一路上,我们拿着吃的,不紧不慢穿行在众人当中,就是一副本地人的模样嘛!还用装?

苏州站,江南地域味道十足,应该是新站。从虎丘回去的公交车路过苏州站,我对她不陌生。气势恢宏,古典素朴,也是几何构造,与苏博建筑相映成趣。再见!苏州!我梦中的江南水乡!

回程遐思

昨日15:48苏州站回程。

坐在卧榻望窗,窗外的景飞快齐整地向后倒去,不留一丝的痕迹。南京长江大桥二次跨过,江水在我们的脚下浩浩荡荡川流不息,仿佛过去的七天那样的虚幻,不真实,我们像在梦中游过历经2500年沧桑巨变的吴中,过去和现在,老城和新区,里弄与大街,古朴与繁华,典雅与动听,古时诗情画意,现代独具匠心,人文气息浓厚,运河历史丰腴,文化底蕴丰厚,得以传承延续。便捷的地下交通,城市的合理规划,评弹昆曲徜徉水中,语速极快的吴侬软语,鲜甜适中的清淡饮食,软糯可口的苏州小吃,各朝各代长短不一的数不清的石桥将老城连接,她们都在讲述自己在这个城市的故事,故事的叙述将姑苏的历史迁延至今。当江南水乡的玲珑和惬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眼前的时候,我们无法不惊叹古人过人的聪慧和勤奋,还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钢铁般的意志力。

苏州,漫步老城思古人之秀,流连新城感现代之美,好一个宜人姑苏,好一个烟雨江南。

妈妈 君子兰

火车准点到达太原南站。

南站,妈妈和我最后到过的地方,去接暑假回家的旭儿。仅仅三天后,妈妈撒手人寰。车停靠,我嘱咐她们最后下,不着急。心里有些害怕。我缓缓地向出站口走着,老远看见我俩接站的地方,左手边的柱子。恍惚间妈妈还现在那里,探着头,带着笑意,不转睛地寻找她的宝儿,眼眶蓄满泪水,模糊的一片。出站了,我还没来得及扑到妈妈的怀里,王向明迎面过来,“三个人谁也看不见我,我这小眼睛早就看到你们了。"大家哄笑。遂走,向地下停车场。我扭头回看,妈妈消失了,就剩下那个廊柱,还有川流不息的人。

外面的雨好大,老星说南寨更是大雨,一路得以证实。冷清无声的家,加上外面的风雨交加,更显寒气。阳台的君子兰开花了,三个骨朵儿一朵花,西瓜红黄蕊,走的时候可是一点迹象都没有。

老字号

苏州有很多老字号,采芝斋,陆稿荐,松鹤楼,得月楼,五芳斋,大鸿运,乾生元,桂香村,南稻香村,黄天源,朱鸿兴,乾泰祥,津津豆干,元大昌,除过甪直酱菜,荣阳楼在山塘,基本都在平江或观前街,早饭大多是馄饨或面,馄饨个大,皮薄馅多,皮薄到透明状,馅儿的颜色尽显,汤汁大多呈白色浓汤,味鲜又淡;面不是传统意义的面,应该是挂面,就是汤汁地道。五芳斋的饮食清淡,咸中带甜,符合口味;稻香村的点心花样繁多,不大的店面挤挤挨挨;陆稿荐的酱肉门口天天排队,快上醋坊桥了;采芝斋每天人头攒动,都是些外地人,门口的酒酿饼也是排成长龙,趁一天人少买来吃,太甜,也就那么回事;乾泰祥的丝绸太贵,元大昌的黄酒不好喝,它最有名的是冬酿酒,据说冬至那天要提早排长队才能买到,各地的甚至打着飞的,打酒伙计最牛的一句话是:明年早点再来!

每次路过元大昌酒店都觉得好笑,黑暗的柜台除了卖酒就是江南的老物件,好像鲁迅先生笔下的打绍兴酒,七八十年代的布局,几大缸酒放在正对面,头顶的货架是备着打酒的壶,从一斤到多少,大小不一。它不允许用食品袋来买酒,显得那么不庄重,有亵渎老字号的意思,打酒的壶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儿,最便宜的二元五角,不贵,老店从不吆喝买卖,伙计们谱儿也摆得挺大,顾客进门不主动招呼叫几次才搭理,这就是百年老店的范儿,不为五斗米折腰。大家也就遵从它的意思,谁叫咱想喝这一口?进去过几次,就一次碰见打酒的三两个人,大多是没人光顾,我还在这里找到了七十年代用的雪花膏,打开闻是小时候的味道,“雅霜",上海日化1912年出品,是百年老厂的鼻祖,白瓷瓶,绿铁盖,也是那时的标配,标签写的“润肤香品",特别有年代感,而且极便宜。在这商业街上独树一帜,与其他的灯红酒绿完全不搭,“怎么挣钱?一年就靠冬至那一天?"这是个性,梗着脖子不低头的骨气。大门上居然写着酒店,卖酒的商店,让人哑然。我们也是寻着酒香才找到它,实在不起眼儿。我实在馋不过,打了一斤凋王黄酒,晚上和慧儿推杯换盏,有些喝不惯,艳儿居然拒绝共饮,说有股酱油汤味儿。最后连酒和壶都给主家放下。旭儿说一定要吃芡实糕,喝米酒,这两样都在七里山塘买,口味极佳。艳儿给老公买的桂花酿木塞儿漏了,我们只能喝掉,甚是美味!三个闺蜜喝了两个晚上,就着亦甜亦咸的苏州小吃,不亦乐乎!还有助眠的作用,何乐而不为!随即每人在网上购置一件儿。酒真是没法带。

巷弄

苏州人大多不骑自行车,尽管有公共,几乎没人骑。电动车是最底层老百姓的首选。家里,庭院前,巷弄里,大街上,停着的,走动的,我们左躲右闪的都是电动,每到这时就想起电影《举起手来》中潘长江躲牛的场景。苏州古城的巷弄给了电动最大的市场。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巷弄里穿梭,每座石桥都连着一条或宽或窄,或浅或深的巷弄。临顿路到平江路由南到北的巷子,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石子巷、悬桥巷、菉下巷、曹胡徐巷,东花桥里,只有大儒巷算得上宽阔,至少两辆汽车能够错车,还有电动车的路。《都挺好》的食荤者就在桥头拍摄。每次路过都有很多人在门前拍照,纳闷且不睬,不就是水乡特色的饭店嘛!遍地都是嘛!真是不知其所然。回家再次看到该剧“鱼食饭稻"前的石桥恍然大悟,不用想,就是大儒巷。我们天天路过。巷弄里的名人故居很多,有的紧锁大门,有的变成学校,有的成为民间博物馆,有的成为旅社,门前都有描述该名人的生平的条石。除过大儒巷两边的商贾云集外,大多是民居,我斗胆在清晨进过,狭窄的只能容一人进入的院子,深不可测的主道两边都是住户的门,一家挨一家,电动车一辆接一辆停靠着,自来水水龙头靠大门边,一只生锈的锁锁着,一口井上用木板遮盖,估计还在用,还有杂乱荒芜的草和墙根上滑腻的青苔。大早的过,院子里没有人声,我穿过只能透过一缕阳光的所谓的路,时光流转回到宋代的平江,那些枕河而眠的人们酣睡着,安逸闲适,夜不闭户。蓦然之间,是那样的真实,又好像梦境。

夜晚的平江路上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长椭圆的宫灯,发出微微的灯光照着,还有现代感的霓虹灯闪烁,水中的木船装饰的好像花灯船,不时有游人伸出头拿着手机拍照,摇撸人面相平和,守着河水,守着木船,每一单生意都是其家人的生活来源,惟有平和。平江路的夜亮如白昼。与之相连的巷子大多昏暗,偶可见宽些巷子里的昏黄路灯,路上人渐稀少,一天晚上平江路散步结束,穿过巷弄回家,这条巷子没走过,我们仨的后面,还有一位拖箱子的人,巷很静,只听到箱子的轱辘声,清脆的踏过石板路的声音,跟着我们,穿过深又窄的巷。经过旅社回头看到箱子进去,总算不用再听,谁知那轱辘声又响起,哪知身后还有一只,不过是让前面的声音掩盖了,我们无处躲藏,只有伴着这音儿走出巷口,向南拐赶紧离开。这两位是男是女全不知晓,来自何方又去向哪里,更不明了。

夜归人的声音划破了夜晚的宁静,枕水而居者千百年来固守的宁静。巷弄

苏州人大多不骑自行车,尽管有公共,几乎没人骑。电动车是最底层老百姓的首选。家里,庭院前,巷弄里,大街上,停着的,走动的,我们左躲右闪的都是电动,每到这时就想起电影《举起手来》中潘长江躲牛的场景。苏州古城的巷弄给了电动最大的市场。

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巷弄里穿梭,每座石桥都连着一条或宽或窄,或浅或深的巷弄。临顿路到平江路由南到北的巷子,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石子巷、悬桥巷、菉下巷、曹胡徐巷,东花桥里,只有大儒巷算得上宽阔,至少两辆汽车能够错车,还有电动车的路。《都挺好》的食荤者就在桥头拍摄。每次路过都有很多人在门前拍照,纳闷且不睬,不就是水乡特色的饭店嘛!遍地都是嘛!真是不知其所然。回家再次看到该剧“鱼食饭稻"前的石桥恍然大悟,不用想,就是大儒巷。我们天天路过。巷弄里的名人故居很多,有的紧锁大门,有的变成学校,有的成为民间博物馆,有的成为旅社,门前都有描述该名人的生平的条石。除过大儒巷两边的商贾云集外,大多是民居,我斗胆在清晨进过,狭窄的只能容一人进入的院子,深不可测的主道两边都是住户的门,一家挨一家,电动车一辆接一辆停靠着,自来水水龙头靠大门边,一只生锈的锁锁着,一口井上用木板遮盖,估计还在用,还有杂乱荒芜的草和墙根上滑腻的青苔。大早的过,院子里没有人声,我穿过只能透过一缕阳光的所谓的路,时光流转回到宋代的平江,那些枕河而眠的人们酣睡着,安逸闲适,夜不闭户。蓦然之间,是那样的真实,又好像梦境。

夜晚的平江路上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长椭圆的宫灯,发出微微的灯光照着,还有现代感的霓虹灯闪烁,水中的木船装饰的好像花灯船,不时有游人伸出头拿着手机拍照,摇撸人面相平和,守着河水,守着木船,每一单生意都是其家人的生活来源,惟有平和。平江路的夜亮如白昼。与之相连的巷子大多昏暗,偶可见宽些巷子里的昏黄路灯,路上人渐稀少,一天晚上平江路散步结束,穿过巷弄回家,这条巷子没走过,我们仨的后面,还有一位拖箱子的人,巷很静,只听到箱子的轱辘声,清脆的踏过石板路的声音,跟着我们,穿过深又窄的巷。经过旅社回头看到箱子进去,总算不用再听,谁知那轱辘声又响起,哪知身后还有一只,不过是让前面的声音掩盖了,我们无处躲藏,只有伴着这音儿走出巷口,向南拐赶紧离开。这两位是男是女全不知晓,来自何方又去向哪里,更不明了。

夜归人的声音划破枕河人夜晚的宁静。

忆江南

本以为回到家肯定是大睡一场,下铺的觉就像在铁轨上睡一样,半睡半醒,回家补觉在理儿。

我却睡不着,甚至夜里也不曾有睡意。拿起笔,记录点滴,没有条理,只有思绪。脑子里尽是苏州的 一山一水,一街一巷,一阴一晴,一桥一石,一风一雨,一屋一瓦,一草一木,还有我们的一颦一笑在一早一晚的平江路上。人回来了,魂却还在苏州。

玄妙观东侧的老香樟树,我和慧儿都认为是镇观之树。主干需三人和抱,或者更多人,站在路中间,整个树冠笼罩下来,宽大且密不可分,不时飘落的黄或红的叶,经络清晰、生命力旺盛的叶,我捡拾具有勃勃生机鲜活的叶,插在帽间;再往前是一棵粗大的泡桐,紫色修长的花带着花香飘落,遍地祥瑞。我还要捡,戴到耳朵上,冒充鼓上蚤时迁,匪气冲天。春天的枫树居然一片火红,偶有绿的点缀,风过也是一地烈焰,拿起观察与北方的叶片还是有区别,明显小一号,但是形状大致一样,号"小枫树“,树干上挂牌这样写,小枫树的种植密度仅次于香樟。

苏州城是用色和香组成的家,用贯穿全城的水调制各色颜料,泼洒在每一个角落,主打的红、绿,星点的缤、纷,杜鹃的红,山茶的粉,木香的白,还有太多无名的点缀其间,除过路,行车或行人的路,余全部都是缤纷的花草覆盖。她的春好生奇怪,像北方的秋,风雨过后,遍地黄花,然后就是沁人心脾的香,来自香樟树,逼人的嗅觉,让你不得不敞开心扉迎接它,顿生欢喜。苏州的秋应该更加热闹,桂花的香气也参与进来,不知能否独占鳌头?还是各有千秋?春风是暖的,就算是西北风也暖,拂面的感觉最是贴切。雨是说来就来,不管之前是否艳阳高照,没有一丝前兆,瞬间阴下来,瞬间雨就飘曳而至,羞涩或腼腆,犹豫或无奈,怎么着都显露着不情愿;停也同理,不讲究个缓儿,说停就停,马上艳阳高照,湿气随着热气升腾,雾就来了。不似北方前奏太多,风起云涌后阴云密布,而后电闪雷鸣,倾盆大雨才至,繁琐的很。雨停除非雷阵雨,不会急停,歇歇走走,磨磨叽叽,没有北方人的豪迈。这点儿性情倒是南北正好相反。

青山虎丘,园林拙政,粉墙黛瓦,绿水纵横,叶似油彩,花如缤纷,可否为姑苏?烟雨蒙蒙,水雾弥漫,金鸡湖畔,东方之门,文博广场,诚品犹然,何处是江南?在苏杭担任刺史一年的白居易最为著名的一首词《忆江南》中: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苏州的秋未曾见识,桂花的香甜未曾品尝,何况旭儿也不曾来过,所以,陪着她,我一定会,早晚复江南!

后记:苏州小吃

酒酿饼,桂花糖藕,糯米烧麦,青团,糍毛团,海棠糕,蟹壳黄,薄荷方糕,糖粥,甪直酱菜(笋丝,香酥花生酱,香菇酱,发面饼),卤制豆腐干,陈皮,绿豆糕,草本猪软骨面,爆鱼面,馄饨,酒酿圆子,桂花糕,红豆糕,黑芝麻糕,黑豆糕,桂花糖水鸡头米,芡实糕,绿豆汤,咸豆花,锅盔,米酒,凋亡黄酒,绿豆糕,麻饼,松仁粽子糖,笋片素面。生煎汤包(甜),虾仁面,香菇面

共计35样

可能是苏州小吃的一半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游攻略》南京扬州苏州三日游之苏州篇
苏州9个旅游景点,去过5个算是苏州人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之—
枕水姑苏的日与夜 细品江南韵味
谁说苏州是天堂
不来苏州怎知江南之美?十八次苏州行,我整理出超详攻略送给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