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证本质探讨

中医“证”本质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结论。在这里,本文开始就抛出一个“证”本质定义,然后展开讨论。本文不套不绕,只是希望能对中医现代化尽一点绵薄之力。

何为“证”,“证”是“证”要素(如阴、阳、脏、腑等)要素状态(虚、实、亢、寒、热等)或要素变化趋势或动向(上、下、顺、逆)的有机组合。要素、要素状态是必须项,要素变化趋势或动向是选择项。

如肝阳上亢、脾胃虚弱,肝阳、脾胃是证要素,亢、虚弱是要素状态,上是变化趋势。

又如痰结血淤、肺热津伤,痰、血、肺、津是证要素,热、伤、结、淤是要素状态,结、淤也可看作是变量动向

中医里有些证型虽不具备前述形式,但我们可以从另一辨证角度加以考虑,使其具有上述形式,如阳明腑证就可以用热结胃肠来表达。

一般认为,辨证论治的观点始见于东汉末年的《伤寒杂病论》,经后世医家不断发展、丰富,最终形成了八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体系。不管你如何辩证,说中医辨证就是研究和处理中医医学变量的学问应该不会有错。

人的一生可以用无数个连续的医学状态来描述,同样一个医学状态可以用无数个医学变量来描述。理论上用什么样的手段检测,就能获得与之相应的属性或检测结果,理论上检测手段可以无限多,因而相应的属性或检测结果也无限多。事实上,人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可能对一个医学状态的无数变量进行量度,而且也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人们只需对一个医学状态的几个主要医学变量加以描述,就基本定义了一个人的医学状态。

凡是能反映人体某一方面或属性变化的量度都可以称之为医学变量。

但在实践中,为了便于把握和操作,人们常是在一个状态的许多变量中,进行筛选优化,找出一至几个最具特征的变量进行组合,用这个组合来定义(诊断或辨证)人体系统的某一医学状态。如红细胞中疟原虫(+),可诊断疟疾;多食、多饮、多尿及血糖升高可诊断糖尿病等。换句话说,医生就是根据收集起来的各方面的有临床意义的医学变量及其变化的组合来定义一个医学状态(健康与否、何种疾病、病情轻重等)

对同一人体的同一医学状态,现代医学和中医所选的医学变量很不相同,现代医学的医学变量常是解剖的、物理的、化学的、生化的,大都可以量化,而中医的医学变量不仅与病人的体质状态相关、也与中医人士的学识和心态相关。

1. 计数和计量变量   前者如心率、白细胞计数等,后者如体温血压等,此类变量占医学变量的大部分。

对一些连续变化的变量,可以用模数转换来计量化或者说通过评分机制变通后计数或计量,如肌力大小可以任意细分,但没这个必要,分0~5级就基本可以满足临床需要。对一些模糊量如神志、气色等,也可以用模数转换来量化。

2.  定性变量   人体的有些医学变量难以进行准确的模数转换  如疼痛,疼痛是人的一种个人体验,个体差异极大,很难进行精确度量。

3.  中医变量   中医变量是一类特殊变量。既不完全是物质或实体的,也不完全是感觉或思维的。既难以计数和计量,又难以定性定量。大致可分为实变量(皮毛、筋骨、肌肉等)、少半实多半虚拟变量(脏腑、气血津液、经络、寒热等)和虚拟变量(精、三焦、命门等)。

对中医变量,我们不必立马就进行现代化的尝试,但为了便于以后开展现代化研究,我们应该先尝试对中医的一些变量进行界定。

试着界定寒凉变量,凡是能从人体身上带走热量(如利尿导泻等能带走体内热量)、或能加强全身或局部器官、组织热交换(如加强空气对流(包括风)、冰敷、低温输液、灌肠等)、或能减少人体产生热量如(抑制代谢等)的因素,可称之为凉或寒。如西瓜吃多了利尿,能带走大量人体内部的热量,就是所谓的寒性食物。

凡是能减少人体散发热量(如各种原因所致的外周血管收缩)的或增加人体全身或局部器官、组织产热(如代谢率升高、肌紧张、)、或局部器官、组织充血产生热量的,可称之为热或火。如牛肉、狗肉等的纤维较粗、蛋白含量较高,吃得多一点就会导致饭后产热增加,同时它们的纤维极易塞牙缝,如不及时剔除,很容易导致牙龈发炎(即上火),所以它是热性食物。

中医主要是采用不打开黑箱的方式来研究人体。往往是研究一个输入,不考虑黑箱里的过程,看看有什么样的输出,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这不失为一个聪明的办法。问题是中医把人体输出的体征作为一种功能,反过来赋予了最初输入信息的器官,认为该器官有这方面的作用或功能(具体参见《中医脏腑概念的形成及其特征》一文)。在医生病机分析时,只能忽略体内的实际过程,采用模拟的办法(因为是模拟,故可采用多种方式模拟,没有标准模式,能自圆其说就行)进行虚拟体内过程。在某种意义来说,中医辩证的过程是一个虚拟成分主导的过程。

现代医学研究人体变量用的是打开黑箱的方法,利用解剖、组织、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围绕结构和功能主线展开。过程中,认为无功能的结构和无结构的功能都是不存在的。此外,现代医学的变量都通过大样本统计处理,建立起变量的通约标准。所以现代医学的变量都是可视的、可检测的、可计量或可变通计量的和可与通约标准进行比较的。

体内外环境作用于人体后,机体实际上是从一个状态调整到了另一个状态。如生病时,是从健康状态到非健康状态,疾病康复时,人的状态是从非健康状态到健康状态。这时,与状态相关的一些医学变量不仅出现变化,而且还会表现出与原有状态相反的变化趋势。疾病名称里包含疾病的变化趋势,似乎更为简明(如高血压、低血糖)。

常见医学变量的状态或动向:

1.  中医有实、虚、寒、热、上、下、顺、逆、冲、陷、急、缓、瘀、结等状态。

2.  西医有炎症、感染、休克、中毒、危象、高、低、衰竭、亢进等状态。

前面说了,中医的“证”可以某些医学变量及其变化来描述。现代医学的一些病也是可以用某些医学变量及其变化来描述的,如甲亢、低血钾等,变量是甲状腺功能、血钾,亢进、变低是变量变化趋势。

从医学角度看,人体是中医和现代医学共同的研究对象,从医学变量的角度看,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是研究医学变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并且都是通过对一些医学变量的界定来区分人体健康与疾病的,在这两点上,现代医学和中医都表现出极大的一致性。个人认为中医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病还是有可能在这个基础上达到形式上的统一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体质医学:现代医学发展面临的历史机遇 ——兼析中医体质分型的实质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论如何发展中医体质学(上)
肖相如:“中医科研”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上)
3.第三节、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和方法——“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已常衡变,因发知受”理解吗?
【红外热成像技术让中医的阴、阳、寒、热客...
中医诊断的三大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