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为什么交易?

亚当·斯密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交换是否是存在于人类天性中的原始法则之一,还是说交换是理性与语言能力的必然结果,又或是其他什么原因引诱人们去进行交换?那些伟大的思想家们注意到这种交换的倾向,毫无疑问,它只是普遍存在于人类身上,在其它物种中却没有任何发现。


首先,为了阐明这个问题,假设两个相邻的农民,在丰收之后两人都各自收获了相当充裕的同种大麦,同时也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阻止他们之间的大麦交易。假若如此,这两个农民都可以完全自由地随心去交易,他们可以在他俩之间不停反复地交换100蒲式耳(一种计量单位)或者其他任何数量的大麦。虽然没有理由认为他们在“反复交易”的情形下应该停止交易,但是我想没有什么事情会比他们俩想要停止整个交易更加确定的了。然而,假若他们将要参与这种交易,他们就会面临风险,恰恰是因为这种“反复交易”情形下交易带来的乐趣,在其他经济个体眼里是无法理解的行为。


现在有一个猎人,他有很多动物皮革,打算用作今后衣服的制作材料,但是他只有很少的食物储备。这样他的衣服需求有十分充足的供给,而食物需求却很难得到满足。假设现在恰好有一个邻近的农民就在对面,也没有障碍阻止猎人用粮食交换农民的衣服面料。很明显,相比之前的那个“反复交易”的例子,这里发生商品交易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猎人用他仅有的一点食物来交换农民也储备不多的皮革,那么猎人多余的皮革和农民多余的粮食都会同时变得比交换前更多。因为猎人对的粮食需求与农民对皮革的需求都已经没法得到满足,交易双方的经济状况显然会变得更糟糕。所以,没有人能够像他们一样维持下去。反之,在一个明显会使福利减少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的交易中,猎人和农民都会十分坚定的反对出价。然而,假如这种交换真的发生,那他们俩绝不会有比赶紧撤销交易更令他们感到焦急的事情了。


一定有更为充分的其他原因促使人类倾向于交易,如果说交易带来的快乐是交易本身这种行为,那么快乐的最终目的也只在于交易本身,而绝非一个艰辛而又时常伴随风险与经济损失的行动,处于千万人之中,稍稍考虑一下,就没有理由认为人类不应该参与交易。实际上,也没有理由认为他们不应该无限次数地反复来回交易。但是在真实生活中这种反复交易并没有随处发生,我们能观察到经济人在每一个交易之前都会精打细算,超过了若干交易次数,他们就会停止交易。


既然确定了交换不是为了交换的行为本身(虽然很少一部分人真的喜欢这样反复交易),下面将要解释交换的本质和起源的问题。


从最简洁明了的例子出发,假设有两个农民伯伯A和B。之前的他们都各自独立地打理自己的家庭经济。但是在一个非比寻常的大丰收之后,现在农民A收获了许多谷物,无论怎么去处理这些谷物,他都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多出来一部分谷物是没办法用于他自己和他的家庭经济。那农民伯伯B呢,就住在A旁边互为邻居,假设在同一年他的葡萄收成也是非常不错。但是他的葡萄酒窖之前几年就装满了,而且因为缺乏额外的容器,他正考虑倒掉储存的一部分次品葡萄年份酿造的陈年老酒。每个农民都有一种严重过剩的商品和另一种严重短缺的商品。谷物过剩的农民因为没有葡萄种植园,一定是完全停止了葡萄酒的消费,而葡萄过剩的农民又需要谷物粮食。如果让一些谷物烂在土里或是要倒掉一些葡萄酒,就可以得到一些短缺的商品,那他们会舍得这样去做。现在农民A面临着干渴,农民B则忍受着饥饿,A任由腐烂在地里的谷物和B准备倒掉的葡萄酒,却刚好能让对方的经济状况得到改善。农民A依然能像之前那样完全地满足他自己和家庭的粮食需求,同时又可以享受喝酒的乐趣,农民B也能继续尽兴地品尝葡萄酒而又不必挨饿。因此很明显,无论我们遭遇哪一种情况,如果让A的一部分数量的商品转移交付给B,也让B转移一部分数量商品给A,对比相互转移商品之前的状况,两个经济个体的需求都能获得更好的满足。


通过彼此相互转移那些,在交换前对其毫无价值的商品,他俩之中谁的需求都能得到更好的满足,因此他们之中也没有任何经济损失,刚刚提出的例子,用最让人获得启发的方式,尤其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是经济关系的本质致使了交易的发生。但是,如果我们把注意力局限这种,像一个人控制了一些大大超过他所有需求的某种商品,又对面临着另一种商品的短缺,另一个人则恰好相反的情境中,那我们的分析就太狭隘了。对于前面的问题中所说的经济关系,也能在少数很明显的例子中被我们观察到。


举个例子,我们又来假设两个单独的农民,先看第一个农民的粮食收成,并没有达到可以任由谷物腐烂而不损害他满足粮食需求的地步,第二个农民也没多余的葡萄酒可以在不妨碍自身需求的条件下浪费倒掉。反而,他们俩每一个人都可以把所有数量的商品用来满足他自己和家庭经济。第一个农民可以用他所有储存的谷物在满足更为重要的需求之后,用剩余的谷物去养牛。第二个农民也没有多余的酒可以倒掉,但是对于用一部分来奖励农奴勤奋工作恰恰做够了。


因此,尽管种粮食的农民确信他的谷物(假定是一单位蒲式耳)和酿酒的农民确信他的酒(假定是一小桶)都只有很少一点价值,虽然很少但也具备价值,因为他的需求直接或者间接地依赖于这部分来满足。但事实是这给定数量的谷物,假定还是一蒲式耳,对于第一个农民具有一定的价值,也并没有排除一小桶酒对他的价值更高的可能性,如同一小桶酒带来的价值比他养牛的价值更高。对于第二个农民也一样,谷物比酒的价值更高,就会出现如果保证有足够多的粮食提供给他自己和他的家庭,也许甚至能避免饥饿带来痛苦的情况。


人类交易最普遍的关系形式如下所述:一个经济个体A,支配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些商品的价值小于另一个经济个体B所持有的一定数的商品,而B对他所持有的这部分商品的价值评价正好与A相反,对于B来说A的商品更有价值。让A拥有的第一种商品数量为10a,让B拥有的第二种商品数量为10b。假设1a的价值对于A是W,1b的价值对于A是W+x,1b对于B的价值是w,1a对于B的价值是w+y。很明显,A把他自己的1a给B,B把他自己的1b给A,A会获得x的价值,B会获得y的价值。换句话说,在一个交易之后,A会发现a商品给他的福利额外增加了x的价值,B会发现b商品给他的福利额外增加了y的价值。


另外,如果两个经济个体(a)意识到这个情况,(b)事实上有能力完成商品交换,又存在着实现交换可能性的“联系”,通过达成一个简单的协议,来提供比这种“联系”尚未得到开发的时候,更好或者更完整的商品来满足他们需求。


同样的原理指导人类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因为他们关心自己的经济状况能否得到改善,于是去研究身边自然环境中对他有帮助的东西,让这些东西为他所用,尽可能完全地满足他的需求,无论在在何处,只要他发现这些经济关系,这个原理都会引导他为了改善自身的经济和满足自己的需求,而努力去研究开发。因此,上个情形只是描述了两个经济个体想要交换商品,事实上也这样做了。这种我们称之为“交易”的经济生活的现象原因,使得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完全的得到满足。要注意的是,exchange这个术语在科学中存在着特殊含义,比一般或是特殊的法定语言的应用更加宽泛。对于经济科学的含义,它只包含了买和卖,此外一部分交换(租赁、贷款等等)则是要求回报。


如果我们总结刚刚说过的,我们有了以下的命题作为我们迄今为止调查的结论。引导人类去交易的原理和指导人类经济活动的原理,大体上是一样的;就是尽最大努力去满足他们的需求。源自于一次商品的经济交换带来的的快乐,也就和当一些事情让他们得到更好的供给去满足需求时,他们体验过的快乐的一般感觉一样。


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彼此间商品交换的福利依存于三个条件:(a)一个经济个体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商品,这些商品对于他的价值要小于一定数量的其他商品,而另一个经济个体持有这些其他商品,且对这两种商品的价值评价恰好与前一个人相反。(b)这两个经济个体必须意识到这个关系,(c)他们有实际能力去完成商品交换。其中任意条件的不具备都意味着经济交换的基本要素的缺失,也就是说两个经济个体间没有任何经济上交换的可能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丰收才是亏损的源头
钱的秘密(一)
“谷贱伤农”如何用经济学知识解释?
美式掠夺经济在中国的体现(原创)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经济:从价格系统看见商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