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人惊惧的实体空心化

 如果一个经济体,虚拟的金融业利润增速远超实体,尤其是远超制造业,金融业投资收益远超实体经济的投资收益率,制造业员工的薪水收益也不能同金融业相比,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多久?实体业会被掏空吗?或者最终发展为金融业一业独大,进口制造业?或者留下服务业,商品需求都从国外进口?或者如同人们预料的那样,在实体业进一步衰竭之后,金融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终也进入萎缩的态势?笔者认为,在当下的中国,如果没有强力的扭转乾坤的改革举措,可能最后一种结局是不得不走的路。

最近官方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是让人触目惊心的:201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增速比1-11月份回落2.0个百分点。其中,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长1.6%,增速比1-11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

另外,2014年,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3%,较上年下滑8.9个百分点,年度利润增速创1998年以来的新低。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如此下滑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工业生产受制于产能过剩和内需不足而持续低迷;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造成的负面影响。工业企业利润超预期回落,受大宗商品价格拖累明显。

机构预计,工业生产在2015年开年难以迅速摆脱疲软的态势,工业增加值还将有缓慢下行,从已经公布的数据看,今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8%(以下增加值增速均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比2014年12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2月份比上月增长0.45%。因此,预计2015年1-2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继续回落到3.1%。

同样是做生意,再看金融业的情况,近日,平安集团交出了一份去年的年报。2014年,平安实现净利润479.30亿元,同比增长3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92.79亿元,同比增长39.5%。受益于去年险资投资环境显著改善,2014年中国平安投资资产规模达1.47万亿元,净投资收益率5.3%,创三年新高,较2013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作为金融业主体,尽管银行的业绩去年有所下滑,但是仍然远远傲视制造业。2014年平安银行实现净利润198.02亿元,同比增长30.0%;为集团贡献利润112.97亿元,同比增长44.7%。,其存贷差、净利差、净息差,分别较去年明显提升0.54、0.26、0.26个百分点。

再看招商银行,201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58.63 亿元,同比增长25.08%;归母净利润559.11亿元,同比增长8.06%。总资产达47318.29 亿元,比上年增长17.81%。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分别增长至2.22元和12.47 元。

尽管由于资产规模的扩大,以及不良资产的爆发,减值准备比较高,影响了其利润增速,但是8%的增速也远远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

招商银行值得关注的是其实现非息净收入538.63 亿元,同比增长59.87%,占营业收入比重提升至32.47%,较2013年增加7.06 个百分点。其中,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446.96亿元,同比增长53.15%;其他净收入主要受汇兑收益和票据价差收入大增影响,同比增长103.39%,占比提升到5.52%。

再看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浦发银行,2014年浦发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231.81亿元,同比增长23.1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26亿元,同比增长14.92%;基本每股收益2.521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1.02%;净利差2.27%,同比上升0.01个百分点,净息差2.50%,同比上升0.04个百分点。

也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是非净息收入的飙升,2014年,浦发银行实现非利息净收入249.98亿元,同比增长68.47%;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汇兑损益和其他业务收入)229.98亿元,同比增长47.58%。

国有银行去年的财报尚未发布,但是自从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后,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利润率并未跟随实体经济而下滑,而是在逆势飙升,比如20111年第三季度工商银行日赚6亿,2012年第二季度日赚6.7亿,2012年全年日赚7亿,2013年全年日赚7.2亿,2014年上半年日赚8.18亿。

再看另一个金融业态券商,2014年券商净利润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其中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66.22亿元,同比增长129.00%;海通证券实现净利润56.27亿元,同比增长62.73%;广发证券实现净利润50.22亿元,同比增长78.57%。光大证券2014年1至12月累计净利润为20亿元,同比增长19.4倍。国金证券净利8亿同比增161%,国元证券净利13.7亿 同比翻番等等。

中国经济到了2012年在经济总体下行的同时,金融业却出现了蓬蓬勃勃的兴旺景象,银行业、信托业、资产管理业、证券业包括去年以来的保险业,可以用烈火烹油来形容,这种情况早被人们所关注,不过至今尚未进入决策层的视野,没有进入经济政策的考虑因素,而今年工业企业利润的大幅下滑和金融业利润仍然在高速增长,只不过把这种对比更加触目惊心而已。

现在大家要关注的是,这样一个状态是否是一个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尤其是中国这样的超大型经济体,必然要经过一个金融行业高蹈实体业的过程,这是一个经济体发展过程的必然代价吗?

回到文章开头的议论,我们知道金融业是可以创造价值的,但是这个价值最终是要金融业和其本币强大到足够从全球进行资源配置的程度,比如中国今后可以不生产粮食、不生产汽车、不生产鞋袜、不生产金属能源等等实体行业(这当然是理想化极端化的假设),但是其前提是,金融业足够强大到能够安全的顺畅的从其他国家进口这些东西。

我们环视世界,好像尚没有这种先例。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其英镑金本位曾经是世界货币,而其殖民地更是占据整个地球的大多数地方,但是英国的制造业一向很发达,比如蒸汽机就是英国人瓦特发明,由此开启了工业革命的滥觞。英国的经济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消耗掉远期从此一蹶不振的。

国则作为世界老大继承之的,除了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以美元为轴心的金汇兑本位制之外,更由其一直强大的工业,包括军事工业、信息工业、汽车制造、网络高技术工业,当然金融王国华尔街更是不由分说,这是金融业强大,而制造业也不弱的个案。

日本则更加明显,上世纪在美国的强迫下搞日元国际化,强化其金融业最终失败,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扔掉自己的制造业,尤其是加工制造业。日本的制造业发展坎坷,尤其是最近二十多年,但是强大的制造业创造的出口财富,导致日本资金流向全世界,即使日本国内债务创世界之最,最终也维持了一个相对稳定经济环境,并且还在最近几年为了刺激经济,实现无限量的量化宽松政策,其背后的依靠仍然是其强大的制造业。

历史上未有制造业和实体业萎缩,而金融业虚拟经济强大的先例,那么从理论上是否可行呢?事实上,就中国而言,目前金融业的发展必须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跨越,也就是金融业强大到能够从全球范围采购资源养活国民,维持国民经济发展,这看来似乎是目前高层正在尝试的一条道路,不过这条道路注定坎坷,注定了是一条风险很高的路。

明白这个道理,首先要明白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实体业和金融业的严重不平衡的。从目前笔者的思考进展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货币,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开始的缓慢升值导致了中国目前这种状况。

从2005年开始人民币盯住美元开始了缓慢的爬坡,其目的是以较低的稳定的本币币值保护国内的出口业,而通过缓慢的升值实现这些出口企业的转型。这种状况发展到2008年,就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由于缓慢爬升为境外套利资金提供了稳定的预期,而且通过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流入的资金也非常多,对于这些资金中国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用财政资金购买,最终形成财政外币存款,而是以央行发行钞票的方式进行置换,这导致了货币发行爆炸。

尽管有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但是通货膨胀已经形成。2008年消费物价连续飙升,更甚的通货膨胀是房地产价格飙升,当时货币当局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紧缩式调控,但是这时候却发生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政府实施四万亿刺激方案,一切问题都大大恶化,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又一轮疯狂,尽管物价再未出现2008年那样的上涨,银行大量的信贷投入这些领域,赚取高收益。

中国经济在2009年经过短暂的辉煌之后,再次进入下滑,经济下滑抑制了通胀,但是却没有抑制政府刺激经济的决心,房地产和基础设施投资依然疯狂。这些投资的资金大多来源于银行等金融业,而这些项目的收益要么永远为零,要么要等到多年之后,或者永远都是亏损的,但是银行的利息是必须付的,不论今后会怎样,再加上社会上上下下对不良资产讳莫如深,银行业隐匿不良贷款,银行业不能为自己的疯狂买单,就照样收利息,这样实体经济就愈来愈萎缩,而银行也就愈加肥壮。

到了去年以来,房地产业实在力不能支,疲态尽显,但是富人手里有大笔的现金,这部分资金没有投资保值之处,只能投入股市和保险市场赚取收入,这就是证券业又走上发达之路的原因。

实体业又脏又累,最终为金融业打工,我有钱,我为什么不自己做金融呢,这就是目前所有人的心态,所以从去年开始各地民间高利贷爆破,就是这种方式最终解决的一个暗示,大家都进入钱生钱的游戏,没有最终生产利润的地方,那么全社会都是一个庞氏骗局,最终接棒的倒霉鬼就自吃苦果,如果这种倒霉鬼进一步增加,就只能是全局性的败局。

就目前的人民币而言,由于不是国际货币,因此,它不能从全球购买财富,不能在全球范围内套现,这样的货币就只能在一国内部进行你骗我,我骗你的游戏。

当然,目前还有很多人为金融业的暴利辩护,说句公道话,金融业的暴利不在金融业自己身上,金融业的强大,作为一个超大型经济体是必须而必要的,但是目前是否已经到了需要牺牲实体业制造业,而发展金融业阶段,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我们的汇率政策是否错误,我们人民币国际化如何避免实体的空心化,如何实现金融业和实体业的再平衡,不良资产到底应该最终由谁来买单?最终金融业买单有现实可行性吗?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必须立即思考并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计局:五原因促5月工业利润增长加快
证券业的暴利就是自啖其肉
工业企业利润年内首次转正!这些行业贡献最大
如何遏制资金“脱实向虚”(上)
中国四大很行!
工建中农包揽全球银行前四强 银行又能躺着赚钱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