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时候我们确实好心办了坏事情

我们常说,“好心办了坏事情”。从动机上是肯定了行为的正当性,但从结果上确实没有作用,甚至是反作用。

那么,理性地讲,动机上的正当性不应该掩盖结果的失效,然而一旦以这样的理由提出异议时,“动机是好的”往往占据了上风。

如果结果影响不是很大,那么还有翻盘的机会;而如果结果影响深远呢?那样的“好心”是否还值得提倡?

01

麦考德发现了个秘密

·麦考德是一位声誉卓著的社会学研究者,她一直致力于关于高危青少年的研究。

这项研究雄心勃勃,经过精心设计,旨在量化对青少年提供何种帮助最能长期改善他们的生活,这些帮助包括咨询、辅导和其他支持,比如辅导参加体育活动,教如何开车,课程的辅导,参加夏令营或者其他社区活动。

我们想一想,结果会怎么样?这些受试者的将来会是怎么发展?

可能你会想,那些孩子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以后的生活会更好。常识好像是这样的。

然而,根据麦考德的研究,“这个计划应该在改善成员人生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结果却恰恰相反”“接受帮助的人更容易犯罪,更容易表现出酗酒或者严重精神病的迹象,死亡时更年轻,更容易患上与压力有关的疾病,更容易从事声望较低的工作,也更容易对他们的工作不满”。

麦考德得出结论,“该项目完全是有害的,对高风险儿童和普通儿童都是如此”。

不可思议!令人震惊!

02

原因何在

一种解释是,上述的帮助导致孩子们对外界产生不健康的依赖性,甚至出现了“习得性无助”,认为自己天生就需要帮助,而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放弃了个人的坚毅努力。

另外一种解释是,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在接受辅导的过程中,要接受了帮助者的价值观和准则,而这些准则和价值观不适合他们的生活。这也导致了生活的背离。

由此,我们看到,点燃人的内在驱动力才是“帮助”的正确姿势,引导人找到自信,培育出自身应对艰难处境的能力。

“好心办了坏事情”,即使是“好心”,也不应该成为“办坏事情”的理由。所以为了把事情办得更好,需要更加注重“好心”的办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赵昱鲲《积极心理学》12|动机:如何把动机变得更自主?
傅佩荣:好心办坏事,几乎人人犯过的错如何避免?这三个道理一定要懂
保持每天好心情的9条建议
学习能力提高是最大的学习动机
老话儿20句,字字珠玑
参差多态的世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